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研活动 >> 正文

文学与传媒系新闻教研室活动专题简报1

来源:     更新日期: 2015-03-03   点击量:

 

教会做事的同时还必须教会做人

文传系全能记者团举行新闻职业道德与修养专题讨论会

第二届09级全能记者团组建以来,在教学指导中,指导教师发现,记者团学生绝大部分学习技能积极性非常高,但在进一步接受技能训练的同时,少部分学生较为明显的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学习新闻采写中对新闻真实性原则认识不足,稿件中或多或少出现材料不足时,大量直接运用网络资料;对新闻事实的核实不够就发稿等;采放中不该涉及的问题随便提问;参会时多次出现迟到、会上打手机现象;甚至随心所欲擅离学习采访岗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要培养合格的新闻人才,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新闻理论、业务技能等,还必须同时教授他们做人,即做合格记者的新闻职业道德和修养的训练,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带着问题,传媒教研室与系主任、副主任进行了深入的商讨和研究,确定了“教会做事的同时还必须教会做人”的教学改革探讨方向。

一致认为。作为未来的新闻人,掌握了全面的“采”、“写”、“编”、“评”、“摄”以及现代网络技术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成为合格的从业人员,在普遍强调新闻技能的今天,我们的新闻教育还必须强调认识和培养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而后,带着这些问题,在全能记者团指导教师中再次探讨和深化,使这样的教改内容融入整个技能教学中。同时,我们在学生中组织召开了关于记者的新闻职业道德和修养专题讨论会、交流读书心得等道德修养活动。

4月8日下午在本校忠孝大楼的203教室,文传系09级全能记者团的全体成员与相关教师,举行了主题为“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怎样理解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修养?”专题讨论会。

专题讨论会前,让同学们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要求、法律法规及新闻界名家大家的言论、事迹等,再带到会上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整个交流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畅所欲言,积极互动。

全能记者团胡越、向颍、倪巧林、郭健夫、刘斯琴等学生记者结合自己在学习和采访过程中的经历就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与大家交流了他们的感想和体会。他们的发言让我们认识到:“品性乃记者精神上的要素,其包含人格操守,正义,诚实,勤勉,忍耐以及种种记者应守之道德。品性,是记者资格的第一要素”;“真实、认真、坚守自我才能成为真正的新闻人”;“一名合格的记者首先得要有良知,这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素质。”“记者需要具备耐心、责任心,同时还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最后是绝对的服从”等等。

发言记者结合自身对记者职业道德的解读,对其他同学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大家都意识到,全能记者不能仅仅锻炼技能,在学习技术等实用知识的同时,应该自觉地加强对职业道德的自我培养,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条新闻。在这样的过程中,加强自身修养,坚持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记新闻工作的专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后,副系主任石本秀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全能记者”团的指导老师宋玲教授以及张超老师也在发言中表达了自己对记者职业道德的理解以及对“全能记者”的期望,另外吴治刚老师以及文传系辅导员谢璇、郭可欣参加了本次讨论会并从不同角度倾听和参与了大家的讨论。

针对全能记者团成员在高强度的培训过程中会因为压力原因而产生异常情绪的情况,宋玲老师强调记者持之以恒的职业道德和修养十分重要。她通过日本地震与海地地震中两国国民的迥异表现为例,说明重视道德与修养教育的艰巨性与重要性,提出作为一名记者一定要有坚定的信仰,要追求新闻的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还需做到将情商、智商以及逆商相结合。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们在全能记者的教学中,将力求把学生培养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更有责任心的新闻人。

作为09全能记者团学生的辅导员,谢璇老师用“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八个字来激励在座的记者们。随后发言的张超老师从全能记者团的使命出发,提出对全能记者团的殷切希望,“要用自己的行动将全能记者团打造成一面旗帜,树立一个标杆”。前面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培养学生记者业务精通的同时,更要培养记者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提升道德修养和思想素质,使在座的各位记者朝着一个优秀的记者方向发展。

最后,石本秀老师为此次全能记者团做了总结性发言。她用新闻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说起,结合自身从业经历,讲述了作为记者的权利和义务,谈到记者是沟通国家和个人的桥梁,要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要有坚持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坚守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修养。石老师建议“全能记者”要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树立新闻工作者的理想,她希望在座的记者团成员都能成为“能想、能走、能听、能写”的优秀记者。

下一步,传媒教研室还准备在全能记者团中进一步开展关于新闻记者的责任感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的专题研讨活动。

