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研活动 >> 正文

文学与传媒系教研活动专题简报6

来源:     更新日期: 2015-03-03   点击量:

 


融百家    成自家

——记文传系教研室“听课月”教研活动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研究。我院是一所学校年轻,教师年轻的学校,中级职称以下的专职教师占大多数,其中大部分专职教师虽都具备硕士学历,但毕竟都是直接毕业进入我院的。因此,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全面开展教研活动,尽快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水平。200810月,我系教研室全体老师在系主任毛建华教授的带领下,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听课教研活动。

我们不追求单纯听课的数量,而追求听课的质量,对教师听课的要求是:每位老师在完成好自身本职教学工作外,必须听两位以上老师的课程。听课要有评课记录,总结不少于600字。每个听课者都要客观地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可以借鉴的经验。有了这些规定之后,就使教研工作有章可循,教师们有了方向,使得听课、评课成为一种风气,一种习惯。

在这种良性风气的带动下,每位老师都全情投入。虽然我们没有采取师徒结对子的方法,但是每位年轻老师都相互学习,特别是汲取各学科骨干教师的精华。通过这次教研组内集体教研,老师互相之间听评课,总结反思交流,把每位教师都置于学习与被学习中,兼容并蓄,融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著名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充满乐趣,使教育工作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之路。通过这样的互相学习,我们将教学工作每时每刻都置于研究之中,使教师把提高教学质量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事,让教师们在教学中感觉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滋有味,“教并快乐着

听课完毕后,教研组还安排了老师互动式评课。全体听课者根据自己所听所感畅所欲言,既肯定了执教老师的教学亮点,又诚恳地提出了商榷之处,使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总之,这次听课教研活动,让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每位教师都从他人那里学到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本次愉快的教研之风让我们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授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匡宇的听课心得

在这次本系教研组组织的听课活动中,我陆续观摩冯宪光、梁洁、杨骊等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通过这几次教学观摩活动,我感觉收获颇多,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文学、文化课程的教学与研究的思考。对今后的教研有很大帮助。现结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略谈普通本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1.打通各学科界限,提高学生对文学文化类课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要让同学了解在全球化语境中,需要突破国别和本土文化疆域,以更加灵活开放的态度来对待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除了引导学生多阅读作品,还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文学研究中善于将本国文学纳入世界文学体系,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开放的意识和宏观的眼光来审视世界各国文学之间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杨骊老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就很注重这一点。她多次列举了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在文学精神、基本理念等方面的具有相关性的例子。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宏观分析能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高校教育不仅是智商教育,也是情商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有人本意识,更要具备人文精神。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世界人文精神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要重点关注。

2.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对本科生来说,本科阶段学习中西方文学和文化,主要就是培养一种国际眼光和一种自觉意识,使同学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因此,本科阶段的课程教学应该作为入门课,着重培养学生以宽广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视角来加强对中外文学与文化的了解和把握。在教学中要分层次根据教材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必要时可以重新设定体例。比如,梁洁老师的课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她的课堂上,她充分把授课内容与当代文化现象和时代热点问题相结合,从而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培养了学生对于古代文学进行现代性转换的基本思路。再比如冯宪光老师的西方文论课。由于这门课思辨性逻辑性很强,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又有所欠缺,所以考虑到这一点,冯老师因材施教,在课堂上仅就基本的知识点有所涉及,而并未充分地展开分析和评述,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3.注重授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21世纪相对宽松的多元化环境和注重实利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学习态度有很大影响。本科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浮躁心理,对阅读文本的数量逐渐减少。这就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授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我的此次观摩活动中,杨骊老师、梁洁老师都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意识,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她们适当通过图片、图表、影像资料来弥补学生平时阅读量少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平台“引”和“导”,无须多费口舌,研究的对象通过媒体的展示直观、形象、发人深思,在宽松的环境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唤起其探究的欲望。同时,多媒体的使用可以用更多的例证来说教,通过大量形象、生动、有趣的例子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展示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结论的思维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思维过程非常符合信息时代下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文学学科的边缘性、特殊性对教学是一个挑战。因此,本科阶段的教学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定教学计划,探究教学方法,不仅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开放意识和全球观念,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以上就是我此次观摩教学活动的一点心得体会。

