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研活动 >> 正文

文学与传媒系教研活动专题简报3

来源:     更新日期: 2015-03-03   点击量:

 

普及地震知识   增强安全意识

  512汶川大地震”后,文学与传媒系教研组在系主任毛建华老师的指导下,组长梁洁老师的带领下,各位同事通力配合下,临时更换了教研内容,针对学生们普遍恐慌的心理做了一期特别的教学内容----《当灾难来临》。其中包括《地震---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震后心理自救》以及《震后卫生防疫知识》三个板块的内容。

聂敏老师主要负责《地震---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课件的制作。主要内容包括地震的相关知识、512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原因、如何防震、如何避震。系上各位专职老师都在地震后第一教学时间给学生上了这一期特别的教学内容。

通过这期特别的地震教学内容,同学们对地震有了详细的了解,尤其知道了如何在各种情况下避震,如何做好防震自救的工作。同学们纷纷反映,以前由于对地震不了解,容易听信流言,导致如流行病一样的恐慌心理迅速在学校蔓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这次及时有效的特别教学内容,稳定了同学们的情绪,使同学们能够正确地应对发生的灾难,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

(普及地震知识的相关资料见附一)

加强防疫宣传,提高防疫意识

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后,文传系教研组在系主任毛建华和教研组长梁洁的带领下,迅速做出应急反应,将原定的教研计划暂停,并组织全体成员围绕抗震救灾主题开展新的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新的教研活动包括在学生中进行地震常识宣传,震后防疫知识宣传和震后心理干预几个板块内容。这其中,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提高学生防疫意识,增加学生防疫常识,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也是震后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

为了积极配合学校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认真做好震后卫生防疫宣传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震后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普及震后卫生防疫的相关常识,增强抗震救灾的信心和决心。文传系教研组制定除了将课堂讲解和课后宣传相结合的宣传计划,由梁洁老师负责收集震后防疫方面的资料,把资料汇总、整理,印成宣传资料,并制作课堂讲解的PPT课件。课件和资料普发所有教研组成员,并由所有文传系辅导员和专职教师在各自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宣传,此外,还将所有资料及时上传文传系学生网站、学生QQ群中,在学生中实现共享和普及。

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宣传,赢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她们认为这样的讲解和宣传非常及时,可以让大家充分了解了震后卫生防疫等方面的知识,消除懈怠或恐慌的不良情绪,从而更快更好地从地震的影响中恢复过来,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文传系教研组的震后防疫宣传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灾后防疫知识相关资料见附二)

关注心灵健康  及时开展援助

——文传系震后心理援助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512地震”发生后,我校学生也相应产生焦虑、恐惧、惊慌等灾难创伤后应激反应。一部分学生出现了情绪不稳定,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失眠,生物钟紊乱等状况,这种应激状态明显影响了他们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为了使学生及时缓解恐慌情绪,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文传系教研组在系主任毛建华的带领下,迅速做出应急反应,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心理援助工作。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文传系教研组制定了将课堂讲解和课外辅导相结合的心理援助计划。在课堂讲解方面,杨骊老师负责制作了心理援助专题课件《震后自我身心调适》。课件内容包括地震后出现的各种身心不适症状以及进行自我身心调适的策略。本系专职老师和辅导员都在地震后给学生上了这一期特别的心理辅导课,这一课程的讲授基本覆盖了文传系在校学生。在课外辅导方面,在梁洁老师的倡议下,本教研组及时成立了“关爱心灵工作室”,对包括文传系学生在内的全校学生进行心理援助。工作室专门开辟办公室作为心理援助接待室,安排系内教师轮流值班,接待求助的学生。同时在学院广告栏公布了工作室老师的手机电话,开通心理援助热线电话,随时为需要心理援助的同学提供帮助;还建立了心理援助QQ群,向学生提供震后心理自助知识和技巧的相关资料,在学生中实现共享和普及。

 心理援助计划在文传系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课堂讲解的心理辅导课,使大多数同学懂得了震后心理自助知识和技巧,他们都认为这样的课程开得很及时,解决了困扰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大问题,让他们尽快从地震的心理困扰中走出来,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关爱心灵工作室”对不适症状较为严重的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一对一式”的个别辅导达数十人次,相关同学及家长接受及时的心理辅导之后,感觉心情舒缓情绪稳定,正在逐渐克服自身的各种不适症状,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震后自我身心调适相关资料见附三)

