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研活动 >> 正文

文学与传媒系教研活动专题简报37

来源:     更新日期: 2015-03-03   点击量:

 

学期过半,文学与传媒系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工作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展开,专职教师精神饱满、工作积极、群策群力,使本月教研室集体活动丰富多彩、振奋人心。从月初的新一轮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到一直延续到本月中旬“2012版必读书目”修订诸项事宜的一一落实;从上月即已拉开帷幕,到本月如火如荼的校外专家之“文化之旅”学术讲座;从第三周开坛的我系专职教师“文心讲坛”,到“十二五”精品规划教材《新编现代实用文写作实训》的顺利出版发行;我系专职教师在做好本职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工作的同时,在各个方面努力一致,积极探索,不断进取。中期教学检查中,我系教师也以优质的授课和严谨的课堂管理,为文传系教学工作赢得了满堂彩。

阅读经典 书香文传

——记文传系重修必读书目活动

据统计,半数以上的中国大学生每周阅读课外书时间不足2小时,一学期仅看1-4本课外书。为了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为鼓励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阅读、提升人文素养,文传系贯彻学院的“大学生阅读经典计划”,对2008版必读书目进行了修订。

由于2008版必读书目是针对三本学生制定的,随着我院跨入二本学院招生,学生素质有了一定提高,因此,有必要对必读书目进行重新调整。从2012年5月到10月,在系主任毛建华教授、系副主任石本秀教授的指导下,系主任助理杨骊老师牵头协同文传系三大教研室的数十位老师参与了本次必读书目的重修活动。比起2008版的必读书目,2012版必读书目有了以下改进:

第一,本版必读书目的书籍比重和类型进行了调整。2012版改版为各专业类必读书20本,和通识类必读书目60本。60本通识类书目中含有文化类书目20本,文学类书目40本。专业类书目强调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既选择了专业前沿性的书籍,又选择了专业经典性书籍,做到经典与热点知识的结合。通识类书目既选择了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哲学、宗教学等各学科的经典书籍,又兼顾了古今中外,意在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

第二,专业必读书增加了推荐理由。推荐理由使学生更清楚该书的经典性和重要性,了解该书在专业领域的重要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百家经典》的推荐理由是:“锦城学院阅读经典计划配套教材,该书集古今中外百家美文,蕴含立身行事之本,安身立命之道,治国安邦之策,体现了院长殚精竭虑、寄望锦城学子的良苦用心。”《人间词话》的推荐理由是:“近代中国学者最早以西方美学思想的全新视角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山之作,被词论界奉为圭臬。”《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的推荐理由:“全景展现诺贝尔文学奖百年风采,收录了1901-2012年109位作家(包括莫言)的传略、获奖词与代表作”。《语言与文化》的推荐理由是“由语言学大师罗常培先生撰写的关于探索语言和文化关系的书籍,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作”。

第三,本版必读书目增加了分期阅读指导计划。阅读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这个阅读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文传系教师制定了详细的分期阅读计划供学生参考,指导学生根据课程设置和实际需要,在不同的时间阅读不同难度的书籍,做到了有计划、有层次地推进阅读。如汉语言专业的分期阅读计划为:

一年级上学期:《百家经典》、《人间词话》、《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创意的构想》

一年级下学期:《世说新语》、《中国俗文学史》、《诺贝尔文学奖全集》(上、下册)

二年级上学期:《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管理的实践》、《修辞学发凡》

二年级下学期:《西方美学史》、《文化论》、《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四书章句集注》

三年级上学期:《中国思想史》(全三本)、《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数字化生存》

三年级下学期:《道与逻各斯》、《世界:一部历史》(上、下册)、《增订文心雕龙校注》

第四,本版阅读书目还配备了思考题、阅读辅导讲座。为了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必读书目还配置了每本的思考题,提出该书的精要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例如,《世界:一部历史》的阅读思考题有:

1.结合《世界:一部历史》论述在人类文明的源头,是什么因素使得大河流域与众不同?

