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研活动 >> 正文

文学与传媒系教研活动专题简报30

来源:     更新日期: 2015-03-03   点击量:

 

按语:在我院“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指导下,文学与传媒系全体教职员工坚持从实际工作出发,保持实事求是的平常心态,坚定信心,把决心变成行动,把压力变成动力,秉持“认真对待、积极参与、努力配合”的工作原则积极投入到迎评工作的最后冲刺阶段。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所有专职教师在系主任毛建华教授的带领下,一如既往大力协助相关工作,参与各种各类资料的完善与整理,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老师们仍坚守教学工作岗位,在保证高质量课堂的同时,认真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完善数字化学习平台、落实听课测评工作、开展学术讲座、出好期末试题,把这一系列工作的协调与完善当成教学的生命线,将出题、考核视作又一个教学改革的门槛,坚持把好每一道教学关。

我系专职教师杨骊获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

前日,我系杨骊老师得到由中国教育部下达的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通知书。杨骊老师申报的项目“在实证与阐释之间:“文学人类学多重证据法的理论与实践”获得青年基金立项资助,资助金额为7万元。在锦城学院,获得这一级别的项目立项是零的突破,标志着锦城学院青年教师的学术研究又上新台阶。

该课题在中西文化交汇的语境中,沿着实证与阐释两条线索,全面梳理和呈现多重证据法在世界学术语境中的演变脉络,展示人文科学方法论创新的学术潮流。在多重学科视野中,揭示多重证据法在进行跨文化阐释、整合科学与人文方法论、反拨文学文本中心观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对多重证据法的实践运用进行探讨,归纳总结多重证据法的论证模式,以利于多重证据法在破解中国文化之谜和重新阐释文化经典等系列文化活动中的推广应用。该项目属于交叉学科研究,反映了国家对交叉学科研究的大力提倡。

据悉,杨骊老师除了获得教育部科研项目立项,还参与了四个部级和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杨骊老师用自觉的行动积极响应了锦城学院鼓励青年教师搞科研的号召,为文传系青年教师科研探索做出表率。

(王晓燕)

广告——“物”的情感表述

——记文传系“文心讲坛”第二讲

一直以来,品质高端、内容丰富的系列学术讲座是文学与传媒系的学术文化品牌,是文传系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全系整体学术水平的重要阵地。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发展,文传系已拥有两档高质量的品牌系列讲座——“文化之旅”与“文心讲坛”。大型讲座“文化之旅”主要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著名学者、业界精英主讲,而小型讲座“文心讲坛”则主要由文传系中青年专职教师开设,旨在促进青年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的提高。两档系列讲座交相辉映,优势互补,密切配合,为学生呈现出一场场的学术饕餮、文化盛宴,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养成了文传学子富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成为学生通往学术殿堂的指路明灯。

本学期专职教师的小型学术讲座“文心讲坛”在系主任毛建华教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2011年10月29日星期四晚上7点,在忠孝大楼320教室,本学期文心讲坛”系列讲座第二讲如期举行,主讲教师为广告教研室主任王光阵副教授,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此次讲座的题目是“广告——物的情感表述”。在当前的物质社会和信息社会里,广告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已经越来越紧密,广告总在默默的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着大众的消费习惯,塑造着大众的消费理念。王光阵老师是一位双师型的教师,本身在广告业界有着丰富的从业经历,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案例和经验,而广告学本就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王老师的讲座运用生动的、内容多样的广告案例,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对特定的商品广告进行定性分析。他通过传统社会体系下和现代社会体系下“物”的情绪表述的对比,深刻剖析出广告对大众生活实施重要影响的实质,即广告商所营造的“‘物’=美好的生活的”营销策略,揭示出广告的作用:广告商总是竭力进入并控制公众的无意识头脑,目的不是理解或表现这些头脑,而是为了便利地榨取利润;消费者就像是浑浑噩噩的羔羊,广告所呈现的美好生活使他们神魂颠倒,没有财力的人也要仿效明星,广告刮起的攀比之风使人们陷入超前消费而不能自拔。

