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研活动 >> 正文

文学与传媒系教研活动专题简报50

来源:     更新日期: 2015-03-03   点击量:

 

五月份,文学与传媒系全力以赴2010级毕业论文的定稿、交叉审阅、答辩以及论文指导总结工作,进一步将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规范化、制度化。文传系对毕业论文要求十分严格,近年来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做 了有益的探索,增加了实践性毕业论文的比重,拓展了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今年我系通过“中国知网”论文检测系统,对10级毕业论文进行全面查伪检测,有效遏制了学生的抄袭现象。

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结束后,我系专门召开了毕业论文总结工作会议,对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思路。本着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今后我系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提倡、鼓励多撰写实践性的毕业论文,不仅可以防止抄袭,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创性。会后,全体论文指导老师不仅对历年来各自指导论文的情况作出认真的总结,每位老师还拟出至少十个新的论文题目丰富论文选题库,新题目侧重实践性、调查性毕业论文的题目方向。会议还就毕业论文的写作,形成了一些补充规定,今后我系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指导,将会更加严格、规范。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记2010级论文指导及总结工

2010级论文答辩工作已尘埃落定。回顾定题、开题、中期检查、初稿直至最后定稿,学生既有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激动,最终向学院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就指导老师而言,这也是一个既劳累又倍感欣慰的过程。教研室各位同仁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审定题目、修改论文、讲解范文、校对格式、叮嘱规范,如此种种,无不体现我系教师的孜孜教心和拳拳爱心。其一,在选题上,各位老师为每位学生量体裁衣,指导学生选择易于把握、符合自身实际的题目。其二,帮助学生明确思路,突出主题,厘清逻辑,做到形散神聚。其三,给出范文,为学生讲解论文格式和规范,尽一切力量杜绝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其四,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取得联系,保持沟通,激发写作的积极性,保证指导工作的有序进行。其五,为学生推荐参考文献。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指导学生收集材料、选择材料、灵活引用。总之,在近一年的论文指导工作中,我教研室各位老师以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圆满地完成了本届论文指导工作。

文学与传媒系一直以来都对学生毕业论文严格要求,并及时总结每一届论文指导的得失。本次答辩结束后,在系主任毛建华教授的组织和指导下,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全体论文指导老师开展交流座谈,总结历年来论文指导的经验,为即将开始的2011级论文指导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下是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对自己历年论文指导的总结和心得:

杨骊:我到锦城学院7年,一共辅导了6届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现将辅导中的心得总结如下:

   1.开题时的答辩一定要严格要求,树立良好的学术规范。我在开题答辩中,不管对自己辅导的学生,还是对其他老师的学生同样如此。如果开题不严格要求,就会滋长学生的懒惰和侥幸心理,其后的论文辅导中将更加困难。

   2.在辅导论文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既定时间表进行,尤其对于可能完不成的学生,要重点监管督促。我的辅导时间表一般要比系上的时间表略微提前一点时间,便于应对特殊情况,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完成的。

   3.在论文辅导中,一定要给出相应的范文,并给学生讲解具体的写作规范。据我个人辅导的经验,学生对于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掌握不够好,往往会在论文写作中留下很多纰漏。对写作规范的强调,是培养学生具备学术研究素养的第一步,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4.学生的写作论文当中最容易出的问题类型有以下几方面,老师一定要重点辅导和防范:一是题目无法概括主要内容,关键词不准确和摘要不精练。二是论文结构逻辑不清晰,章节题目表述不明。三是对于论文关键词概念不清楚,也不进行相关的学术梳理,出现概念杂乱混用的情况。四是对文献使用不足,不会查找相关文献,更有文献引用严重不规范的情况。五是语言表达不准确,文不从字不顺,因为受网络用语的影响,很多学生不知写论文的语言规范,口水话、网语很多,在这方面尤其要下大力气纠正。

高强:2012年8月,我从S学院调入文传系,是一位“新麦子”(武汉人把刚调进来的人称之曰“新麦子”),来的时间不长,在文传只指导过两次毕业论文。记得第一次是去年五月,郭菊给我09级汉语言毕业班的五篇论文,要我为论文写评语。这是一次交叉性的评阅工作,其论文的指导是杨骊老师,因而我不是所谓严格意义上的“指导老师”。

第二次是去年十月初。系里安排我指导10级汉语言班的五名学子(后增加了一名)。从选题、编拟提纲、搜集资料、撰写、修改,到答辨,至始至终,我指导了这六名学子毕业论文的全过程。