2.结合《世界:一部历史》论述轴心时代的定义和结构。

3.结合《世界:一部历史》论述三大世界宗教的传播过程。

4.结合《世界:一部历史》论述蒙古人如何重塑了欧亚大陆?

5.结合《世界:一部历史》论述“哥伦布交流”如何彻底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6.结合《世界:一部历史》论述启蒙运动的复杂性。

为了指导学生读书,真正消化和吸收书中的知识,文传系还将在每学期开设系列讲座,由文传系老师轮流为学生讲解每一本书的精要内容。

第五,为了切实督促学生读书,文传系还修订了辅助成才培养措施,要求学生在大学三年内上交20篇必读书目的读书笔记,在大学三年级下期统一上交检查,这样可以把读书与写作、阅读指导与监督很好地结合起来,真正把本院的阅读经典活动深入地贯彻下去。

目前,2012版文传系必读书目阅读指导计划已经向全系学生公布,并从2012级学生开始执行。希望每一位文传学子牢记邹院长的教诲,真正通过阅读来求知和闻道:“阅读是求知和闻道的主要途径。公民不断提高的阅读能力和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个人进步的基本保证。”

                                (杨骊)

构建实训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记“十二五”精品规划教材《新编现代实用文写作实训》

2012年10月,由文学与传媒系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组织编写的21世纪高等教育“十二五”精品规划教材——《新编现代实用文写作实训》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是《新编现代实用文写作教程》的配套、辅助用书,是专门针对写作教学中的实践训练环节而编写的,目的明确,极富针对性。

应用写作是一门重应用、重实践、重创新、重技能的课程,再多的理论知识最终都要归结到写作实践上来,应用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应用写作技能,能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文体写作。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应用文的写作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提升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只有通过科学、实用、系统、有效的应用写作训练才能实现。写作训练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文传系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秉承学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经世致用的人才”的办学理念,在教材编写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透过现象看本质,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宗旨,在充分总结执教应用文写作和自身的写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力求做到以实训为中心,注重技能训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设计;以特色为追求, 注重体例创新,使之在同类教材中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该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体例科学,结构合理。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篇为应用写作实训题库,中篇为应用写作测试题库,下篇为党政公文写作最新法规、标准。上篇实训题库共安排十一章,与《新编现代实用文写作教程》的教学内容有机衔接,紧密配合;每章都采用“职场案例→实训目标→基础知识概述→范文评析→实训题库→解题技巧→能力拓展”的顺序组织编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从现实感知到知识领悟再到实际运用,易学、易懂、易掌握。在题型设计方面,每章既有符合全书统一风格的固定题型,也有根据每章内容和文种特点设置的新题型,共性与个性统一,使全书的整体结构在稳重中不失灵活。

第二,学用结合,按需编排。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实训教材训练题的设计思路充分体现了校园实际和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通过综合的应用写作的技能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得到提高,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得到培养,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和应用写作的实际能力得到全面、有效的锻炼,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学会写作,先要学会做人,学会谋事。实训教材特别增加了“职场案例”和“能力拓展”两个板块,选择一些能反映文体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应用效果的案例供学生阅读与借鉴,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三,例文新颖,紧贴实际。在例文的选用上,我们强调“新颖实用”、“紧贴实际”,摒除了陈旧例文,选用最新或较新的实例,既增加时代感,又具有示范作用。例文取材广泛,紧扣学生校园生活实际和未来岗位需要,既有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范文,也有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可以参考的例文,特别是一些知名大企业的工作例文,有较高的实用参考价值。每个实例均有简析。例文的分析,着重于写作思路与结构的点评,肯定其优点所在,必要时亦评点不足。通过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揣摩写作思路,体味语言运用,明确写作要领,为培养学生正确的文体感、文种感奠定了基础。