接下来,王光阵老师进一步用“广告与女人”、“广告与男人”为小标题,借助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告案例,具体而细致地分析了广告商是如何准确把握住女性和男性的心理,去挖掘营销的突破口,点燃他们的消费热情,并相信广告所营造的“欲望之梦”。王老师也提出了对于今天的消费者来说,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消费观点的问题。精彩的分析和深入浅出的语言,使得同学们沉醉其间,收获良多。最后,听讲座的同学们对王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踊跃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同学们对广告是“物”的情感表述这一内容的讲解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会。

本讲座通过对当代消费社会体系的解读,提升了学生们的广告素养,通过分析广告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今天人们的情感表达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商品,没有商品,我们的情感已经无法承载。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落下帷幕。

(秦 蓁)

规范试题命制,提高考试质量

                 ——记文传系教研室“规范期末试题”交流会

考试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检验教学任务、教学目的是否完成的主要渠道和方式。为了响应学院提出的改革教学评价的号召,不断推进我系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规范试卷管理各个环节,培养和营造优良的考风、教风和学风,文传系教研室于11月18日组织全体教师召开网络会议,围绕“如何规范期末试题”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和交流。会议上,文传系教师畅所欲言、群策群力,针对试题命制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与措施。

一、期末考试命题

1.试题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中对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要能覆盖课程的基本内容,要与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目标相符合。

2.期末试题应保持考核的严肃性,保证题目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切忌将普通交流式的口语化问题放入试卷。

3.考试命题的题量按中等水平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为基准量。保证学生的完成试题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部分学生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完成,全部完成时间约2小时。

4. 每门课程均须命制难易程度、内容覆盖面相当的两套试题(A、B卷),并分别制定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客观性试题)或参考答案(主观性试题)。出题时,应特别注意避免与以往试题的高重复率。

二、试题制作格式

1.为规范期末考试试卷的制作格式和归档管理的严肃性,试题格式一律使用学院统一标准试题模板。整套试题版式务必做到规范、整洁大方,清楚准确。

2.教师在命制试题过程中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级标题为大写汉字,后面用顿号,二级标题为阿拉伯数字,后面用小圆点。

三、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形式原则上一般采用试题测试的方式,教师根据课程特点与教学要求自行确定考核方式。若采用开卷,或提交论文的考核方式,则必须提前向系教务提出书面申请。

2. 学生课程考试成绩的评定一般由平时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平时成绩由各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上课考勤、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讨论等综合评定给出,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须有一定依据。我系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平时成绩管理,真实、可靠地反应学生的学业水平

3.每位教师务必认真填写《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传系期末考试情况说明》,便于检测试题命制情况。

四、试题的审批与保密

1. 我系要求任课教师在课程结束前两周提交期末试卷,试卷提交后由教研室主任和系上主管领导审定试题,以确保试题规范化、质量高。

2.教师一定要恪守试题保密制度。任课老师在给学生总结和复习时,要避免以划定复习范围或布置复习题的方式向学生暗示考试内容。

通过此次交流,与会教师都表示要本着“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做到认真命题、规范制卷,进一步提高我系课程考试质量,并以此为契机,探索构建“以学评教”的教学评价体系。

(刘莹)

认真迎评,狠抓教学质量

——记文传系教研室十一月听课教研活动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研究。针对我院年轻教师较多的实际情况,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全面开展教研活动,尽快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水平。2011年11月,我系全体教研室老师在系主任毛建华教授的带领下,继续扎扎实实开展听课教研活动。

毛建华教授要求每位专职教师都要认真听课,特别对新进教师的课程要客观地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可以借鉴的经验。在这种良性风气的带动下,每位老师都全情投入。老师互相之间听评课,总结反思交流,把每位教师都置于学习与被学习中,兼容并蓄,融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

通过这样的互相学习,我们将教学工作每时每刻都置于研究之中,使教师把提高教学质量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事,让教师们在教学中感觉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滋有味,教并并快乐着。

听课完毕后,教研组还安排了老师互动式评课。全体听课者根据自己所听所感畅所欲言,既肯定了执教老师的教学亮点,又诚恳地提出了商榷之处,使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蔡郎与)

给心灵一个宇宙,让思想充满自由

                ——致2011级同学的一封信

2011级的同学们:

你们好!

