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锦城学院十周年校庆庆典隆重举行

来源: 夸父网    更新日期: 2015-05-27   点击量:

 

(2015年5月11日,文传系新闻中心/讯 王婷、李静宇/文  彭梵、李佩蔺/摄)5月9日上午10点,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十周年校庆庆典在第一田径场隆重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渝,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罗布江村,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王七章,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四川大学原党委书记 、校长卢铁城,四川省扶贫基金会理事长翁蔚祥,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洁,锦城学院党委书记、校长邹广严,与全校各部系领导,教职工代表,在校学生,股东单位代表,社会各界雇主代表,友好合作企业代表,社会各界友好人士代表,以及6届毕业生校友代表上万人汇聚一堂,共襄盛举。庆典活动由锦城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亚利主持。
   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宣布庆典大会开幕。邹广严校长发表题为《在教育变革的新时代,砥砺向前》的重要讲话,他总结了锦城学院建校十年来所做出的努力,并向社会各界致谢。
   邹校长说,2005-2015这十年,是“锦城”艰苦创业的十年。今天,当我们庆祝建校十周年这个令人激动的节日时,我们不禁想到这所大学的创业者们--是他们呕心沥血、省吃俭用,克服筹资难、贷款难,发扬“穷棒子精神”,一砖一瓦建设“锦城”;是投资者高风亮节,十年不收取回报,一心一意支持“锦城”;是社会各界友好人士、友好企业、友好团体,大力支持,慷慨解囊帮助“锦城”。每想到这里,我们“锦城人”都充满了感激之情。
   邹校长指出,2005-2015这十年,是“锦城”特色办学的十年。 锦城学院秉承“学校错位竞争,人才分类培养”的指导思想,不走老路,另辟蹊径,坚持应用型、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积极探索出一条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把“做人第一、能力至上”作为育人的目标和标准;把“明德、知识、实践三大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把“课堂、实验室、生产基地、课外活动和网络在线教育五个课堂”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维空间;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大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和动力,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邹校长认为,2005-2015这十年,是“锦城”硕果累累的十年。 我们辛勤耕耘,成果丰硕。我们培养了2万余名综合素质较高毕业生,我们搭建了学生出口的“四大平台”,所以“锦城学子”能在毕业后实现就业、创业的“双丰收”。  
   随后,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渝、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王七章、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罗布江村、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洁、四川省铁路公司董事长孙云及中国邮政四川省分公司总经理杜卫红先后发表贺辞,他们对锦城学院十年来的飞速发展予以了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了锦城学院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成果。
   文传系副系主任杨骊副教授作为教师代表上台献辞,她首先向锦城学院十周年校庆献上了最衷心的祝福,并谈到,八年前她第一次到学校面试时就被锦城学院朝气蓬勃的气质深深吸引,八年来她与锦城学院一起成长。作为锦城人,她为锦城学院求真务实的校风和“止于至善”的校训自豪。她说:“锦城学院就是我们的梦工厂,在这片热土上,只要付出心血与汗水,每一个锦城人都可以在这里创造奇迹成就梦想。我本人拿到了锦城第一个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我的很多同事在锦城出版了他们教学生涯中的第一本教材;我们申报成功了锦城的第一门省级精品课;我们的学生获得了第一个全国比赛金奖;我们第一次实现了就业率百分之百。在锦城的岁月是由无数个刻苦奋斗的日子组成,那一个个挑灯夜战的不眠之夜,锻造了我们最精彩的青春岁月,也铸就了我们最坚定的理想信念:只要在锦城,就有无限可能!”。
   文传系20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高莹同学作为学生代表献辞,她说:“锦城学院不仅是一个求学之地,更是我们的另一个家。细心的辅导员,休息时间还在寝室嘘寒问暖;敬业的班主任,在我们迷茫之时指点迷津;诲人不倦的恩师,课后仍在身边解答疑惑;亲爱的校长爷爷,以其大情怀、大气魄建立学校,坚定地掌舵锦城的航向,却也能俯身慈祥地听取每一位学子的心声。我们深知办学不易:老师们没有高大雄伟的办公楼,却保证了学生高水平的实验室;我们没有富丽堂皇的用餐环境,却有着傲视兄弟高校的图书馆。这些点点滴滴,爱与感动,构建出温暖的精神家园。”她还说,言语是有限的,只能用有限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锦城的无限感情。
   锦城学院2010届毕业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宜宾市分行江安县支行副行长罗铖同学作为校友代表,也对母校锦城学院送上了祝福。
   最后,大会在奏唱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校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