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电子杂志 >> 正文

儒生——采撷而作|最是草堂处,浩浩诗圣骨

来源:     更新日期: 2024-06-16   点击量:


最是草堂处

浩浩诗圣骨

——游园寻影之杜甫草堂采风活动

55D5A


“绿阴幽草胜花时。”春未央,夏伊始,五月山野绿如云。2024年5月18日,天朗气清,恰逢国际博物馆日,人影绰绰。于此日下午一点左右,由成都锦城学院儒学研究中心着手开展的杜甫草堂采风活动正式开始。本次活动,儒声报社毛欣然老师和朱翠霞老师两位指导老师将携手报社诸位学子一同访古寻幽,共赏陈迹风月,共度游园喜乐,共话诗圣遗风。

图片

22D55

自浣花北门而入草堂,随纷飞银杏,伴竹摇清影,我们欣然而往唐代遗址,于此处,旧日成都生活风貌即可窥知一二。陶罐、小碗、圆盘……浮沉上千年,历经轮回悲欢,今生得以重见世人,这些古文物承载的不止是历史的斑驳与厚重,还与杜甫诗中所写的居住环境与生活情境相映成辉,暗自应和,内蕴着草堂的历史文化渊源。

图片

17556

别遗址而至长廊,纵目一览,芳兰幽影尽收眼底,相关书画集萃廊墙。“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草堂兰园引无数世人竟折腰,与杜甫神交,与草堂结缘,续写千年浣花兰脉,兰映云池,满庭兰香,渐觉草堂清净幽远。沿“诗圣千秋”白墙黛瓦小径而行,移步杜诗书法本刻廊,我们可见诸多历代书法家对杜诗心悦至极,将其取作题材,肆意挥毫,或富于金石味,或行气疏朗明喜,或浓淡相宜,或隽拔劲直,各显千秋,各抒情怀。而设计者亦怀灵心,将这若干书法佳作雕于古朴的楠木板,浓郁的草堂文化韵味也就袭面而来。

图片

140BD

穿花径,越蓬门,大雅堂一显文人风骚。大雅堂名承《诗经》,简而意深。踏入堂内,一抬眸,便是一面巨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绮丽斑炯,蔚为壮观,惹得游人频频倾首。壁画以连环组合的形式一展杜甫平生,《望岳》、《秋兴八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代表作交错其间,于寥寥之天地道出诗圣杜甫的没世起伏和创作历程,凝练且又形象。以杜甫为主线,承上启下,十二位诗人塑像围壁画而立,栩栩如生,风采卓然,瞻仰古人神貌,尊崇之情应景而生。

图片

3AFC1

曾是风卷茅草,门庭冷落,而今岁序更替,换了人间,茅草屋前人如织,灯如昼,不见当年旧模样。或许杜甫也未曾想过,千百年之后,他破烂不堪的小屋会被今人如此珍视和神往,他博大的胸襟和赤诚的灵魂也名盛千载,永垂不朽。不过由于时间原因与人流量问题,我们没能去一窥茅屋之真容,一感诗圣之伟岸,实乃此行之遗憾。而后我们行行重行行,伴随着人潮翻涌,古意盎然的“水竹居”字样的方寸牌匾映入眼帘,此处为“杜甫与他的时代”吴为山雕塑艺术展。吴为山先生创立了以杜甫为代表的诸多唐代名人写意雕塑,将丹青之妙与诗骚之情凝合冥结,辉映互渗,将杜甫与他的时代一一浓缩呈现,游学壮歌、长安沉吟、流寓秦州、草堂岁月、夔门抒怀、洞庭余响这展牌上寥寥二十余字更是囊括出杜甫的跌宕人生。水竹居旁,“恰受航轩”杜诗版本展正为君开,在这里,可一览后代学者对杜诗各个版本的收集与整理。南宋《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乃镇馆之宝,身为“海内孤本”,价值斐然,虽系残本的《杜工部草堂诗笺》也静置在展台之上供世人品鉴……杜诗的版本之多,上至宋元明清,下至民国现当代,甚至于国外刻译,足见杜诗与杜甫文化的无边魅力,深受世人景仰。

B39F3

图片

尾声潮落,以工部祠作结。“工部祠”是草堂主体建筑的最后一重,是为供奉杜甫塑像和祭祀的飨殿,“工部”二字由杜甫“杜工部”之称得来。祠内正中,矗立着杜甫神龛,慈眉善目,笑看众生,而在其东西两侧则设有宋代诗人陆游、黄庭坚神龛配飨。除此之外,祠内还有明清杜甫石刻像及清乾隆、嘉庆二通“草堂石刻图”文物,斑驳古旧之下尽显历史岁月沧桑。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下午四时许,大家兴尽而归,本次杜甫草堂采风活动就此圆满收官。

图片

1CCBE



编辑|周远欣

图片|毛欣然

排版|铁   会

55D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