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学生工作 >> 优秀学子 >> 正文

走出象牙塔——竞赛之星(二)

来源:     更新日期: 2018-06-06   点击量:

 

   

   

   

  中国梦引领下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系列丛书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曾 瑜 主编

  

   

   

   

   

   

   

   

   

   

   

   

  图书在版编目 (CIP)数据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曾瑜主编.--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75

  (中国梦引领下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系列丛书)

  ISBN978 7 5618 5840 0

  







  Ⅰ ①走… Ⅱ ①曾…  Ⅲ ①大学生—先进事迹—成

   

  都—现代 Ⅳ ①K828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 (2017)第126579号

   

   

   

   

   

   

   

  出版发行

  天津大学出版社

  地

  址

  天津市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内 (邮编:300072)

  电

  话

  发行部:022

   

  27403647

   

  网

  址

  publishtjueducn

  印

  刷

  天津泰宇印务有限公司

  经

  销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

  开

  本

  169mm×239mm

  印

  张

  13

  字

  数

  327千

  版

  次

  2017年 5月第 1版

  印

  次

  2017年 5月第 1次

  定

  价

  2800元

   

   

   

   

   

   

  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等质量问题,请与我社发行部联系调换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编委会

   

   

   

   

  顾 问:毛建华 傅仕彬 杨 骊

   

  主 编:曾 瑜

   

  副主编:陈家川 姚 茜

   

   

   

   

   

   

  序

  Preface

   

   

   

   

   

   

   

  “以赛促学”一直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为学生进行增值培养的指导思

   

  想之一。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注重学生参加科研竞赛,建立了竞赛指导中心,每年指导学生参加校外竞赛且获奖丰富。在文传系已有的

  8届毕业生中,已经涌现了一大批竞赛高手。文传系把他们的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希望以此来激励更多的文传学子积极参与到科研竞赛中。

   

  全系师生集思广益,共同策划了这次追访项目,我们集聚一部分有一定写作功底的在校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对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进行追踪报道,了解他们毕业之后的生活轨迹,追踪他们在毕业后的道路上的成长历程,以此来检验我们教学的成果。

   

  本书讲述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通过特色培养,培养出了一大批在校外获奖的优秀校友,他们代表着锦城学子、文传学子的拼搏与进取精神,代表着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培养的 “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文学与传媒系培养的 “技术型文科人才”已被社会认可,是学院特色培养的践行者。优秀校友们的故事与经历也在影响采访的同学,他们开始思考大学的意义,思考毕业的去向,考虑在校读书期间更多地参与到科研竞赛中。

   

   

  这些毕业生中,最早的已离开学校八年,在毕业的这些年中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成长与蜕变,如今身在何处?职于何位?我们都会跟踪

   

   

  访谈。书中包括了我系2005级至2012级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发展状况

   

  和校内外的经历,记录了他们走出象牙塔之后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

   

  以及他们心中、眼中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十一年。从文集中会看到一

   

  幕幕充满欢笑的校园生活场景,一段段温馨感人的同窗故事,一个个

   

  求学成长记。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每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

   

  火焚烧若等闲”,2016年,学院将送走2013级 (2017届)的毕业生,谨

   

  以此书献给文传系校友们,这既是对他们求学之路的见证,也是对文传学

   

  子们的激励!

   

   

   

  目

  录

   

  Contents

   

   

   

   

   

   

   

   

   

   

   

  普罗米修斯的影子 //001

   

  ———访 2005级广告学专业校友李开硕

   

  执笔:2014级广告学专业肖子幸

   

  万里星空,只作最亮的那颗 //010

   

  ———访 2006级对外汉语专业校友刘诗妍

   

  执笔: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李宏霄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017

   

  ———访 2006级广告学专业校友张珍祯

   

  执笔: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李宏霄

   

  心有清泉,志四方 //024

   

  ———访 2006级对外汉语专业校友刘林林

   

  执笔: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罗敏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032

   

  ———访 2006级新闻学专业校友章子轩

   

  执笔:2013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陈琪

   

   

   

  钢铸利剑,天分加努力等于成功 //041

   

  ———访 2007级对外汉语专业校友何雪莲

   

  执笔: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尼玛次仁

   

   

  何来负己,睿利前行 //047

   

  ———访 20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何睿

   

  执笔: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罗敏

   

   

  迎着阳光,努力生长 //056

   

  ———访 2008级广告学专业校友周桃

   

  执笔: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左思艳

   

   

  乐声灯影里的寂寞与精彩 //066

   

  ———访 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校友杨适存

   

  执笔: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尼玛次仁

   

   

  何处觅林杉 //072

   

  ———访 2010级广告学专业校友向小林杉

   

  执笔:2014级广告学专业肖子幸

   

   

  谦卑,是成功的捷径 //080

   

  ———访 2010级对外汉语专业校友李东来

   

  执笔:2013级行政管理专业李静芝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089

   

  ———访 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校友任娟

   

  执笔:2014级新闻学专业余洋

   

   

   

  努力,是成功的另一个名字 //096

   

  ———访 2011级新闻学专业校友吴悠

   

  执笔: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何宣蓉

   

  热爱与坚持=梦想 //105

   

  ———访 2011级新闻学专业校友江威

   

  执笔: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何宣蓉

   

   

  尊崇本心,坚持自我 //111

   

  ———访 2011级广告学专业校友何刚

   

  执笔:2014级广告学专业张罗兰

   

   

  人生苦短,何必委屈 //119

   

  ———访 2011级广告学专业校友张鑫

   

  执笔: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左思艳

   

   

  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129

   

  ———访 20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肖潜丽

   

  执笔:2013级行政管理专业李静芝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136

   

  ———访 2011级汉语言专业校友龙甜

   

  执笔:2014级新闻学专业朱艺

   

   

  追梦赤子心 //144

   

  ———访 2012级行政管理专业校友骆世豪

   

  执笔:2014级新闻学专业余洋

   

   

   

  昼消积雪,夜涌狂澜 //154

   

  ———访 2012级新闻学专业校友杨澜

   

  执笔: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应汗菁

   

   

  另一半天空 //162

   

  ———访 2012级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校友王雨烟

   

  执笔:2013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陈琪

   

   

  有志者,事定成 //169

   

  ———访 2012级广告学专业校友叶定成

   

  执笔: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应汗菁

   

   

  大音希声,蕴而行之 //177

   

  ———访 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吕希蕴

   

  执笔:2014级新闻学专业朱艺

   

   

  披荆斩棘的勇士 //186

   

  ———访 2014级广告学专业校友杨路

   

  执笔:2014级广告学专业张罗兰

   

   

  后 记 //193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01

  

   

   

   

   

   

  普罗米修斯的影子

   

  ———访2005级广告学专业校友李开硕

   

  执笔:2014级广告学专业肖子幸

   

  指导教师:高强

  

   

   

   

   

   

   

   

   

   

   

   

   

   

   

   

   

   

   

   

   

   

  2005级广告学专业:李开硕

   

  李开硕,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005级广告学专业班长,校内首个

   

  学生模拟广告公司DMT的创始人,首次代表学校参加全球华人地区规模最

   

  大的学生广告比赛活动,并获得入围奖。其毕业设计得到全系评审老师的

   

  一致好评,被评为优秀毕业设计。毕业后,受学校聘用,担任广告学专业

   

  课老师、教学实验员,并取得中级职称。参加工作后,带领学生参赛,团

   

  队摘得全球华人地区 “金犊奖”金奖。

  002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我初次看到李开硕这个名字是在我的课程表里。他是我们的广告摄影课教师和 《零摄影》电子杂志的指导老师。一学期相处下来,李开硕对他之前的 “成就”只字未提,我们云里雾里,不知他的生庚八字,来自何山何寺。以至于现在当我面对眼前这个名字时,仍是觉得那么亲近而又那么遥远。

   

  在文学与传媒学院主任毛建华教授口中,开硕老师是一位朴素踏实,工作认真而不张扬的 “干将”。借用李开硕夫人的一句话说: “第一眼见他,着实觉得 ‘普通’,在人群中,你并不能一眼就认得出来。”

   

  李开硕,男性,四川德阳人,身高172米,已届而立之年的他,虽已全然褪去了少年的身姿,却保持着奕奕神采。

   

  然而他不仅是这样一个低调笃实、和蔼谦逊的授业者,还是一个励精图治、充满斗志的拓荒者。

   

   

   

  荒野觅前路,他是一位开路者

   

  2005年 8月,李开硕收到了那封来之不易的录取通知书。这已是他第

   

  二次参加高考,无论结果如何,这一次是自己的选择。高中三年,在父母

   

  整日灌输的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下,他被迫选择了理

   

  科,但他却心心念念从没有放下学文的想法。他喜欢 《边城》里那座叫

   

  “茶峒”的小城,想去看看白塔边住着的老人、女孩和黄狗;他喜欢余光

   

  中笔下的风铃、邮票和钟乳石,他艳羡三毛脚下的海浪、沙滩和那一轮古

   

  典的弯月。相比于文海里的大千世界,物理化学的公式是那么苍白淡寡。

   

  第一年高考失利,对多数人而言,这样的打击可能会让人一蹶不振,但对

   

  李开硕来说却是一次契机,一次将改变他人生走向的机遇。他大胆决定

   

  “转文”。一年毫无基础的复读生活无比艰辛,但却让他感到满足。18年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03

  

   

   

   

   

  来,命运的航舵第一次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他选择了自己想要的未来。

   

  金色的九月,广袤的原野一片片金黄色的稻子笑弯了腰。李开硕提着行李,从德阳老家赶来,站在锦城学院的门口。巨大的卡车从他身后飞驰而过,时不时发出哐啷哐啷的巨响和刺耳的鸣笛声,就这样李开硕踏上一条未知的道路。我问他看见草创初期的学校时是什么感觉,有没有后悔。他说:“我从来就没有后悔过。”是啊,那时的锦城既没有操场跑道,又没有图书馆,甚至就连2005级的开学典礼都是在巴掌大的篮球场举行的。他说:“其实那时也没觉得有多么简陋,越是在什么都没有的环境里,越能迫使自己拓荒。”

   

  大约是开学初第三周,学院号召学生要广泛开展 “三练三创”活动。毛建华主任结合文传系专业实际提出创建学生模拟广告公司,李开硕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首创团队。结合自身广告专业的特点,李开硕决定组建团队,建立一家学生全权经营的校内广告公司,并命名为DMT,寓意是DoMoreThings。刚开始接触广告的李开硕,对广告公司的内部运作、部门分管甚至基本业务都并不清楚。只能是一切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几个年轻人想尽各种办法来搭建DMT框架,要么假装谈业务和广告店里的工作人员或老板长谈,打探广告公司里的分工,要么下课后拦着来自川大的兼职老师详细询问,要么与辅导员、指导老师讨论运作方式与操作流程。

   

  就这样,一年的框架构建初有成效。2006级新生入学的时候,DMT已

   

  作为第一家成功创建的模拟公司开始了招新,公司很快便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逐渐壮大起来。从那时起,李开硕就在模拟公司里担任着负责人的角色。学弟学妹们说: “学长李开硕成熟稳重,侃侃而谈,有着独当一面的能力。”当我问到学弟学妹对他还有什么评价时,他笑了笑,说:“刚进入大学,其实我李开硕是一个挺不善言辞的人,一碰到陌生人,就心慌。尽管我从小学中学一直担任班长,但当我进入大学之后,第一次竞选班长

  004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却落选了。说实话,我的心理落差非常大,甚至很自卑。幸好我的第一任辅导员是贾凌红,她经常开导我。在贾凌红的鼓励下,我慢慢才找回了自信。”

   

  模拟广告公司走上正轨,但李开硕并没有止步不前。当听到老师介绍传媒集团创办的在全球华人广告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 “金犊奖”时,李开硕的心中涌起了波澜。这个奖项之所以受到海峡两岸业内人员的广泛认可,是因为它有着极高的获奖难度。“金犊奖”从1997年开赛以来,每一年的选题都颇具新意,到2006年 “金犊奖”已演变为搭建华文广告学界的交流平台,随之在学界与业界之间搭建桥梁 (两岸广告教育论坛),进而引领海峡两岸大学生向国际化未来商业精英发展。随着 “金犊奖”知名度的提升,参赛人数更是逐年攀升。要想在这样的比赛中获奖,无疑比登天还难,李开硕很清楚其中需要付出的努力。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李开硕决定试试。无论得奖与否,体验参赛的过程更为重要。当李开硕邀请班上几位往日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报名参赛时,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支持。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朋友们终于被他说动,组成了团队参加 “金犊奖”比赛。

   

  除了比赛本身的难度,李开硕的参赛团队还面临没有指导老师和设备支持的局面。那时学校的老师大部分来自川大,上完课之后就会离开学校,况且当时的老师并没有特别丰富的大赛指导经验。因此无论是创意还是可行性以及最终的制作都只能靠自己。系主任毛建华教授告诉我,当时的参赛环境确实非常不理想,就连竞赛中独具特色的选题都是李开硕的团队自己商量完成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寻觅到一个好的选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选题之所以困难,正是因为对于没有市场经验的参赛者(大学生)把握不了真正的市场动态,抓不住核心诉求点,而这也是影响比赛走势的核心所在。换言之,在校大学生最大的缺憾是不了解社会,因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05

  

   

   

   

   

  而弄一些不痛不痒的选题,不说得奖,就是入围也是不可能的。李开硕回忆说,那时学校里没有摄影器材,只有班里一个同学的DV (数码摄录机),想借的同学还需排队,轮流使用。这样的硬件条件没让李开硕的四人团队偃旗息鼓。在李开硕的组织下,他们四人背水一战, “不蒸 (争)馒头也要蒸 (争)口气”。

   

  这一年的竞赛主题是为 “雅虎”设计广告,李开硕和他的团队选择了制作视频广告。在创意阶段,他每天不知疲惫地进行头脑风暴,有时在操场上,有时在教室里,有时在食堂里。只要想到了觉得可行的好创意,李开硕都会第一时间告诉他的队友。

   

  好的创意往往是在艰苦的条件下诞生的。广告视频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展示了他们心中的 “新互联网时代”,再加入悬疑的色彩,摆脱了传统广告喊口号式的宣传。凭借着这样的创意,李开硕和他的团队的作品获得了全球华人地区 “金犊奖”入围奖。当笔者问有什么比赛的经验与我们分享时,李开硕却说: “其实这个成绩也没有太好,和现在的参赛作品比起来真是差远了。”他的低调和谦逊让人印象深刻,的确从名次上来说他或许不及后来获得金奖的同学厉害,但在没有硬件条件保障的情况下,他和他的团队已经用努力和坚持诠释了拓荒者的重要意义。

   

   

   

  授之以渔,他是一位师者

   

  2009年,作为锦城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李开硕早早地收拾好了自己

   

  的行装,准备踏上学成返乡的道路。大四实习时,他便已经回到了德阳,

   

  找到了当地的一家广告公司,从基础开始做起,负责画册的制作。那时正

   

  值2008年地震之后,四川各地都在组织灾后重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工

   

  作的广告公司接到了一份德阳孝泉古镇制作宣传画册的业务。由于那时李

  006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开硕初出茅庐,这份业务便分配给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制作。但出于心中的喜爱和对旅游宣传画册的浓厚兴趣,工作之余,李开硕决定以此为主题独立制作一份画册。在这本画册里,李开硕倾注了不少自己的心血,大到实地图片的拍摄取景,小到文案里字字句句的反复斟酌推敲,经过两个月的精心排版设计,画册终于展露雏形。当这样一份作品呈现在公司骨干成员面前时,大家不由得为他的设计和摄影技术感叹。那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瞪大眼睛望着李开硕,竖起大拇指说:“后生可畏。”

   

  就在李开硕带着毕业证书和对母校满满的不舍回到了故乡德阳,准备在广告公司里 “安营扎寨”时,一通电话搅乱了他的心绪。电话那头系里的老师询问他是否愿意回到学校执教。听到这个消息,他百感交集,并没有马上给予答复。李开硕对我说: “一头是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设计,同样需要面对的是没日没夜的加班赶稿,另一头虽工作性质稳定,作息时间颇具规律,但却总感到有悖于当初自己选择广告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这对于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来说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犹豫再三,他欣然地接受了系里的邀请,决定再次搭上前往锦城的列车。五年之前一初见,五年之后再回首,他和锦城的故事,将要开启新的篇章,只是这一次,不再是一个青涩无知的学生,而是以一名老师的身份在锦城 “定格”。

   

  教师这个职业在李开硕心里是神圣的。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能让大家学会一技之长,能够更好地和社会衔接。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他。做学生他很有经验,但做老师,他的心里却没有底。

   

  采访李开硕的过程中,文学与传媒系学生科科长曾瑜老师对我讲,她非常感谢李开硕老师担任了第一届助教团的团长,无偿地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开展PS(Photoshop设计软件)、CDR(CorelDRAW设计软件)等软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07

  

   

   

   

  件的培训课程,为2007级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条件。当我问起李老师

   

  为什么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系里这样的提议而牺牲自己的空闲时间时,他笑

   

  了笑,轻描淡写地说: “我是学院培养的,得为学院做点事儿。人家学生

   

  需要你,你能做却又不做,那学院要你来干嘛?”

