bannertop
首页 >> 学术讲坛 >> 文心讲坛 >> 正文

彭瑾老师解读福柯的艺术观念

来源: 锦彩文传    更新日期: 2023-04-15   点击量:

4月13日晚7点,文学与传媒学院2023年春季文心讲坛系列讲座之《图文悖论——解读福柯的艺术观念》主题讲座在忠孝大楼207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成都锦城学院教师、文学博士彭瑾老师担任主讲人,文学与传媒学院2019级辅导员李飞老师,以及350多名文传学子一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中,彭瑾老师从图文悖论:表象秩序的崩塌、异托邦,差异性的存在空间以及拟向,现代图文观的新指向这三个方面展开讲述。

讲座伊始,彭瑾老师先向同学们提出问题:“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图文时代,我们如何看待图文之间的关系?”然后和同学们分享了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野兔》和安迪·沃霍尔的《兔子》这两幅作品,让同学们选择更喜欢的一个。通过对同学们选择的调查结果的分析并结合杰夫·昆斯的雕塑《兔子》这个作品,彭瑾老师表示:“21世纪,大众媒介的主流形式已经从传统的纸媒步入到电子信息,以图像为媒介的视觉影像已经渗透到大众生活当中,因此整个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景观社会。”进而对“景观社会”进行阐释。

接下来,彭瑾老师围绕“福柯如何看待图文关系”和“福柯的艺术观念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来进行讲解。简单介绍完米歇尔·福柯,便引出了讲解的中心:解析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这不是一只烟斗》(别名《形象的叛逆》)以及《双重之谜》这两幅画作。彭瑾老师将图像的相似性与文字的说明互为对照,点明15世纪-20世纪主宰西方绘画的分离原则和等同原则,并阐释福柯关于图文诗的观点。

随后,彭瑾老师通过福柯的“异托邦”以及1967年世界建筑学会的演讲稿《另类空间》来展开第二个部分的讲述。彭瑾老师表示:“现代艺术的符号性表达其实是一种颠覆,是对传统的秩序或者建立的根基进行抽空、消解和质疑,因此异托邦或者表征异托邦空间的艺术是消解或者破坏传统建构的力量。”

最后,彭瑾老师提到福柯的一个观点:“现代图文观的新的方向在拟向”,进而提出并阐释现代艺术中的反柏拉图主义以及对“仿效”的理解,然后将相似和仿效的定义和特点进行对比讲解,以重新解读开头的《双重秘密》。彭瑾老师针对讲解的所有内容为同学们进行了4点总结,透过福柯对图文的阐释,引导同学们进行深刻的反思。

在讲座的提问环节,来自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7班的袁颖秋同学向彭瑾老师提问道:“艺术是由一个个伟大的视觉时刻构成的,但这些艺术由语言表达出来,还会是图像表达的吗?图像的表达会被语言替代吗?”对此,彭瑾老师的回答是:“这就是图像和语言的关系。如果一幅图画它摆在那个地方,没有语言去阐明和挖掘,那这个图像本身的深度是很难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图像和文字之间还是要有联系的,但我们不能陷入图文合一的陷阱里,我们始终要保持一种警惕,就是虽然艺术作品需要文字来阐述和言说,但是这种言说也可能会束缚我们对艺术的创造力,所以要保持警惕。”另一位来自2022级行政管理专业1班的李卓霖同学向彭瑾老师提问道:“在中国艺术史上,是否出现过如西方现代艺术和早期艺术出现过的文字和图文背离的现象,即我们的主题:‘图文悖论’”对此,彭瑾老师的回答是:“我们中国的绘画强调的反而是图文的统一,比如为山水画题的诗,都是非常契合绘画表达的场景的,但是如果以现代艺术的观念来看,中国的绘画艺术当中比较重要的恰恰是留白的部分,它可以通过色彩和图像去填充,而恰恰它留白,那个在现代艺术当中往往被认为是最高妙的,而且这种空间反而更贴合现代西方艺术的审美倾向。”

晚上8点10分,本次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