回顾这一次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我把这六位同学召集在一起,开了一个会,将论文开题的时间,撰稿的期限,以及答辨作了大致安排,并约法三章,弄了一个QQ群(毕业论文群),选了一个小组长(张蜀梅),具体负责联络与会议记录等项工作。

其次,对每位同学进行跟踪,对其毕业论文进行精心指导。比如帮助选题,提供资料,反复指导修改,对每位同学的论文,我都是亲自动手,帮助修改、润色。用同学们的话来说,叫做“亲力亲为”。

第三,用典型引路。有的同学在2013年底就撰写好初稿,比如哈斯满,我把她的论文传在群里共享。比如曾健雄,态度不认真,我对其进行严厉批评,甚至发火吓唬他,同时转告其它学子以引起重视。

第四,从严要求。一是严格要求,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专业性、学术性、创新性、规范性)。二是严禁剽窃,毫不手软。三是在时间安排上提前而不拖后(比如系里要求四月中旬定稿,我在时间安排上至少要提前一个月)。

过去我曾指导许多学子的毕业论文,领导给我的评价是“认真”。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一直这样想,学生的论文拿不出手,毕不了业,作为“指导老师”,一是对不住学生,二是自已也没面子。

   谢天开:毕业论文指导的确是一场长达半年的马拉松,虽说终于抵达终点,指导与被指导都有些疲惫……

对于本科大学四年,学生是在此一举,而教师却在年年种瓜种豆。

近代学位制度的考试手段,即是以论文写作为中心。1931年4月22日,国民政府草拟《学位授予法》,规定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之候选人均须提出研究论文。1935年正式颁布,规定“硕士学位考试分学科考试、论文考试二种。论文考试由考试委员会就候选人所交论文中提出问题,以口试行之,必要时并得举行笔试……考试成绩之核算,论文成绩占百分之六十,学科成绩占百分之四十,两种成绩各在六十分以上始认为及格”。

这说明毕业论文的份量。然而本科大学生要将平常的考试思维转向到研究型思维的确为一个艰辛过程,除了指导教师的半年时间的即时指导外,更重要的是检验课程的设置、教学的质量与学习的质量。归根到底,这又是一个知识与理论的贮备过程。

所谓“学术”,分而言之,学为原理,术为方法。在20世纪早期,梁启超就引西方学者的话,强调“学者术之体,术者学之用,二者如辅车相依而不可离”。

在毕业论文指导实践中,可以说有这样一条规律:“学”的方面,凡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学生,其毕业论文大多顺利。因此,强调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贮备,对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至关重要。至于“术”的方面,即论文的一般性方法、规范格式,这比较容易解决的。

因此,在做毕业论文之前,学生所学的课程(设置)、学生的阅读构成(理论书籍所占比重)、学生的写作练习等,对于毕业论文的过关都是至关重要。

总之,本科大学生最重要是初步建立理性思维与学科专业的理论视野。

秦蓁:我自2012年7月到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工作,迄今已四个年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也历四届。我指导的这四届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都较高,全部以不错的成绩顺利通过答辩,并获得了川大的周啸天教授等前辈的肯定。我几年来论文指导的心得如下:

第一,高度的责任心,指导严格不放水。前段时间听一些学生私下里告诉我,我已经与系上的杨骊老师、王燕老师被学生评为“文传系三大论文指导严师”,学生对我们很敬畏。我听了后反而很高兴,因为严格要求,是对学生负责任。并且会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即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件事情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论文的指导上,我从来都舍得花时间、下功夫,并且不迎合学生,有自己指导论文的底线和原则,高标准严要求地指导学生完成每一篇论文。每一年的七月初,我就开始为每一个学生从选题到查找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和提纲,层层严格把关。有时候为了学生能确定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题目,我会和学生一道,花很多功夫去了解研究现状,帮学生分析,我自己也要看很多文献资料。八月底,我就会要求学生必须拿出第一稿的开题报告和提纲,学生就必须利用暑假时间认真看书、找资料、分析研究,虽然过程艰辛,但是他们最后都会收获良多。

在开题报告会之前,我一般都会帮学生修改开题报告和提纲至少三次,反复打磨,力求完善。学生有时候也会有点小抱怨,觉得跟着我实在是辛苦,我要求太严格了,但是人生之路必须有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才可以走得久远。

