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学术讲坛 >> 文心讲坛 >> 正文

反思“文革”,以史为鉴

来源: 夸父网    更新日期: 2015-03-04   点击量:

 

讲座后合影

    (2014421日鑫政会务公司宣传中心讯  王思梦/文)421日晚7时许,在我院的第二学术报告大厅举行了由文学与传媒系主办,鑫政会务公司承办的文心讲坛系列讲座之“‘文化大革命’形成的历史原因及教训”,本次讲座的讲师是文传系周平教授,文传系副主任傅仕彬莅临本次讲座。

周平,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记者站副站长,高级记者,现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专职教授,学科带头人,文学与传播系传播教研室主任。荣获“全国五一劳动者奖章”和“四川省抗震救灾模范”,担任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评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西部分会副会长。个人专著有《扼住命运的咽喉——献给九十年代的中国人》、《声音的魅力——作为广播的材质》和散文集《品味四川》等。

周平教授在讲座一开始就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及家人在“文革”时期的遭遇,“与大多数人的一样,‘文革’留给我的印记是灰暗的,但是我们不能如此片面的来反思和看待它”。当提及到进行本次讲座的原因,周教授说,“当代,人们对于此的反思是不够的,我仅希望以此次讲座来充实大家的基本认识”。他引入了温家宝总理卸任前在人代会记者会上的讲话,以此来告诉同学们,虽然那个时期人斗人、人整人的暴力革命在当代已经不可能发生,但是其土壤仍然存在,急需警惕。在讲述“文革”开始的历史渊源时,周教授给同学们讲述了当时包括姚文元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内的许多历史故事,让同学们对于“文革”的认识更加透彻和深刻。他把文革划分为了“红卫兵,唱赞歌”和“‘文革’批斗” 两个阶段,他不仅仅通过一系列图片,用图说话,讲述当时的残忍,还现场唱起了“文革”时期的歌曲,让大家更好的感受当时氛围。在讲座的最后,周教授也总结了自己对于“文革”的认识,他认为,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造成了个人崇拜问题严重,“他不惜砸烂国家机器,陷入乌托邦式的幻想,从而使得一个人的悲剧最终上升为了整个民族和历史无法挽回的悲剧”。他觉得应该健全权力的制衡机制来防止“文革”卷土重来。

周教授用自己在35年前写的一首长诗结束了自己的讲演,随后进入到了同学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当12级新闻专业的一位同学问到“为什么毛泽东要一直袒护‘文革’”时,教授回答说,“‘文革’有漫长的历史渊源,并非一日造就,并且历史上没有人会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希特勒如此,毛泽东亦是如此”。

伴着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此次讲座圆满结束。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不仅仅对于“文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更加懂得了“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的真谛。历史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而作为当代人,我们需要的是一边借鉴历史,一边反思历史,不断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