作为你们的学长、师友,在与你们朝夕相处6周后,我写下这封长信,深夜沉思,感慨良深。是人文的理想与光芒,炽热的青春与梦想,将我们汇聚一堂;是深深扎根的民族土壤,默默仰望的心灵榜样,让一代有志青年,振翮高翔。我们都被一些时代的最强音激励着,生命充满力量;我们都会在一些徘徊彷徨中学会坚韧与茁壮成长。于此,我写下这些文字,既是激励,更是交流,愿与你们共勉,与你们一同见证青春与成长。

有同学问我,人生的妙境是什么?我说,是选择各种姿态“活着”,带着心灵的自由与形神的风流,或拾取一抹信仰敬侯, 带着惬意的微笑与沧桑的清幽。

生存,是一种姿态,生存,更是一种信仰,“自由”与“风流”就是高山仰止之境,它们似一对孪生兄弟,脱俗的光辉、形神的超越、生命的维度,都决定了它们是人类精神生存的最高境界。有同学说,要达至这超然自适、充盈睿智的高度,何其难!其实,很简单,返璞归真,道不远人——博览与自省是也。

博览旨在涵养,自省旨在自新,惟其只有修身与自新,才有可能真正达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至境!学有所识,学有独见,博晓古今、学贯中西,才有可能立一家之言、成经国之才!

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说得好,应有“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这“自由”显然是来自于对知识的汲取与超脱;而“风流”呢,则“是一种人格美。真风流的人,必须有洞见。真风流的人,必须有妙赏识。真风流的人,必有深情。” 冯友兰先生已将它娓娓道来,为“风流”作了最好的注脚!同学们,你们想想呢,一个人倘若没有人格的美、无洞见、妙趣与赏识、少情义,即使衣着光鲜,又怎谈得上风流呢?

诗人冯至,在他的《十四行诗集》中,有这样的两句诗给我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这既是诗人对精神自由的热情呼喊,更是对心灵自由的欣悦歌唱!而这欢呼与歌唱,是东、西方人对精神家园共同的追求与向往,早在约两百年前,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就曾发出同样的心声:“我要像《古兰经》里的摩西那样祈祷:主啊,给我狭窄的胸以空间”。

我们于现实中,偶尔只看见自己的"影",照见自己的"形",却忘记了还有本真的“神”,我们实在太需要一些“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来洗礼世俗的封尘,来回归平实的本真,给心,一个辽阔的宇宙,让知识,自由行走。悠久浩瀚的人类文明史,正是我们要用一生去欣赏的旅程,旅程太长,行囊太小,书屋太狭窄,哪里才是它的家?哪里才容得下它呢?无疑,正是我们心灵去丈量的尺度!

大学,或许是人在一生中最后一次集中学习的时期,也是人生价值观、基本性格潜在定型的最后一次可能。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说:“青少年的阅读,具有形成性格的实际作用,原因是它赋予我们未来的经验一种形式或形状,为这些经验提供模式,提供处理这些经验的手段,提供价值衡量的标准、美的范式……”。可见,这个阶段对于你们每一个人来说,多么的宝贵,多么的重要!享受读书的过程,不仅成为生存的姿态,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解密自我、深省自我、认识自我、再塑造自我的旅程。刻在阿波罗神庙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不正是带着人类求知、求证真我的意味? 而实现这种自我求知的最有效最简单路径,不正是与书为伴,与人类神圣的阅读权利紧紧相随!?