而学生通过了开题,开始撰写初稿后,我差不多每半个月就会过问学生一次。初稿的修改我都是会下大力气,一字一句地修改,基本上从文献、研究方法、论文层次、逻辑到语言表达、学术规范、论文格式等,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我都仔细地为学生指出来。往往一份稿子,我的评语和旁批都是好几页。从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基本上要修改三、四次,有些基础稍差的学生会修改五、六次。学生和我都很辛苦,但是辛苦的付出都会有好的结果。而且毕业论文是为大学四年的学习画句号的,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画的是圆满的句号,同时也培养起他们规范做事、认真做人的态度。做人,有时候就是一种态度。

第二,以耐心、细心和体贴感染学生。我指导的每一届学生虽然觉得我要求严格,跟着我过程很辛苦,但最后轻松通过答辩之时,都会对我充满感激,并且表示收获很大。我的体会就是,只有严格、严厉,不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是不够的,并不能让学生信服。因此,我指导学生时,都是以最大的耐心、细心和体贴去对待他们。

从开始指导论文到答辩这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我随时为学生答疑、指导,不管有多晚,一直到他们释疑为止。每一次的修改,学生有任何质疑之处,我都耐心讲解、分析,不厌其烦。我从不会武断地要求学生全部按照我的意见修改,学生合理的见解我会接受。我不摆老师的架子,从来都是平等地和学生讲道理,一定要让他们心悦诚服。

我也会体贴学生的难处。因为撰写论文期间,恰逢学生实习或者考研复习,有时候学生白天在单位实习,晚上还要看书准备论文,工作压力大的时候,难免敷衍些。每每这种情况出现,我都不会只是责备,而是先问清楚原因,尽量给他们解压,在时间上宽限他们,在内容的指导上就更加细心。我对学生讲,有任何情况和难处,一定要及时与我沟通,我都会尽量周全考虑。几届下来,学生还是挺服我的,师生之间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

第三,因材施教,灵活指导。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我尽量不搞“一刀切”,在整体严格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学生不同的长短处因材施教。在确定题目的时候,我先会花时间和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长处,针对不同的情况引导学生确定适合他们,能够发挥其所长的论文题目,使得他们能够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在学生撰写提纲和文稿的时候,我洞悉每个学生的能力,只要学生是认真对待,并且的确下了功夫去查找文献、分析资料、撰写论文的,不一定都要拿一个标准去要求。有些学生的学理性强,有些文献丰富,有些语言表述好,有些长于分析,有些逻辑严密,不一而足,都要灵活对待,既发挥学生之所长,又能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所以严格要求,并不等于生搬硬套。只有走进学生内心,才是长期制胜的法宝。

靳丹:2010级毕业论文答辩已经告一段落。5月14日系务会上,系主任通报了答辩的情况,与会老师们重点讨论了这次论文答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参与答辩的小组一共评审了15位同学的毕业论文,其中3位因不合格而进入二次答辩。在我指导的4个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其中有一个因未按时交定稿而直接进行二次答辩,还有一位答辩时未合格而进入二次答辩。之所以造成两位同学论文未通过,有我的指导责任,也有学生的责任,如何规避这些问题,让2011级的学生能够在老师指导下顺利通过答辩,我进行了以下总结:

首先是选题不当。由于上学期刚刚到锦城,分配指导论文的学生所选的题目并不是我为学生开设的论文题目,因此4位同学选择的题目都结合他们各人兴趣以及论题价值进行了一些修改。一位同学是因为题目太大,但并未遵循开题报告时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导致最后初稿出来内容空洞,论述不深入,最后在答辩时未通过。一个好的选题决定了论文的成功与否,因此,在下个年级的论文选题上应该要严格把关。

第二是论文格式不规范。参加答辩的15位同学中,没有一位同学的格式是完全标准的。可见学生并未一条条参照系上提供的毕业论文标准格式来撰写论文,我问过其他老师和同学,大家都反映其中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先把内容写完了再弄格式,老师就算提出了有关格式的修改意见学生也并未改动,最后就存在着各种问题。在下个年级的毕业论文动员大会上,这个问题应该大力强调,这是最基本的学术规范问题,也是学生学习学术论文写作的实践,因为不能全部依赖老师修改格式,而应该督促学生自律完成。

