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学术讲坛 >> 文化之旅 >> 正文

探秘土司政治 反思国家理论

来源: 文传讲座中心    更新日期: 2021-06-08   点击量:

曾穷石老师“修建报恩寺 :15世纪龙州土司政治的实践与权力网络

 5月24日晚7点,曾穷石老师主题讲座“修建报恩寺——十五世纪龙州土司的交际与应酬”在我校第二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参与本场讲座的嘉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毛建华教授,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傅仕彬教授,院长助理马秋穗副教授,谢天开教授,高强老师,聂鑫鑫老师以及林燕老师。同时现场约有200余名来自文传学院的学生共同参与。


   讲座伊始,曾穷石老师详细介绍了报恩寺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貌,报恩寺位于平武城的东边,正是文明进入龙州的首要之地,而寺庙名称为“敕修大报恩寺”。曾穷石老师还讲到本次讲座会以土司政治为中心探讨国家与社会关系,用“天下观念”反思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整场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龙州土司的在地化过程:对地方社会的形塑;第二部分是——王玺、王鑑父子通过修建报恩寺缔造的超越地方的关系网络;第三部分是——报恩寺作为国家在场的符号。

   在第一部分中,曾穷石老师首先通过对土司制度的定义做阐释展开话题。土司制度即帝国任命土司作为皇权的代理人,实现对非汉人群的软性统治,与编户齐民相比,土司区域能保持较大程度的独立性。在做出对龙州土司的在地化过程:对地方社会的形塑这一部分的阐述中,曾穷石老师提出了马歇尔·萨林斯的王权理论,也提到了中国的天下观念,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之后又通过广义人文主义关系学来对中国古代的天下观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寻找民族国家话语之外的解释路径。

   到了第二部分,曾老师以大量图片和文本使在座师生直观的认识到王玺此人和继任土官佥事王鑑。在宣德年间,松潘千户调动番人作乱,王玺作为土司奉调从军,他就是报恩寺的修建者。明代为了强化儒学的独尊地位,不允许在民间修建新的寺庙,例外是皇帝授权。曾老师在讲述完报恩寺修建的时代背景之后,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明初严苛的宗教控制政策之下,王玺为何能够能取得皇帝的授权修建一座形制张扬的寺庙?随后,曾穷石老师为同学们解答了疑问,她提到关于王玺的民间传说在当地流传甚广,这些传说中就潜藏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讲述这一部分的过程中,曾老师还与同学们分享了她去实地考察的时候,为了取得田野考察资料时的趣事。

   最后,曾穷石老师在第三部分中又一次提到了萨林斯的王权理论,曾老师提到通过报恩寺的修建来看土司政治的关系体系,能更好的理解汉藏边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曾穷石老师表示,正是龙州土司能安于土司制度、行土司之外的事业,使其获得超越地域性的权力空间,这与帝国对土司的设想——安守一隅,控制其与外部空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对当地的软性统治——背道而驰,使得土司要在龙州修建寺庙,成为15世纪龙州的一件大事。

曾穷石老师的讲述详实生动,现场氛围十分活跃。在互动环节,来自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曹广同学向曾穷石老师请教了这样一个问题:四川作家阿来先生笔下的藏族土司的生存状态与老师您今天所讲的土司生存状态显然不同,那么土司制度会不会因为民族不同而产生显性差异或者本质性差异呢?于是曾老师提到了关于改土归流这部分的知识,详细的解答了这位同学的疑问。

   至此,本场讲座圆满结束。


指导老师:林燕

文字撰写:李静逸

图片拍摄:陈瑶

来源:文传讲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