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学术讲坛 >> 文化之旅 >> 正文

听昌娜老师讲诉晚明高僧憨山德清的一生遭际

来源: 锦彩文传    更新日期: 2023-04-23   点击量:



4月20日晚7点,文学与传媒学院2023年春季文心讲坛系列讲座之《晚明高僧憨山德清的一生》主题讲座在忠孝大楼A207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成都锦城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讲师——昌娜老师担任主讲人。参与本次讲座的有文传学院中文系系主任毛欣然副教授、2019级辅导员李飞老师和350多名文传学子


本次讲座,昌娜老师从九个方面讲述了晚明高僧憨山德清的一生。这九个方面分别是:南京:积学累识,道心初坚;京师:交游参学,初悟不迁;五台:住山开悟,习禅入定;牢山:隐居待缘,罹难被遣;广东:冠巾说法,兴复曹溪;衡山:暂离麈俗,得还僧服;东游:弘法东南,实大声洪;匡山:逸老山林,寻心净丵;曹溪:心系祖庭,归命禅源。


讲座伊始,昌娜老师引入了“四大高僧”的概念,憨山德清就属于其中一员,并且有关于他的资料较为完善,所以老师以他来讲解。第一部分,年轻时的憨山德清在南京,主要精力在于处理俗务,但已经能背诵经典,并且遇见了“无极大师”这一贵人,在弘法方面得到了帮助。隆庆六年至万历二年,他广泛交友,勤于学习与感悟。万历三年,他在五台山成功发悟,但却在万历九年至万历十年期间被卷入了国本之争,这也为他的不幸遭遇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昌娜老师讲到了他避居牢山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想要修复报恩寺,而太后因为敬仰憨山德清,对这一夙愿做出了极大的帮助,而太后和他之间的关系也往来渐多。但是因为太后与皇上之间的权力之争,憨山德清被卷入了纷争之中,遭遇了无数的苦难,最后被贬往雷州。不过,后来他返回广州,也与一些朋友一起相处甚欢。万历二十四年到四十一年,憨山德清因此挫折精进弘法,重振曹溪。


紧接着,昌娜老师介绍了后续故事。于万历四十二年到万历四十三年间憨山德清暂离世俗,来到衡阳湖东寺进行身心俱疲下的疗愈,在常德、永州游玩访友。两年后太后去世前留下了为憨山德清还僧服的遗愿,憨山德清才得以正式恢复僧人的身份,重新剃了光头,穿上袈裟。回顾憨山德清被遣,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间他始终是俗人的身份,但他也一直由其僧人般的心被视为僧人。在万历四十四年到万历四十五年,憨山德清想重新寻觅一个养老之地,于是他从衡山出发,沿着长江一路走到武汉、九江、南京,再到杭州。在这一路憨山德清将所见所感编辑成了一个文集,并命名为《周游集》。等到憨山德清在杭州游历约一年之后,他又离开杭州,沿途返回庐山,并隐居此地。


在万历四十五年到天启二年,憨山德清来到匡山,渴望有所作为,却仍难达理想。而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时,憨山德清放下一切有为之心,专心讲法、著书与修行,在“春暖水满彭湖”中,心境逐渐归于宁静。而在人生的最后,憨山德清在弟子的请求与内心的诉求下回到了曹溪。在天启三年十月十三日,憨山德清端坐而逝。


最后,昌娜老师以自己写给憨山德清的一段话结尾,昌娜老师认为憨山德清的一生是很特别的。“他久在山林,却从来心怀天下,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未曾忘却作为一个出家人应当承担的弘法利生的责任。”

在提问环节,2022级行政管理1班的黄嘉浩提出:“憨山德清高僧对于佛教中国化有什么意义?”昌娜老师回答道:“到明代时佛教已经非常中国化了,憨山德清可能在于他的融贯三家经典吧,他致力于将儒教、道教、佛教三教的思想打通,并也做了关于《中庸》《大学》《庄子》《老子》等经典的注解,同时也与士大夫与众多名人进行密切交流。”2022级行政管理1班的孙言提出;“憨山德清高僧对于三教合一有何影响以及对过去有何作用?”对此昌娜老师回答道:“在晚明三教合一是一个趋势,而到现在的佛教也会引用许多儒家的经典,是对明代三教合一思想的一种延续。”


21点整,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