第三是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我带的4位同学中,一位要参加考研而延迟上交初稿;一位要实习和考公务员;还有一位是正在工作。每次我返回论文修改意见时,他们纷纷表示因为太多事情分心而导致论文修改时间精力不足,所以论文质量不高。深究根源是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觉得反正就是一个过场,随便写写都会让他过关。在2010级论文答辩中,我们系一共有25名学生的毕业论文未通过审查,答辩未通过者19名,一共44名学生参加二次答辩。老师们严格按照学术规范要求毕业论文,坚持原则,相信2011级学生在主观上会转变态度,认真对待毕业论文,这才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

   朱亚铮:又是毕业季了,上周2010级学生的毕业答辩终于完成了,我指导的七位同学也都顺利通过了答辩。仔细算来,这是我指导的第六届毕业论文了,学生们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地成长,毕业以后各奔东西,而老师也在一次一次地答辩中成熟。通过这六年的毕业论文指导,我也有了许多收获和心得。

    首先就是同组指导老师学术素养、认真态度和敬业精神都让我折服。特别是龚翰熊老师,真的是我辈的楷模、良师以及动力。他对学生完全是拳拳爱心、孜孜诚心和敦敦教心,从论文选题到开题报告答辩再到后来的初稿修改以及最后定稿,都让我见识到了一位老教师的风范和胸怀。他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对于学生的热情和对待工作的精力经常让我们年轻人汗颜。他在指导论文的时候,除了常规的修改以外,甚至连资料都要提供,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论文。甚至有一次他的修改意见就写了几千字,真的是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勤勤恳恳。而且他对待学生的态度也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在指导的过程中他很严格、严谨,但是最终却是为了学生好,能顺利毕业。龚老师就是鞭策我们的动力,从他身上我懂得了什么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其次是论文的训练过程真的是学生很好的一次毕业总结,也是他们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句点,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我认为论文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只要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即可,这也是我们系一直都在探索的一条道路。很多人会对现在还写毕业论文颇不以为然,甚至是嗤之以鼻,这样的风气也在学生中蔓延,我对于这种看法是不敢苟同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是一定要有一个这样的过程。因为大多数学生以后都不会从事学术研究,所以很多人就觉得毕业论文完全没有必要,但是正因为如此,这才是他们很多人人生当中的一次并且很有可能是唯一的一次规范的学术训练,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工作学习我想是很有用的,学生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很多想浑水摸鱼的学生都在结果面前后悔不已。

最后我认为指导老师还是应该严格对待这件事情。通过这几年的指导,我还是认为学生虽然会对老师的严厉颇有微词,但是最终他们还是会分辨得出究竟怎样才是对他们真正地好,他们会打心底地尊敬那些对他们严格的老师,而不是放水的老师,这从他们的致谢就可以看得出来。我记得有一次我指导一个男生的毕业论文,前前后后基本改了有十稿,他由最初的漫不经心、掉以轻心到中途的烦不胜烦、再到截稿前的几欲崩溃,当最后定稿的时候,他在长舒一口气的同时,感到了骄傲和自豪,觉得没有愧对自己的专业和几年的时光。虽然他开始对我的态度是敷衍塞责,但是随之指导的深入,他也变得一次比一次更加尊敬我。我从来没有教过他,他也毕业几年了,甚至我已经忘记了他的模样,他还是会在每次过节的时候给我送上祝福,我想,这就是最好的肯定和回报吧。

   王韬:从2007年以来,我一共指导了6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人数从四个到十几个不等,总体感觉,毕业论文写作不仅对学生是一次考验,对老师而言,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指导学生毕业论文都会弄得身心俱疲。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客观方面

   毕业论文正式启动基本都在大四,学生的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往往集中精力复习考研或为就业做准备,很多学生认为,这两件事都比毕业论文重要,写作毕业论文只要能过就行。

   其次是选题,确如毛老所说,有些选题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且理论性较强的题目学生不具备驾驭的能力,有些选题虽然学生可以驾驭,但很多人都研究过了,学生很难创新,这些都可能导致学生的抄袭,这也是今年我系实施论文查伪检测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主观方面

   我系针对毕业论文,布置了导师见面、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等环节,有效督促了学生的论文写作,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以应付了事的态度对待,极个别学生甚至在论文答辩前夕也敷衍塞责,最后导致答辩不过,甚至没有拿到毕业证。