   

  对于教育,李开硕开始是一个门外汉,经过了几年的摸爬滚打,有恰

   

  当的拓展,也有过激的尝试。对于自身而言,用正确的态度,正视自己的

   

  弱点,调整心态及时改正,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管

   

  理能力,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对于教育观念而言,他一直坚持

   

  的是,教给学生能够实际操作的 “工具”,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授之以渔

   

  比授之以鱼更为重要。

   

   

   

  点燃心中之火,他是一位传递者

   

   

  当初选择留校,似乎是一场梦想与现实的博弈,那时看起来好像是现实占了上风。但他从来没有放下过心中的摄影梦。

   

  一天李开硕在办公室里翻看闲暇时制作的电子杂志,几个学生恰好路过,他叫住了他们,当几位同学看到制作精美的电子杂志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突然萌发出了一个新念头,或许可以建立一个电子杂志的实训平台,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摄影技巧,又能巩固他们使用软件排版的能力,同时还是自己的兴趣点。在和几位同学们进行商量后,他们向系领导提出了申请。

   

  如今的 《零摄影》就是这样诞生的!李开硕如今仍担任着 《零摄影》的指导老师,《零摄影》的团队也在不断地扩大,每年都有众多新生加入,逐渐成为众多实训平台里 “人丁兴旺”的一支。从创立至今每学期都会定期推出刊物,并且建立了 《零摄影》的独立网站,供老师同学们浏览学

  008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习。系主任毛建华教授对此非常重视,对 《零摄影》电子杂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 《零摄影》杂志能够以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为目标,将这样的水准呈现在读者面前。当然,一本摄影杂志的核心所在是照片。为了拍出高质量的照片,作为指导老师的李开硕老师每学期都会不定期地带着同学们外出采风。笔者在采访中,才得知原来每次采风都不是系里统一安排的,而是他自费组织的。制作电子杂志的取景、文案、排版等方面都有着很多讲究。不断地重复枯燥的步骤,一遍一遍地进行微调,对于性子急躁、对摄影毫无兴趣的一些同学来说,可以说是一种 “酷刑”,但对于李开硕来说,一切都是兴趣使然。他不但没有厌倦,反而越来越有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也从未感觉过疲惫。

   

  他的热爱,对于摄影,对于生活,用他的行动毫无保留也无所掩饰地展现着。这大概就是所谓最好的生活状态。素日里总是有太多的人抱怨着生活中的种种,但同时却不能停止自己的苟且。总是一句 “生活所迫”就

   

  想要搪塞,而不知又有谁见过 “生活”在背后推搡着人前进。想到此,忽然记起了龙应台 《1964》里的一句话: “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又说不出的 ‘懂’,最后转身离开。”猜想李开硕的 “懂”不必说,便已经在做了吧。

   

  临采访结束时他说,最近他最期待的一部电影是 《普罗米修斯2》,且不说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我却真真切切地在他身上看见了 “普罗米修斯”的影子。他带着创意和灵感创造零的突破;给学生们传授实用的摄影和软件操作技术;发展自己的爱好,坚持自己的生活态度。

   

  十年不变的赤子之心,做人做事的笃实坚定,在处处急功近利的今天显得格外珍贵。十年前在大多数人仰望星空做着不切实际的梦时,李开硕选择脚踏实地,用双脚丈量未知的前方,十年后当大多数人向现实低头,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09

  

   

   

   

   

  紧紧盯着自己的脚尖艰难前行时,他选择抬眼眺望,做着早已生根发芽的

   

  梦。这一切早已成为一种情怀,或许多年之后,当儿孙问起往事时,在他

   

  斑驳的回忆里,仍会存着这一笔鎏金的年华,人生毕竟仅那么七八个

   

  十年。

   

  前几日一位昔日好友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要怎样变成一个厉害的

   

  人?”想必他得到的答案多是勤奋、刻苦、不服输……不知是否会有人说:

   

  “热爱一件事,做十年。”

   

  十年太久,蹉跎了岁月,吓退了豪情,做到的始终寥寥。

   

  但如若可以,何不从现在开始?

  010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万里星空,只作最亮的那颗

   

  ———访2006级对外汉语专业校友刘诗妍

   

  执笔: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李宏霄

   

  指导教师:秦蓁

  

   

   

   

   

   

   

   

   

   

   

   

   

   

   

   

   

   

   

   

   

   

  2006级汉对外汉语专业:刘诗妍

   

   

   

   

   

   

  远渡重洋,到地球的另一边

   

  “teraaustralis”在拉丁文中是 “南方的大陆”,这一片大陆叫作

   

  Australia。刘诗妍说澳大利亚的春夏秋冬各有魅力:春日里,帕斯的万株

   

  郁金香是一片浪漫的海浪,微风袭来,花香醉人。夏日里,树影婆娑、白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11

  

   

   

   

   

  沙细浪,黄金海岸的阳光照射进大海,每一寸海水都清透明亮。秋日里,微带凉意,秋高气爽。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淡淡的幽香,看不到尘埃野马,看见的是翠绿金黄。上空俯瞰,各种礁岛宛如一颗颗碧绿的翡翠,熠熠生辉。而若隐若现的礁顶如艳丽花朵,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怒放。冬日里,在维多利亚州铺满喧雪的山坡上坐着,或是到昆士兰州大堡礁温和的水域中潜泳,欣赏这独特的南国风光。格里菲斯大学就坐落在这样一个人间天堂似的地方,在这里有一个中国姑娘刘诗妍,她来自中国四川,毕业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心中怀揣着梦想和信念来到了格里菲斯大学,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求学生涯。

   

  刘诗妍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黄金海岸校区管理学院主修国际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澳大利亚有数不清的风景名胜,刘诗妍所在的地方更是如此。在碧海蓝天下学习,置身象牙塔的美妙之中,刘诗妍在格里菲斯已经感受得淋漓尽致。黄金海岸校区是格里菲斯大学唯一的国立大学校区,具有地理优势及国际观光色彩,设有州内最完整的生态研究科系及企业管理、饭店行销和餐饮管理等学系。许多亚裔、阿拉伯裔、当地居民均在该校攻读学位。

   

  她身上的一系列优秀品质,诸如不服输、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在国内,有父母兄弟的庇护,有老师的关照;可是当只身处在异国他乡时,我们又是否能够独立生存,像刘诗妍一样,忍受孤独,忍受不适应,最终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刘诗妍用她自己的经历向我们表明,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付出总有收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012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象牙塔中,青春飞扬不散场

   

   

  在大学本科四年,刘诗妍可以说是充分利用了时间,牢牢抓住了大学这四年的黄金时光,充分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在老师的眼里刘诗妍是这样的:“诗妍一直都是学习能力很强,有目标有冲劲的学生,她的家庭条件很好,但是她从来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在同学们的眼里她是这样的: “刘诗妍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做事非常认真努力,学习很有上进心,课堂上课堂下都能看到她认真学习的身影。”不仅学习上刘诗妍尽心尽力,在学生工作中她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一的时候,刘诗妍参加了团委学生会的工作,由学习部干事到部长,再到学生会副主席,一步一步走来。学生会曾经一起共事的同学们这样评价她: “刘诗妍是一个很有主意的人,她的身上带有一种领导的光环,让人自然而然地信服,并且她也确实让人信服。我们在一起办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活动的策划她总是很认真地完成,有时候还在熬夜修改。活动中遇到什么困难,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她,好像有她在就很安心。有时候摆展会需要架子等一些东西,很重,她一个女孩子就搬来搬去的,从不喊苦喊累,甚至比男孩子还能吃苦。”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儿和同学心中的印象不难看出,刘诗妍就是这样一个吃苦耐劳的好主席,认真刻苦的好学生,上进努力的好榜样。刘诗妍自己在回忆起学生会的岁月的时候也是感慨颇多, “进入到学生会我收获良多。首先我很感恩,我收获了很多朋友,来自各个专业的朋友,大家一起共事,一起熬夜做海报,一起做了很多很多的活动。那些一起工作的日子真的很难忘,即使过了这么多年,我再次回想起来也觉得很温馨。进入学生会是我做的很正确的决定,我们系上的学生会真得很温馨,是一个有爱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13

  

   

   

   

   

  的大家庭。”

   

  十年前的学生会让刘诗妍收获良多,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十年

   

  后,我们文学与传媒系的学生会依旧是一个有爱的大家庭。岁月一直在改

   

  变,但是我们的爱却一直延续了下去。十几个部门,搞活动时互相帮助,

   

  每个部门就像兄弟,需要帮忙就会互相 “扎场子”,亲密无间,和十年前

   

  的学生会并没有什么分别。只有在文学与传媒系才能做到如此亲密无间,

   

  因为我们系的传统就是 “团结友爱”。

   

  除了学生会之外,我问刘诗妍还有什么其他难忘的回忆,她回答道:

   

  “在学校难忘的回忆还是蛮多的,其中有一件事情值得回忆,并且我也坚

   

  持了很久,就是在爱心湖畔,每天晨读,学习英语。那个时候,想着快点通过四六级,所以英语不敢落下。就每天都早起,去爱心湖畔学英语,培养语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最喜欢的科目是英语,感觉学习英语能够带给我很多的乐趣。”刘诗妍的专业是汉语国际教育,当初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她对英语非常喜爱,到了大学,她当然不肯放过任何学习英语的机会,非常努力地不让自己的英语成绩下降。结果自然是意料之中,她的英语成绩非常优异,的确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里不难感受到,刘诗妍的自制力真的非常强,她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能够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不会每天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四年时光,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这可能是我们青春最好的四年了,不一定要把这四年全部用来枯燥地读书、学习,但是这四年我们一定要过得有声有色。我们要专注自己的目标,学会约束自己,勇往直前。大学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我们的接触面和交际面都很广,在象牙塔里一定要好好规划我们的四年时光,像刘诗妍一样,做到有计划必执行,有目标并且坚持不懈地朝着梦想去努力,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014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功不唐捐,尽心攻克挑战杯

   

   

  刘诗妍在文传系还有一件特别值得庆祝的事情,就是她参加了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她的参赛项目 “夹江传统手工造纸调查”获第十届 “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我系的大学生科研计划目前已显示出其在大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性,同学们开展科研活动的丰硕成果也逐渐显露出来。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勇于钻研的治学精神,我系紧抓大学生科研计划工作,深入开展各项科研活动。为提高锦城学生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作出应有的贡献,为了使锦城学生更大程度上投入学生科研活动,我系还会定期开展动员大会,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科研类项目竞赛,同学们获得奖项之后,系上会免修他们的毕业论文,作为奖励。

   

  当问到刘诗妍为什么参加挑战杯的时候,她说: “我想尝试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挑战自己,收获成长。”刘诗妍一直都是这样一个不甘平淡,渴望突破自己,收获更多的人。但是,挑战自己、走向成功的道路是非常曲折的。刘诗妍在竞赛前就考虑到:团队优化组合非常重要,成员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理解,指导老师一定要提前联系。同时他们在校外确实也找了很多资源,找到了相应的政府机构、企业,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可他们也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最难的就是交作品的后期,需要写报告,制作视频。在写报告期间,大家的课业都很繁忙,白天要上课,报告只能在完成了课程和作业之后写。那个时候,每个成员都要熬夜,每个人都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刘诗妍作为队长,她是最关心这些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人,也是为了这次比赛付出最多的人。队友之间任务的分配,进度的督促,不完美地方的修改,都是她亲力亲为,在队友眼中她是全能队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15

  

   

   

   

   

  长。事实上,团队作战和个人作战有很大的差别,或许人多力量更大,但是一个团队由不同的个体组成,人员内部难免产生矛盾,队长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刘诗妍能很好地协调队员、分派任务,这与她在学生会的锻炼是分不开的。

   

  刘诗妍团队的项目,是 “夹江传统手工造纸调查”。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手工造纸历史悠久,起源于唐代,其技术渊源可追溯两晋,至今已拥有1300多年的历史。由于采用现代机械化生产,大部分手工工序已替换为机器制作,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仅剩下抄纸、刷纸上墙等几个步骤仍然使用手工操作,夹江手工造纸技艺已经面临失传,亟待保护。刘诗妍的团队选择了传统民俗的调研,他们需要亲自到乐山实地考察,亲自采访、拍照,实地了解夹江手工造纸的过程,向人们展示夹江造纸的真实情景。

   

  刘诗妍的家乡就在四川乐山,她带领她的队友,带上采访提纲,背上行囊,拿着照相机,坐几个小时的火车,走进了夹江,开始了调研之旅。这一路他们可以说是风餐露宿,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他们拍摄了大量的视频,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和照片,为比赛付出了多天的心血,他们不后悔。在夹江,他们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挑战,并收获了友谊和青春。张载说:“富贵福祥,将厚吾之主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刘诗研的团队一直秉承这一信条,走到了最后。

   

   

   

  追赶目标,铿锵人生 “勇”无止境

   

  “挑战杯”已经过去了八九年,而当年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得奖的

   

  喜悦早已褪去,但久久不能忘怀的,是当年团队作战的激情和队友之间的

   

  情谊,那些曾经过去的都是珍贵的人生财富。现在的刘诗妍已经毕业多

   

  年,经过了几年在国外读研究生的日子,经过了在社会上打拼求职的洗

  016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礼,她已经蜕变得愈发坚强,并且收获了爱情,走入了婚姻,还拥有了爱情的结晶。现在的刘诗妍已经是一名大学老师,谈到近期的人生目标,她希望自己能够评上副教授,当一名好老师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除了职场上,她坦言,她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想做一个好妈妈,能够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作为一个女人,刘诗妍到现阶段已经非常成功,她很感谢母校对她的培养,如果不是学校和系上的鼓励和支持,她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对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刘诗妍表达了内心的想法,她希望学校继续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发扬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经世致用人才的理念。她很动情地表达了对学弟学妹的期盼: “大学是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四年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规划,想到就要做到。大学生活不仅需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充分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规划好自己短暂的四年,让成功离你们更近!”刘诗妍的一番话确实都是她的经验之谈,并且她就是这么做的。

   

  正如邹广严校长所说:“一个好的计划或设想,人们想到了不一定能做到,做到了不一定能做好,做好了不一定能坚持下去。只有那些想到了、做到了、做好了而且能坚持下去的人才会取得成功。”有些人一开始有雄心壮志,可惜半途而废,正如魏征所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但是刘诗妍想到了、做到了、做好了并且一直坚持了下来,这正是应了我们的校训:止于至善。这四个字的初衷就是希望我们不断努力,做到最好,并且向着更好进发。今天我以锦城为荣,更希望明天锦城以我为荣。厚积薄发,锐意进取,做一个昂扬向上的优秀青年,为母校争光。从刘诗妍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她身上发光的优秀品质,一个锦城青年的优良品格。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17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访2006级广告学专业校友张珍祯

   

  执笔: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李宏霄

   

  指导教师:秦蓁

  

   

   

   

   

   

   

   

   

   

   

   

   

   

   

   

   

   

   

   

   

   

  2006级广告学专业:张珍祯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她是一个柔弱的女孩,从她的言谈中可以感受到她身为一个平凡女生

   

  的接地气;但她也是一个敢想敢闯的女孩,这从她的一言一行中可以感受

   

  到。她就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第一个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节

  018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学院奖银奖的学生———张珍祯。张珍祯总结自己的性格特点是谨慎、爱幻想。正如她自己所总结的这样,平时她做事严肃认真,具有一丝不苟的态度;但是当遇到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和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她就会全身心投入,争取做到最好。

   

  张珍祯是文传系2006级广告学专业的学生,从入学到现在已经十年之久。十年,足以让一个天真少女慢慢蜕变成一个成熟女性。当问到张珍祯

   

  2009年获得大学生广告节银奖的事情,她陷入了回忆, “因为正好有那个比赛,我又是广告专业,就想试试。”试试———这不是她的谦虚之词,她确实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参加比赛的,但是真正开始着手准备的时候却是全身心投入的。这些,她不用说,老师同学都看在眼里。张珍祯为了这次比赛非常用心,她要在完成平时的作业和课堂任务的同时还要为比赛想点子。那段时间她经常熬夜,自学了很多东西。一场比赛,不仅是作品的优劣,还关乎背后的付出,是一场创意和努力的较量。

   

  就是这样一个平时看起来柔弱安静的女孩子,单枪匹马地上了战场,在没有人帮助、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获得了银奖的殊荣。她的作品是《“珍视明”之后视镜》,含义是,用了 “珍视明”后,在高速公路上,即使急速行驶也可以看得非常清晰。关于作品我也有很多好奇, “这个点子你是如何想出来的呢?”“是有一天偶然走在路上,看到飞驰的来来往往的汽车突然想到的点子。”她回答道。果然,她对生活的感知和热爱,真的让她获得了灵感。除此之外,我也采访了她比赛准备的过程, “那么,比赛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怎么办,都是怎么解决的呢?”“都是我自己解决的。”张珍祯直接回答。在一个未知的比赛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一个人对待困难的态度可以直接反映出她对待生活的态度。张珍祯面对困难敢于孤身勇闯,令我敬佩,这是她一个人的战斗,也是完全属于她一个人的胜利。退一万步讲,就算她没有获奖,这种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19

  

   

   

   

   

  与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

   

  从和张珍祯的交流中可以感觉到,她拥有着女生的细腻和敏感,但是她希望自己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充满乐趣与挑战。在我采访她的时候,她已经在前往新疆的列车上,这是一场真正说走就走的旅行,她背起简易的行囊,放逐心灵走四方。

   

  在她心里,大学四年收获的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文学与传媒系,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同时,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读书很重要,但是行走同样有分量。不管是哪一门课的老师,只讲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好的老师讲究知行合一。拿讲 “中国文化概论”的一位老师举例,这位老师个人很喜欢薛涛,他亲自去了薛涛故居,甚至亲身参与拍摄与薛涛有关的纪录片,亲自写剧本,凡事亲力亲为,堪为学生的榜样。他从书本上认识了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唐代女诗人、大帅府的女校书,迷上了她的芙蓉花染就的信笺,迷上了她的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茫茫”;迷上了薛涛井水酿就的薛涛酒。与薛涛有关的地方他都一一走遍,有关的记忆他都一一寻访。作为讲解中国文化概论的教授,他始终教导学生看图、读文章是无法全面了解我国的大好壮丽河山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如果探寻历史,那么博物馆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想体会 “黄山归来不看岳”,那么亲自去感受黄山才会有深刻的体会。我们的教授以身作则,践行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准则。

   

   

   

  既见锦城,云胡不喜

   

  众所周知,文科生一向被社会看作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除了舞文弄

   

  墨,别的一无所长。一直以来,文科生都不擅长实践性的事务,仿佛文科

   

  生只会写字念书。系主任毛爷爷为了改变社会对文科学生一直以来的看

  020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法,建设性地提出了培养技术型文科人才。所谓 “技术型文科人才”就是让每一个文科生都掌握一门技术,摄影也好,制作视频也好,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作一个 “不单一”的文科生。文学与传媒系一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国家级的赛事,希望通过比赛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以及动手能力。经过学院同意,系上发布了关于免修实践性毕业论文的文件,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只要同学们参加全国性赛事并且获奖就可以获得免修毕业论文的机会。这是系上用白纸黑字向同学们宣布,只要大家有所付出,系上愿意用这样的方式鼓励大家,希望大家勇敢地突破自己。柏拉图说过,理性需要审慎,激情需要勇敢。激发大家的竞技激情,鼓励大家勇敢地尝试,是我系一直坚持的理念。

   

  张珍祯本身是一名文科生,但是她选择了文学与传媒系的广告学专业,所以她在大学四年学到了普通大学生学不到的许多技术和课程,这都得益于我们系上提出的 “培养技术型文科人才”。如果没有掌握这些技术,张珍祯也不会有信心去参加大学生广告节,也不会获得银奖。张珍祯坦言,她很感激系上鼓励同学们参加比赛,她在收获了荣誉的同时还收获了后续意想不到的便利。那就是在她当年找工作的时候,这一奖项成为她获得第一份工作的敲门砖,她顺利地从事了与广告有关的工作。工作中,她在学校学的技术都为她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使她的工作效率比同龄的没有工作经验的同事高很多,这让张珍祯非常欣慰。这就是我系就业率高居不下的原因所在。众所周知,我们系一直以高就业率为荣,每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七左右。我系不仅有高就业率,还很注意学生的高端就业,其中不乏邮储银行行长、行政主管、广告策划、摄影师等热门的职业。这些优秀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是得益于我系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他们中的大半都获得过国家级的奖项,手中掌握着过硬的专业技术。我们系的学生既具有文科生的人文素养、写作能力,更有实践精神、动手能力,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21

