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学生工作 >> 优秀学子 >> 正文

走出象牙塔——创业校友采访录(二)

来源:     更新日期: 2018-06-06   点击量: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00

  



   

   

   

  账目和财务肯定不是同一个人, 钱也不是打到个人账户上, 而是打到公共账户上, 银行通过短信形式每周每月都会报告” 。 对于创业初期来说, 很

   

  重要的一点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不是人情关系而是 “ 契约精神” , 那么人情关系是否重要呢? 王明认为也是很重要的。

   

  因为王明所在的企业是房产企业, 所以公司人员很精简。 十多个员工, 大部分是工程部的, 剩下四个文员, 其中两个会计, 一个办公室干事, 一个是王明。 公司目前重点项目是绵阳的一个旧城改造项目, 把棚户区改造成仿古商业街。 前一段时间王明还去学校请教过毛建华教授, 现在正在和政府谈合同细节。 因为刚刚起步, 许多细节和项目名称正在拟定。目前传统的地产项目不是很景气, 所以王明想发展一些新项目, 王明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在1500 万元左右, 在绵阳地产行业属于中间水平。

   

  早在大学做建材生意时, 王明就明显感觉到有同学一起做事比单打独斗好得多。 他说: “现在项目从牵线到合作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大学同学,他们会比其他合伙人更加在乎共同从事的项目, 而大学时期保留下来的真挚感情使得整个团队凝聚力更强。 大学时期关系好的同学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就是每年必须找时间聚一两次。 现在大家虽然都有各自的事业, 但大学时期纯真的友谊还是让我们走到了一起。 只要有同学结婚, 无论再忙再远都要去。” 说到这里, 王明突然一笑, 似乎想到了什么, 转瞬对我说道: “我们一共有五个关系很好的同学, 有四个都已经结婚了, 最后一个是阿坝州的,我们也在催他, 说等到他结婚时大家就去阿坝州那边碰头。”

   

   

  把握机会, 做足准备

   

  对于鼓励大学生创业这一观点, 王明保持很客观的态度。 他说:  “ 国

   

  家现在尽管有很好的政策, 但创业是万分之一的概率, 大家只关注那些创

  101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业成功的励志故事, 却忽略了中途失败的英雄。 如果真有创业想法的, 那

   

  么大学是创业最好的准备阶段, 在大学做的这些创业项目即使是失败了,也是一个学习和总结的过程。 就承担创业风险而言, 大学时期所承担的创业失败的风险要远远小于进入社会后创业失败的风险。”

   

  当我问到有没有比较成功的创业案例分享给学弟学妹们时, 王明说:

   

  “ 你如果仔细观察, 这个案例就在我们身边。 锦城学院的创办是我感觉最成功的一个创业案例。 从当时政策来看, 国家发展民办教育, 允许民间资本流向高等教育; 从公司定位角度出发, 锦城学院是应用型大学, 其培养的学生更加注重实践, 与其他综合性大学产生了错位竞争, 因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从公司背景来看, 锦城学院依托于四川大学, 学校的师资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四川大学, 而一个公司要想迅速成长必须有一支实力非凡的团队, 锦城学院在这点上有很大的优势; 从公司资本角度来看, 锦城学院是由中外16 家企业投资创办的, 背后有一个庞大的财团支持。 综合以上几点, 锦城学院在十年间迅速成长, 成为了西部排名第一的独立学院也就无可厚非了。”

   

  当听完王明的讲述后, 我不禁连声称赞他思维严谨和结论新颖。 而他只是谦虚地说自己还在创业阶段, 并没有什么很丰富的创业经历分享给学弟学妹们, 如果一定要说, 那也只能算是个人的一点经验和感悟。 他告诉我, 创业和考研一样, 前期都是一个准备的过程, 有创业想法的学弟学妹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做足准备, 厚积薄发。 从学习上来讲, 学好专业课是最基本的, 知识永远是你无形的财富。 同时在大学期间多读几本自己喜欢的书, 一定要把它读深、 读通、 读透。 在读书的过程中, 你会了解到作者写书的思维模式, 以及他是怎么把这本书的结构布局通过一章一节建立起来的, 知识点之间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这对于技术型文科人才来说, 是十分重要的。 王明建议大家去看看2006 年邹广严院长组织工商系编写的一本创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02

