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学术讲坛 >> 文化之旅 >> 正文

蒋蓝先生解读 《诗性关照下的名物写作》

来源: 文传学院    更新日期: 2022-11-26   点击量:

蒋蓝先生解读

《诗性关照下的名物写作》


1122日晚19点,成都日报首席编辑,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蒋蓝先生应邀来到我校,在锦城学院大礼堂为文传学院2022秋季文化之旅献上诗性关照下的名物写作的讲座。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毛建华教授,副院长傅仕彬教授、马秋穗副教授,谢天开教授,高强副教授及文传学院近500名学子参加了本次讲座。



蒋蓝先生的讲座,从什么是诗性,什么是名物,《豹典》与名物写作,散文在蜀地的言路四个方面展开。

对于什么是诗性,蒋蓝先生的见解是:诗性是一种精神,要理解诗性,可以从诗化入手,即把诗不只是看作一种艺术现象,而更多的是看作为解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的重要依据,并把美学视为人的哲学的归宿和目的,成为一种泛美学化的哲学。诗性作为一种精神,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人类普遍精神,它出乎原初、直面现实、崇尚自由。蒋蓝先生还进一步解说道,诗性精神的体现,是从消解宏大叙事始,到再现诗歌场景,落点在张扬自由精神。

对于什么是名物,蒋蓝先生认为,名物一词,是指事物的名称、特征等。以川人最熟悉的熊猫为例,古人把他称之为食铁兽,恰是因为它牙尖齿利,可以嚼铜断铁而得名。名物是记录一个时代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名物考察一个具体时空的时代风貌和文化精神,已经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近年来,名物写作已成为随笔、散文写作的一大重点。



蒋蓝先生围绕两个词,从在场意义和文学意义两个方面,向同学们细致讲解了名物的概念。他向同学们列举了作家沈从文编写《中国丝绸图案》这本书时,对中国自战国至清末的丝绸图案进行深入研究的例子,强调正是如此深入的研究才辅助沈从文先生完成了这一部家喻户晓的书籍。蒋蓝先生还向同学们介绍了的象征意义,讲述了桃与中国古人的特别情感,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蒋蓝作家的讲解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使同学们大开眼界,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名物的深刻意涵。



蒋蓝先生以他的著作《豹典》为例,详细解读了名物写作的重大意义、创新手法和实现途径。蒋蓝先生的《豹典》是汉语里第一部关于豹子的词典式散文,以为密码,突破人类文明的边界。作者以条目的方式,将人类文明中与相关的思想、文化演变,从考古学、隐喻学和人文镜像的角度加以论述。该书在20171月被评为成都文学院2016年度优秀作品。蒋蓝先生从分析这个字的奥秘开始,与同学们分享了关于豹的故事,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豹的喜欢。

蒋蓝先生认为,名物写作,也可以叫及物写作。但我们必须反对的是大词写作。名物之学是伟大的传统学问,也是后起的注释学的先兆。多年以来,我费了很大的精力,搜集了很多田野材料来进行文学化证明,由此推衍为一种写作文体,是知识考古与文学文体、思想言路的互嵌。我和一些同行十几年一直在做名物的研究,从《诗经》名物到《尔雅》,再到数千年之后今天那些事物的演变史,它们透露出来的就不仅仅是名物之学,而是已经深入到大地与人们生活深处的情态,这不但可以展示时光对于事物的改造,也可以展示事物对于时间的抗拒。

最后,蒋蓝先生分享了他对散文在蜀地的言路的看法。



在提问环节,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向蒋蓝先生问道:名物写作是什么?蒋蓝先生回答道:名物写作是把中国古代的训诂学,从字,词等考据的训诂学,用西方博物学的研究方法,将我们的训诂学进行充实,融合,扩展,以一种更高更新更丰富的一种写作理念面对斑斓的世界。仅仅用博物学是不够的,同时仅仅用中国的训诂学只是纸上的考据。把两个结合起来可能会打开一个更大的实行空间。另外一个问题来自2022级行政管理专业一班的汪家兴同学,他提问道:名物写作有哪些特点,从名物写作中我们可以感知到什么。蒋蓝先生回答道:名物写作最大的特点,一是我们即可以关照古人,我们可以看见一个词两千年前古人是怎样看待的,古人是怎么读它的。古人可能会有正确的,也可能会有错误的。然后他举例了西方的一些生物学家来到中国研究,提出了西方的博物的精神。随即谈道:博物精神与中国古代的另一种精神,用这两种精神重新面对今天的生活。蒋蓝先生认为,从古至今我们经历了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可以将这两种精神相结合来面对这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并且说道:一个作家对自己生活的时代,进行记录也是一种伟大的写作。



晚上830分,本次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