   指导老师往往会面临四种学生:一是能力强,态度也认真的学生;二是能力相对较弱,但态度认真的学生;三是能力较强但态度不太认真的学生;四是能力又有限,态度又不认真的。第一种学生指导老师基本不用费劲,第二种学生指导老师细心引导也能写得像模像样,到目前为止,我指导的学生没有顺利通过一次答辩的都是第三类和第四类学生,尤其是第三类让我非常痛心。这说明,毕业论文的写作,最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态度。为什么学生会产生这样的态度?有自己缺乏自律性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师兄师姐“传授”的负面经验。今年我指导的一个学生是我教过两年的,平时对他的印象也非常好,表现出来的思维和能力也完全没有问题,但最后居然是我指导的八个学生中最困难的,三催五请都不交稿子,讨口舌之巧,最后没有能够参加第一次的论文答辩。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他非常后悔,轻信了师兄师姐们说的毕业论文就是一个晚上就搞定的说法,这让我非常震惊。毕业论文写作的每一个环节绝不能放水,学生决不能松懈,督促监督的力度还应更大。

刘莹: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按照教学计划在毕业前必须完成的反映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和代表学生见解、能力及成果的学术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也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检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

我连续指导了文传系06、07、08、09和10五个年级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最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选题过大,缺乏创新。学生们在选题时,往往过大,会造成大题目小论文、多主题、脱离实际、泛泛而谈,严重影响论文质量。有的论文选题是老题老作,写作时就是大量文献材料的堆砌,没有丝毫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不符合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第二,论文普遍缺乏科学性,逻辑结构混乱,语言表述不严谨。一些学生缺乏撰写专业论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不能客观、科学地分析与评价材料,往往凭主观臆断或个人好恶随意地取舍素材或得出结论,这就导致了论文的可靠性不高,结论有失偏颇。在文字表述上,有时学生对文中引用的各种专用名词、术语在语义上的内涵和外延没有全面、正确的理解,望文生义,妄加解释,大大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第三,时间投入较少,论文质量难以保证。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大多数学生忙于找工作,对毕业论文写作投入时间较少,往往临阵磨枪,勉强成文,其质量可想而知。

学生撰写论文,老师辅导论文,其最关键的质量衡量标准就是对论文的评判和答辩。严把评判关和答辩关,让学生有压力,让压力变为动力,这样或许才能让学生论文的质量得到提高。

聂敏: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大学四年中最后的学习阶段和综合训练阶段,是对学生学习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更是对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全面检验。毕业论文不仅对所学知识起到深化和提高的作用,也是毕业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

我作为一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上严格按要求执行。定期进行毕业论文进度检查和学生设计作品指导,随时为学生解决各类问题,使毕业论文工作顺利进行。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我所指导的2010级同学均按计划完成了毕业论文,部分同学完成情况较好,但是有的同学论文写作态度不端正,导致进入二次答辩。总的来说,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部分学生重视不够。学院虽然多次强调,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严格遵守学术道德,不得抄袭论文,但是个别学生心存侥幸,仍有抄袭现象,这是今后需要采取更有力措施进行改进的方面。部分学生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在大四的第二学期重视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等问题,忽视毕业论文的撰写,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2.论文的创新性比较欠缺。本届论文的整体质量与往届学生的相比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客观地说,质量仍然较低。虽然本届学生的论文在实践性上比较突出,有些来自学生的实习观察与思考,但是新颖的观点几乎没有,缺乏创新性。

   3.有少数论文格式不够规范。学院虽然一再强调格式问题,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字体、字号,参考文献等方面不注意格式细节。

在今后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我将吸取教训,尽量指导出高质量的论文。

蔡郎与:我在锦城学院文传系一共已经指导了6届学生的毕业论文,今年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即将接近尾声,每年的毕业论文指导其实都忙得不亦乐乎,看的眼花缭乱,但有的时候效果还是不太让人满意,我也获得了不少经验和教训,在这里写下来,以便给以后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1.出参考题的时候就尽量给学生布置实践性论文,这样会有效的杜绝抄袭,同时,学生也会得到更多的锻炼。

2.开题的时候必须严格,对过大的题目坚决否定,否则后期的指导工作和学生的写作难度都很大。要做好开题工作,因为学生虽然选了自己的题目,但对题目并没有深刻理解,更不清楚在这个题目下面要完成什么工作。

3.重视学生大纲的写作。作大纲必须在学生开题的时候提交,大纲要求至少列清楚3级和3级以上的标题。这个工作实际上是给学生论文的写作制订框架,形成明确的写作思路,保证论文在整体逻辑和框架上少出问题。