  



   

   

   

  业书籍, 那本书通俗易懂, 不像教材那么生硬, 内容涉及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 税收规避政策等。 因为我们系所学的专业对于这些方面涉及不是很多, 所以那本书是很不错的选择。 同时, 如果在大学期间就有想创业的同学, 也可以多与老师沟通, 即使项目失败了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因

   

  为创业本身就是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我在听完王明的讲述后不禁想到了荀子 《 劝学篇》 里的那句 “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其实任何创业者在前期都有一个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由量变突破为质变的过程。 我们大多数人只看得到他们华丽的质变, 却忽略了这个过程中量的漫长积累, 以至于很多人满怀期待地踏上创业之路, 结果却被残酷的现实打击得遍体鳞伤。 王明回顾自己的创业生涯时说, 当时回绵阳的决定是多么正确, 正是回到绵阳后他才经历了第二次成长与蜕变, 才有后来自己与大学同学投资成功的事情。 他的创业经历就像他自己常说的那样: “做好准备再出发!”

  103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找到自我, 顺势生长

   

  ———访2007 级广告学专业

   

  成都贝希安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昱衡

   

  执笔: 2014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王培丞指导老师: 姚茜

  

   

   

   

   

   

   

   

  我们的人生不应局限于此,我们的人生应当起伏不断。 祝我们都能够经历常人无法经历的磨难与挫折。

   

  ———陈昱衡

   

   

  2007 级广告学专业陈昱衡

   

   

   

   

  题 记

   

  曾有几位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 他们说: “ 集市里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 您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 第二天, 学生们请苏格拉底讲一讲集市的收获。 苏格拉底说: “ 此行我最大的收获, 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不想要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04

  



   

   

   

  什么, 或许这就是陈昱衡创业成功的根本。

   

   

   

   

  大学初尝试

   

  很多年轻人或许曾经都有一个导演梦, 以梦为马, 镜头为笔, 通过镜头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态度, 用镜头自由地书写天地。 在陈昱衡高中时, 中

   

  国电影行业正处于稳定上升期, 年少的他一直喜爱看各类电影, 他东拼西凑筹到了一万多元, 买了一台价值不菲的DV 机, 想要用来创作。 他说:

   

  “ 当时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就是一时心血来潮, 想着能用这台 DV 机拍出点东西来, 拍一些精彩的东西, 表现出我对世界的态度。” 于是, 他找了自己的同学和好友, 来演片子里的男女主角, 恨不得立刻拍出一部让所有人都 “ 惊为天人” 的片子, 让世界为之叹服。 可是随着毕业季的到来, 主

   

  创们纷纷到外地求学, 这一计划只能无限期地搁浅。 那时的他也并没有想到, 十多年后的自己会再次抬起手中的镜头, 对焦世界。

   

  年少时的轻狂, 却是一个少年对未知的未来所展现出的最大勇气, 伴

   

  随着这样一份无畏的勇气, 陈昱衡来到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在这里度过了他难以忘怀的大学时光。

   

  心怀导演梦的陈昱衡最终选择了广告学专业, 他认为这是在他选择范围内最接近梦想的专业。 然而入学不久, 陈昱衡却陷入了无限的迷茫中,未来在哪里, 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子, 人生又会是什么模样? 这一切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年来说, 都太迫切地需要答案。 正所谓书籍永远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于个人而言也是一样。 在锦城学院, 很多人生的答案都藏在图书馆中, 陈昱衡开始将大量课余时间投入到图书馆, 带着自己的迷茫与问题, 在书中不断探索着。 “ 那时候我真的很迷茫, 不知道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 为了寻求答案, 在大学里, 我养成了让我受益一生的习惯———阅

  105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读, 尤其是读哲学。” 当我坐在陈昱衡对面, 他就像在说别人的故事, 平

   

  静地说着过往, 不时还半开玩笑半劝诫地跟我说:  “ 如果你以后遇到了问

   

