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学术讲坛 >> 文化之旅 >> 正文

川大“最火”教授谢谦谈儒家人性论的现代意义

来源:     更新日期: 2018-04-12   点击量:

 

  昨晚,文传学院 “文化之旅”系列讲座迎来一位“超人气嘉宾”——来自川大文新学院的博士生导师谢谦教授。讲座于当晚7点在忠孝楼第二报告厅举行,题为“大学之道,在照亮人性的光辉——儒家人性论及其现代意义”。锦城学院财务处处长吴黔老师、文传学院院长毛建华教授、副院长傅仕彬教授、锦城学院办公室袁泉副主任、黄长恩老师、李秀峰老师、锦城儒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晓燕副教授等一大波我校教师慕名而来,同时出席讲座的还有来自全校范围的300余名学生。

  谢谦教授是四川大学公认的“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网络上人气也极高。他的课一座难求,是川大学生中间公开的秘密。此次锦城学院的同学们得知有机会聆听谢教授的讲座,纷纷争相前来,下午六点就有半数座位被“抢占一空”,讲座开始后更是连楼道上也挤满了学生。

  谢谦教授以文革50余年后,孔子及儒家学说在现代中国的尴尬处境入题,提出孔子被现代人严重妖魔化的问题。他认为,让2000年前的孔子完全与现代人的想法一致是强人所难的,但正如哈佛校训所言“与柏拉图为伍,与苏格拉底为伍,更要与真理为伍”,重要的是与先贤们的智慧为伍,而中国人也应当与孔子为伍。孔子之所以能够影响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正是因为他创造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这些思想在现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国人应该重视并弘扬,而不是一味只觉得孔子代表的就是封建的腐朽思想而“谈孔色变”。

  他特别例举了哈佛大学首任女校长福斯特,2008年在清华大学发表的 “大学之道,在照亮人性的光辉”这一演讲,并指出,当时这位女校长的观点所引发的反响是轰动的,但事实上这一观点与2000年前孟子在《大学》开篇所讲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惊人的相似,这足以说明儒家学说中仍有很多精华的思想值得今人学习和思考,这也是现代中国建设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谢教授还对儒学思想中一些长期被人们误读的内容进行了清理,譬如,他提到“存天理,灭人欲”中的“欲”字,说的原是“超出了界限的、非分的物欲”,而非许多人误以为的“人类的一切基本欲望”。

  谈及儒家“人性论”,谢教授认为“人善”或“人性恶”,其实与“人人生而平等”一样,是一种价值预设。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正在于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向善本能,只不过这种本能很多时候会被现实世界里的物欲横流所遮蔽,而大学,乃至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培育和发掘人性中善的一面,并将之发扬光大。

  提问环节中,来自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李晓东同学就 “现代中国人应当如何建立文化自信,重回传统还是继续西化”的问题向谢教授请教。谢教授耐心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任何民族都必须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一旦走出国门,拥有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就是极为重要的事情,从文革结束至今,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年轻人可能感受不深,但老一辈的人是很有体悟的,文化自信的建立有一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现在我们就处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之中。

     讲座于当晚8点30分左右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不少崇拜谢老师已久的同学在讲座后仍然紧紧围住谢老师,继续同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