《新编现代实用文写作实训》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汇聚了文传系系主任毛建华教授、主编王大江教授和整个编写团队的心血和智慧。写作实训教程编写的过程,也是文传系应用写作教学团队转变教学理念、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新编现代实用文写作实训》的出版,为文传系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刘 莹)

传承经典文化  感受大师风采

——记文传系校外专家“文化之旅”系列讲座

  《大学》是中国古代“四书”之一,这部典籍开篇便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目标是“明心”、“见性”,或者说,作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大学要培养的人应该是具有很高精神境界的人。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和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和有责任意识的社会公民。科学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几乎已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人文精神的淡薄、人文情怀的缺失却也成为大学生学习现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作为一所年轻的独立院校,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学院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争取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做到“毕业就是就业”。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不代表着忽视学生道德情操、思想素养以及精神境界的提升。学院推行的三大教育、四大计划,以及通识教育读本《百家经典选读》的编写,就是实现优秀大学办学目标的很好体现。

贯彻“大学”的理念,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扬大学精神。这是学院领导对全体教职员工提出的工作要求之一,也是正确理解学院“应用型大学”办学模式的体现。作为学院文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单位,文学与传媒系一直秉承学院先进的办学理念,紧紧抓住大学培养人才的要领,旨在将文传学子培养成以写作为核心竞争力、以网络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的技术性文科人才。在文传系的这种人才培养理念中,写作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对写作能力的强调,并不只是停留在写作技法层面,而是要从深层次的写作内容、写作思想入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文传系的学生在大学学习中,不仅需要重视课堂学习,还必须夯实课外知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文传系在系主任毛建华教授的倡导下开设了相关学术讲座,为同学们的课外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文传系主办的讲座,主要有三种形式:首先,以校外专家、学者为主讲嘉宾的“文化之旅”系列讲座已经开办多年。其次,以文传系专职教师为主讲人的“文心讲坛”也早已步入正轨。最后,文传系的领导或教师会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邀请部分业界人士(广告、传媒等方向)到系上进行不拘形式的讲座、交流。其中,“文化之旅”系列讲座早已成为整个学院学术讲座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文传系所开设的“文化之旅”系列讲座,目的是让广大师生在求知之路上不断发问,在文化素养方面不断进步和提高。讲座之“旅”字,就取意在一个人提高自我文化素养的过程就像行走在旅途中一样,永远都会有前进的空间,永远都会有惊喜和收获。自2006年开办以来,“文化之旅”系列讲座已走过近七个年头。七年时间里,除了受到诸如地震等特殊情况影响,文传系每学年都会举办近十期讲座。“文化之旅”系列讲座面向的对象,虽然是以文传系学生为主,但系领导在开办讲座之初就已经想到,讲座还应兼顾到全院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一系列的讲座主题包含了人文学科的多个领域,诸如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民俗等方面。这样一来,既能满足文传系学生接触学术前沿、热点问题,以及巩固专业知识的需要,又能为全院其他学生提供一个接触各种文化现象的平台。这样,让全院的学生能够真切地从讲座中受益,从而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之旅”系列讲座所邀请的嘉宾基本上都是校外的一些在某个学术领域内有较深造诣的学者、教授,其中不乏国内外的知名专家、一流学者,例如,国家级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曹顺庆,国外多所知名大学访问学者王晓路,伦敦大学教授、符号学专家赵毅衡,著名辞赋家张昌余等等。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将自己取得杰出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归结为“站在巨人的肩上”,这足以说明经验的重要性。各行各业的有成就者无不如是,优秀的经验、导师往往能带领我们更快地开启成功之门。一次精彩的讲座、一位优秀学者的发言给学生带去的思考和启示,有时甚至超过学生阅读好几本书的效果。个中原因就在于,这些讲座和发言都是相关专家、学者在自己擅长领域内的研究成果,或独到见解。如果说“文心讲坛”主要目的在于教学相长,提高文传系专职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术水平,同时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那么,“文化之旅”讲座就是让锦城学院的广大学子直接从优秀的学者那里汲取学术养分、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这种讲座,主要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于滋养大学生健康心灵、提高文化底蕴也无疑是一条极好的途径。