  

   

   

   

   

  培养综合素质强的学生,文学与传媒系做到了。

   

  文传系的培养技术型文科人才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真正正把口号落到了实处。我系开设了一系列的校内仿真实训平台,包括24个平台,有报社、电子杂志社、会务公司、摄影工作室、电视台、网站等。还建立了

   

  45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包括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四川省文化厅文化品牌促进会、四川省文化厅艺术研究院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等。我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取得了很多非常优异的成绩,如:全球华人金犊奖金奖2个,银奖1个,大陆一等奖2个,佳作奖若干。我们采取这种以赛促学的方式,来激励一届一届的同学勇于参与,不断突破自己。对于在竞赛中获奖的同学,我系还有激励政策,这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鼓励同学们参加竞赛,参加竞赛的最终目的不是取得名次,而是从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除了掌握技术,系上还很重视同学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翻转课堂”这一举措就很好地锻炼了同学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我系的 “翻转课堂”主张让学生成为课堂讲授的主体,分小组来完成每个版块的学习内容讲解,PPT(幻灯片)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开展课堂学习,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并且使大家想方设法创新自己的讲解方式,从而使得同学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张珍祯就是一个非常喜欢翻转课堂这个环节的学生,她总是翻转小组的组长,她能够很熟练地制作出PPT

   

  课件,并且能够落落大方地在课堂上讲授给大家听。和组员一起头脑风暴是她最愿意做的事情,学会了用很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是她最大的收获所在。到现在,张珍祯依旧在感慨: “我很怀念当年能够自己主导一堂课的日子,翻转课堂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正是翻转课堂的锻炼,培养了张珍祯多角度思考的思维方式和敢于陈述自己观点的自信。

  022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缺憾往昔,今朝努力

   

  大学四年,光阴荏苒,时光总是很快地流逝,我们不知不觉地就毕业

   

  了。每个人入学之前可能都有很多的雄心壮志,制订了很多要在四年之内

   

  完成的计划。有的人超额完成了自己的计划,有的人可能还留有一些遗

   

  憾。我以为张珍祯拿到了系上有史以来第一个大学生广告节学院奖银奖,

   

  已经没什么遗憾了,但事实上学姐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每个人应该多多

   

  少少都有些吧,现在我回想起来,当时由于在准备比赛的时候花了很多心

   

  血,所以不得不在一些课程上留下了些许遗憾。”她回忆说。

   

  “那么珍祯学姐,除了专业课,还有什么让你感到稍有遗憾?还有什

   

  么其他的是你没有在学校完成的吗?”“其实我们寝室在最开始,约定了每

   

  周去几次图书馆学习,可惜只坚持了一学期,后来就慢慢淡了。我们学校

   

  的图书馆真的很好,现在想起依旧很怀念。”张珍祯很惋惜地说。的确如

   

  此,我们的图书馆有 “小白宫”之称,是我们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标志性

   

  建筑。图书馆里有成千上万的图书,分类齐全,版本众多,每天都有很多

   

  的同学去图书馆学习和阅读。我系规定了每个专业的必读书目以及在校期

   

  间一共要在图书馆借阅多少本图书,并且每个专业都会组织读书会,大家

   

  在苹果湖的凉亭共同讨论书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情感,意义非凡。

   

  为此,我专门采访了张珍祯学姐,想听听她对这次学弟学妹获奖的看

   

  法。“珍祯学姐,对于这次我们系上再获银奖,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张珍

   

  祯听到这个消息很激动, “突然感觉好像又回到了自己领奖的那个时候,

   

  在千人大礼堂,虽然细节记不大清楚了,但是,那种心情我是一辈子都忘

   

  不掉的。那应该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拿大奖项。只想认真去做,为自己拼一

   

  把,最后获奖了,真的很激动很开心。我们系上再获银奖我真的很高兴,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23

  

   

   

   

   

  看到学弟学妹们这么快成长起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学校有这么多

   

  优秀的人才,真的很欣慰。”

   

   

   

  榜样寄语,铭诸肺腑

   

  最后我请张珍祯学姐对学弟学妹谈谈经验: “那学姐在学业和工作上

   

  有什么要叮嘱我们的学弟学妹的吗?”张珍祯说:“术业要有专攻,比如我

   

  学的广告专业,选择设计还是文案,还是策划,要规划好。还有很重要的

   

  一点,就是掌握一门技术。对于工作的考虑要看你想要稳定的还是具有挑

   

  战的了,想过哪种类型的生活,就从事哪种类型的工作。”“那么对于要参

   

  加竞赛的同学们,学姐有什么好的建议吗?从心态上、准备上等?”张珍

   

  祯表情严肃地说:“学校开的PS课程要学好,准备比赛之前要多看别人的作品,遇到困难自己多想办法,不要轻易说不行。”张珍祯作为一个过来人,她反复提到一点就是敢想敢做,年轻就是资本,该拼搏就不退缩,说到这些的时候她的眼神坚定,语气诚恳。

   

  我们的校园一直为我们营造学习钻研的环境,我们更应该好好利用和把握,在四年有限的时间里绽放自己的青春。对于各种比赛,积极面对,选择自己的强项,去拼搏,去尝试,不问结果,但求努力。无论是为了免修毕业论文参加比赛,还是为了挑战自己参加比赛,都是希望同学们能在竞赛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以赛促学,共同成长。在对张珍祯学姐的采访中,我能感受到她的真实、为了实现目标坚韧。她是每一个平凡女生的楷模,是在风雨中成长,变得越来越强的小花。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祝愿张珍祯以后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无所畏惧。

  024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心有清泉,志四方

   

  ———访2006级对外汉语专业校友刘林林

   

  执笔: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罗敏

   

  指导教师:高强

  

   

   

   

   

   

   

   

   

   

   

   

   

   

   

   

   

   

   

   

   

   

   

  2006级对外汉语专业:刘林林

   

   

  2006年,离开来时的小镇,踏上这未知的旅程,刘林林彷徨过,兴奋

   

  过,失望过,勇敢过,这一切,不过是一场青春的旅行,沿路风景正好。

   

  2016年,当刘林林回到来时的地方,做着曾经自己曾做过的梦,十年匆

   

  匆,不曾后悔,当时所做的任何事情,何其所值。 “筑梦人”刘林林在相

   

  遇锦城十年之际,在这里,与我们分享这十年所走过的路和如何一步一步

   

  地实现自己理想的历程。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25

  

   

   

   

   

   

   

   

  白云漂泊九万里,不曾歇息

   

  刘林林,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2006级对外汉语专业学生,

   

  在校期间担任对外汉语专业班级班长、文学与传媒系学生团总支秘书处主

   

  任,曾获得四川省挑战杯金奖、四川省英语竞赛三等奖,2010年考入英国

   

  圣三一学院,深造回国后,在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担任一名大

   

  学英语教师,现正筹备开办自己的英语培训中心,继续造梦。第一次,通

   

  过网络与刘林林联系上时,他的普通话略带点南方音,声音细细的,很温

   

  柔,我很好奇,网络的另一端是怎样的一个人,而这个人又是怎样一步一

   

  步搭建了自己的象牙塔。

   

  和锦城相遇,是冥冥之中使然。

   

  2006年,还在高中的英语角帮英语老师改作业的刘林林,收到手中那

   

  份崭新的录取通知书时,心里万般滋味,红色的封面,赫然写着 “四川大

   

  学锦城学院”。8月底,她提着行李站在校门口,空气中全是汽车来来往往

   

  后的尘土味,背后是才翻修好的西源大道,眼前的校门不算太大,却足够

   

  容纳自己心中那也不算太多的梦想,她的四年从这一刻便开始了。第一次

   

  逛校园时,对每一个地方都充满好奇,到后来,每次上课前,都能精确地

   

  预估出到教学楼应该会花几分钟。在学校四年的时间中,每一条小路都有

   

  着她曾经的脚印,现在闭上眼,都能回忆出,广严大道旁的柳絮树,苹果

   

  湖周围的一排椅子,包豪斯风格的教学楼……

   

  “学姐,我很好奇,你读大学的时候,是班里的班长,而且坊间流传,

   

  你和班里同学的关系普遍比较好,难道你从小到大都是班长专业户?”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是一小段的沉默, “没有吧,我其实刚到大学

   

  的时候挺内向的,至于当班长,我是抱着提升自己交往能力的念头去竞争

  026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的,我记得当时,是我自己向辅导员毛遂自荐。哪知道,这一做,就感觉

   

  放不下来了,我自己很享受这种和老师同学沟通的感觉。我还做了团总支

   

  秘书处处长,对我现在的工作都特别有用,各种文案的处理,书面语言

   

  (能力)的培养等。”听完她的话,我很惊讶,很多老师对她的评价都是很

   

  高的,而她和我想象中的 “学生干部”不太相同,她安静沉稳,她踏实又

   

  勤奋。从没有当过班长的她,在大学初始之际,突破了自己,做一名中间

   

  的沟通人;以前是半个电脑盲的她,在象牙塔里,慢慢地学会如何处理专

   

  业问题。

   

  在采访期间,刘林林一再强调,大学生活不要作只关注学习的 “伪学

   

  霸”,更不能作沉迷于游戏、韩剧的 “学渣”,多参加社团活动是非常有用的,当然,不是盲目地参加所有活动,而是有所选择,有所取舍。学校的社团活动的质量取决于社团的有效性,我们不能为了满足某项规定而参加社团,也不能加入那些一两年都不办活动的 “隐形社团”。笔者从刘林林学姐的辅导员郭可欣老师处了解到,其实,刘林林并非自己所言的交往能力有所欠缺,只是比较文静而已,与其他对外汉语的女生相比较而言,话比较少一点而已。她很多处事方式都是不错的,甚至到了大四的时候,大家都在忙着考研、就业,而她总是能够在需要的时候站出来,联系同学,完善资料,责任感很强。

   

  十年的时间,三千六百五十个日子,很多事物都会改变。但总会有一些事件或是信念,是仅此一次,无法忘怀,也不能够改变的。参加挑战杯,其实也算是一次偶然,当时的她们很纯粹,并不是为了得奖而去调研,只是想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带到社会实践之中去。 “当时我们专业的几个人和新闻专业的几个人,一共五个人,去了乐山夹江县调研传统造纸技术。”夹江县,位于四川省西南地区,隶属四川省乐山市管辖,中国知名瓷都。“说到困难,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几个人的时间,要把五个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27

  

   

   

   

   

  人的时间调节一致,保证我们都能够现场参加。然后,就是安全问题,出

   

  门在外,家长当然最担心的就是我们的安全,好在我们都挺仔细的,没出

   

  什么问题。”诚然,对于学生田野调查而言,安全与时间是最难调剂和解

   

  决的,每个人的假期安排都有所差异,团队成员平时上课的课程安排也大

   

  相径庭,所以,在调节团队时间上,以大局为主,克服局部困难。其次,

   

  田野调研对于团队成员的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一个挑战,要在最快的

   

  时间内调节好自己,以最好的状态去做调研,保证调研的高质量与高

   

  水平。

   

  “我们是在 2008年地震后,去做的调研,让我激动的不是获奖的那一

   

  秒,而是把自己所看所想整理成文案的那一刻。”交流之际,刘林林很多时候都会停顿,是在回忆那些种种过往,也是在回忆曾经自己所做的决定和所付出的努力。完成了实地调研之后,就需要完成文档的撰写。每一个字都是十个指头敲出来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斟酌之后添上去的,每一小节的排版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成果,留在了今天。时至今日,她时常会看看自己以前的文字,可能稚嫩,可能病句连连,但这并不妨碍成为刘林林生活的一部分。

   

  当时刘林林能够参加的比赛有很多,能够努力尝试的机会更多,得奖不是她们最后的目的,只为有过这样的一次经验,尝试过,就是一种成功。“从学校的知识、书本上的知识走到社会之中去。这样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我现在的生活,我常常鼓励我的学生去参加这类型的活动,鼓励他们自己举办活动,就像国外一样,办一些慈善的晚会,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以前的她,是学校的主人翁,是学生,用自己的青春来尝试各种疯狂;现在的她,同样是学校的主人翁,是一名教师,用自己的观念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时间改变了人脸上的纹理,时间改变了人指尖上的颜色,时间改变了

  028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人呼吸的频率,时间不能够改变人的坚持与记忆,就如同刘林林一般,时

   

  至今日,仍旧坚持着自己的英语梦。

   

   

   

  不远万里的春风,不问归期

   

   

  常常会听到有人说,人的一生总要为自己活一次,不屈服于名利,不受限于年龄与性别,更不用在乎外界的声音和看法。 “我是在大三,甚至更早一点,大二就决定出国了。” “出国,最重要的就是语言这一关。”考

   

  研,是一条漫漫长路,出国,更是如此。世界本无捷径,聪明的人发现了捷径,然后成群结队的人开始削尖了自己的脑袋涌上捷径,当很多人都走上这同一条捷径,那捷径就会成为死路。刘林林没有选择捷径,靠着勤奋和热爱,用了两年时间,沉淀自己。谈及考研经历,刘林林笑称自己并不是很有经验,对国内的考研情况不太了解。

   

  2010年,雅思成绩出来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刘林林刷新了当时学校外事部的雅思成绩,而这一分数,让她可以选择更多更好的学校。 “当

   

  时成绩出来之后,我能够选择的学校还是比较多的,像是墨尔本大学、麦考瑞大学等,但是,由于考虑到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其实对英语的语言要求不是很高,而且当地的华人也是很多的,出于自己对英语这门语言和文化的追求,我选择了圣三一,它在爱尔兰,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一个英语原生态国家,让我能够更好地、更深入地体验这种语言背后的魅力,能够追溯到英国,甚至整个欧洲背后的文化。去到那里之后,的确感到很大的差异,但,无论怎样,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最终,刘林林选择了圣三一学院,这所爱尔兰第一、欧洲著名的世界级常青藤名校,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齐名,自伊丽莎白一世创建以来,在文学、医学和工科都极负盛名,它坐落于美丽的都柏林市区,历史的厚重感与现代的时尚感在校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29

  

   

   

   

   

  园和睦相处,它是历史和现代的完美结合,这里是荒谬的 《等待戈多》的

   

  出生地,这里也是充满冒险精神的 《格列弗游记》的原产地,而这里也同

   

  样是刘林林在彼岸世界中所度过的后半段青春。

   

  研究生的生活,繁忙而又踏实,时间一晃,就又是两年。 “既然那么

   

  热爱英语,为什么不继续在国外深造或者工作呢?”

   

  “再热爱,也是要回来的,落叶归根嘛。”落叶归根是以后的路,而眼

   

  前,刘林林回国了,回到了从小生长的地方,带回来满满的希冀。很多海

   

  归回来之后,都会不习惯,这样放慢脚步的生活节奏,而刘林林又对自己

   

  的人生做了一次选择,她站上三尺讲台。

   

   

   

  谷雨渐落日夜复,孤身只影

   

  大学,在锦城,刘林林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对于竞赛,刘林林很是谦

   

  虚,认为自己并不算是一个 “竞赛达人”,只是碰巧遇到了,并且在付出

   

  之后收获了还算不错的成果。现在,已为人师的她,也在继续参加一些比

   

  赛,相对于比赛的奖励而言,她更为看重比赛这一过程所带来的经验和成

   

  长经历。她不仅自己参赛,同时也鼓励自己的学生参加比赛,任教3年,

   

  她也带出了好几个英语省奖的学生。

   

  “我的学生第一次得了英语演讲省赛金奖时,我高兴得都快睡不着

   

  了。”在这三年间,她用自己的教学方式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学生,她在周

   

  末陪着学生做听力和对话,平时上课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课堂上,除

   

  了学院规定的内容以外,她还会加上一些自己的经历和电影推荐,多方面

   

  的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后,但凡有学生有问题要问,她都会先推开私

   

  事。第一次听到学生得奖时,刘林林直言比自己当初得奖还要兴奋,这不

   

  仅是对学生的肯定,更是对她教学的肯定,这个得奖的学生是她一手带出

  030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来的,参赛过程中她陪着学生熬了不少夜,背了不少时政新闻。但是,参

   

  赛的过程中,也有不少优秀的学生没能拿到奖项,对此,她这样说道:

   

  “我会鼓励他们,带着他们再去尝试一次。”

   

  “比赛,荣誉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比赛过程所带给你的,远比最后的

   

  一纸奖状厚重得多。”而后的日子,刘林林仍旧会参与各种比赛,为了更

   

  多的经历与成长。这也是在锦城生活四年,所收获到的理念, “以赛促

   

  学”,在竞赛中学习,这种理念现在依旧贯穿于刘林林的生活和教学之中。

   

  “这都已经十年了,距你第一天踏入锦城已经十年了,学姐,我很好

   

  奇,时至今日,你对锦城怀念吗?”

   

  “嗯……还是很怀念,我想要由衷地感谢我的母校———四川大学锦城

   

  学院,对我的培养。老师对我的关心和鼓励,对我各方面的培养,我觉得

   

  这是对我能力提升不可磨灭的痕迹,所以我在离开学校的那一刻时,充满

   

  了不舍和感恩。”时间倒回十年,刘林林还是那个对未来有着迷茫的少女,

   

  对自己有着梦想的少女。

   

  “学姐,你是 2010年毕业的,对吧?那时候我还在读初二,你说我早

   

  一点遇见如此有梦想的你,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有梦的你呢?”

   

  “说不定呢。谁都有梦,你只是没发现而已。加油!”

   

  “现在的母校,有了新的室内体育馆,有了新的行政楼,以前曾用过

   

  的泳池早已废旧多年,以前的乒乓球室转移了位置,以前操场旁的红咖房

   

  换了主人,走了四年的锦城 “春熙路”换了好多店面,想过回去看看吗?”

   

  “相忘于江湖吧,我还是喜欢自己的记忆。谢谢你们,还记得我,谢

   

  谢你们,所有的一切!”

   

  离开是下一段旅程的开始。

   

  时间流逝,采访接近了尾声,刘林林接到家中打来的电话,电话另一

   

  端的孩子正在咿咿呀呀地叫着她,也是时候和我道别了。至此,我们也都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31

  

   

   

   

   

  会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在自己的路上愈行愈远,全中国那么多的大学,

   

  能够在同一所大学,何其幸运,祝你,前程似锦,活得纷纷扬扬!

