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学术讲坛 >> 文化之旅 >> 正文

温柔在诵,最附深衷

来源: 夸父网    更新日期: 2015-03-03   点击量:

 

(20140327夸父网讯 严慧成/文3月27日晚上七点,由文学与传媒系主办的2014年文化之旅系列讲座正式开始,该次讲座的主题为“温柔在诵,最附深衷”——《诗经》漫谈,主讲人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王红老师。

       来自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的王红教授,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曾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四川大学教学名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主讲的课程《中国诗歌艺术》是四川大学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课。

“摛风裁兴,藻辞谲喻,温柔在诵,故最附深衷矣。”,这句话来自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宗经》,也是这次讲座主题的来源。王红老师把《诗经》生动地表述为:“含在嘴里,温情万种。放在心中,打动心中最深的情感。”

王红老师就两个方面着重向同学们介绍,第一,是从“诗”到“经”发展的历史。最初,诗三百本是配乐演唱的乐歌。到了诗经时代,诗主要应用于仪式和娱乐节目,有时也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被称为“艺术的语言”。随着诗的不断发展,在孔子时代诗的应用发生较大的变化,孔门诗教和诗称为“经”。到汉武帝时期,将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至此,诗上升到“经”的地位。

第二,是含英咀华读《诗经》,王红老师表示诗不能翻译,《诗经》更不能翻译。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语言的音律与音韵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无论是翻译成外国文字还是用本国文字的另一方式呈现出来,都会极大程度的削弱诗本身的韵味。王红老师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详尽地给同学们分析,如“不描写比描写更缠绵——《唐风•绸缪》”,该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男女新婚时的场景,描写得不落俗套却又处处缠绵。

       在王红老师主讲结束后,许多同学举手提问。其中一位文传系男同学称王红老师为“先生”,该位男同学解释道“先生”是对于有学问之人的尊称。他同时针对孔夫子整理的诗三百是否具有权威性提出了疑问,王红老师回应到她本人十分崇敬孔夫子。随着朝代的更迭,孔夫子整理的诗三百已经经过了历史的考验,所以它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