不同的课堂,一样的精彩

                     ——朱亚铮听课心得

一、        冯宪光 20081014周二第5-6 A205《西方文论》

(一)教学环节:

1.学习西方文论的方法:首先抓住历史线索中代表性的理论家的代表作品(即以元典为中心)。其次是联系中国文论进行比较,对当代中国文论问题借鉴和吸收。最后是要阅读西方文论的原著。推荐了伍蠡甫、胡经之编的《西方文艺理论名著导读》,赛尔登的《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

2.正式开始学习西方文论,首先是柏拉图的文论。介绍了柏拉图的生平以及一些趣事,他的著作以及大致的思想脉络。

(二)听课心得:

冯老师的课让我受益颇多。

1.冯老师并没有很花哨的PPT,但是却一样把课讲得生动有趣,这当然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2.冯老师上课的节奏控制得很好,舒缓和煦、激情洋溢兼而有之。

3.冯老师的知识面非常广,名人轶事、经典原文信手拈来,材料丰富、佐证有力。

4.冯老师上课会有意识地建构学生的人格,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性和修为,这是最让我欣赏和赞同的。

二、        胡弈颢 2008109周二第5 A307《摄影与摄像》

(一)教学环节:

胡老师这一节课在挨个地评讲学生的作业,每56个同学为一组,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几个选题,这一次分别以“活泼”、“思念故乡,凝望远方”以及“慈爱”为主题,拍摄一组照片,学生都非常认真,完成的情况都很不错。

(二)听课心得:

1.胡老师这种上课的方式非常好,互动性很强,而且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对自己的作业都非常认真,而且对于老师的点评都很在意和赞同,这样有助于提高效率。

2.胡老师对于这种互动方式的控制力很强,因为小组作业最容易的就是有人偷懒,有人每次都付出很多。但是胡老师的引导能力很强,每次上课的第一节用来评讲上一次的作业,这样学生之间自然会有对比和竞争,看到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不足,形成一种两性循环,有助于提高大家的专业水平。

3.胡老师的点评都很专业和到位,且语言风趣又切中要害,让学生易于接受。

三、        匡宇   20081021周二第6A422《比较文学》

(一)教学环节:

匡老师在这一节课讲到了译介学的理论基础:权力——话语理论。福柯理论的第四个部分:权力与性。首先是关于“性压抑假说”,福柯认为权力恰恰是激励并引发人们谈论性;科学言说使得性话语繁殖,让性纳入有纪律的知识领域;其次是解读了福柯所谓的“权力”的含义是多种力量关系的复合,是一个过程,这些力量关系彼此找到支撑凭此而生的有效策略。

(二)听课心得:

1.匡老师的课件制作得非常精美且很好地融合在教学之中。

2.匡老师上课逻辑思维特别强,论证严密。

3.匡老师的理论构建非常完整,对于福柯理论的介绍几乎涵盖了福柯重要的著作,且条分缕析,环环相扣。

4.虽然是艰涩的理论,匡老师却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四、        梁洁   20081021日周二第5 A218《古代文学》

(一)教学环节:

1.以梵高的名画《农鞋》将同学引入到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情境之中,解读出农鞋背后大地的隐秘意义。

2.正式进入元代文学的学习:第一,对宋代历史、政治、经济总结回顾;第二,概述成吉思汗;第三,展示元代版图;第四,概述元代的时间跨度、政治策略、经济状况、民族融合等。

(二)听课心得:

1.梁老师的“十分钟”方式非常好,既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又引导了学生的审美旨趣。

2.普通话标准,教态端庄大方,表情生动自然。

3.梁老师口才确实好,上课如行云流水。

4.知识面广,逸闻趣事比比皆是,比如讲到元代时代背景的时候和欧洲的另类文明作了比较。

5.课堂控制力强。

我学故我在

                  ——杨骊的听课心得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教学活动不仅仅具有“我教故我在”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我学故我在”、“我思故我在”的深远内涵。为了加速自我教学水平的提升,本学期以来,我一共观摩了陈思广、匡宇、梁洁、易兰四位老师共20节课堂教学。通过听课学习,我从不同学科、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那里得到了相当多的启迪,对于拓宽我的教学视野、鞭策我的教学改革以及促进我的教学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听课感受