   

  对于自己的经历,刘林林仍会感到不足,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梦,也

   

  没有再一次的青春来体验这纷纷杂杂的世界,不枉少年此行,她在该做梦

   

  的年纪里,找到了自己的诉求,在该全然不顾前路坎坷的时候,她毅然前

   

  行,去了远方。少年一路做梦,一路晃荡,一路前行。正如泰戈尔在 《吉

   

  檀迦利》中所写一样,在动身之前,祝福自己,带着一颗满满的虔诚而又

   

  期望的心,绝不后退,刘林林带着对自己的殷切祝福,继续向前。

  032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访2006级新闻学专业校友章子轩

   

  执笔:2013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陈琪

   

  指导教师:周平

  

   

   

   

   

   

   

  !!"#$%&'

   

  ()*+,-./

   

  0123456

   

  ———题记

   

   

   

  2006级新闻学专业:章子轩

   

   

  晴空朗日,云朵寥寥的中午,车行驶在宽广的道路上,道路两旁树影

   

  婆娑,一圈圈光影把人照得格外透亮,烈日炙烤着这座被誉为 “南国灯

   

  城”“恐龙之乡” “千年盐都”的城市。笔者怀揣着几分激动好奇又欣喜

   

  的心情,走出人潮拥挤的车站,迎面走来的是一位个头高高、身材纤瘦、

   

  皮肤白净的女生,身穿着白色印花图案的长裙,有着干净利落的中短发,

   

  确认了是来访者后,她便顺手主动地拿过笔者肩上背着的相机,这个不经

   

  意的细节让笔者对她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落落大方、随和、懂得照

   

  顾他人、毫无架子。而她也正是这次征途的女主角———章子轩,2006年考

   

  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新闻学专业,2010年考入四川大学新闻学专业,现就

   

  职于中共自贡市自流井区委宣传部。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33

  

   

   

   

   

   

   

   

  越努力,越幸运

   

  “比较幸运,总的来说可以用幸运两个字来形容,很多时候都很顺

   

  利。”章子轩学姐淡淡一笑地说。谈及2009年 《二胡老人刘丽光》纪录片获得2009年四川省 “金熊猫”国际大学生最佳人文纪录片提名奖,她总是用 “幸运”这个简单而又充满光环的词语来形容这段拍摄纪录片的故事,“第一个是寻找纪录片素材的过程十分顺利,收集起来的资料和素材也得到了同组同学们的认可。第二个是寻找纪录片主角刘丽光老人,顺利地找到了老人的住所。”

   

  舞台上的舞者是人群、鲜花簇拥的幸运儿,聚光灯下的千般娇媚,婀娜多姿,而鲜为人知的是舞台下日复一日、含辛茹苦的操练。在采访过程中才了解到,章子轩口中所说的 “幸运”并非偶然,而是在这个看似华丽的词语背后注入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纪录片还未开始拍摄的前期阶段,章子轩就常常在 “豆瓣”上的同城会里找寻关于纪录片的素材资料;找寻纪录片主角刘丽光老人的联系方式;找寻了解刘丽光老人的家庭住所和生活环境。这一系列看似简单实则烦琐的事情,章子轩每一件都是亲力亲为,她说: “当时联系上刘丽光老人之后,就想着组织大家先去看一下这位老人,是不是真的每天靠卖艺生活,再确定这个纪录片的题材能不能拍摄。”

   

  这份认真严谨的态度,让她最终找到了刘丽光老人的住所———位于春熙路大慈寺后片区的棚户区内。章子轩和同伴们都意识到老人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几家人共用一个厨房。当时她就和同伴们集资为老人购买了油和米。在为老人安置好生活必需品后,章子轩和同伴们便表明此行的目的并耐心告知老人关于拍摄纪录片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来了解卖

  034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艺人的生活。

   

  章子轩边回忆边笑着告诉笔者: “纪录片的主人刘丽光老人曾经是一位教师,人特别好,很健谈,这也对纪录片的拍摄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当一个人努力的时候,往往会被幸运所眷顾,章子轩对于纪录片拍摄前期准备工作的努力,让她顺利幸运地找寻到了纪录片的主人公刘丽光老人。

   

  对于 《二胡老人刘丽光》纪录片的构思创作,章子轩提到认为拍摄一部纪录片就是应该记录这位老人的生活。 “他的生活其实是一条很简单的线,从早到晚。老人他一天的卖艺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卖艺的?大家最关心的是在街头卖艺的时候,是否真的有人给他钱,每天能够挣到多少钱,对他的生活会有哪些影响。”她说当时这些问题仿佛是一个个巨大的问号,漂浮在她脑海中。章子轩告诉笔者她认为最纯粹的纪录片首先能够感动自己,这样才能够去感动更多的观众。带着这一个个小问题,章子轩和她的同伴开始了正式的纪录片拍摄。

   

  上坡的路走起来总会很辛苦。纪录片的拍摄过程远远没有章子轩想象中简单,简陋的器材,偏远的路途,烦琐的小事,她回忆当时就只有一台摄像机,要用这一台摄像机去完成她剧本中无数个分镜头,还有无数个推拉摇椅的镜头动作。问及 《二胡老人刘丽光》纪录片拍摄中印象最深刻、感触最深的事情是什么时,章子轩沉思了一会说: “第一件事情是我们当时拍摄采取的是不干涉方式进行拍摄,但又考虑到实际情况,如果真的没有人给卖艺老人钱的话,我们就自己扮演行人完成拍摄。”她说在这件事情上,后来证实她们的顾虑是多余的,在老人这一天拉二胡卖艺的生活中,时常会有很多行人停下脚步来倾听老人的二胡曲子,他们中有上班族,有学生,也有小孩子等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他们有的会驻足听完,再慢慢地走。

  “拍摄中另一件感触深刻的事情是关于人性的,是当你独自面对这样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35

  

   

   

   

   

  一位卖艺老人时候,你的内心想法和内心活动是什么,你又会怎么做。”章子轩略显尴尬地笑了笑说道。她说,她从前是以旁观者的姿态看待这些卖艺者的,不会主动给他们钱。直到亲自去接触这个群体,才真真切切地明白社会上确实存在靠卖艺为生的这群人,她觉得这是她拍摄的这部纪录片中最能感触人的地方。

   

  纪录片的拍摄工作逐渐走到尾声,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去拍摄出一个好的结尾镜头,这时章子轩主动提出她构思已久的拍摄思路:夜幕开始降临,天慢慢地黑下来,行人越来越少,万家灯火,而老人还依旧孤身一人在大街上卖唱,唱着属于他的故事。她觉得这样的结尾能够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对比,更加能够贴合纪录片的主题,最后她的拍摄思路被同组的伙伴认可了。章子轩点石成金的创意,她的坚持不懈,让团队顺利圆满完成了纪录片的拍摄。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江海的辽阔离不开每滴水的汇集。《二胡老人刘丽光》纪录片从拍摄前期准备工作,到执行拍摄过程,再到拍摄完成后的片子剪辑,这每个过程都离不开整个团队同伴的沟通协作。章子轩说在团队中既有交流合作也有冲突碰撞,面对冲突时他们都采取极其公正的处理方式,比如拍摄中的每一个细节处理环节发生分歧,他们都允许有不同的观点意见,但每个人也必须把自己的意见观点拍摄出来,用实际的拍摄效果来说服大家。而大家也都会把自己的想法构思提议出来,经过团队的讨论协商,以此采用最好的方案来进行拍摄。

   

  关于这部纪录片的前期、拍摄到后期过程背后的点滴故事,章子轩感触颇多。她说这部纪录片是大家通力合作的成果。当时拍摄地点距离学校路程较远,早上早起坐第一班车过去,晚上结束坐最后一班车回来,拍摄的过程是十分艰辛的。但她回忆起大家一起早出晚归的拍摄,一起泡在机

  036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房数天做视频剪辑,伙食都是由伙伴轮流打包回来的日子时,嘴角是微微

   

  笑着的,甜是大于苦的。忆苦思甜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二胡老人刘丽光》这部纪录片在苏亚平老师的指导下,重新选拔核

   

  心小组人员,重新对初片进行了修改和镜头的补拍,增加了一些夜晚的镜

   

  头,还加强了片中对人物的渲染。2009年,章子轩和组员在苏亚平老师的

   

  推荐下,参加了当年的金熊猫奖比赛。

   

  所有的努力终有回报,2009年 《二胡老人刘丽光》获得四川省 “金

   

  熊猫”国际大学生最佳人文纪录片提名奖,问及章子轩获奖感悟时,她不好意思地笑笑说: “获得这个提名奖很意外也很惊喜,其实当时没有想到会获得这个提名奖。不过在拍摄的过程中大家确实都很用心,在现在这个时候自己再回过头去看,感觉真的蛮不容易的,因为这部纪录片凝结了大家一点一滴的心血,很多时候都是边学边做。因此做出来的东西跟自己的孩子一样,很珍惜它。”

   

  章子轩觉得她自己用心做的东西,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一是这件事是一个对她强有力的鼓励,一个对她专业上的认可。二是这件事同时也激励了团队中的一些同学,他们在毕业后继续从事了相关的工作。

   

  她说当时一起拍摄纪录片的朋友,后来也大部分从事了媒体相关的行业,有很优秀的记者,也有很优秀的编辑。虽然她之后没有从事媒体行业,但所接触的工作也是与媒体紧密相关的。 “通过实践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出来,在学生时代,是一件很令人骄傲的事情。”她笑着说到对于纪录片获奖的想法。

   

  当问到 《二胡老人刘丽光》这部纪录片所存在的优缺点时,章子轩若有所思地说到: “从优点方面来说,素材选取得好。这部纪录片的中心人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37

  

   

   

   

   

  物是真正值得记录的,这位老人自身所存在的戏剧性和冲突性都是能够引

   

  起观众的兴趣和关注的。缺点方面来说,技术处理比较粗糙。第一是拍摄

   

  时拍摄设备简陋,拍摄次数也较少,没有进一步去深入挖掘关于这位老人

   

  的生活。第二是考虑到纪录片的播出原因,剪掉了老人的身世以及出来卖

   

  艺的原因。

   

  如果不试的话,就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多少。这段逻辑清晰的关于纪录

   

  片的优缺点总结,对于章子轩来说,是她大学生涯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

   

  步一个脚印努力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次特殊而又难得的经历,为她以后的

   

  人生道路埋下了一颗颗幸运的种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那些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

   

  对梦想的执着。2009年的金秋,曾经大三的莘莘学子搭乘的开往大四的航

   

  班已经起航,不少学子埋头苦干只为来年金榜题名;不少学子西装革履只

   

  为职场奋力拼搏;也有不少学子苦练口语准备出国。

   

  好像这一年大家由平行的线开始走入不同的岔路口,每一个人都开始

   

  了自己的征途。章子轩,新闻专业的她,深知扎实的新闻理论基础的重要

   

  性,毅然决然地决定继续考研深造。谈起当初选择考研的原因,一是她认

   

  为本科院校在当年名声还不大,通过大一大二时候的实习和观察。她觉察

   

  到很多有名的记者,很多都不是从新闻学科班出身的,很多的都是经济财

   

  经专业的。她说就像周平老师曾在课堂上提到过,新闻学的学生,在刚刚

   

  进入单位之后起步会比较快,但之后会凸显出劣势,例如新闻学的基本功

   

  不扎实。二是她的研究生导师为她认真地剖析过,考研会面临什么,工作

  038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又会面临什么。章子轩说,正是因为她权衡过两者的利弊,认清了专业的

   

  优势和劣势,目标明确,坚定下来考研。 “当时我还很年轻,没有读过研

   

  究生,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章子轩瘦瘦的身躯,总能爆发出无穷的能量

   

  来。她主动为学弟学妹分享考研的经验,首先要去找适合自己的学校,适

   

  合你的专业,适合你的导师,这三方面都很重要,都要提前做好准备,要

   

  打有准备的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一步步的积

   

  累,就不会远行千里,没有一滴滴水的汇聚,就不会有汪洋大海。在准备考研的日子里,章子轩每天早上六点钟准时起床,跑步、吃早饭,就开始投入一天忙碌紧张的复习,晚上11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日复一日地坚持,直到走进考研的考场。章子轩凭借着自己的恒心和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章子轩现就职于自贡市自流井区宣传部外宣办,平时做管理工作,管理编辑部门。她说其实日常的工作很琐碎,有时候也会出一线跟领导做调研工作,担任记者的角色。出去采访要进行摄像拍照,拍摄回来的素材送电视台,她们不用剪辑,但是文字需要编辑,例如电视稿、报纸稿、手机稿、新媒体稿,针对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的修改。

   

  章子轩说: “在锦城学院本科阶段学习的专业技能都是十分扎实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是超前的。真正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一进入单位上手非常快,刚工作的时候,同事带我们出去拍摄,都能够独立完成素材的拍摄,拍摄好的片子送到电视台,也可以直接用。以前是把自己当媒体人,现在是站在政府的角度,也是和媒体有着紧密的接触,但更多的是与媒体合作,互利互赢的感觉。”章子轩觉得这是自己参加工作后最大的感触。当谈及人生各个阶段时,在她的目光中总能看到一个火热的未来,透过那扇小小窗户所眺望的,是一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39

  

   

   

   

   

  个深远的充满力量的世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漫长的征途,这一路上或许有冷眼嘲讽,或许有鲜花掌声,但更重要的是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前行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别忘记了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出发。章子轩曾获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通讯社优秀记者”“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优秀干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问及大学四年中最难忘的事情,章子轩作为过来人给学弟学妹分享,一是要在自己的精力和能力范围内有选择地填报学校的社团,参加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大家的大学生活,但同时也要兼顾学业。二是要积极参加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实践是一个更加清晰了解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过程。章子轩说,在实践运用方面锦城学院文传系的实训平台,为大家提供了捷径,能够在校内的方针平台上真正去实践运用课本中的知识。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在采访的过程中,章子轩经常笑谈自己的机遇好,确幸自己在整个学习阶段所遇见的老师,感恩苏亚平老师对于纪录片的认真指导,不断鼓励;感恩研究生导师对于是否考研的客观剖析,悉心关怀;感恩在2013年遭遇母亲病故时,丈夫始终陪伴在身旁。

  “很感谢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个人,从学生,到工作,结婚生孩子,一

   

  路都走得很顺坦,经历2013年家庭变故后,就更加清楚自己每个阶段真正

   

  想要的是什么,如果是我觉得重要的事情,我就会去做。”章子轩的语气

   

  平缓而又坚定。

   

  问及对于未来的看法,章子轩笑笑说: “始终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

  040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不管我现在是三十岁还是四十岁。”她说刚刚二十岁的时候觉得自己骄傲

   

  自负,自己什么都会,别人什么都不会,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的东西越

   

  来越多,才知道自己所缺失的还很多,更要学会谦卑,走出去吸取更多的

   

  养分。“未来,我的生活重心会更倾向于家庭,保证工作的前提下,将更多

   

  的时间放在孩子身上,我希望未来会越来越好。”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41

  

   

   

   

   

   

  钢铸利剑,天分加努力等于成功

   

  ———访2007级对外汉语专业校友何雪莲

   

  执笔: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尼玛次仁

   

  指导教师:肖捷飞

  

   

   

   

   

   

   

   

   

   

   

   

   

   

   

   

   

   

   

   

   

   

   

  2007级对外汉语专业:何雪莲

   

   

  她叫何雪莲,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2007级对外汉语专业

   

  的一名学生,我进校的时候她已经毕业三年多了,但她的经历却常常被老

   

  师们提起。这次优秀校友采访才终于让我有机会结识这位学姐,有机会更

   

  多地了解她的心路历程。遗憾的是,因为访谈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我们没

   

  有能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是在网上进行了采访。可能是因为网上聊

   

  天,我们彼此免去了面谈时陌生的尴尬,整个氛围显得很轻松。尽管有时

  042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差,但在地球村中的电脑两端,学姐热情地和她从未见过面的学弟聊起了

   

  大学生活的糗事,聊起了她曾经的校园生活。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当问到为什么选择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时,何雪莲学姐耐心地向我讲起

   

  了2007年的一些往事。其实填报高考志愿时,何雪莲和其他同学一样对未

   

  来所选择的学校、专业而感到迷茫和纠结。在高中学习阶段名列前茅的何

   

  雪莲当初并没有把母校作为最优选择,不太理想的发挥让她非常慎重地作

   

  出了考察和选择。2007年,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正式挂牌成立两周年。那个

   

  时候,学院已初具自己的办学理念和规模,加上在教育资源和社会企业都

   

  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在社会各界开始受到一定的赞誉。再加上学校

   

  环境优美、中西式建筑错落有致,最吸引何雪莲学姐的便是 “对外汉语专

   

  业”。选择专业的时候,尽管有些懵懂,不太明白各个专业的具体内容,

   

  但是一看到 “对外” “汉语”这两个关键词时,何雪莲眼前一亮。何雪莲

   

  学姐在给我的采访留言中说,当时她选择 “对外汉语”一是觉得它比较

   

  “洋气”,更多的吸引则是来自学科内容上英文和中文的并重,两门语言各

   

  自包含着不同的文化,而这些文化都极具魅力,难以取舍。而对外汉语专

   

  业所培养的能够适应泛媒体时代需要的双语人才,需要对中国文化和西方

   

  文化均有相当了解,正是满足了她强烈的学习兴趣。正好自己在高中学习

   

  时,就对英语非常感兴趣,最后,何雪莲毫不犹豫地在自己的志愿书上填

   

  下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对外汉语专业”。

   

  何雪莲在四年的学习时光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技能,更践行了四川大学

   

  锦城学院的校训校规,形成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法。学院要求同学们修身

   

  立世,第一位的任务是学会做人,先做人、后做事。在大学期间,何雪莲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43

  

   

   

   

  担任了四年2007级对外汉语一班班长,四年的班长经历让她接触到了来自

   

  不同家庭、教育背景、性格的同学和老师,认识到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

   

  性。也是因为这四年的经历,让她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性格的长处和短

   

  处,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适合、哪些方面不适合,也可能性格使然,她感

   

  觉到醉心于学术的自己更快乐。

   

   

   

  将兴趣发挥到极致

   

   

  大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才能特别突出时若是能发展成为职业是很理想的,若是能成为自己实现目标的助力也是很好的。那么,英语算是何雪莲的一道助力。当问到学姐,你在大学里靠什么来调节自己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何雪莲学姐很快就回复了我,靠参加有兴趣的比赛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既能获得经验又能感到充实,何乐而不为呢?何雪莲认为参加比赛是大学期间不错的体验和经验,是帮助自己积极应对学习和学习生活的助推器。学姐在大学期间参加了挑战杯英语演讲比赛并获一等奖,参加某乐器比赛西洋乐组并获一等奖,最值得称赞的是,她连续两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并两年皆获C类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NECCS)是经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的全国唯一的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竞赛。竞赛内容主要包括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应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读、听、说、写、译五方面的技能,特别是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竞赛分为A、B、C、D四个类别,全国各高校的研究生及本、专科所有年级学生均可自愿报名参赛。C类考试适用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NECCS)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全国性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竞赛,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发展和大学就业日趋严峻的形势下,该竞赛越来越受到各地各高等院校和广大大