通过这样专题会以及相关教学活动,我们坚持把“教会做事的同时还必须教会做人”的教育理念始终贯穿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教化激发和彰显人的本善,克服和改变人的惰性,体现在严格对待每一次采访,写作每一篇新闻报道稿件和点点滴滴的为人处世中。如今,我们的教学有了较为显见的效果和进展,全能记者团的成员对新闻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廓清了以往的“偏重新闻技能,忽略职业道德”的认识误区,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作为一名记者、一个新闻人该有的职业操守和职业修养,只有这样,这些未来的新闻人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感悟新闻精神  坚定职业理想

——传媒讲坛带学生走进新闻人的新闻生活

文传系传媒教研室充分利用讲座的独特功能,邀请新闻媒界精英、专业人士,开展以新闻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奋斗与成功之路、新闻人的成长历程等为主題的系列新闻讲座,其讲座目的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提倡高端、专业、学术,以期进一步推动我校学生专业学习水准、提高就业信心和能力。

近日,文传系传媒教研室和锦城学院新媒体研究所有计划地专门邀请到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高级记者李南玲、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高级记者赵坚,新华社四川分社副社长、总编辑、高级记者金小明等三位资深传媒人给同学们讲述新闻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传媒人奋斗与成功之路以及成长历程等,让同学们在各位资深媒体人的点滴分享中感悟新闻的精神,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

4月初,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率队到我校招收新闻实习生时,给毕业班及08级同学们作了《特区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人才》的讲座,并现场同同学们深度交流,使同学们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沿海改革的崭新气息,对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特区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向往。讲座以后,07级新闻专业即将毕业的两名学生被选中去了深圳报业集团实习。

4月27日(周三)晚7点,资深报人赵坚在忠孝楼421给同学们带来主题为《新闻从业与理想》的讲座。文传系09、10级新闻专业的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赵坚老师在开场时对现场的同学们做了一个随机的小抽查,看看有多少人在看报纸,他们都看了什么报纸,他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让在场的同学们对于新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赵老师以自身丰富的经历谈论了对于新闻传媒的心得和体会,他谈到当新闻记者或者说是实现新闻理想,一定要用头脑思考,不要盲目的崇拜权威,做记者可以了解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以及接触不同地位阶层的人,不要眼光朝上或眼光朝下,要学会平等谈话;做记者还要学会观察,了解我国及国外社会制度的特点、社会发展等。同时赵老师还谈到新闻职业的特点有:一是参与,要参与实践,参与人的交流,要抓住机会,多四处走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就要求我们要有外向的性格,要善于交流;另外作为一名真正的记者,一定是思想独立的,不迎合、不苟同、不随波逐流和不人云亦云,要想做一名一流的记者,就必须写出一流的文章。做一名记者的素质,要勇敢,不怕死,要抓住机会并积极的争取机会,同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身体,用手中的笔杆子实现自我的新闻理想!

讲座最后赵老师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耐心的回答。

5月19日(周四)晚7点,新华社四川分社副社长、总编辑金小明在忠孝楼207给同学们带来主题为《新闻人,新闻事》的讲座。金小明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新华社作为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的来历和现状,帮助同学们更加清楚的了解新华社及国内新闻机构。

金小明老师用自己采访的实例说明了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新闻敏感性。同时也对同学们提出了希望。帮助同学们更加清楚地明白什么是新闻人,应该怎么样去做新闻事。金总编讲到,新闻与文学不一样,有一个为谁服务的问题。对于新华社而言,新华社服务的对象是中国共产党,那么时时处处就要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需要和利益为出发点开展服务。前社长郭超人有句名言,进了新华社,就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声音和自己的言论。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需要和利益。作为一名新华社的记者,应该具备以下几点个人素质。

1、性格开朗、外向、热情、敏感。充满活力,是身体和思想都充满活力的人。金总编表示,只有性格好的人才会建立好的社会关系,才可能联系更广泛的朋友;同时要既要经得住“吹捧”,又要经得住“冷板凳”。2、一定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金总编说:文字表达能力强的人可以将心中所想恰当合理而又完整的表述出来。这是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素质。3、对社会要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新闻工作者的正义感。对社会要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新闻工作者不能人云亦云,要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全面、深入地了解事件真相。只有深入下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看到问题的实质,进而对问题有个清晰的把握。金总编就记者必须具备的这一素质问题,列举了他和新华社记者们亲自参与采访报道的汉源瀑布沟水电站移民事件的新闻报道。向同学们详细地讲述了当时采访碰到的各种危险情况和阻碍。而作为党和国家的耳目与喉舌,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心中的正义感和社会的责任感,将问题的实质从台下推到了台上,使中央听到了真实的情况反映,他们第一手采访资料和传到北京的稿件成为党中央决策的可靠、有效的参考信息,促使了事态的平息和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最后,金总编提出了一名记者的价值在于其报道对社会的影响力度和广度。他举例说,美国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到战争前线,其内心就是坚守着对这一价值的追求。新闻工作者一生,如果能有一两件对社会有广泛影响的事件报道,那么他这一辈子就是值得骄傲的。