(一)陈思广《当代文学》10课时

在文学史讲授方面,陈思广老师讲授了5060年代的文学运动和文艺思潮。这是多数现当代文学老师讲起来很头疼的课,因为学生对于文艺理论和思潮极度反感,听课热情不高。然而,陈老师对于文艺理论与思潮的讲解条理极为清晰。由于陈老师掌握了大量的文学史资料,因此把枯燥的文学史知识讲得生动可感。同时,陈老师还配以大量生动的PPT历史资料图片,让学生对文学史知识有了很直观的认识,从而消除了对于文学思潮学习的拒斥感。

在当代小说方面,陈老师讲授了《洼地上的战役》、《新生》、《陶渊明写挽歌》、《游园惊梦》、《永远的尹雪艳》。在小说的讲授中,陈老师很善于抓住关键词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小说,交给学生进入作品的钥匙。比如在《永远的尹雪艳》里,陈老师用“欲望的追求”来概括为什么小说叫“永远的尹雪艳”,从而直接抓住了赏析小说的要害。

在当代诗歌方面,陈老师讲授了《苹果树》、《金色的麦田》、《有的人》。陈老师很善于通过指导学生朗诵来引导他们去理解诗歌的意境;通过对朗诵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分析,使学生领会了诗歌的境界。比如在《金色的麦田》中,通过一个“噢”字的读法,让学生顿时领悟了男女主人公见面时的心情。陈老师本人在诗歌朗诵方面也非常出色,为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

(二)匡宇《外国文学》1课时

匡宇老师讲授的内容是骑士叙事诗。匡宇老师从骑士叙事诗的系谱讲到骑士叙事诗的代表作品《亚瑟王》,最后总结了骑士文学的影响,授课思路十分清晰。匡宇老师在讲课中视野非常开阔,课程包含的信息量很大。例如,在讲到骑士文化的时候,他把骑士文化与中国的武侠文化进行比较,并引入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进行阐释。他知识广博,不时旁征博引,注重中西文化之间的比较,这对于开启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很有帮助。

(三)梁洁《古代文学》1课时

梁洁老师讲授的是元代文学兴起的背景。开课前10分钟,她特别设计了对凡高的作品《农鞋》的艺术欣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陶冶了同学的情操。接下来,她回顾了宋代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并由此引入元代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思路清晰,内容生动。梁洁老师最大的特点就非常善于制造教学情境,能轻松地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使人为之陶醉。她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对于学生是极大的享受。

(四)易兰《英语听力》8课时

易兰老师讲授的是大学英语听力入门13课。英语课对于我们三本学院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门愉快的课程。看得出来,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都很差,但是易兰老师的教学很有亲和力,她能够用夸张幽默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表情给学生鼓励,使学生去充满兴趣和激情地学习。在教学中,她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英语。比如,三鹿奶粉事件是大家关注心的焦点,她就通过这个事件的英文讲述教学生记住了很多英文单词。在每次课程当中,易兰老师都会插入一些有趣的英文视频和幽默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易兰老师对于教学管理也很有成效,把同学们分成学习小组,把奖惩机制落实到每个学生头上,这样就有利于督促和激励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

二、课后思考

“学然后知不足。”20节课听下来,真的受益匪浅。对照别的老师的优点,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打算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努力,以期更好地提升自己。

(一)          拓宽知识视野,把内功修炼扎实。

  陈思广老师因为对文学史资料的掌握,才能把枯燥的文学课讲得生动。匡宇老师因为饱读诗书视野开阔,才会在进行中西文学比较的时候旁征博引。在这样一个信息平面化的传媒时代,学生和老师获得知识的途径都是平等的,教师的知识性权威正遭遇着信息时代的挑战。那么,老师的知识性权威何在?我认为,只有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追求知识贮备的广博度与个性化,才可能征服学生,重获教师的知识性权威;也才可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捉襟见肘。

(二)          加强管理力度,把教学落到实处。

对于三本学院的学生来说,教学管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三本学院的学生比较缺乏学习自觉性,只有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辅以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才可能把教学落到实处。易兰老师和陈思广老师高效的教学管理方式对我触动很深,教学管理是教学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更是我以后需要不断探索的地方。