  044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学生的重视,其参赛成绩和获奖证书已成为学生考研、出国留学、继续深造和优先就业的重要依据。因为一开始对考研的确定,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既能成为考研时的极佳佐证又能获得高额奖学金,这是一个靠近自己目标的好机会,而且因为觉得平时对English(英文)的exposure(暴露)比较少,参加比赛是一个增加exposure的途径。何雪莲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当时参加比赛时,也并没想着一定要拿奖,权当是一次经历。但可能因为平时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对英语的热情,何雪莲在准备比赛的期间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她就像平时学习一样,心态也特别好。到了竞赛当天,她整个人很轻松,没有任何紧张,可能题比较简单,做下来心情也比较好,获奖之后也没有意外,算是正常发挥。有了这次比赛的经验,何雪莲在第二次参加竞赛时,与上次一样心态平和,更是没有上一次比赛带来的压力。这两次竞赛备战期间既不见何雪莲忙碌复习,也不见她心情焦躁。这就是她学习积累的成果。何雪莲说,和其他选手相比,她对英语的热情可能更多。不停地学习,不停地积累,就需要一个更强劲的引擎,那么,热情之于学习,就是那个马力最大的引擎。热情让自己产生更多的求知欲,而求知欲推动你去了解更多,学习更多知识。

   

   

   

  玉不琢不成器

   

  临近毕业时,何雪莲选择考研,去继续学习。

   

  考研结束后,何雪莲被调剂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科院的综

   

  合实力在社科院系统里排名第三,仅次于中国社科院和上海社科院,法学

   

  实力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社科院。由于国家对于研究院系统招收研究生

   

  的资质审查尤为严格,所以社科院系统招收研究生一直都坚持精品小班教

   

  学,也因此导致社科院系统毕业的研究生人数少,对何雪莲来说,这样的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45

  

   

   

   

   

  环境正好适合她,能够专心按着自己的目标去学习。于是,她开始了在社科院的学习生活。

   

  与大学时不同,研究院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平时的课程并不多,更多的时候是跟着导师学习。由于之前在锦城学院培养的良好的学习素养,何雪莲进入社科院不久就得到各位老师的赏识。尤其是她的研究生导师苏老,十分看好何雪莲,而何雪莲也没有让苏老失望。在社科院期间,经常跟着苏老去参加各种学术讲座、会议等等,除此之外她还担任苏老的助手。何雪莲说,给苏老担任助手期间,学到很多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是之前在大学时候担任班长的经验,才让她能够更快地掌握各项事物的辅助工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记者站记者,同时也担任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的周平先生曾采访了何雪莲的研究生导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原所长、研究员苏宁,苏老说,她非常赏识的两位硕士研究生,都是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考来的,一位是2007级对外汉语专业的何雪莲,一位是20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何睿。她认为与其他学校考来的学生相比,锦城文传的学生思维更灵活,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强。

   

   

   

  感恩锦城

   

  再美的玉器也是由匠人对原石雕琢而成的,学院的栽培与老师的教诲

   

  也是成就何雪莲的一大关键。教授过何雪莲的恩师,多少都给她带去了不

   

  一样的感触,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为人处世,都在不断地影响着她,而在

   

  大学期间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冯宪光老师,在何雪莲的眼里,冯老仿佛具

   

  有逆生长的特质,无论何时都是那么青春积极,上他的课的时候总能感觉

   

  到心里的那份平静,那种随时可以汲取知识的状态。 “冯老像是有化繁为

  046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简的 ‘特异功能’,很难的文学理论和概念,经他表达以后,都能迅速记

   

  忆并且应用。”何雪莲这么说到,在上过冯老的课之后,她在考研方向的

   

  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提升。

   

  对何雪莲来说,在锦城学院文传系的四年,不只是收获了友谊、师生

   

  情谊,更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争取到展示自己的机会之后那些潜移默化的

   

  变化,与其单纯说是她实现了她的自我价值,更像是她在这些年里的蜕

   

  变,更像是她与这所学校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不觉间沉淀了她的青春,也

   

  留下了除了回忆之外更珍贵也更深刻的东西。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47

  

   

   

   

   

   

  何来负己,睿利前行

   

  ———访20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何睿

   

  执笔: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罗敏

   

  指导教师:高强

  

   

   

   

   

   

   

   

   

   

   

   

   

   

   

   

   

   

   

   

   

   

   

   

   

  20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何睿

   

   

  “他是一个很独立的人,善思考,勤用功,他深知坚毅的能量。”

   

  “他是我们团委办公室 ‘金牌秘书’的创办人,至今,我们每一个团

   

  办人都在坚持着做金牌秘书。”

   

  “他很忙,偶尔也会翘课,他同时也非常非常优秀,记忆中他拿过不

   

  少奖项,却从不外露。”

  048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何睿,他是一个有才华,有眼光的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一个

   

  落地的理想主义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干。”

   

  这位同窗校友钦佩,大家眼中的实干家,老师口中称赞的学生,便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20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何睿。执着———

   

  是大多数人针对何睿形象给出的第一定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来自具有 “巴蜀金三角”之称的四川广元,中等身材,偏白,配上一副文艺气十足的眼镜,这便就是何睿。

   

  何睿,大众意识中典型的优秀校友。但,优秀校友于我而言,不过是老师口中的优秀学生,辅导员身旁的得力助手,档案袋里已经泛黄的纸张,亦或在自己的行业中风生水起的中流砥柱,何睿亦是如此。采访前,我总是期待着他会说出一点不平凡的故事,怀着期待,我向这位 “全能学霸”走近,了解后,才了然,他并没有传闻中那般的 “神勇全能”,但却足够称之为不平凡。

   

   

   

  初遇锦城,定格汉语

   

  初次听到何睿这个名字,是在老师们的口中,只闻其名,不听其声,

   

  不见其人,在上中外文学研究这一课程时,老师把资料发给了我们,仔细

   

  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都是何睿师兄一个人整理的,好厉害!”这是

   

  最初的了解。

   

  “当时的锦城,比起现在来,显得很小巧玲珑。虽然有很多空余土地,

   

  但大多数没有开发,现在的图书馆、行政楼、体育馆等标志性建筑都是我

   

  刚进校时没有的。虽然那时候的锦城很小巧,但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让人觉得像回家一样。”家,是何睿对于锦城的定义,锦城是他在成都的

   

  家。小巧,同时五脏俱全,虽然没有想象中对于大学所定义的那般古朴和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49

  

   

   

   

   

  广阔,但却具备了那时候所需要的所有的功能和用途,就算现在时常会回

   

  到母校做一些分享和演讲,每当看着这些新建筑一年一年地增多,何睿的

   

  心里仍旧会涌现出那种可以称之为骄傲的情感。他心中的家正在成长着。

   

  “为什么选择文学专业?”

   

  “我喜欢文学,所以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何睿笑

   

  着回答,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尝试写作,大二时,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小

   

  说——— 《伤城记》,一共写了十几万字,说到这,何睿有些自豪,完成一

   

  本自己的书,这大抵是文学专业每一个学生所梦寐以求的。完成一本书不

   

  是他的终极目标,时至今日,何睿仍旧还是在写作,只是写的东西种类不

   

  一样了,写的类型也多了,写报告、写总结、写调查,偶尔写一写新闻

   

  稿,他把自己大学时期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所学到的知识,都运用到现在

   

  的办公室工作事务之中。

   

  “学霸学长,在大学其中有没有哪位老师让你至今回忆起来都会觉得

   

  印象深刻?”

   

  “我与老师们相处得都非常好,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秦蓁老师。她

   

  跟我就像朋友一样,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开玩笑,也可以沉下心来聊学

   

  习。她也是我考研的指导老师,考研最枯燥最难走的那段路,如果没有她

   

  的叮嘱、指导和安慰,我是很难走下来的。”何睿坦言,自从大三下学期

   

  开始准备考研以来,无论是最初的选择学校专业,还是最后关头选择调剂

   

  的学校,这一路上,要感谢的人太多,指导老师蓁姐时刻的关心,看到自

   

  己落榜时骊姐教会他适当地选择,后来毛爷爷的学术指导,他的成长,离

   

  不开文传老师的陪伴,本是师生一场,就算终究会有毕业的那一天,师生

   

  之间的互助和相处,对于学生而言,是人情的温暖,几十年后我们对于书

   

  本上的知识大概都只剩下零星的碎片,而当时师生之间的感动却总能浮现

   

  在脑海之中。

  050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访谈之间,我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对于学习和工作失衡的困惑。

   

  “就我所了解到的,你大学时期也担任了很多学生干部的职位,对于学业

   

  生活没有影响吗?就比如我自己,很多时候想要一整段的时间来看书,总

   

  是会被一些事务干扰,并且不得不去完成那些干扰我的事情。”

   

  “学生工作还是会影响学习的,用于学习的时间也会相对减少。”说到

   

  这,何睿学长笑了笑,话锋一转, “但是,更多的是,学生工作的经历为我奠定了很多基础,无论是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还是人际交往等。”大一进校就竞争成为2008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团支书,并且通过了层层面试,成为院团委办公室会务部的一名干事,通过两年的努力,他成为院团委学生副书记,是文传系第一位院级学生副书记。三年之间,从一名干事,再到部长和主任,最后走到了学生副书记一职,繁忙的工作也是另一种成长的催化剂。到副书记这一职位,不是幸运女神的眷顾,而是脚踏实地的结果,大一到大三这三年之中,他也曾经在学生工作和学习生活的天平上失衡过,也曾经熬夜写过作业,也曾经通宵赶一篇策划,在他的电脑桌面上,没有游戏,没有视频软件,只有常用的办公软件和Photoshop、AdobePremiere等软件,在没有做好某一件事情之前,他是不会放弃的,并且他常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凡事做到自己相对满意的效果才放手。正是这些细小之处,才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和看到了,何睿学长对于自己严格的要求和他积极向上、不轻言放弃的一面。

   

   

   

  赛事奖杯,砥砺向上

   

  现在文学与传媒系学生之间,都把何睿学长称之为 “全能学霸”,这

   

  个名称的到来要得益于何睿在锦城四年的学生工作和学习生活,学习上常

   

  年保持专业第一名、综合成绩第一名,在竞赛方面,他也是颇具经验。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51

  

   

   

   

   

  “学长,在参赛方面你也很有经验,就我所了解到的,你在校期间获

   

  得了很多奖项和证书,首个金犊奖金奖、四川省挑战杯二等奖、团中央见

   

  习证书、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等,还有教

   

  育部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级奖学金等。你是抱着什么样的初衷

   

  去参加这些比赛的?”

   

  “之所以参加这些比赛,主要是为了锻炼自己,并且希望在努力的过

   

  程中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一些基础。”锻炼自己是何睿给予这些大大小小比

   

  赛的意义,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加强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同

   

  时接触了文学以外更多的学科知识,对于比赛本身,相对于结果而言,何

   

  睿对过程更为重视,尤其是在这一过程中所收获到的朋友之间的友谊,他

   

  更为珍视,结果的好坏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团队成员一

   

  起努力的过程。

   

  “在参赛的过程中,一定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吧,不妨分享给我们一

   

  些吧。”

   

  在回答我之前,是一小段时间的沉默, “有趣的事情,我记不太清楚了。但我大概能够回忆起一些,挑战杯是我主动组队,后来的金犊奖是受邀参加。挑战杯准备过程中比较大的困难是,当时的团队一共四个人,只有我一个人是文传的学生,其他三位成员都来自不同的系和专业,但我们选择了文学类的课题。这就意味着我必须要带着大家一同学习,甚至是从头学习。当然大家都很给力,也愿意为了同一个目标付出,所以结果还算理想。”在参加挑战杯的时候,何睿学长和同队的三人毅然决定选择做文学方面的课题,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并且距离提交作品的时间也不算太长,他们几个就经常利用课下时间聚在一起讨论,也在周末两天里到学校外去采访和拍摄,通过大量的走访、问卷、交谈和拍摄,最终他们做出了自己的成品——— 《成都人的休闲心态文化研究》,获得了四川省挑战杯二

  052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等奖,是文传系首例获得此奖的作品,在准备研究生阶段,受2010级广告学专业陈鹏的邀请,组队参加了金犊奖,有了上一次的参赛经验的积累和成员们的齐心协力,参赛作品 《大成小巷》获得了省级推荐,拿到了金犊奖大陆比赛总决赛的入场券。到北京去参加决赛评比,团队凭借现场冷静的回答和精彩的电子杂志展示,最终获得了第22届时报金犊奖大陆赛区电子杂志项目的金奖,他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第一个获得此奖的学生,也是西南片区时报金犊奖金奖的 “破冰人”。

   

  对于比赛过程中所遇见的难题和困难,何睿表示,在参加挑战杯的时候,第一,这是他第一次做科研项目,也是他第一次和不同系别的同学组队做文学的课题,四位成员都没有过硬的学术功底;第二,在时间的安排上面,团队的成员们来自不同的专业,课余时间总是凑不到一块,只有周末的时间可以出校做调研,平时,大家都是各自承担相应的部分,也会熬夜,也会争执;第三,在课题的选择上,成都休闲心态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比较难并且比较大的课题,四个成员都不是成都本地人,是 “外乡人”,

   

  所以团队要了解成都的本地休闲文化必须从头做起;第四,调研的范围广、耗时长,资料繁多,他们就从街头巷角走起,采访悠闲自在的糖画老板,走访老一辈的成都人,拍摄老茶馆中喝茶、听戏、斗蛐蛐的生活。最初,何睿也会担心自己做不好,不能按时完成调研和报告,在老师的鼓励和成员的互相激励下,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团队成员都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面对困难也未曾退缩,一一克服了这些困难,并且从中受益良多。

  “在比赛过程中老师是否给予了你们团队帮助?”

   

  “挑战杯的指导老师是蔡郎与老师,她可算是倾囊相授。毛爷爷也在

   

  过程中给了我很大帮助。一是鼓励;二是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三是文章的

   

  修改和完善。在准备金犊奖的时候,彭芳艳老师对我们的电子杂志提出了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53

  

   

   

   

   

  很多中肯的修改意见,我们也跟着她的思路走,文稿和图片的选择也就更加符合大赛的标准。”随着越来越多的文传学子参加各种类型比赛的增多,系上也建立了相应的竞赛负责小组,不同的项目也有着与之对应的指导老师,在何睿参加比赛的时候,指导老师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如学长所说的那样,挑战杯时期蔡老师和毛爷爷全程帮助,困难时候的点睛之言,方法上的指导以及成文后的修改,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指导老师都陪伴着他们,也鼓励着团队。在比赛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功不可没,犹如明灯,带着我们照亮前方的路。

   

  当问及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时,他说: “团队成员关键是要配合无间,彼此信任,整个团队不能有一个人抱着偷懒或是侥幸的心态。准备的过程确实很辛苦,给我的经验就是眼界要宽广,不能仅仅盯住自己擅长的一亩三分地,一定要善于学习。”成功本身就无捷径所言,团队之间的彼此信任是小组成功的基础,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标并且在参赛的这一过程中互相帮助,这便是成功的法宝与关键。

   

   

   

  负面挫折,学会拥抱

   

  在准备考研的大半年之间,他把所有专业书翻了个遍,课后的思考题

   

  都一一作出了解答,形成了一份三百余页的复习资料,在知识点的广度

   

  上,何睿准备得很充分,然而在答题的深度上,他有所欠缺,也正是这份

   

  欠缺让他以4分之差错过了四川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没上线的消息犹如一

   

  盆冷水,自顶而下,浇灭了热情和希望,他本是不愿调剂,准备工作的,

   

  但在老师的建议和鼓励下,他去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在这所名气不大、

   

  实力充足的学校,师从苏宁研究员,学习文艺美学。2012年9月,整理好

   

  自己的失败之后,何睿来到了社会科学院,在研究生阶段,发表文章十余

  054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篇,包含核心刊物4篇和 《文艺报》1篇,在这些光鲜亮丽之后,退稿通知书远远多于用稿通知书,一次两次的退稿通知书可能不会影响到自己,当退稿通知书超过十次,我们往往就会怀疑自己,在还没有变成名家大家之前,我们要承受着退稿的压力,而为了再一次收到用稿通知书,需要的是多次的修改和打磨。除了退稿额压力之外,还有着对 “挂科的压力”、

  兼职教师失利、业务考试不佳等。

   

  你的一次选择不能改变历史,但足以改变你自己。毕业之后,何睿又做了一次选择,考公务员,并且于2015年5月考上了公务员,成为成都市成华区国家税务局的一名税务服务员。

   

  2016年 9月,新生报告会上,何睿学长再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已经褪去了青涩,多了一份成熟和稳重。作为第一位登场的学长,他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得很低。他是这样说的: “实际上,最近一个月以来,我自己在工作上遭遇到不小的挫折,暂时以 ‘失败者’的身份站在这里。”他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失败者,他同时也强调了 “拥抱失败”,这个词多有趣,拥抱,只看词语的本身,是温暖的,而失败,总是能够让我们第一时间想到逃避,把失败拥抱,学会一些,也就懂得了一些。在机关工作之后,作为一个文学专业出身的纯正文科生,面对一系列的数据和报表,何睿也焦虑过,自己知识背景和行业所需之间的矛盾,对于自己能否胜任这一职务也很怀疑,研究生阶段所选择的美学和税务工作的关联度相对较小,而何睿也不甘于活在界限之中,在小半年工作的体验之后,他找到了税务工作和美学之间的平衡点。他在 《决策咨询》中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税务美学的文章——— 《审美范畴视域下的税收关系美学构建———以四川国税为例》,这是何睿在税务工作中也发现到的美学。生活中的美往往不在于你拥有了什么样的砝码,亦或你手中有着多少砝码,而是在于就算你的处境根本与你所拥有的砝码不相适时,你的发现,你的每一点滴的发现都是生活所带给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55

  

   

   

   

   

  你的美。

   

  走出校门已经4年多了,对于锦城,何睿在心里留着一块安稳而又平

   

  静的空地。在锦城所有的收获之中,友谊是何睿最为重视的,有师生之间

   

  的,有朋友之间的, “在锦城收获的最多的是当时收获的友谊、经验,这

   

  也是我一辈子的宝贵财富。”校园中那纯净的空气和充满朝气的笑脸是在

   

  工作中找不到的,是长大了以后再也找不回来的曾经,何睿在校的4年中,

   

  他自己成长了,同时他也深刻地感受到学校的成长,空地越来越少了,每

   

  一块土壤都有了新的用途和归属,而自己,也在这几年的经历中找到了归

   

  属和存在感。

   

  “不要惧怕失败,要亲近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无异于一次宝贵的 ‘成

   

  人礼’。”就如同在开学典礼中所讲的那般,学会拥抱失败,失败也不过是

   

  人生中小小的一部分而已。

   

  “无论锦城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不管锦城是否在一开始就是我最

   

  理想的学校,她终究成为对我影响最深的 ‘家园’。如果说心灵真的需要

   

  ‘寻根’,那锦城必然是我难以忘怀的 ‘根’。”根在这里,何睿从未忘记。

   

  毕业之后,他依旧前行,小荷才露尖尖角,他的职业人生才刚露尖尖角,

   

  仍旧活力青春,充满希望,这一路上,失败过,成功过,欣喜过,也同样

   

  挫败过,在每一次挫折之后,他都选择拥抱。

  056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迎着阳光,努力生长

   

  ———访2008级广告学专业校友周桃

   

  执笔: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左思艳

   

  指导教师:蔡郎与

  

   

   

   

   

   

   

   

   

   

   

   

   

   

   

   

   

   

   

  2008级广告学专业:周桃

   

   

   

   

   

  人物简介

   

  周桃,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08级文学与传媒系广告学专

   

  业毕业生,曾获第一届中国西部大学生新媒体作品大赛创意数码摄影类二

   

  等奖。现工作于广东省深圳市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我的名字?”