4.论文中写作态度的纠正工作必须做好。因为很多学生都是开题之后就放置不管,等到要交初稿的时候才慌慌张张,东拼西凑的把很多文章凑在一起,然后就如释重负的给老师交来了。并且总是在最后期限才提交,还不停的催促老师,此时文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比如错别字问题、语句不通的问题、常规格式问题等。修改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应该要求学生首先互相检查,甚至成立写作小组,互相朗读出来,发现问题,端正写作态度。

5.注意写作格式的规范,提前发给学生标准格式,并且规定,不修改好格式,指导教师拒绝继续修改论文,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把乱七八糟的格式丢给指导教师,比如标点符号不在句首、标题不在页底、参考文献格式(重灾区)、页码、致谢等。

6.答辩之前先给学生做一个简短的培训,让他们能够知道如何在短时间内表述清楚自己的写作内容。

王晓燕:教育部对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把毕业论文质量作为“教学效果”指标的主要内容提出来,毕业论文的撰写也在各高校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在大四下半学期安排12周时间进行此项工作,并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和管理力量,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撰写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无论理工科学生还是文商科学生,切实有效地经过这个环节的综合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保证毕业生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毕业论文考核中,指导教师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指导教师应遵循何种指导原则呢?目前,已有学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专业对口的原则。导师具备的专业知识应与被指导的论题对口。第二,个别指导为主的原则。导师对被指导学员主要实行个别指导。因学员所选论题各不相同,论述角度也不尽相同。只有实行个别指导,导师才能有的放矢,学员才能各得其所。指导中必须避免“青菜萝卜一锅煮”,要力求有深度,对症下药。有时因导师数量不足,一师指导多人,也要坚持这个原则。第三,不得代笔原则。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是学员独立完成的任务,是对学员的全面考核。因此,导师不得在指导过程中为学员代笔,这是一条重要的纪律。凡请他人代笔的论文,均属作弊行为,一经发现查实,即应严肃处理。 第四,分类指导原则。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按学员所选的论题类型分别指导;二是按学员的不同特点和水平分别指导。对于基础好、水平高的学员,只要在关键之处略加指点就行了。对一般水平的学员,要进行较为详细的指导。对基础较差、写作有困难的学员应作为重点指导。第五,时限性原则。然而,由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有限,毕业生在写作期间各种事务交叉影响,极易干扰论文完成进度与质量,因此,适当提前写作时间以及改革考核方式,是未来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方向。最后,在毕业论文指导中,建立专业论文指导小组也是较好的选择。每小组均由同专业或同课题导师组成,在各自负责的基础上互相协作,发挥群体作用。

马秋穗:2010级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告一段落,回顾近一年的论文指导之路,有以下几点体悟:

第一,就论文选题而言,因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皆非实践型学科,故而论文选题偏重理论,几无应用型选题,唯一一篇应用型论文(调查报告)亦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实难把握原有选题的情况下经数次修订而成。就理论型选题来看,本组学生皆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但分析问题、阐释问题、文本细读、举一反三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暴露出的问题是:一些选题陈旧,国内外研究现状特别是国外研究资料收集差强人意,选题铺展太大等。种种问题已在选题之初及开题中提请学生注意或要求其修正。

第二,就论文写作进展而言,大部分学生能按照学院及我系的相关安排提交初稿、二稿、三稿、定稿,态度诚恳,与老师联系紧密,亦不乏个别学生因考研或工作、实习难以两全,在提交论文上有滞延。针对后一种学生,论文指导过程中唯有不断通过多种渠道催促,敦促其按时保质地完成论文。

第三,从论文的质量来看,相当一部分同学文字功底尚可,理论水平初具,也涌现了几篇水准较高、理论清晰扎实、语言精确流畅的文章,如对《百年孤独》之“孤独性”的分析,可看作是对刚刚过世的大师马尔克斯的致敬之作,还譬如从叙事理论角度分析《呼啸山庄》,理论功底较为扎实。当然,也有极个别学生理论功底欠佳,针对这一类学生,一是从选题着手改进,二是敦促不断修改正文。同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论文格式和学术规范有待改进。