(三)          培养幽默能力,把课堂变得有趣。

在消费时代,娱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在三本学院,学生更需要有幽默能力的老师,他们需要在枯燥的知识中加进一些调料。对于不是很有学习自觉性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适当穿插幽默,相当于让学生做做情绪体操,对促进教学是大有裨益的。梁洁老师讲课幽默风趣,深得学生喜欢。反观我自己的课,主要问题是生动有余幽默不足。今后,我也应该多培养自己的幽默感,把我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博采众家,成长自我

                   ——张超的听课心得

到目前为止,我利用空余时间先后去听了周平老师、陈思广老师、周啸天老师、聂敏老师、匡宇老师、朱亚铮老师等各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其中既有新闻专业方面的课程,也有文学类、语言类的课程,总的感受就是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周平老师所授课程和所授班级与自身有更多的共通性,同时也是我连续性的听了三节课,所以可以完整的观察到周老师整个教学环节的进程,尤其是如何通过三节课的安排来实现事先的教学设想。

一、      总体安排,以学生作业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周老师所授课程是《新闻采访学》,而就在这次课程之前,周老师利用周末时间带领了新闻班上的几位同学去都江堰进行了采访,所以在在三节课的容量里面,周老师就先后安排了学生的摄影作品展示(作为上次新闻采访背景的解释),而这同时锻炼了学生们的摄影能力;另外周老师还安排了学生采访习作的作品点评,在作业点评中,周老师一一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这样的集体点评,不仅让作者本人能得到提高,其他同学也能从点评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通过作业检查和点评的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我在自己的课堂上虽然也安排了类似的小组作业,但出现的问题是做作业的小组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可其他同学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参与度不高,我想这是应该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应该着力解决的。

二、      水乳交融,完成理论教学环节

周老师三节课的教学中,最后的理论教学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寻找新闻线索的方法;第二、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过程的把控;第三、三种陈述方式。

单纯来看,这样的理论确实显得空泛抽象并且教条化,但因为有前面学生的采访作业的点评和铺垫,因此,对学生来说,其实已经从实践环节获得了很多感性直观的认知,已经提前将抽象的理论进行了具象的感受,因此,这个基础上的理论学习显得顺理成章,并且水乳交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将更上层楼,并且能将理论进一步转化升华到今后的实践中。

周老师的这样“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方式启发我在教授史学类课程的时候,除了尽量多的丰富自己以在教学中旁征博引之外,还可以立足史学,超越史学,“以史为鉴”,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关注当下,将历史和现实进行比照,因为就新闻传播发展的历史而言,很多规律性的东西在反复起作用,历史上的很多相似情况会在现代以另外一种面貌呈现,通过历史和现代的对照,既能增加学生的新闻历史素养还能提高学生对现代传媒事业的认识。

除了周平老师的课程之外,其他老师的教学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譬如陈思广老师用精妙到位的问题引导学生将一篇篇经典文章进行抽丝剥茧的解读和领悟;周啸天老师用严格的背诵措施让学生无形中积累了古代文学素养;匡宇老师用深厚的专业素养极大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聂敏老师用深入浅出的比喻让枯燥的语言学教学生动活泼;朱亚铮老师面对艺术系学生采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等等。

通过这样的听课,可以让我可以随时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在课件的PPT制作方面,语言的表达方面都取得更多的进步。

                                                           

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播撒智慧的种子

                  ——梁洁的听课心得

本月是文传系的“听课月”,我有幸听了聂敏和匡宇两位老师的课,两位老师都是学校里优秀的青年教师,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认可,并且两个老师风格迥异,各有特色,听了以后非常受启发。

聂敏老师上课,平易近人,循循善诱,语速适中,清晰流畅,知识点排列井然有序,逻辑线索清楚严密,善于利用文化差异所引发的礼仪差异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既引人入胜又颇具说服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听得都很认真,足以看出聂老师的课堂气氛驾驭能力。一个老师应该让学生觉得亲切和蔼,而不是高高在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里接受你,而不是畏惧你或者排斥你,学生视你为良师益友,则会让学生对你所上的课更有好感,进而会让你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匡宇老师上课,才华横溢,妙语连珠,不只限于跟学生讲解书本知识,更善于旁征博引,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看问题不是浮于表面,而应该有更独到的,更深刻的思想。匡老师的课常常能给学生提供不一样的视角,让学生收获到比书本知识更多智慧。一个老师如果仅仅只是满足于知识的灌输,而不去关注学生思想的成长的话,算不得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授技能的同时还应该播撒智慧的种子,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有思想有作为的好学生。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让我很受启发,如果能将两位老师的优点都集中起来的话,我的教学应该能更上一层楼,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播撒智慧的种子。