   

  “周桃”。我在 QQ(腾讯)好友验证消息的对话框里输入了这两个字。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57

  

   

   

   

   

  在指导老师安排的采访名单里边,我第一次看到了这个名字———周

   

  桃,2008级文传系广告学专业,曾获第一届中国西部大学生新媒体作品大

   

  赛创意数码摄影类二等奖。

   

   

   

   

  机缘巧合的背后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过后的志愿填报甚至比高考本身更加重要。面对五花八门的学校和专业,周桃似乎一直就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学的是什么,她憧憬着广告界的时尚和创意,喜欢广告人的天马行空和特立独行。同时她也欣赏锦城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于是在高考之后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填报锦城学院的广告学。

   

  高中时期的周桃还是一个怀揣着梦想、每天只知道上课下课的 “不成熟的桃子”。“如今回头看来,当初的选择倒不至于让自己后悔。”周桃说。话语里可以听出学姐在锦城的生活似乎很充实,广告学的课程有趣又生动,考试也不存在难度,这便使得业余生活中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去参加社团活动和培养自己的爱好。

   

  说起我的主要任务是采访她当初获得四川国际电视节第一届中国西部大学生新媒体作品大赛创意数码摄影类二等奖的经历时,我能感觉到电话对面的她无声地笑了一下。然后我才知道,这幅看起来含金量很高的作品竟只是她的期末作业。对于学姐的直接,我实在是意外,一方面意外的是她的参赛作品以及比赛过程居然如此随意,这分明是一个极其有含金量的赛事啊;另一方面也意外她的坦率真诚,难道不是应该渲染一下自己当初参加比赛的艰辛历程以突显自己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宝贵品质吗?

   

  虽然我在采访之前幻想过无数种她可能会有的回答,无一不是如何联

  058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系指导老师修改、如何熬夜苦战以及如何紧张刺激等,但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机缘巧合和轻松。然而转念一想,也没有谁规定参加比赛就得辛苦熬夜、紧张刺激啊?参加一个竞赛并且得奖,可以是一个团队众志成城、艰苦付出的结果,可以是个人努力奋斗的结果,也可以是机缘巧合厚积薄发的结果。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是她平时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技能积累,再加上参加其他比赛和活动积累起来的经验,才有了随便一个期末作业都能获奖的结果。也许有些梦想和追求的结果,就是顺其自然发自内心的喜爱就够了,不需要艰辛的刻意衬托。

   

  因为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周桃从大一进校开始就自学PS(Photoshop设计软件),通过阅读专业的书籍,学习构图、光影等图片后期处理技巧,这不仅让她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如鱼得水,也对她后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就这样,在文传系实训平台彼岸传媒广告公司的工作完成了她一直想要进广告公司的第一步,她从一个小小的干事,一直做到设计部的部长,再成为副总经理。文学与传媒系学生科科长曾瑜老师这样回忆她: “我记得她当年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设计能力就很强,当时很多海报之类的设计都是出自她手,她在彼岸传媒一直做到副总,在做好本职工作提升自我的同时也帮助锻炼了其他很多人,最后也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

   

  而周桃自己则说,其实更多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巧是在课堂上学到的,相对于其他院校的广告学专业,锦城学院的广告学专业多了一份对于实践能力的重视和对细节的执着。而在彼岸传媒的工作除了将这些理论知识提早付诸实践之外,更重要的是交到了很多要好的朋友,这些朋友都成为她以后工作和学习中一笔不可小觑的财富。 “一路走来,我也学会了和他人分享知识和生活趣事,学会了如何简单高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59

  

   

   

   

   

  教授别人技巧等。”

   

  彼岸传媒广告公司首次承接的锦城学院迎新手册即是由周桃负责的,经过无数次的创意讨论和版面修改,他们最终成功让一本迎新手册走向了新一届的学弟学妹们手中。 “当年开学的时候看到几乎每个新生手里都拿着一本我们设计制作的迎新手册,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当时就在想 ‘那

   

  是我们自己努力设计制作的啊!’这不仅是对我们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的一种肯定,更是对之前辛苦付出的一种极大的心理慰藉。”

   

  在文传系实训平台彼岸传媒广告公司里的工作经历是非常宝贵的,在这里,周桃不仅认识、结交到了很多朋友,还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额外的技能。最重要的是,实训平台是模拟社会上真实存在的单位组织而建立的,因此在这里的工作也帮助她毕业以后更快地融入社会,同时,拉赞助、拓展训练等活动也提高了平台内每一个人的综合技能。也正是在平台内和学弟学妹们的跨年级接触,让她更了解新人的痛感和敏感点,这对于学姐后来作为一名新人步入社会有极大的帮助。提到目前文传系的实训平台已经实现了系内全覆盖的时候,周桃学姐坦言正是在系内仿真实训平台学到的这些东西让她更好地完成了从大学走向社会的过程,也为其后来的正式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捷。

   

  正是在文传系实训平台彼岸传媒广告公司的工作经历极大地锻炼了周桃的实际设计能力,再加上广告学专业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的充分合理运用,其概念摄影课程的期末作业受到授课老师的赏识。在征得其本人同意的前提下,周桃的概念摄影作品 《舞动奇迹》参加了2011年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承办的、标榜着 “新媒体、新创意、新西部、新梦想”的四川国际电视节中国西部大学生新媒体作品大赛,并一举获得创意数码摄影类二等奖。

  060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从前的不经意,都是现在要感谢的岁月

   

   

  和周桃学姐初次通电话是在某个周一的晚上,在她加班回家后的十点左右。为了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我决定从我们所共有的关于锦城的回忆说起,于是我问了她第一个问题:毕业四年,现在再回忆起锦城,你有什么感触吗?事实证明用锦城学院本身来开启今晚的谈话是明智的,或许是每一个离开母校的学生心中都有一座只属于自己的锦城学院,周桃学姐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和我诉说起她对锦城学院、对文学与传媒系的印象和看法。

   

  大学的四年生活以及毕业工作四年的经历、个人见识的增长也让周桃对于锦城学院有了更加客观的看法。她承认锦城学院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学校,教育师资力量和周围同学都很好。但是在有了更广阔的眼界、更长远的目光、更广泛的人际关系之后,学姐也不得不承认锦城学院和其他学校相比是有差距的。锦城学院相对独立的地理位置不仅导致其资源匮乏,而且也让同学们缺乏和同级大学或者更高层次大学学生交流、接触生活、接触社会的机会;同时,其短暂的建校历史也让毕业生们少了校友的帮助。在周桃看来,与其说锦城学院的学生们缺少的是资源和机会,不如说他们更缺乏自我独立的意识和对未来的规划。因此,学姐仍旧认为在大学就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是很有必要的。硬性条件导致的资源和机会的缺乏需要我们自己努力从另外的方面填补,而这一点,锦城学院在近几年也做得相当出色。

   

  锦城学院近几年不仅在学生就业机会上下功夫,更多的是在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方面颇费苦心。除了每年组织春、夏、秋三场大型校园双选会之外,学校更是本着培养 “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有意提高学生们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61

  

   

   

   

   

  的综合实力。而学姐所在的文学与传媒系在独有的 “技术型文科人才”的

   

  培养理念指导下,也培养出了一大批有技术、有能力、有潜力、多方面发展的人才。

   

  在大一上学期,周桃积极响应系上 “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号召,参加了当时系里内部组织的演讲大赛,演讲主题是自己的职业梦想。也正是这场演讲比赛,让当时刚上大学的周桃被动地、仔细地规划了自己以后的职业走向,这让她在后来的大学四年里前进得比别的同学更有目标和方向,也让她在大三找实习单位时多了一份底气和自信心。

   

  周桃记忆里另一场重要的比赛是锦城学院独有的创业大赛,创业大赛要求全院内大学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自行组队,自行拟定一个创业方案并完成相应的创业策划书,最后参加答辩。这样的要求不仅考验同学们对困难的解决能力和团队沟通协作能力,更考验所有人的创新思维和大局观。

   

  在当年那一届创业大赛中,周桃和她的队友们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成为学院十佳队伍之一。在进行最后的 “群面”时他们被要求扮作一家旅行社现场规划金融系学生的毕业旅行,周桃学姐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透过耳机我仿佛听到了她愉快的轻笑声:“说起当年的 ‘群面’啊,其实我就是一个打酱油的,完全没有条理性可言。”而当年 ‘群面’的目的就是要看每个人在团队中的工作以及起到的作用,有人提出问题就要有人解决问题,有人记录发言也要有人把控时间,每个人的分工不同,考验思维的同时也考验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虽然比赛结果不是十分如意,但是这个群面却给周桃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影响到了她后来真实的面试。经过那一次群面,周桃开始思考在一个团队中什么样的工作是适合自己、自己又有能力完成的,开始思考并且慎重地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最终成为那个掌控时间也掌控自我的人,这也让她在后来的工作中有了更清晰

  062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的角色定位。

   

  如果说这两个比赛和周桃的专业没有什么关系,那么她参加的由国家

   

  工商总局批准、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

   

  就展现出她的专业能力了。据周桃回忆,当时那一届学院奖的平面设计类

   

  要求用赞助商给出的品牌信息为其设计平面广告。周桃全寝室四人一组,

   

  选择了 “旺旺仙贝”和 “碧生源”作为她们创作的对象,四个女孩子想要

   

  将旺旺食品与公益相结合,用干裂的土地代替 “旺旺仙贝”上的纹路,提

   

  醒人们在食用的同时不忘珍惜粮食。而关于 “碧生源”减肥茶,她们有更

   

  好的创意。为此,四个姑娘去酒店开了一间房,试图拍下一个女子起床后

   

  留在床上凹陷的痕迹,经过后期加工的照片通过床上凹陷的苗条痕迹传达

   

  出碧生源减肥茶健康塑身的理念。

   

  “参加学院奖最后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寝室四个人在

   

  这个过程中的沟通协作、创新意识以及创新实践。”周桃如是说。

   

  忙碌的工作、紧张的生活节奏、成都到深圳异地的距离,让周桃很难得再回一次家,更难得回一趟一直想念的母校。最后一次走在锦城的校园里已经是两年以前了,但是她仍旧骄傲地告诉我: “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别人问我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我都会说是川大锦城,而不仅仅是川大。”她坦言锦城虽然是一所年轻的独立院校,但是 “锦城给我的影响却是无可取代的”。

   

  针对目前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周桃学姐说:“一定要都出去接触社会,增大自己的接触面,不要安于学习的现状。同时还要尽早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且为之早做准备。”周桃认为,付诸行动而不是停留在空想阶段是现在大学生都需要注意的一点,想到什么就去做,只有自己经历过了才会知道那些原来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什么样子的。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63

  

   

   

   

   

   

   

   

  最怕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对于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很多学生会在大三或者大四的时候陷入一场精神危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没有目标的人注定是迷茫的,在残酷的现实环境下也就显得缺乏核心竞争力,而明显的后果就是找不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但是周桃不一样,她从高中开始就想进入传媒行业从事广告的相关工作,她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已经为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当她在网上看到腾讯实习生校园招聘会的信息时,她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但是腾讯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其招聘要求自然严格又苛刻,何况,腾讯每年实习生校园招聘会都会有超过10万名的高校学生来应聘,可想而知竞争异常激烈。虽然最后只会录取和留用约1000名实习生,但是周桃终究还是用自己过硬的专业技术、自信的人格魅力打动了面试官: “成都已经没有名额了,如果你不介意调配,我可以推荐你去深圳。”

   

  谈到这份工作,周桃说得风轻云淡,一般大学生焦头烂额的实习工作的事情,被她轻描淡写的两句话就带过了。但是我深知如果没有过硬的核心竞争力与个人魅力,又如何打动要求严格的面试官?

   

  顺利进入腾讯的周桃时刻也没有放松,周围的同事都是一本学校毕业的,这给了她很大的压力,但同时也是一种动力。她开始默默地向周围的人学习,第一年就从一个满是稚气的大学生成功过渡成为一个标准的职场人士。“周围的同事一直都很优秀,我最怕的就是比我优秀的人比我更努力。在这样一种竞争的环境氛围里,人想要堕落是很困难的。为此我只有

  064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不断努力,才配得上我生存的环境。”如今的周桃,已经在深圳的腾讯总

   

  部工作了四年,早上10点上班,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是常态。经过四年在异

   

  地的工作生活经验,周桃已经成熟了很多,不是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她说

   

  起当初的面试也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只道是当初的自己还是太稚嫩,如

   

  果现在再经历一次,自己一定可以给出更漂亮的回答。

   

  2008级广告学专业的班长刘超这样描述她对周桃的印象: “甜美、可

   

  爱、大方,是一个有想法的妹子。”而室友兼好友周培学姐的描述则更详

   

  细:“周桃是一个很活泼开朗的女孩子,也是一个爱哭爱闹的小女生,对

   

  很多事情都抱有新鲜的态度并且勇于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做事有自己的想

   

  法也非常独立,会工作的同时也会生活。”

   

   

   

  结语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探索出了

   

  “技术型文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坚持两个突破方向。在追根溯源、坚持

   

  以写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紧扣互联网、紧跟泛媒体”,以网络技术

   

  为主要辅助手段,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写作功底的同时又有极强

   

  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 “技术型文科人才”,让学生们 “十八般武艺样样

   

  精通”。

   

  正是这种对于网络技术和实践能力的追求,文学与传媒系十分鼓励学

   

  生参加科研竞赛并安排专门的老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工作,以期达到 “以赛

   

  促学”的目的。文传系的毕业生中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竞赛高手,他们不

   

  仅代表着锦城学院文传学子拼搏、进取的精神,更是锦城学院 “应用型、

   

  复合型人才”,文学与传媒系 “技术型文科人才”最好的代表。他们用自

   

  身践行着学院的培养理念,是学院优秀的毕业生,也是我们心中优秀的学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65

  

   

   

   

   

  长学姐,而周桃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西部大学生新媒体作品大赛上周桃的参赛作品叫作 《舞动奇迹》,

   

  照片上两位舞者的舞姿在后期加工的渲染下显得曼妙而梦幻,一颦一笑、

   

  一起一落皆是柔软与力量的激烈碰撞。恰如周桃自己,温柔、甜美、可爱

   

  的外表下是一颗谨慎、坚韧的心,不抱怨曾经的经历和现在的处境,对已

   

  经拥有的东西抱有感恩之心的同时又有更多的追求和更高的奋斗目标,正

   

  如她自己的总结:是一个不甘于现状的知足者。

  066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乐声灯影里的寂寞与精彩

   

  ———访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校友杨适存

   

  执笔: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尼玛次仁

   

  指导教师:肖捷飞

  

   

   

   

   

   

   

   

   

   

   

   

   

   

   

   

   

   

   

   

   

   

   

   

  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杨适存

   

   

   

   

   

  每一次毅然选择,都是乘风破浪的扬帆

   

  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对于已经从锦城毕业四年的杨适存来说,

   

  入学时候的情形像是昨天还未曾淡去的模样。刚来到锦城的她,和其他的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67

  

   

   

   

   

  新生一样,对即将要开始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和忐忑,所有的一切都伴着新鲜感,这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是那么不同,却又挂着相似的笑容,无论是在球场上挥洒汗水,还是在湖畔安静读书,迎新时候学长和学姐热心积极的样子也被她牢牢地记在了心里。站在这所年轻的学校面前,或许真的会有一丝紧张吧,紧张自己会不会把之后的四年过得足够充实,紧张自己能不能通过努力变得更加优秀。 “我觉得这种为自己和学校的未来而努力拼搏的精神和锦城学院这所年轻的院校的朝气是紧密相连又相互辉映的。”她这么说道。就像那年秋天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满头大汗可脸上却溢满了微笑,她依然存着那时候的初心,把锦城的朝气蓬勃揣着,留给这里努力拼搏的回忆。也是从这一刻起,杨适存已经开始慢慢地被锦城影响着。

   

  谈及锦城,杨适存不自觉地又沉浸在那些美好的回忆里,满是怀念。除了想到那些年朝夕相处的同学、一路帮助自己的学校里的前辈们,最令杨适存牵挂的还是文传系的老师们。在和她的交谈中,字里行间我都能感受到那份对恩师深深的挂念和感激,杨适存感慨道,着实是幸运才能遇到那样负责又有学识的老师,她说: “他们的教导对我的人生都很有帮助,我也十分感谢他们。例如行政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老师:杨戎老师、黄存勋老师、倪道善老师,他们都是学识渊博且平易近人的好老师。还有杨骊老师和蔡郎与老师,她们在课业上和我们的论文上都给予了指导和帮助,作为与我们年龄差距不大的老师,她们也对我们未来的人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我记得杜庆坪老师对我们说过的话,她给予了我们学识和人生上的教导,希望我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过好自己的人生。所以,我对很多老师都很感激。”

   

  说到这些年的成长,在杨适存看来是和自己大学里的经历分不开的。或许是性格使然,杨适存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总是会积极地尝试,班里竞选班委便第一个冲上讲台演讲,知道系上有青年志愿者协会也是很快就