(附一)

地震----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一、地震的相关术语

   1.地震的发生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2.地震起因

  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火山地震

塌陷地震

   诱发地震

人工地震

3.地震的预报

4.地震震级

弱    震:震级小于3 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⒋5级的地震;

中强 震:震级大于⒋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    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 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 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震级最强的地震:智利大地震

   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智利的那次地震最大,震级达到 8.9级。

   智利全国平均每年发生5次地震。据说这个国家的人民和日本人一样,对于地震习以为常,遇到中小地震仍能处事不惊。

二、512汶川大地震

    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三、避震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

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对策。

    学校人员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

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地震时,在街上行走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

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车间工人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急避震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应急避震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在商店遇震应急避震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四、防震

  平时准备紧急备用品:饮用水、食品、急救医药品、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现金、贵重品、内衣裤、毛巾等。

  在地震预报地区,做好临震应急准备

  检查和加固住房

  合理放置家具、物品,固定好高大家具,以备震时藏身; 清理好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阳台护墙要清理,拿掉花盆、杂物;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准备一个包括食品、水、应急灯、简单药品、绳索、收音机等在内的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⑷进行家庭防震演练,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以及“一分钟紧急避险”练习。

(附二)

震后卫生防疫常识

一、搞好卫生防疫的重要性:

    在地震发生后,由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再加上畜禽尸体腐烂变臭,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并迅速蔓延。

     民间有“大灾后必有大疫”的说法,因此,在震后救灾工作中,认真搞好卫生防疫非常重要。

二、四类易发传染病:

    第一类是肠道传染疾病,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的肠道传染疾病等。这些疾病是通过摄入了受到污染的水、食物等导致的,比如痢疾、手足口病、甲肝等。

第二类是呼吸道传染疾病。地震后人员聚集程度高,流动性大,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容易导致麻疹、风疹和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

第三类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地震后人员接触频繁,同时,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特别是一些灾区群众为了节省饮水,往往几个人共用一盆洗脸水或共用一条毛巾等,容易引发红眼病的暴发。

第四类是可能出现的乙脑疫情。每年6月到8月是部分地区乙脑疫情高发的阶段,这种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三、常见疾病及预防:

疟疾:

疟疾以蚊为媒介,发作过程分为发冷期或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有程度不同的发烧,同时伴有疲劳、头痛、腰背痛、肌肉酸痛、厌食、全身或腹部不适、轻度腹泻和怕冷等前驱症状。预防疟疾最好的方法是防止蚊子叮咬,另外还可通过服预防药、铲除蚊子的孳生地、杀灭成蚊等方法预防疟疾。正确使用蚊帐和帐屏、涂趋避剂、蚊香熏蚊、从事野外作业穿长袖衣裤等都是防止蚊子叮咬方法。

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患者多出现发热、腹痛、腹泻、脓血样大便的症状,并伴有发热反应。预防痢疾应该注意饮食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吃病人的剩饭剩菜;生吃蔬菜瓜果应洗净或用开水烫洗;食具应经常煮沸消毒;不要喝生水。此外还要注意搞好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注意杀虫灭蝇。

手口足病:

手口足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以夏秋季节患病最多,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不仅可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染给别的孩子,还可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被传染上的孩子会在手、足皮肤或口腔粘膜上出现类似水痘样的小疱疹,因而被称为手足口病,此病病程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咽痛等。  

四、震后卫生防疫小常识:

1.注意饮水卫生

不喝生水,尽可能不要饮用不卫生标准的水,必须经净化、消毒后才可饮用。混水澄清的方法很多,常用明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混凝剂。若没有明矾之类的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木芙蓉、马齿苋、榆树叶或木棉树皮等植物,捣烂加入混水中,也能加速悬浮物的沉淀速度,提高沉淀效果。另外,也可用黄土对水进行净化。