塑造教师人格魅力,学会寓教于乐

                         ——聂敏的听课心得

在教研组的号召下,这个月我开始了自己的听课活动,下面对听课做一个总结。

匡宇上的内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学。这门课涵盖内容非常广,需要老师有很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上得游刃有余。匡宇给我的最大的一点震撼就是,他能够把古今中外的知识融会贯通,知识面之丰富让我不得不佩服。学生也是被他这种魅力所折服的。此外,不仅内容丰富,他还很注意联系当今,联系最新的发现,让学生觉得这不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更是到今天我们都可以真切感受的。另外,匡宇的课件做得很好,海量的图片使学生能够有最直观的感受。这点我也要学习,不过苦于学科限制,现代汉语和社会语言学实在难以找到合适的图片,这是我需要解决的难题。

梁洁的课给我的启发最大,我能够学习的地方也太多了,她一直是人气最高的老师,本着学习的态度,我去听她讲的明朝时期的文学,对于古代文学,我很是喜欢。首先给我直观的感受是,梁洁的语言非常美,她很善于制造一种情境,带领学生进入角色。所以学生都觉得她的课时间很短,一下子就过去了。这种情境教学法真是值得我学习。其次,她的课堂设计很不错,评讲一首诗,把同是该主题的另外两首也拿出来评讲,这就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也把知识点落到了实处。这样,课堂上既丰富生动又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两位老师教学效果如此之好,是和他们平时的努力分不开的,这次听课也让我收获良多。最大的感受是,匡宇和梁洁讲课都擅长讲故事,课堂有趣,寓教于乐,这点是我教语言类学科要好好学习的。不过,学科不同,要想增强语言类学科的故事性,可能不太容易,但是至少是我学习的一个方向。另外,文学老师身上本身就有一种魅力,这种魅力来源于他们所教的学科,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文学文化知识,这点我也要好好学习。由于学科不同,语言课讲究逻辑和严密,所以在趣味性上不如文学课,这是事实。在学习别人的同时,还要探索适合本学科的学习方法。

取长补短,受益匪浅

——王韬的听课心得

10月份的听课中,由于我的上课时间跟很多老师冲突,因此只听了范美俊老师和匡宇老师的课,但在这两次听课过程中都受益匪浅。

首先,是范老师的课。范老师作为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老师,为我作了很好的示范,有很多体会,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范老师讲授的是“艺术概论”这门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反映出范老师极高的学识水平和修养,这是我们年轻老师很难具备的,任何一个问题,一张图片,都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收放自如地阐述,能深能浅,深入浅出。对比自己在讲述有些知识点上的捉襟见肘,这让我充分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积累,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

二、范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都充满激情,这种激情自然而然地感染到了同学,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不自觉地就跟随老师的节奏进入到了课堂教学中。我在上课时也体会过,如果老师自己的情绪不高,讲课时都没有激情,怎么能指望学生在课堂上有学习的热情呢?学生也很难进入到良好的听课状态。因此老师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带头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由于教授的艺术系的学生,又是理论课,因此课堂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范老师也是采用了一些方法:教育、劝导等,让学生明白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从而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因此我反思自己在课堂管理上比较欠缺,总以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上不上课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老师只要做好教学环节就行了。其实学生,尤其是大一的新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还比较欠缺,这时尤其需要老师的教育和引导,甚至是采取一些条例性的课堂管理办法,比如不定时的点到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

其次,是匡宇老师的课,匡宇老师是和我同届的年轻老师,但他所表现出来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学术上的修养不亚于有着几十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们。听匡老师的课,首先课件让人耳目一新,详略得当,大量丰富的图片极好地诠释了教学内容,也反应出匡老师的发散性的思维;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非常清晰,语言睿智充满哲理又不乏幽默,让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中慢慢感悟文学作品,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上课不仅仅是任务,更应该成为一种享受