  068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加入,还有实习实训平台、学校里的社团等。起初,或许是有一份好奇推动着她,但到后来,当她真正融入这些组织中,从平时点点滴滴的任务中锻炼自己,在实践里学到不一样的东西,她发现她在这些简单烦琐的工作中慢慢地成长,于是她变得更加积极。有这样的平台让自己有机会去学习、实践专业技能和知识,杨适存一面自己总结工作,一面向学长学姐请教,学会了很多书本之外的东西,恨不得把每一天都排得满满的,她享受着这样的充实和变化。 “我希望能在当中历练自己,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她这么说,“在实训平台的那段时间真的学到了很多,这可以算是很有意义的课外练习,与我们课内的学习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回想自己大一时候同样是在实训平台学习的日子,真是止不住地惭愧,面对着自己的任务,除了一味地去完成,并没有多少感悟,倒也是辜负了老师们的苦心。也许不只是我,更多的大学生不论是对于自己的专业技能还是自身的心理素质,或者说大学给我们的必需的营养,都没有太过在意,用兴趣作借口。在选择了方向之后,要做的不只是沿着路走下去而已,要消化经历然后成长,未来的路慢慢走,以后的事慢慢做,但是不变的是从一开始就认真的态度还有那颗坚定的心。杨适存像是初升的太阳,温和却又坚定,在奔跑之后跌倒,再奔跑,然后成长,变强。也或许正是这份坚定,让杨适存从众多优秀的前辈中脱颖而出。

   

   

   

  面对挑战,做了才不后悔

   

  光与影的交错纵横,从戏曲里演绎人生百态,不大的荧幕上,一个个

   

  精美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台前幕后都承载着厚厚的文化。在看过成都皮

   

  影的介绍后,我就深深地被震撼了,也许正是感受到这门艺术独特的魅

   

  力,杨适存才会去认识和了解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所孕育的厚重的文化沉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69

  

   

   

   

   

  淀———成都皮影。杨适存说,对于皮影,一直都有一些说不出的向往,起初在电视剧 《大明宫词》里看到那段精彩的皮影戏 《采桑女》,仿佛就和皮影结下了莫名的缘分,于是才有了之后的经历。当时的 “中国文化概论”相关课程是由蔡郎与老师教授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文化的魅力,蔡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化进行了解和调查,杨适存和团队成员在了解了成都皮影的文化价值以及其艺术地位后,决定对这项文化遗产展开调查。

   

  对于之前没有任何经验的他们来说,迈出每一步都是挑战。从相关资料上开始了解,去到每一个有过成都皮影印记的地方,去采访传承人,整理采访资料做成报告,每一项工作都显得那么陌生,却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终于,向蔡老师交出了她们满意的作品。而正当杨适存她们还在总结调查路上收获的时候,新的挑战又来了,系上在看过她们团队的作品之后,希望她们能够去参加那一年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去学习也是去挑战。虽然当时还对挑战杯很陌生,但她们仍然选择去尝试这个新的挑战。说起参加比赛时的经历,杨适存也感慨到,对于当时的她们来说,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竞赛,其中难度着实不小。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按照大赛要求的格式提交调研报告,在看过以往参加比赛的作品之后,对于学术性社会调研报告的格式需要怎么修改才能达到标准,整个团队依然有一些困惑。于是她们找到了老师寻求帮助,系上的指导老师在知道她们遇到的困难后,用专业知识为她们进行解惑并且对如何修改提出了一些建议,使得作品最后有了很大改观。

   

  在那之后,杨适存她们才真正开始去迎接一个个挑战,从初赛到复赛,省级比赛以及后来的国家级比赛,一次又一次,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这个因为感兴趣而开始的课题最终取得了全国大学生挑战

  070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杯四川省学术科技竞赛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她们为自己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更从其中收获颇多。去尝试,然后努力,剩下的就是安静下来去等待结果,面对从未有过的挑战,我们会怎么选择?犹豫不决?还是勇敢尝试?不论是为了达成怎样的目标,只有去着手做了才有后来,也许会有人把新的挑战说成是赌博,赌注是将会付出的辛劳,而杨适存她们或许只是把这些挑战看成前行的路,要做的也只是一步接着一步走下去而已。我想,从一开始下定决心去做的时候,她们就已经是成功一半的了。

   

  当问到整个比赛过程中最难忘的经历时,我本以为杨适存会说获奖之后的感受或者比赛时的紧张,谁想她回答说:“我们在周末或者假期约好时间,从不同的地方聚在一起去我们的目的地,如四川博物馆、川大博物馆、四川木偶皮影剧团等地,我们团队组员性格都比较温和,基本没什么意见冲突。偶尔有一两次意见分歧,我们都会觉得比较有趣和有意义,学管理的大家都懂,不同意见可以暴露出不足或产生新的火花,所以我们会很兴奋地畅抒所想,然后大家会根据彼此提出的建议、优缺点等选择一个多数人都赞同的结果。在我们进行分工的时候,他们都能很好地完成他们负责的部分,所以整个社会调查报告是团队合作的成果。在进行社会调研时,我们一起去认识、了解成都皮影的魅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最难忘的经历。”

   

  回首整个比赛的经历,她说: “其实并没有什么秘诀,对于比赛,首先肯定是要认真对待、严格要求自己的作品,怀着热忱准备一定会有所收获;其次,仔细研读比赛相关要求,保证自己的作品达到标准;其三,多向老师、前辈和参赛同学咨询建议和意见,更加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请投入到比赛中去,它会是个珍贵的经历。请享受和组员们观点碰撞和交流的时刻、以及一起努力的时光。”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71

  

   

   

   

   

   

   

   

  感恩锦城

   

   

  提起母校,杨适存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一样,一个劲地跟我分享她记忆中的那些点点滴滴。从大一时候的军训,到系上的实训平台,再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竞赛,杨适存一直都在不断地成长,她抓紧每一次能够学习的机会,我称赞她优秀,她却感慨说,没有锦城学院文传系的教导,就没有今天被称赞的她。

   

  锦城学院的校训:止于至善,意在告诫学院教职员工和锦城学子读书学习、做人做事应当追求卓越、追求完美、追求最好,不断探索,永不满足,力争达到最佳境界。作为国内优秀的应用型独立学院,学校一直十分看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拓展性思维。而文学与传媒系,更是把培养应用型技术性文科人才作为教育理念,从各个方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

   

  杨适存通过系里的成才计划,不断地变强大,无论是能力还是素养,都十分优秀。杨适存说,大学里的学习感悟特别深刻,直到今天,她仍然严格要求着自己。毕业之后的她还和锦城学院的老师们保持联系,时常关心着母校,她打趣说,她特别羡慕还在锦城的学弟学妹们,如今的锦城越来越漂亮了,她特别想回母校,去重新感受一下她一去不返的大学时光。

  072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何处觅林杉

   

  ———访2010级广告学专业校友向小林杉

   

  执笔:2014级广告学专业肖子幸

   

  指导教师:高强

  

   

   

   

   

   

   

   

   

   

   

   

   

   

   

   

   

   

   

   

   

   

  2010级广告学专业:向小林杉

   

   

  “因为她的名字特别,所以我们 (这些)老师认识了她,但让我们记住她的却是她的优秀和聪慧。”文学与传媒系学生科科长曾瑜老师这样说道。

   

  向小林杉,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010级广告学专业学生,担任班级团支书,曾在文传系团总支学生会中担任创新策划部副部长。在校期间参加多项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包括心理危机干预海报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73

  

   

   

   

   

  创意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并在创业大赛中带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

   

  成为获得创业大赛金奖的首支文传团队,为文学与传媒学院赢得这一殊

   

  荣,并得到了文传学院及学校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出

   

  众的能力,毕业后她便就职于全国最大的电影媒体公司———分众晶视。

   

   

   

  迢迢前路谓何———广而告之

   

  高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就曾读到,肯尼迪说过: “不做总统就做广告

   

  人。”这让她深感不解,是什么样的行业,让美国总统都为之着迷。在不断的了解中,她渐渐地对广告燃起了浓厚的兴趣。她心想 “既然做不了总统,就做一个广告人吧。”

   

  让她最终打定主意决定投身广告事业的当然不是这短短的九个字。传媒行业的魅力恰在于能够拥有 “发声”的平台,有机会向更多人传递自己的观点。而其中的广告行业更是如此。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个体,应该是新一代的弄潮儿。相比充满活力的广告,法律、财会是如此枯燥乏味。公务员朝九晚五的生活更是在消磨着她期待着与众不同的生命。

  在自己的想法遭到了父母的否决后,她被迫在爸妈监督下报考了 “法

   

  律”专业。

   

  让向小的父母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女儿竟然趁他们出去上班,将志愿偷偷改回了 “广告学”专业。向小回忆说,看到录取通知书时,爸妈气急败坏,妈妈还在盛怒之下威胁说不给她交学费。在一个假期的软磨硬泡之后和父母的关系终于得到缓和,他们终于向向小妥协,支持她学习广告学专业。但向小不知道的是,父母当初对她的百般阻挠也不无道理,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哪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能谋得一个轻松安稳的工

  074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作。如今的妥协也实在是为女儿的坚持和执着打动。

   

  那时的向小沉浸在说服父母的喜悦中,然而原以为一切都已大功告成的向小却还未意识到,选择广告专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临近开学之际,她心中的 “天堂”便已经给了她一个 “下马威”。满怀期待的向小和几个闺蜜相约去参观那所她梦寐以求的大学。小小的校门两侧的行道树努力地迎着夏日阳光生长,但也丝毫掩饰不了它们仅仅在这里站立了几年的光景的事实。沿着少有岔路的主路再往里走,没有书声,没有饭香,有的只是忙碌的工人的交谈声和浓烈的油漆味。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学校赶在开学前修补2008年地震之后墙上露出的斑驳的裂痕。看着开裂脱落的墙面,向小的心仿佛也随之开裂,眼前的景象和想象中的一切都相距太远了。

   

  正式开学这天,她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父母的陪伴下站在了锦城学院的门口,身边不断经过着和她一样赶来报到的新生,所有人都行色匆匆。九月初的成都依旧闷热,但她从这闷热里的一丝丝微风中,闻到了雨后泥土的芬芳,一种生长的味道,这或许就是她所期待的大学的 “味

   

  道”吧。

   

  很快,她便适应了锦城的生活,熟练地穿梭在忠孝大楼与食堂之间,

   

  从寝室走到教室的时间也能计算得精确无误。虽然她对锦城的路越来越熟

   

  悉,但对未来的路还是一无所知。

   

  一天,在王光阵老师的广告概论课上,他突然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

   

  题:“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广告?”名字特殊的她很快就从老师口中听到了

   

  自己的名字。她缓缓地起立,却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此刻她只觉

   

  自己脑子里 “嗡”“嗡”作响,无数个声音质问着她: “什么是广告?广

   

  告是干什么的?你毕业以后要从事什么工作?”

   

  广告是一个基石性的行业,各行各业都有着广告需求,也有着各不相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75

  

   

   

   

   

  同的广告要求。但书里的广告行业却并不完全符合国内广告现状。经过几

   

  番探寻,她慢慢地对国内广告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她决定将终极目标定

   

  为打入广告企业里的 “广告或营销”部门,相比就职于专门的广告公司,

   

  工作会更加轻松和稳定。当然她也清楚地知道,不先做乙方就很难有机会

   

  接近甲方,只能从广告公司开始做起,一点点积累人脉和经验。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规划却成为她后来学习中的根本性指向标。她更

   

  加坚定了投身广告行业的决心。

   

   

   

  但求新意无二———学而习之

   

   

  一次在与教授基础设计课程的彭芳燕老师闲谈时偶然得知,如果时间充裕,有很多大学生设计比赛都可以去尝试参与。于是向小便通过网络了解到了其中几个比赛并对其中西南地区心理危机干预创意海报设计比赛燃起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面向西南地区所有在校大学生举办的大型创意类比赛。行动之初,她还有所顾虑,毕竟自己并不是设计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手绘功底还是软件操作技术都远不及专业学生。但在彭芳燕老师的鼓励下,她决定报名试试,不在乎结果,放手一搏。

   

  虽然几年过去了,她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竞赛主题是关于关爱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老年痴呆症,这一病症的主要症状是遗忘速度加快,难以记住眼前发生的事,但他们年轻时的经历却历历在目。她说,当第一次看到这个主题时脑子里很快就闪现出来了一个创意。这个创意是想用人脑的元素,直接利用人脑的模型来表现遗忘。但在征求了指导老师的意见之后,发现这一创意的可行性太低,而且也容易 “撞车”,无法从中看到独一无二的创意点。

   

  原本以为稳操胜券的创意被推倒重来,她有些不知所措。确定创意的

  076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过程无疑是最艰难的,大脑在飞速地运转但蹦出来的点子大多平平。俗话

   

  说 “万事开头难”,对于一个广告设计作品来说尤为适用。没有起点将永

   

  远到不了终点,站在一个错误的起点更得不到胜利。从放弃第一个方案开

   

  始,她已经在 “新起点”上被困住了太久。一筹莫展之际,她甚至想要放

   

  弃。向小决定索性回家住几天,换个环境试试。然而,回家后情况也并没

   

  有好转,整个周末的辗转难眠,让她更加灰心丧气。正当她收拾衣服准备

   

  回校参加晚点名时,衣柜里露出的校服一角,瞬间灵光一现,她想到了!

   

  “校服”!“青春”!“年老!”

   

  向小急忙从抽屉里抽出一张纸,赶紧开始动笔画起了思维导图。从她学会这个创意方法开始,每一次需要创意构思时她都会用,而且屡试不爽。很快,第二次创意的思维路线跃然纸上,用 “青春”与 “老人”进行旧元素的新组合。

   

  有了创意就马上行动。向小抓上自己的校服,飞奔去了爷爷奶奶家。她拜托爷爷奶奶穿上她的高中校服,回到校园拍摄一组在学校里学习生活的照片。那天的拍摄很成功,傍晚的余晖是一抹轻柔的金色,落在老人的白发上时也将白发染成了金色。

   

  读书、写字、逛操场,这些场景在学生看来再普通不过,但当主角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两人携手颤颤巍巍地行走在满是落叶的校园里时,整组图片给人造成的心理反差大大增强,给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拍摄完成后,她拟写了一组关于时光轮回的文案,使海报整体内涵的表达更加清晰明了,紧扣阿尔茨海默症 (老年痴呆症)心理干预的主题。当做好整个系列的海报时,之前的疲惫感一扫而空,剩下的只有满满的成就感。

   

  虽然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向小只获得了入围奖,但这次的比赛却让她从中总结出了很宝贵的经验。她说,在参加创意类比赛的时候一定要记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77

  

   

   

   

   

  住:“头脑风暴时想到的前一百个创意都是别人也能想到的,这样的创意

   

  就不要用了。”“同时要巧妙运用对比反差,用反差越大,对比性越强的手

   

  法来进行表现。也就是把越是不能联想到一起的元素联想到一起,效果越

   

  好,冲击越强烈。”旧元素的新组合,往往在创意的比赛中, “不切实际”

   

  代表着成功的一半,因为这样的比赛只注重 “新”,而不会评判 “用”。作

   

  为参赛者只要做到 “独一无二”就已经足够了。除了思维的提升,她的实

   

  际操作技术也在竞赛的驱使下突飞猛进。这次的小获成功大大地增强了她

   

  的信心,继而参加了更多类似的比赛,并不断总结,以竞赛为手段不断

   

  提升。

   

   

   

  仍望来日可鉴———善而从之

   

   

  在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向小林杉的表现也异常突出,当时她担任第一支代表文学与传媒系获得创业大赛金奖的团队的主讲人,在面对实力不俗的对手和严肃苛刻的评委时,她随机应变地回答着他们抛出的刁钻问题,最终用实力和自信的风采赢得了胜利。在对她曾经的辅导员陈雷老师和她的好友都中帅进行采访时,两人都不约而同地说道: “向小林杉,口才了得啊!”

   

  相信这也是她还未毕业就有机会进入 “分众晶视”这样的国内顶尖的广告公司工作的原因。从实习到正式员工,向小在这里一待就是三年。实际上这家公司并不招收实习生,也基本没有录用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先例。但恰巧由于各种机缘巧合向小留了下来,不过也不得不接受 “无薪酬”的

   

  录用条件。那时她的日常工作就是,提前一小时到办公室,为忙碌的正式员工们擦桌子、烧水、整理每天的报纸,偶尔帮忙打印文件。看着报纸上跑马灯似的流转着的日期,小半年眨眼便过去了。而她却仍然是一个无人

  078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问津的 “跑腿的”。看着大家忙碌的背影,向小只能感觉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除去端茶送水、打印复印,她似乎一无是处。没有薪水的生活让她入不敷出,但更让她彷徨的是这样的日子仿佛遥遥无期。

   

  一次,总监派她去给一位客户刻制光盘小样,那时已临近月底,向小身上还有仅剩的五十块钱。刻光盘花费了三十块,谁曾想这张光碟竟然刻制错了,必须马上重新再刻。在一番对店家的苦苦哀求后,向小花光了全部的家当,终于完成了总监托付的重任。当她一个人走在冬夜里,在四下无人的空旷街道上,街灯睡眼惺忪地催促路人归家,寒风毫不怜惜地鞭打着她疲惫的身躯,就连零星散落的枯叶也撵着她的脚步,仿佛戏谑地说着: “走吧,走吧,这里不适合你。”那时的她委屈无助,处在崩溃的边缘。

   

   

  于是她不自觉地掏出了手机,解锁,再关上,解锁,再关上。要强的她不知该打给谁,也不知道可以向谁倾诉自己的窘迫和困境。终于她还是拨通了闺蜜的电话,一番毫无保留的哭诉,让她彻底地释放。后来在好友的接济下,向小坚持了下来。半年多无人问津,也让她看懂了一些处世之道,对待工作变得严谨认真。渐渐沉淀,不断充实着自己,并一改应届毕业生身上那种浮躁的气息。

   

  正是这样的积淀,让她的性格越发成熟,主管看到了她的变化,终于,主管把一些实际的事务分配给了她,她也慢慢地接触到了行业里的核心。就这样,三年之中不断摸索着前进,在行业内的各种条条框框里穿行,和各种部门和人周旋。她慢慢积累起了自己的人脉,而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已成为她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

   

  向小的大学生活远比一些糖水般的青春题材电视剧要精彩许多。2013

   

  年1月4日这一天,有许多准备领证结婚的年轻人想借 “爱你一生一世”

   

  的美好寓意在这一天结婚。早上6点刚过民政局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龙。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79

  

   

   

   

   