2.尽量对污染源进行消毒

要经常性消毒,打扫卫生,保持空间清洁,垃圾要及时处理,以杜绝传染源。

3.注意保健

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预防着凉或中暑等疾病发生。

4.采取防疫措施

夏季天气炎热,露宿在临时搭起的棚子里必须注意预防中暑。在炎热的地方持续出汗突然停止就是中暑的前兆,需要马上到阴凉的地方去,不要剧烈运动,解开衣服舒展地躺下来。为了使体温下降,可到通风处用凉水擦身或沐浴,或者用酒精、冰水擦拭身体。要多饮加了食盐和苏打的溶液,或吃点人丹、十滴水,安静休息。如果中暑很严重,伤员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而快,或出现昏迷、高烧、抽风痉挛等严重症状时,就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服用免疫药物或打预防针。

5、提防蚊虫叮咬

人们露宿室外或简易的窝棚里,应特别注意提防蚊子的叮咬。如有明显持续不适感觉,要赶快找医生治疗。

五、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发布的灾区防疫十项注意

1.去倒塌现场执行搜救任务注意什么?

简单归结为三戴一穿加一洗一泡:即戴帽子(安全帽)、戴手套(防护手套)、戴口罩(16层棉口罩),穿防护靴,归队时用消毒液全身洗消、泡手。

2.肠道传染病如何预防?

主要是菌痢、霍乱、甲肝等的预防。病从口入,饮水和食品卫生是关键。喝水、漱口、刷牙要用纯净水(瓶装)、不吃过期、蚊蝇叮咬过的食品。饭前饭后、便前便后一定要洗手。

3.呼吸道传染病如何预防?

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灾区昼夜温差很大,要根据气温增减衣服,防止雨淋,注意休息,多喝水,如果有感冒症状,及时服药休息。

4.虫媒传染病的预防:

主要是乙型脑炎、疟疾、黑热病的预防。要使用蚊香、保持营区卫生等措施积极防蚊、灭蚊,防止蚊虫叮咬。

5.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何预防?

主要是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等的预防。要注意灭鼠、灭蚊、灭虫,降低传播媒介的密度。做好粪便、厕所、垃圾场的管理,避免污染水源。临时搭建的帐篷尽量向阳,地势高、防潮。

6.经接触和土壤传播的疾病预防?

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如果造成人员外伤,可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等的发生,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7.接触、搬运尸体时应注意什么?

目前天气热,遗体很快腐败,细菌滋生,所以要加强防护。遗体要经专业防疫人员的处理后再行搬运,搬运人员归队后注意个人洗消

8.救援队自身卫生防疫注意哪些?

简单总结为“4喷”:即喷搜救现场、喷驻扎营地、喷队内出入车辆、喷接触现场的救援队员。

9.如何减少灾区尸臭味的困扰?

可以用风油精涂抹在鼻孔下方。

10.外来人员驻扎营地帐篷要注意什么?

部队单位驻扎营地有经验,志愿者和地方单位到灾区选择营地时,要注意上风向、远离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山体、地势要高防洪水、朝阳防潮、蚊虫少的地方

(附三)

震后自我身心调适

地震灾难在未来数周内会使人产生一些身心不适反应,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所有这些不适都是人对于非正常灾难的正常反应,我们不必为此羞愧或者担心。对于这些不适反应,大多数人在灾难过去数月之内会自己缓解,这些不适症状包括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两方面。

一、地震后会产生哪些不适症状?

(一)、心理方面:

1、恐惧和担心

    很担心地震会再发生。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2、无助感

    觉得生命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觉得世界末日到来或一切转眼成空。

3、悲伤

    这是最常见的感觉和情绪,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4、强迫性的重复回忆

灾难事件的画面在脑海中反复出现,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最恐惧最悲伤的画面。

5、过度反应

    对于地震相关的声音,图像,气味等感觉过敏,反应过度。

    •易焦虑,失眠,做噩梦,易从恶梦中惊醒。

(二)、生理方面:

1、易疲倦,想睡觉但是又睡不着

2、手脚发软发抖或抽筋

3、呼吸困难,冒冷汗

4、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

5、心跳突然加快

6、记忆力减退、思维反映迟缓

7、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

8、晕眩(类似晕船或晕车)、头昏眼花

9、胃口差、反胃、拉肚子

10、子宫痉挛、月经失调等

二、我们如何进行自我调适?