                   ——蔡郎与的听课心得

2008年10月,我参加了两次听课教研活动。分别听取了梁洁老师的《中国古代文学》和匡宇老师的《外国文学》两门门,下面我将听课感受与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

梁洁老师的《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我上的那节正好是由宋金文学向元代文学过渡的讲解。梁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导入部分,采用梵高名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程一开始就变得生动有趣。在教学的探索阶段,梁老师带领同学步步进入元代文学的学习,以元代的文化背景入题,缓缓展开,让学生自动理解文化、社会与文学的关系,体现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老师这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力图帮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的教学思路值得我们学习。第二, 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梁老师的的语言亲切、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经常用一些幽默的段子,吸引学生。在教学技巧上,梁老师的PPT设计的相当到位,并且运用自如,可见其对课件的熟练程度。

匡宇老师的《外国文学》这门课,我上的那节正好是他在将福柯、讲权力话语、讲权力与性,感受最深的在于匡老师对课堂陶醉程度,可以说他完全陶醉于这个学科。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上课不仅仅是任务,更应该成为一种享受。从教学技法上讲,值得我自己学习的在于匡老师的语言较有顿挫,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而我自己讲课存在语速较快的问题。在PPT的设计上,看得出来匡老师也很费心,由读图引入,每张幻灯片基本都有对应的画面,让学生觉得不枯燥。在教学语言方面,两位老师都能使用标准普通话教学。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活动,让我学习到很多,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语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刘莹的听课心得

近期,我有幸聆听了蔡郎与老师的中文写作课和杨骊老师的大学应用写作课。两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相当扎实,教态自然大方。两节课教学内容多,过渡自然流畅,课堂活动形式多样,目标达成度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我们知道,在很多程度上,教师的语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两位老师的语言风格虽不相同,却都能用简短的话将问题清晰准确得体地表达出来,用事例将深奥的理论浅显化,例如蔡郎与老师在讲述抒情时,通过介绍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来让学生体会什么是间接抒情。在授课中,两位老师善于把握学生细微的情绪变化,根据学生的反应,随即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的幽默的话语,例如杨骊老师在谈到学生写作中长句使用过多这一问题时说“你的肺活量很大”,一语引来全班哄堂大笑,很好地调节了教学节奏,轻松了课堂气氛。此外,两位老师音量适宜,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富有变化。

现代教学不再是黑板+粉笔的模式了,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熟练掌握已经成为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两位老师充分利用PPT进行课堂教学,将教学重点、难点,有条理地展示出来。杨骊老师还下载了不少图片,生动有趣,既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又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与记忆。

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开阔了眼界,也明白了努力方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一堂课,课前须有精心的准备,不仅要熟悉教学的内容,还要预设想好给学生创设学习的途径,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就要苦练内功。我会把我学到的新的理念,新的课改的好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在学习中进步

——王晓燕听课心得

在进入工作岗位近三个月的短暂时间里,我们开始接触到了教学的方方面面,从备课查找资料的繁琐、课前感情的酝酿、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安排、学生情绪的调动、课外的思考指导等等等等,才恍然大悟,原来,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门异常深刻的“人学”!

   但即使我全身心地开足了马力,却仍然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太多,一时间想不出新法来,于是,听课,求学,便成了及时雨!

   在文学与传媒系,这个温暖的家庭里,有许多优秀而责任心极强的老师,听她们的课,真真是一种享受,让我身心受益!

梁洁老师,温文尔雅,古典的气质美与语言的骨力交相融贯,幽默的言谈与柔美的眼神极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

聂敏老师,和蔼可亲,语速适中,声音若缓缓弹奏的古筝引人入胜,而其教学课件,最大的优点,则仿佛于默默之中抒写着内涵的美与善!

杨骊老师,是现代的刚与柔二重奏的化身,外在的优雅,却毫不防碍她内心的火热与刚烈,当然,这种人格的力量也在她教学的姿态中一一铺显,比如她的凝神,比如她的谈姿!

匡宇老师,这位才子最为有趣,内敛与外扬的潇洒之风、幽默与智趣的谐合之味,显然成就了他自己所独具的“崇高”!与几位女性截然不同的是,或许因为语调,或许因为神韵,亦或许因为他不可为人称道的灵气造就了与生俱来的豁达与哲思之志,使他格外受到女生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