  向小和几个同学也早早地来到了现场。但她们并不是来 “领证”的,而是带上了摄影设备,准备拍摄一部 “爱与婚姻”的纪录片。同时希望能对前来领证的新人进行采访,了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当时她们设了几个机位进行拍摄,很多新人都很配合地接受了她们的采访。那天的民政局好像一直弥漫着幸福的味道。对于向小一行而言,纪录片的拍摄也非常顺利。

   

  纪录片完成后便很少再被拿出来翻看,直到不久前,在整理文件时,她偶然看到了这段纪录片。她猛地燃起了一个念头,打电话召集了当年一起拍摄纪录片的成员们,进行纪录片 “回访”。于是她们一起整理了一份当年接受采访的情侣的联系方式并逐一与他们取得联系,向小想把当年的视频发给他们,以作为对无声岁月的永恒见证。三年过去了,很多电话成了空号,但他们仍有幸拨通了其中几个电话。电话那头有失落,有欣喜,但更多的是对岁月的感慨。其中一些人因性格不合或种种原因,已和当年心爱之人分道扬镳,他们拒绝接受这份视频。而另一些人欣然接受了这份来自光阴的 “礼物”。有一对夫妇让她们印象深刻,他们热情地发来了即将满两周岁的儿子的照片以及一家人幸福的合照。

   

  这样的回报便已足矣,正是这样数不清的点滴感动装点了向小林杉的寻梦之路。

   

  关于爱与希望的故事如同杉树上的片片针叶,而对于即将开启生活新篇章的向小来说,她正是这样一棵杉树,慢慢地生长着枝桠,延展着叶片。在她的未来里将继续走喜欢的路,做擅长的事,爱信赖的人,之后的故事未完待续……

   

  愿向小林杉的故事像一束光,能在今后的某时某刻悄悄地照进后来者的梦里。

  080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谦卑,是成功的捷径

   

  ———访2010级对外汉语专业校友李东来

   

  执笔:2013级行政管理专业李静芝

   

  指导老师:王大江

  

   

   

   

   

   

   

   

   

   

   

   

   

   

   

   

   

   

   

   

  2010级对外汉语专业:李东来

   

   

   

   

   

  人物简介

   

  李东来,201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校期间获得四川省第十二届

   

  “挑战杯”社科调查类;二等奖、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 A级证书;院优

   

  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国家励志奖学金、院 “蓝光集团”奖学金获得者;

   

  院级优秀团支书、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优秀助教;系级优秀党员干部、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81

  

   

   

   

   

  优秀团支书、优秀团干、十大风云人物、两届雅安市 “电影周”优秀青年

   

  志愿者。组建团队对成都瓷胎竹编工艺进行调研,所撰写内容入选 《民间

   

  百家工艺》一书。现工作于四川藏族聚居区区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正值年少,逐梦青春

   

  八月的成都暑气正盛,笔者记录好李东来的QQ号码以及手机号号码,看着简短的 “‘挑战杯’获奖者”六个字开始整理和思考将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了解这位人物。加上李东来的QQ和微信,却迟迟没有音讯,无奈只能等他通过。翌日,他通过了我的微信验证。我说明来意,他开始给我解释他最近在参加朋友的婚礼所以没有注意手机。我们便约好时间和地点开始了采访。

   

  未见到李东来学长之前,曾瑜老师曾对我这样形容他 “这个学长,大学期间完成了毕业文集60多篇文章,写作能力也很强!还获得了当时10

   

  级毕业文集一等奖!他本人很谦逊,每次看到老师们都是鞠躬问好!每次!甚至我们老师都每每被他感动!”。连用四个感叹号可见曾瑜老师对他的认可和赞赏。通过曾瑜老师我联系到他,我告知他本次采访的目的,他很欣然地接受并且对我也非常的谦和客气。初见李东来学长,他开着一辆黑色Smart,身着蓝色衬衣黑色西裤,一身职场装扮精神抖擞,早已褪去了学生稚嫩的模样。毕业两年,回想起大学时光,他向我讲述了他的经历和感触。

   

  高中老师总是告诉我们 “高考结束了,你们就解放了!”,无数学生都被这句话所误导,荒废大学时光。然而李东来却从高中到大学依旧一直是一个勤勤垦垦的 “老实人”。2010年李东来高中毕业来到了四川大学锦城

  学院文学与传媒系的对外汉语专业。对于这个专业家里人曾一度不予支

  082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持,却拗不过他对语言文学的热爱。上了大学的他除了去图书馆借阅书籍,还会自己买书趁着课余时间阅读,每每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便会请教老师,因此老师对他的印象颇深。在大学老师记忆里的他就是 “好学生”的

   

  标榜,时常被老师当作优秀学子的经典案例出现在课堂上。都说没有逃过课的大学就不是完整的青春,然而他却几乎全勤从未逃过一节课,真的有事也会老老实实的向辅导员请假。

   

  初入大学的他还加入了系上的实训平台,其中 《我们》电子杂志社对他未来的写作提供了锻炼机会奠定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每周月一篇文章虽然写作周期比较长,但是每次都会保质保量的提交作品。谈到文集写作他说道 “真正意义上开启写作之路的是朱亚铮老师的 “中国文学概论”课

   

  程。“一次期中报告作业他洋洋洒洒地足足写了几千字的读书报告,远远超出了老师1500字的要求。朱亚铮老师说:“我是以我很喜爱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自述的形式写了一篇文章,讲述了他一生所写的作品。在每一个作品下面他都做了标注,底下的脚注感觉比我的文章还多。”说起这篇

   

  “巨作”他笑得很爽朗也透露出些许自豪,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大学作

   

  业应付交差就可以,然而李东来却用他的踏实认真,打动和吸引到了老师

   

  的注意,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肯定。

   

  对于课外生活,他不同于一般的优秀学生沉浸在书海之中。他积极参

   

  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活跃在各大比赛舞台之间,甚至还在学校的晚会上演

   

  唱歌曲 《父亲》。从优酷网上翻阅他表演时的视频,视频中听到台下很响

   

  亮的呼喊着 “李东来!李东来!”的声音。问及参加这些活动不会影响你

   

  的时间,耽误学习吗?他这样告诉我: “参加了这么多场活动,我印象最

   

  深也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次是大一参加主持人大赛决赛那一场,台下我做了

   

  很充分的准备,彩排也比较顺利并不觉得紧张,但一上台刚说完 ‘大家

   

  好!,我是李东来的哥哥’,看着场下密密麻麻的人群,我突然,脑子一阵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83

  

   

   

   

   

  空白、一阵尴尬、空气都静止了十几秒。接着场下的观众响起一阵掌声,

   

  那种鼓励和宽容的掌声让我永远都记在心里。在之后的自选表演环节我已

   

  经放下担子,一曲 “sealedwithakiss”,点燃爆全场。从那以后我更加自

   

  信,也更加感激这些平台给我的机会。之后参加了很多场活动,从迎新诵

   

  读会主持人大赛到感恩晚会,一直到大三下期学业上的紧张,才慢慢离开

   

  了舞台”。他把大学里的活动当作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他看来参加这些活

   

  动不但不会影响学习还可以丰富大学生活,锻炼自信和勇气。 “毕竟,时

   

  间是自己挤出来的。”他鼓励学弟学妹们可以积极的参加这些活动提高自

   

  己的综合素质。

   

   

   

  不幸患病重病在身,学习不止

   

  “幸福的路上总有坎坷,人生的旅行,没有一条路没有风雨没有坎坷,

   

  也没有一条路始终是黑暗没有光亮。”李东来对这句话有着更加实际和深切的感受。大学开始后的两个月一次体育课不久的一次公共课,他突然感觉自己出现了胸闷、气紧的状况。敏感的他请假去医院做了检查,当检查结果出来时,结果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检查结果并不是他在来医院的路上一直胡思乱想的腹水、胸膜炎、肺气肿,但不幸的是,由于他得了自发性气胸,胸口有着很重的压迫感,这样压迫感让他喘不上气。随后他回到雅安家中查出患有气胸,所幸查出时间较早情况也较为乐观,不得已要回雅安,在医院接受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治疗。在此期间,他不忘落下的所有课程,通过同学得知学习进度和作业,一只手输着液另一只手看书写字,因此左手上的淤青和针眼显得尤为显眼,护士和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学院的老师得知这个情况后多次的联系他,关心他的病情。一个月后重新回到学校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且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

  084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考试。

   

  谈及这段记忆,他显得很坦然同时他又笑谈自己是不是被塑造成了身残志坚的案例。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一丝丝因为病痛带来的消极影响,反而磨砺了他的意志让他笑对人生。由于生病在家一个多月,许多课程不能及时跟上,但是对于倔强的他只能通过更多的努力来补上拉下的功课。皇天不负苦心人,期末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并获得了一等奖学金。

   

  经过一场病痛的洗礼,他更加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和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情怀和梦想,他出生在雅安这座历史名城里,四川省雅安市地处川西南,由二郎山与西藏接壤,以生产蒙顶茶闻名,作为茶马古道西南要塞驿站,自古以来都充满着传奇和神秘。正是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对雅安蒙顶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之后的田野调查奠定了基础。大一下学期,系上陆续开设 “民俗学”等课程,一次课堂作业打开了研究调查之门。说起田野调查,他变得异常兴奋和自豪,向我说起了他的第一次田野调查 “蒙顶山茶文化调研”。这次调研让他有了田野调查的初概念,再之后王韬老师的社会语言学完善 《研究荥经方言和乐山方言的异同》,在这篇调查稿之中他意识到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知道了除了文字资料外,影像、口述资料也是必不可少的文献资料。再到 《瓷胎竹编》的编写令他印象颇深,“瓷胎竹编是四川特有的民间工艺手工艺品,最初我们根据安排的任务去了邛崃文化馆及邛崃平乐镇做实地调查。拜访传承人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没见到技艺的传承者。随后我们参观调查了在平乐镇各竹编生产厂,之后去了原成都竹编工艺厂,也就是现在的三友竹编厂,还有上里古镇送仙桥那里的谭氏竹编,刘氏竹编都去采访过。最后去了平乐采访竹材原料砍伐地、竹篾烤制地、竹篾生产地等。辗转了很多地方,碰了很多鼻子,庆幸最终我们完成了我们的报告,那种成就感可以让我忘却之前的所有艰难。”谈话间我看到了一个研究学者对于专业的严谨和对研究的敬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85

  

   

   

   

   

  畏。这篇 《瓷胎竹编》成为他和他团队实际意义上的处女作,虽然透露着

   

  青涩和不成熟,但这一小步却成就了之后的一大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许多人只记得住宝剑的锋利,

   

  感叹于梅花绽放的惊艳,鲜有人记得它们为了这个时刻的到来所经历的磨

   

  砺,“挑战杯”比赛成为他大学时最惊艳的成果,在这个荣誉的背后却经

   

  历了常人所不能承担的艰难。

   

  挑战杯是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全国性

   

  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业类竞赛。 “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

   

  项目,一个是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另一个则是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他所获得的奖项便是学术科技作品

   

  奖。“挑战杯”系列竞赛有着中国大学生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 “奥林匹克”的美誉。他从系主任毛建华教授那里得知这一信息,并且得到了毛爷爷的支持和帮助。他这样说到 “当初毛爷爷、杨俪老师、王大江老师给了我很多专业知识和实地考察的帮助,毛爷爷通过自己的渠道联系到文化局的人,才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能够更加方便地做调查研究。”尽管有毛教授的帮助,他们的调查研究也存在着种种困难。他向我讲述起当初的调查情况,“最初接到参赛的通知,距离交初稿只有一星期的时间,一星期的时间对于实践调查报告来说时间太短,不得已只能在选题上做很多研究。基于以前实地调查的经验最终选择 “藏茶”这一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这一题目有三个原因:第一藏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研究的比较深入;第二藏茶产自雅安,我对雅安比较熟悉从小也喜欢研究这个方面,拥有一定的研究基础;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研究藏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政治意义,藏族聚居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藏茶对于藏族同胞的意义不言自明,它甚至成为巩固汉藏团结的一个重要纽带。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了解雅安藏茶,喜欢雅安藏茶,为推广藏茶文化

  086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发展贡献绵薄的力量。”说到这里,我可以感受到我眼前这个人,不是大家眼中的书呆子,也不是活跃在各大学生活动的风云人物,而是一个有激情有担当有梦想并且能够付之行动的人。

   

  最终,通过一次一次的忘返于雅安做实地调查,采访藏茶工艺传承人、茶企、茶协甚至当地政府机关相关负责人,甚至在震后第一时间收集茶企信息,这些让他们作品内容更加详细,更加有据可考。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也不敢有一点松懈,距离二审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和他的小组时常一起通宵查阅一手资料,修改研究请教专业老师,最终公布结果参加作品展示的那一天成为他记忆中最难忘的时刻之一。与他一同参加作品展示的是学工部部长冯正广教授。当他站在讲台上代表我们学校发言时他早已褪去了曾经的稚嫩,充满自信,这份自信来自于他大学以来过硬的田野调查能力,来自于他对选题的深刻理解,更来自于他身为锦城学院学子的骄傲,是学院给了他平台锻炼和展现自己的机会,他深刻的践行了学院 “以

   

  赛促学”的教育宗旨,不仅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也为学院增添属于自己的骄傲。

   

   

   

  光辉过后,积累沉淀

   

  那是大三下学期,参加完挑战杯后和同学一起到南充去游玩,同行的

   

  还有一个特别的人,他暗恋了三年的女生。虽然他积极地参加各项活动,

   

  但在恋爱面前他却显得尤为谨慎和胆小。那一次游玩他得知自己暗恋的女

   

  生交了男朋友,他陷入深深的沉思,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

   

  那一夜南充下着雨,夏夜的雨急躁又狂暴,而他的心却格外的平静。考虑

   

  到读研对家里来说也是一种负担,不如早日步入社会,最终下定决心放弃

   

  考研。他回到家中突然对父亲说: “爸,我不考研了。”父亲爽朗的一笑,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87

  

   

   

   

   

  “不考就不考了”,什么也没问,其实对于考研这件事他已经准备了三年,

   

  突然要放下这个曾经的理想,还是很难让他释然。正是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宽慰,让他可以毫无顾虑的迈入新的生活。回首这段记忆,我问他,为什么你会因为一个女生放弃自己曾经的追求,他这样说: “其实不是因为她我才决定不考研,只是那件事情的发生产生了一个契机,让我去思考未来的路”。每一个契机都可能是一个机会,面对契机要做出理性的思考。他说:“他很少会有后悔的事,既然决定做了,就不要后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可能当下会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只有守住内心的坚持才可以完整地完成一件事情,就像现在我就业三年了,我还是依旧可以去选择考研,也不见得当初我考研就会比我现在过得好。”

   

  准备就业的他开始向各个公司投递简历,当初面试了两个公司,一个是欧派家居集团,一个是天堂洲际酒店建筑咨询公司。欧派家具对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向这个拿过省级比赛奖项的他抛出了橄榄枝。天堂洲际酒店业为他提供了一份咖啡厅前台的锻炼机会,然而他考虑到自己的专业和写作特长,最终他选择了一家建筑咨询公司。我问道: “大学时候拿了这么多奖项,就在这样的公司并不是很大的企业工作,你心里不会有一些不平衡吗?”他说:“对于挑战杯只是我大学生涯中的一部分,我不会觉得自己得了省级的奖项就很厉害,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更加努力。很多事只有做了才会知道,所以我现在更需要的是努力实践。”对于身份的转变,想必大多数人都会有着各种不同的不适应,我问及他进入职场后有什么让你难忘的事情吗?他向我讲诉了一段经历: “说起难忘啊,去年,我们单位申请咨询工程师登记,有个工程师上一家单位给出的信息错误,到了工程咨询协会审了多遍都没审出来,最后一遍指出的。因为第二天就是截止日期了,又需要该单位盖章的资料,如果没准备好,咨询工程师登记就失败了,第二年申请的工程咨询资质也会随之失败。没办法,一个人下午从

  088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协会回了单位就开车去了南充,找到相关单位人员盖了章又连夜赶回成

   

  都,一晚上都开车饭也没吃,累成狗了。幸运的是,最终完成了相关

   

  手续。”

   

  采访到这里天已经黑了,下着小雨。出门他帮我撑着伞,我能感受到

   

  他对身边人的照顾。这也印应证了曾瑜老师对他的评价,为人谦和,懂得

   

  感恩和沉淀自己。正是因为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才成就了现在的他。我看

   

  着开车走远的他,不管是曾经的 “挑战杯”奖项得主,还是现在公司的职

   

  工,他带着他的谦卑走出象牙塔,走向更好的未来。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089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访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校友任娟

   

  执笔:2014级新闻学专业余洋

   

  指导教师:霍岩

  

   

   

   

   

   

   

   

   

   

   

   

   

   

   

  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任娟

   

   

   

   

   

  导语

   

  任娟,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行政管理专业2010级优秀毕业

   

  生。她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也是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四

   

  川省铜奖得奖人,还是在校内颇有名气的创业者,毕业后顺利就业的她,

   

  在采访中将她的故事娓娓道来。

   

  生活中的她,目光温暖,浅笑吟吟,声音温柔,这是温暖的学姐

   

  任娟。

  090              走出象牙塔 文传竞赛之星

  

   

   

   

   

  工作中的她,眼神坚定,打扮干练,自信从容,这是职场新女性

   

  任娟。

   

  无论哪面,都是真实的她。那个从锦城学院走出,仰望星空却又脚踏

   

  实地的任娟,用自己的努力书写了一段美好的大学岁月。

   

   

   

  我的 “九字”箴言

   

  2010年,刚刚踏入大学的任娟跟所有大学新人一样,对所有的一切都

   

  充满了好奇。大学上课跟高中有哪些不同?是否真的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

   

  的事?大学会认识怎样的人?一个个问号充满了任娟的脑袋。

   

  正当所有同学都还沉浸在大学的新鲜好奇或是迷茫无措之时,任娟已

   

  经从这些 “问号”中挣脱出来,做好了自己大学将如何度过的决定。

   

  “不虚度,多读书,要创业”,这是任娟给自己的 “九字”箴言。简洁

   

  干练,就像是任娟的性格一般。“多读书”与 “锦城课堂大于天”、“学习

   

  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初衷一致, “要创业”也是与锦城学院培养创业型人

   

  才的育人准则完全匹配,“不虚度”则是学生一踏入锦城就被辅导员、老

   

  师、系领导多次提醒的。这一切在任娟眼中,不是一闪而过的标语,不是

   

  同学们不愿多听的老生常谈,而是指导如何度过大学的有力原则。

   

  《西游记》里东海龙宫有定海神针,方可保大海的平静安宁;人生也

   

  应该有着自己的目标,才能够让自己从繁杂多变的世界中寻得一番清静之

   

  地,抵御诱惑,到达自己的向往之地。

   

  任娟说:“很多时候早早立下目标,也许就已经比别人先行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