综上,本次论文指导虽已告一段落,但有一些问题,譬如如何平衡理论型选题和应用型选题各自的比例,如何在平时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选题,如何加强课下的论文写作训练和原理运用,如何加强学术规范的宣传等等,这恐怕是我还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龚婷:前些天刚刚结束的2010级毕业论文指导,是我在锦城学院接手的第一届毕业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从去年暑假到今年5五月份,时间几乎跨越了一年。我一共指导了汉语言文学专业7位同学的毕业论文,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的感受,正好系上发起了这个活动,借此机会,我也就简单谈谈自己的指导心得吧。

首先,从整个工作持续的时间上看,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教研室布置分配了指导学生开始,一直到最后毕业论文答辩结束,整个工作的时间跨度几乎达到了一年之久,这让我感觉到咱们锦城学院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方面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还有一个感觉是,在整个指导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分布很合理,要求也很清晰,尤其是对于我这种第一次在锦城指导毕业论文的老师来说,清晰而准确的工作描述,让我上手很快,很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不过呢,从实际的客观效果上来讲,落实到学生这一头,指导效果却因人而异,当然,这个首先与我自己具体的指导方法以及和学生的沟通有很大的关系。我的感受是,学生在拥有了较为充足的准备、写作的时间的同时,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写作拖延症。以我指导的七个同学为例,除了一两个基本上能够较为主动地与老师保持联系,并且按时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之外,其他剩下的几位同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拖延,并且很少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通常是老师想尽各种办法去主动联系到同学。在论文写作的积极主动性上,学生的自觉性还需加强。感觉学生很多时候是因为整个过程持续时间过长,反而导致他们在写作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拖延。

其次,从学生论文的完成质量上看,还是出现了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其实我感觉,同学们都还是很重视自己的毕业论文的写作,但关键是缺某种能力。比如,首先就是基本的“论文意识”的缺乏,这个直接导致学生在写作时的语言表达、开题报告的写作不规范、论文建构时的逻辑混乱等一系列问题。另外,感觉学生读的东西还是太少了,写出来的东西都太单薄,不要说创新,就是让他自己把要讲的东西讲清楚,好像都变成了一个高要求。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对要写的内容了解得不够深广,积累偏薄偏少。尽管前三年有40篇文章的“重压”,但是感觉学生在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是欠火候,当然,其实这个也是我自己急需提高的,把这个写出来,也算是对自己的警醒吧。

                                                 (马秋穗)

毕业论文答辩“不放水”

——传媒教研室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总结

5月11日,文学与传媒系2010级毕业论文答辩正式进行。传媒教研室8位专业老师对63名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予以了论文答辩审查,毕业论文一次合格率达84%,进行重大修改的0.5%,二次答辩的0.5%。

 在答辩前,文传系主任毛建华专门召开会议,向本系全体老师提出了毕业论文答辩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他说,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目的是为了严格审查论文,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因此,在论文答辩中要继续贯彻学院三个“不放水”的精神,按照专业水准、以负责任的态度对每一位学生论文进行严格考核和审查。毛主任强调指出,为端正学风,杜绝学术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的行为,今年学院领导积极创造条件,与中国知网合作,首次对我院学生论文提供免费论文检测服务,确保了2010级毕业生论文的原创性。会后,传媒教研室主任张超就论文答辩的具体操作细节提出了要求并作了安排:由答辩小组组长宣布举行学位论文答辩,并介绍小组成员;按答辩顺序宣布答辩学生名单,开始答辩;答辩学生陈述《自述报告》时间约为8分钟;答辩小组老师提问,学生略作准备后,开始答辩,时间约为20分钟左右;答辩小组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现场表现评定成绩。

传媒教研室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反映2010级部分毕业生论文答辩情况:

一是学生准备充分。第一个上场答辩的学生是来自2010级新闻专业的张婷,她的论题是《浅析大学生校园网站的栏目设置——以川大锦城学院大学生新空网为例》,通过她在为时8分钟《自述报告》的陈述中反映,该生对自己论文选题的意义和依据、论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创新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结论以及参考文献等方面的情况都较为清楚。介绍基本能够做到观点明确,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由此可见,该生基本具备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认识能力和论证论题的能力。在回答和申辩中,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取老师的提问,并认真记录。回答问题能够开门见山,条理清楚,具有针对性;对于无法回答的问题,也能够实事求是地予以说明,虚心向老师请教。不仅深得老师的赞许,而且在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像张婷这样的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占绝大多数。