金总编用实实在在的例子,给同学们展现了一个新闻人所做的新闻事,更加形象地为同学们勾勒了新闻人的普通而不平凡的新闻生活。

这几次传媒讲座的圆满成功,离不开系主任毛建华、副系主任石本秀的领导和支持,以及传媒教研室主任宋玲、教师周平及文传系辅导员们的有力执行和组织,应该说为文传系的文新讲坛在坚持高端、专业、学术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推进。

传媒讲坛的这几场讲座,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追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新媒体研究所和传媒教研室将继续开展这类有益的学术交流活动,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



惩前毖后  严格审查

杜绝学术弄虚做假之风

(编者按)学术不端一直以来都是高校中为人所诟病的现象,近几年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危害和负面影响已经毋庸赘述,关于如何切断学术不端根源的意见和措施不绝于耳但众多学者对此却莫衷一是。对此,文传系明确意识到,只有让每个有可能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从接触学术之时就端正学术态度方为根本之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传系在2007级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上以鲜明的态度向学生中存在的论文抄袭、剽窃以及其他不符合学术规范的行为说“不”,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检查、追究相关学术不端行为。

下面的这个材料是文传系传媒教研室的教师在指导、审阅07级新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显示了文传系教师从严审查的认真态度,务求扭转学生在学术方面的不端行为并让学生从思想深度方面深刻认识到学术不端的不当之处。除此之外,文传系还抓住这次反抄袭活动的机会,在08、09级学生中提前普及了学术论文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让低年级的同学意识到,抄袭是不良行为,学术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

关于本次2007级新闻专业抄袭情况的说明

           

今年2007级新闻本科专业毕业论文核校过程中,发现八名学生有抄袭现象,情况轻重各有不同。分别有全文抄袭、一半篇幅抄袭、分段抄袭、引文不出注等最常见情况。也有结构和观点抄袭他人的更为严重的情况。

根据与传媒教研室其他参加答辩的老师们交换意见,存在抄袭嫌疑的学生应多于此数。只是因为没有展开全面的排查,否则将会发现更多此类情况。

并且,有个别学生对抄袭根本不当一回事,在被发现和指出后,竟然还强辞夺理。过后这些学生经过教育还是都认错改正。只是论文质量已经无法保证。事实上抄袭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毕业生论文中。在文传系2009级新闻专业,有的学生在平时作业中也有抄袭现象。仅以一次作业为例,全班98人,抄袭者竟然达39人,比例是40%!经过一定处理和教育之后,绝大部分学生不再抄袭,只有极个别学生仍然我行我素。

经教师与07级学生交流和沟通,初步分析,学生抄袭的原因有:一,缺乏相关的必要知识,因此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不知所措,便以抄袭了事;二,根本就不把抄袭当一回事,认为这样轻松又方便;三,认为学校无论如何都会让他们毕业,抄袭根本不会影响他们毕业,更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位证。而09级学生中相当部分则是图轻松,完全不认真负责。认为让他们做作业是为难他们,不如抄袭来得方便。此外,也有个别学生完全没有意识到摘用百度百科等网络文章是抄袭。但这种情况是极个别。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是抄袭。这表明学生绝非不清楚判断抄袭的标准。

我们认为,抄袭行为属学术造假,败坏学风。首先,如果学生们彼此效仿,就会扭曲其价值观,严重影响到社会生活最基本的价值底线。其次,抄袭是对任课教师的欺骗。同时会助长一部分学生无学无术的倾向。再者,抄袭使认真学习,渴望上进的学生士气受到打击,从而助长了“读书无用论”、“认真无用论”等歪风邪气。学生会更加远离学术和求知的基线。这对于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改进教学相当不利。

为了治理抄袭,需要加强从平时作业到毕业论文的全过程管理。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对人才的要求也包括品德和基本行为规则。为此,我们必须要加强教育,更加明确地亮明判断抄袭行为的标准。让学生明白,对抄袭行为作出严格处理是言之有预。

我们相信,通过正面教育,通过对论文这样严格的审查制度和答辩程序,对学生的错误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分析并督促其改正,可以实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最终目的,从而减少并杜绝学生毕业论文弄虚作假的现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术观和人生观。

(本期编写教师:宋玲  张超  杨震  郭可欣

学生:金心红  袁远  倪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