  题, 不妨尝试一下这个办法, 效果还不错哟!” 然后接着又说: “ 当你的内心有大量难以排解的问题, 那就去哲学中寻求自己想要的答案。 这听起来老套, 却是真理。 我曾在一本书中读到一个苏格拉底的故事, 当时我好似醍醐灌顶般突然清醒过来, 我想要什么, 我不想要什么。 我开始逐渐地认清自己脚下的道路, 拨开遮掩人生的面纱, 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陈昱衡从书中逐渐摆脱了入学时的迷茫, 开始积极地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来不断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 天生具有领导能力的陈昱衡在班上拥有极好的人缘, 同时又有不错的摄影、 摄像技术, 因此拍摄了很多的校园短片, 被同学们称为 “ 陈导” 。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拥有独特的创业教育体系, 分为创业学课程和创业大赛两大板块。 《 创业学》 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 课堂上老师主要向学生讲授创业知识、 创业流程、 创业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等内容, 让学生对创业有系统性的认识和了解。 创业大赛是锦城学院除了农场劳动外的又一大特色, 创业大赛需要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参加, 答辩通过才能获得相应的创业学分。 根据陈昱衡的回忆, 他第一次了解到创业的过程远没有说 “ 创业” 两个字时这样简单轻松, 也第一次接触到财务报表、 人事管理、 风险评估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术语。 通过创业课的学习, 陈昱衡对于创业开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也为他参加后面的创业大赛打下了基础。 在创业大赛中, 他

   

  和伙伴们积极投身创业策划书的撰写中, 并且在创业大赛中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 这对他的创业信心有着极大的鼓舞, 对他最后选择创业也有着重要影响。

   

  2008 年, 大二的陈昱衡因机缘巧合, 得到了一个和朋友一起去扬州考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06

  



   

   

   

  察项目的机会, 也正是这次考察项目的机会, 让他正式走上了人生的创业之路。 那是一个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生产型企业, 主要经营项目是生产酒店用品。 当时扬州的酒店用品生产项目已经非常成熟, 而在成都却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陈昱衡和朋友们灵光一闪, 想到既然我们系统地学习过创业知识, 也有尝试过创业策划书的撰写, 那为什么不能把这个成熟的项目搬套到成都进行运作呢? 本着尝试一下的想法, 这群年轻人开始四处奔波,开启了他们的首次创业之旅。 事实证明, 他们的眼光是敏锐而准确的。 如

   

  今, 他们在成都开办的这家酒店用品生产企业经过了多年发展, 已成为西南地区该类型企业之中的龙头老大, 并且仍在稳步发展中。

   

   

  走进社会, 摸索前行

   

  大学四年忙忙碌碌, 时光如白驹过隙, 转眼间, 就进入了毕业季。 经历了第一次自主创业历程的陈昱衡, 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毕业后, 陈昱衡去了一家处于发展初期的投资公司, 从事行政工作。 工作伊始, 对一切都充满了信心和热情, 野心勃勃的他觉得自己很快就能够在公司中站稳脚跟,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 事实也证明, 他做到了。 凭借着出众的工作能力和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 他用了一年的时间, 获得了同事和上司的一致好评。 当一切都步入正轨后, 陈昱衡的工作信念却开始有些动摇了。 他发现,在公司内部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斗争和大家心照不宣的规则。 遇到这种情况, 有些人选择了屈服, 有些人选择愤然离席。 这时的陈昱衡也在思考, 思

   

  考是否还要继续为这家公司供职。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和自我剖析后, 他认为在这家公司已难以实现自身价值, 也和自己的人生理念不相符合, 所以他最终选择正视自己的内心, 毅然辞职。

   

  没有了工作, 接下来的人生路又该怎样前行? 此时, 陈昱衡想起了自

  107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己在大学没有完成的规划———环游全国, 同时他也需要时间想清楚自己以后的人生方向, 于是他出发了。 环游全国的第一站, 他选择了新疆。 有人问陈昱衡为什么会选择这么远的一个地方, 他说: “ 当时并没有一个特别具体的旅行计划, 只是想着既然走了, 不如把第一站设立在一个很远的地方” 。 就这样, 23 岁的陈昱衡到了新疆。 “ 那时刚工作也没多久, 没有多少积蓄, 所以我选择了徒步的方式, 下车后一路走到喀纳斯, 在那里度过了一周, 然后一路搭乘顺风车去了南疆。 不得不说, 只有当你真正走出你所在的小天地, 才能看到外面的大天地, 才能真正见识到祖国壮丽的山川河流。 我选择的旅行方式在当下来说就是穷游, 原因其实很简单, 就是没钱。 途中真的看到了山河的绮丽多姿, 真的可以说是不虚此行。” 在路上,陈昱衡遇到了很多很多的人, 这些人有着多元的生存状态。 从这些人身上能看到, 有人是因害怕走出来, 回去依然会将自己困在那片小天地里; 有