事实证明,文传系所开办的“文化之旅”系列讲座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无论是已走上工作岗位的校友,还是正在求学阶段的学子,都一致认为,这样的讲座让他们受益颇多。

  “文化之旅”第一讲:李怡《民国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

   2012年9月11日晚7点,新学年文传系“文化之旅”系列讲座第一讲在千人大礼堂成功举行。此次讲座特别邀请到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享受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学术丛刊主编李怡,李教授为师生们带来了一次题为“民国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精彩讲座。

作为近现代历史格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国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遮蔽,或被误读。此次讲座中,李怡教授围绕四个问题来讲解民国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中华民国在世界历史格局中的地位;中国现代文学创作背景下的教育环境;民国时期的出版管理制度;民国精神的核心价值——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李教授认为,中华民国是一个历史概念,对其历史传统、历史遗产,我们研究者应有正确的、全面的认识。民国独立的大学教育体系,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民国时期相对宽松、自由的出版环境,以及书报检查制度,为出版业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李怡教授的讲座,环环相扣,体现出明显的问题意识和思想史深度,其风趣幽默的语言,让整个讲座现场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

通过讲座,广大师生对民国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学们也在李教授的讲授中得到了启发。近两个小时的讲座接近尾声时,李教授针对学生当场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此次讲座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同时,学子们真切期待下一次讲座的到来。

“文化之旅”第二讲:赵毅衡《为什么每个人必须懂得研究符号》

   2012年10月21日晚7点,一场题为“为什么每个人必须懂得研究符号”的大型讲座在忠孝大楼207如期举行,此次讲座的特邀嘉宾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赵毅衡教授。赵教授多年执教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现为川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文学与新闻学院符号学与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他为文传系各年级、各专业的同学们带来了一次精彩的讲座。

赵毅衡教授在一开始就抛出一个话题:“品牌与价格”,和在场同学进行互动探讨,一下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和思考,把大家带入了符号及符号学中。紧接着,赵教授从符号的误用出发开始进行深度讲解。他通过符号消费、什么是符号学、符号学的四个模式、批判理论的四大支柱等方面,结合社会一些现状来讲解了符号及符号学,让同学们对“为什么每个人必须懂得研究符号”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讲座中,赵教授不断把现实实际与符号学相结合,带动大家思考与学习。在讲到某些知识点的时候更是与同学积极互动,鼓励同学们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讲座中的许多同学都在认真地记笔记,把他们学到的新知识以及不懂的知识点都记了下来;

赵教授渊博的学识及幽默、亲切的讲解极大地感染了在场的同学,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更是踊跃发言,现场气氛活跃。赵教授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符号有了一定了解,认识到了符号对世界的意义,从而丰富了自己的学识。

 

 “文化之旅”第三讲:陈思广《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长篇小说》

2012年10月28日晚7点,在我院忠孝大楼207报告厅,“文化之旅”系列讲座第三讲“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长篇小说”在同学的期待中开始了。此次讲座邀请了著名学者陈思广教授为大家讲解,讲座现场座无虚席。陈思广教授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小说及作家研究。

   此次讲座,陈教授主要从“长篇小说四大文本特性”、“什么是文学经典”和“经典长篇小说的审美特性”三个方面向在场人员进行讲述。“虚构文学的最高范式”、“精神世界的最大张扬”、“个体文学生命的最高体现”以及“国家民族文学智慧的最杰出代表”,这是长篇小说最为明显的四大文本特征。对此,陈教授逐一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关于文学经典这一问题,陈教授认为,是否具有超越时空性,是衡量一个作家、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和民族创作高度与创作成就的重要标尺。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尤其是优秀长篇小说,基本上都能接受一代又一代人的阅读检验,让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阅读体会。就审美特性而言,长篇小说主要具备审美性、时代性、典范性和永恒性。在这一部分的讲述中,陈教授主要通过对大量文学作品的解读来进行。比如,中国文学中广为人知的《红楼梦》、《围城》、《家》、《骆驼祥子》,以及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还有外国文学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影响了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著作《百年孤独》,这些便是文学、民族经典的最好诠释。无论是作品主题、人物形象,还是艺术特征、作品感染力,以上作品都可以算作是是文学中的杰出代表。