二是答辩小组老师尽心尽责。答辩前,小组每位老师都认真阅读了学生的毕业论文,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准备提问题。与此同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层次与申请学位层次,避免问题过难过偏,又要避免提问过易,达不到答辩的目的。答辩中,老师们认真听取学生对论题的陈述和对问题的回答情况,适时地插问、追问,既纠正学生偏离题目的回答,同时,又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不准确,甚至错误时,予以及时提醒和纠正。在此过程中,老师们既严肃认真,又态度和蔼,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创造了一个让学生敢于发挥、愿意发表不同见解的宽松环境。2010级新闻学的学生邱苗的选题是《浅析报纸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的异同——以华西都市报和新浪网为例》,老师对她的一个分论点提出异议,在老师的提问、追问和插问中,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这位学生恍然大悟,发现了自己所存在的知识偏差,及时地予以了纠正。老师们还就论文的专业性、理论性、创新性、规范性等方面向学生提出了问题,既检验毕业论文的真伪,又检验学生对该问题研究的水平和能力。学生戚圆很有感触地说道:“在答辩中我们不仅再一次学到很多综合知识,而且学到了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这将让我受益终身。”

三是领导重视,组织有序。系领导高度重视事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答辩工作,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上狠下功夫。在论文答辩的前期,就多次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要实现三个“不放水”,让辅导论文的优秀教师介绍经验,并且向师生展示上一届毕业生的优秀论文,相互切磋,交流心得,取长补短。此外重视教务组织和服务工作,从各种资料的准备到论文查伪,再到答辩时后勤服务工作,事无巨细,做得周到妥帖,无一差错。为答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让师生满意。

通过2010级论文答辩,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部分论文的格式不够统一规范化;二是论文选题的现实价值和创新性还有待提高;三是学生的语言表达不流畅问题较为突出。

完成答辩后,系领导专门召开了教研室主任扩大会议,总结这次论文答辩的利弊得失,专题讨论如何加强和完善措施,解决毕业论文答辩中暴露的问题,并结合学院办学方针,提出了加大实践性毕业论文比重的建议,指出了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努力方向。

                                                 (宋小英)

毕业答辩顺利结束  教材编写计划启动

——广告学教研室五月份简报

本月广告教研室的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是毕业答辩,已顺利结束。再是拟启动广告学系列教材的编写计划。

   首先,完成了2010级广告学38人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本次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教师均系专职教师,按照系上的要求,完成了初稿、中期检查、二稿、定稿、防抄袭检测等事项的任务。六位指导老师高标准、严要求,尽职尽责地完成了相关工作,根本不存在以往聘请的外聘教师,学生找不到老师或老师不愿意指导的情况。33人如期参加第一次答辩,3人因缓交论文等原因参加二次答辩。两次参加答辩者均顺利通过论文检测而且答辩一次性通过,但大部分同学因为论文有一些细节的错误,需修改并被指导老师认可后,方才最后完成毕业论文的工作。郭路、颜灯辉两位同学未参加答辩,其中前者仅参加了开题,后者连题都未开。老师多渠道多次通知,均置之不理。这两位同学均系留级转专业而来,平时的学习习惯与养成相当差,挂科很多。从广告学已毕业的其他年级的情况来看,不能正常毕业的“问题”学生,多是转专业或留级而来。为此,建议今后对转到广告学专业的同学,必须有考核机制,不能随便转入。

其次,借西南交大出版社编辑来访的契机,拟启动广告学系列教材的编写计划。为什么要编写教材。其一,因为广告学的媒介信息、广告手段等更新换代很快,原有教材无法完美地与时俱进。为不误人子弟,广告学教研室的教师有义务审时度势,编写出一部自己满意同时也让学生满意的教材;其二,编写教材是教师自身业务方面迅速成长的一个契机,是在业界站住脚跟,扩大个人学术影响,甚至是扩大学校良好声誉的有力手段;其三,编写教材可以为教师个人职称评审、课题申报等方面提供学术积累及成果,同时也为精品课申报创造有力的竞争硬件;其四,出版社特别欢迎出版教材,教师几乎没有出书的经济压力,如果教材受到好评而且销售量可观,版税也是相当可观的。为此,教研室决定近期召开专门会议,让大家为系列教材献计献策,力争在2-3年时间完成编写及出版任务。

另外,教研室拟对范美俊、王光阵两位老师参与的“新媒体理论与实务系列教材”,分别是《新媒体文艺》、《新媒体广告》两书,进行修订或重新出版,以强化我校在新媒体研究教材出版方面的某些优势。

                                                    (范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