法国画家格拉夫洛(Gravelot)的一幅意象画,勾勒了希腊女神缪斯在牧场上演唱的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她左、右手都拿着卷起的乐谱,脚下放置着各种乐器。这幅画,对人类文艺精神的解读带着圣洁之美,对人类渴求真知的展露是如此神情毕现。在此时,我们擦亮眼睛,巧遇的不是虚无飘渺的名利,不是外于人身的金钱,不是浮躁而狭隘的情感,而是纯洁天真的心灵,多么美妙!著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更加精彩,他曾"狂妄"地诠释其对“存知”充满的敬仰与孤傲之情,在一次国际演讲结束,主持人表示感谢时,他说:“一点也不用谢我。我坐在这里,并不完全是我自己。我是我所读过和所记得的东西的总和。只要我记得,我就是件珍品!”真知,带给我们的,岂止是充盈,还有尊严!

读书之乐,充实着我们精神生活的所有空间,让我们学会做一个圣洁而有信仰的“精神贵族”,让我们抛弃低俗、拒绝幼稚、远离荒芜。于此间所获得的乐趣,将是陪伴终生的财富。

我国古代宋、元间一位学者翁森写有《四时读书乐》的组诗,明代书画大家文徵明据此绘成了《四时读书乐图》,将个中之乐溢于言表,在此,将此组诗与同学们共赏: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新竹压檐桑四周,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及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在诗人眼中铺写了美妙的书卷,他已然将自己安营扎寨于书里,行走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沉浸于柔软的书的芳香里,“梦里不知何处是,书香一觉江南春”。书中所引起的共鸣,使他可以看见一幅久违的风景:崇高的幻象与丰富统一的人类容颜。这所见,只在一瞬间!

同学们,读书,一定是一种享受,它绝不是负荷,更不为考试,不为命运而累,不为外物所惑,它应该是一种特殊意义的人文升华,是人类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真正留存的一片净土,一颗童心,一个精神栖居的乐园。我们的校训:“止于至善”,出自“四书”中的《大学》篇,其言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些古奥的文字、难读的文言,却深藏了极精妙的真知。这是我们仿佛已经开始遗忘的历史,这是国人在浮躁的现实中逐渐抛弃的家训。每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坐于书桌前,开启千年的画卷,我深知,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史上,充满着奋励、艰辛、更充满着对自由的渴望,在我们“脱胎换骨”的今天,我们的根,仍在这片沃土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种“爱”,是大爱,这种“爱”,是挚守,是信仰。《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当我们敬守一份安宁,秉持一份至性,修身正己、达道明德、真实无妄,致广大而尽精微,那么,“学”怎能不成为一种享受呢?

送给同学们一首奥地利诗人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的诗《阅读者》,祝愿你们以书为伴、学业有成,并与大家共勉:

我已经读了很久,

自打这雨声潺潺的下午

躺卧在我的窗口。

窗外的风声

我充耳不闻:

我的书又重又厚。

书页对于我

   像一张张面孔,

沉思时,神情严肃,

读着它们,时光便在我身边

   淤积、滞留。

蓦地,书中一片光明,

书页上遍写着:黄昏,黄昏……

我未及眺望窗外,

长长的文句已经断了线,

   四散逃奔……

于是我知道:在一处处

繁华怒放的花园顶头,

天空开阔、明朗;

太阳又再次光临。——

而此刻,夏夜将至:

目力所及,景物稀疏、凌乱,

长街上移动着憧憧人影;

只是远处,好似意味深长地,

听得见还有一些什么在发生。

这当儿,我从书中抬起眼来,

一切都已变得伟大,

没有任何景象再令人吃惊。

在书中,我体验着外界的事物;

这儿那儿,自然都广大无垠。

只要更多地将身心织入其中,

我的双眼便能适应世界万物,

适应芸芸众生严肃的单纯,——

于是大地超越自身,

   继续生长,

仿佛将包容整个天空:

大地上的最后一所房子

   就像天空中的

   第一颗星星……!

(王晓燕)

编辑:王晓燕

校对:王晓燕

报:相关领导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