面对如此大的冲击,我们肯定无法回避灾难给身心带来的诸多不适影响,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坚信生命的美好。那么,在灾难发生后,尽快地让我们调适身心,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一)、减轻不安感,寻找安全感。

1、了解地震的有关常识,正确认识余震的影响,弄清地震逃生的相关知识。

对于余震的恐惧是目前最困扰我们的问题,而这样的恐惧,多数来源于我们的无知或一知半解。

近期生活状况:震不死人晃死人,晃不死人吓死人,吓不死人困死人,困不死人累死人,累不死人跑死人,地震不来急死人

2、做紧急处理的预备:逃生应急袋(电筒、绳子、手机、电池、饮水、食物等)、熟悉逃生路线等,多一点准备可以让自己多一份安心。

3、避免或减少接触压力源:少接触刺激恐怖的讯息(尤其是神经不够坚强的同学,不要反复观看和沉溺在有关灾难报道的悲伤或恐怖情景中,那样会更加强化恐惧的心理暗示);不要道听途说,不要轻信谣言。

4、鼓励自己激发勇气。灾难是无可逃避的现实,余震也同样。我们能做的就是面对现实,战胜灾难。可以多看看那些勇敢者的故事和电影,进行一些有益的自我激励……

推荐大家看一些讲述勇敢者故事的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

《荒岛余生》

《龙卷风》

《山崩地裂》

《日本沉没》

《彗星撞地球》

《后天》

《完美风暴》

《美丽心灵》

要战胜余震带来的恐惧,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突然有人把你扔到非洲的一片荒漠上。你既没有预先得到警告,也没有带任何钱财,除你自己之外,一无所有。在这种情况下,要生存下去,还是愁困而死?是结交新朋友,找到吃的住的呢?还是仅仅躺在那儿哀叹自己多么不幸?如果你陷入恐惧就会崩溃。然而,如果你内心强大,毫不畏惧,那你就会活下来。

(二)、克服无助感,寻找归属感。

1、不要担心危险发生的时候自己孤立无援,相信身边的人都会帮助你。地震以来,我们身边发生的铁的事实证明了:在灾难中相互救助是我们民族伟大的美德。

2、不要孤立自己,努力感受集体的温情。要多和朋友、亲戚、邻居、同学或心理辅导团体的成员保持联系,和他们交流你的感受。

(三)、疏导悲伤和恐惧,坦然宣泄出来

1、不要强行压抑悲伤或恐惧的感觉,试着把你的负面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周围的人和你一同分享

2、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痛苦,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可以采用自嘲的方式,获得一个通畅的心理疏导途径。

3、不要勉强自己和他人去遗忘痛苦,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的现象。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相互鼓励,一起去分担痛苦。

4、如果需要时,可以通过哭泣或记日记等方式来宣泄自己悲伤和恐惧。

(四)、减轻晕眩感带来的困扰

地震后我们不时会有摇晃的感觉,但是大家不必担心,这是地震后的正常反应。晕眩是地震的剧烈晃动超过人体的致晕阈值或者频繁发生的余震次声波引起人体脏器发生共振以及对地震摇晃神经记忆造成的。

1、在心理上暗示自己晕眩是正常反映,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努力平复自己的烦躁情绪。想想那些航海的人,就不会觉得晕眩有多可怕。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适应和逐渐减轻晕眩症状对我们的困扰。

2、尽可能多在室外平地活动,感受大地的踏实感,感受室外明媚的阳光,呼吸室外的新鲜空气。

3、减少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多参加集体活动,和周围的人呆在一起。

4、即使独处的时候,也尽量做一些转移注意力的事情,避免潜意识里不断唤起晕眩的记忆。多听听舒缓的音乐、看有趣的小说、看精彩的或幽默的电影等

5、进行一些不太剧烈的体育活动,让自己的身体尽快恢复良好状态。

(五)、战胜身体的虚弱感

经历灾难以后,心理上的强刺激容易减弱你免疫力,加之休息不充分,从而诱发相关疾病或使疾病趁虚而入。任何时候,健全的体魄和敏锐的应变、坚强的意志都是在灾难中幸存的基本条件。

1、保证睡眠与休息,尽可能按日常作息时间起居。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听一些催眠的音乐。严重失眠者可以向医生或心理咨询团体求助。

2、保证良好的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快速康复的保证。

人类是宇宙间既脆弱又坚强的生物。我们要始终坚信:只要众志成城,一切苦难终将过去。生命依然美好!未来依旧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