在讲座接近尾声的提问环节,陈教授亲切地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诸如作家不用为读者行为负责、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男性写作与女性写作的差别等问题,陈教授都作了幽默、详细的解答。最后,陈教授对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期望,他期望大家能更多地关注经典、关注经典长篇小说。此次关于阅读经典长篇小说的讲座,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赵丽蓉)

 

系统规划有成效   开题报告见高低

——文传系09级毕业生开题报告会简记

   一年一度的毕业论文写作,既是考验学生在近四年的学习中是否具备了以所学为所用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又是考验其是否具备开拓思维、积极创新、自我拓展的知识升华的能力,更是在其真正进入社会之前,将其专业知识系统化、文本化的最后一次校园实战。在这个过程中,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系为单位的论文指导工作统筹安排,指导教师职能分配,教师与学生间的密切配合,都将深刻影响到学生校园人文品格的最终定格,与此同时,考验的更是教师们积极投入的工作热情、严谨求真的学术品格与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精神执守!毕业论文怎么写,如何改,指导方法等等一系列问题,就成为各大高校改革探索的一门新题。

文学与传媒系在系主任毛建华教授的指导下,全系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将每年一度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定位为一个系统工程,从召开毕业论文指导大会组织学生学习论文写作要旨,到分配指导教师、组织开题报告会议、中期检查、再到后期指导、毕业论文答辩,已经逐步形成一套井然有序的毕业论文指导方案,高效率地指引着教师和学生逐次顺利并提前完成论文的指导与写作工作。

今年,我系09级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新闻、广告、行政管理等五个专业,共分为16个小组,每组两位或三位老师负责该小组开题报告工作,同时,各小组分别指派专业教师作为开题报告委员会主席,开题报告委员对每位同学的提纲和开题报告书分别予以记录和给出修改意见,对该小组开题成果进行总指导与会议总结。开题过程井然有序,开题报告会也获得了圆满成功。

开题报告的圆满成功,得益于对各方面的充分准备。一方面,在开题报告前,为确保大会顺利进行,我系进行了周密的工作布置,同时对学生答辩做出了严格的要求,比如,毕业论文选题须经指导教师认可,学生方能参加开题;开题报告的审议情况必须如实记入开题报告表“选题意义”:要突出论文的学术意义和价值,须明确阐述论题的创新点所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要详尽,字数不少于500字。在分析研究现状中突出论文选题的意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须对论文使用的多种研究方法作较为详细的阐述,不可只列干条条;“研究工作安排及进度”:须与指导老师商议,进度计划要切实可行;“参考文献”:须详尽,要重视文献的权威性。文献总数不少于10篇;论文提纲: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逻辑性强。提纲至少应列出二级标题;开题前,学生须填写电子版“开题报告表”,并连同论文提纲打印文本3份,于开题报告会前交本组审议教师。

另一方面,教研室和系务在开题前还制订了一系列完整清晰的开题报告会程序及相关要求,比如,学生简述开题报告(用时不低于5分钟);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提问、审议问题不超过5个;开题报告通过后,学生可在辅导员处领取、填写纸版“开题报告表”;纸版“开题报告表”填写后不能更改;填写后的纸版“开题报告表”,交由论文指导教师保管,以便督促、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开题通过后学生即可进入论文初稿撰写程序等等。

开题,以及如何让学生尽快投入毕业论文的写作,在高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说到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引导,另则,指导工作的统筹安排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在此,希望学生们能理解老师们的良苦用心,把握好写作机会,在毕业论文中展示出全副才华!

                   (王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