   

  人是为了躲避现实, 漫无目的地穷游, 像是一种为了躲避现实生活压力的无意义游荡。 看到这些人的生活态度, 陈昱衡开始自我反思和思考。 这

   

  时, 陈昱衡碰到了一位朋友, 这位朋友改变了他整个旅途计划和人生走向。 这位朋友是杭州某珠宝公司的财务总监, 两人在旅途之中多次相遇,甚感有缘, 逐渐了解后, 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从与这位朋友的交谈中, 陈

  昱衡开始对珠宝销售产生了兴趣, 他最终决定提前结束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只身前往深圳闯荡珠宝行业。

   

  在和陈昱衡交谈中, 我发现他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 这一点在他的人生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是由于这种敢想敢做的性格, 使得陈昱衡在收拾完行李后, 就立刻赶赴深圳。 在朋友的帮助下, 陈昱衡很快就找到了工作, 在一家珠宝公司从基层开始做起珠宝销售工作。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有能力又有态度的人才在哪里都会得到重用。 经过一番努力, 陈昱衡终于在这家珠宝公司站稳了脚跟, 对于珠宝行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可是好景不长, 因为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08

  



   

   

   

  家中出了一些变故, 所以陈昱衡不得不辞掉工作, 再次启程回川。 在回川之后, 陈昱衡做了一些市场调研和行业调查, 结果发现, 成都并不适合这种珠宝的营销。 于是, 在成都自己创业做珠宝销售的计划只得无奈落空。

   

   

   

  舍弃与坚持

   

  在电影 《 阿甘正传》 中有这样一段经典台词: “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没有人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 这句话用在陈昱衡的身上恰如其分。回首27 年的人生历程, 他笑了笑, 一切都已释怀。 “ 智商与情商不高其实问题不大, 但如遇一点挫折就让你爬不起来, 一句坏话就让你不能释怀,那才是问题。 人可以不聪明, 也可以不懂交际, 但一定要大气。 我过往的这些尝试, 无论成功与否, 最重要的是尝试的那个过程, 我尝试了, 便有了这一份独特的经历, 这正是我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

  经历这么多尝试, 在别人看来, 陈昱衡的生活仿佛又回到了一个原点, 依旧是待业青年, 所有曾经的凌云壮志不过一句空谈, 所有的雄心壮志不过一场泡影, 所有的思考与选择不过都是笑话。 然而在陈昱衡自身看来却绝非如此。 “ 人生本就充满了迷茫, 环境在改变, 我们也在改变, 人

   

  生的目标也应该不断改变。 重要的是, 在多次迷茫之后, 你还会一如既往地思考吗?” 仿佛已经成了一种规律, 在每一次的人生转折点, 陈昱衡都会停下来, 缓一缓, 做足深刻的思考之后, 再选择前行, 因此, 这次也不例外。 在回川做珠宝销售的创业计划落空后, 陈昱衡再次选择停下来, 听

   

  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于是, 他停了下来, 在家中自读了一年的书, 涉及营销管理、 企业经营以及哲学等方面。 在这时, 陈昱衡的内心再次浮现一个拿起摄影机的念头, 这一次, 他要把它做大, 做强, 以自主创业的方式来实现少年时的那个梦想。

  109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 有很多人说我这个人其实挺疯的, 想什么是什么, 与其冒着会失败的风险, 倒不如在一家企业安安稳稳地做下去, 说不定很快就能得到晋升的机会。 这种想法我不是没有过, 但那是在我极度沮丧的时候。 当我清醒过来时, 我还是会坚持我自己的毕生挚爱, 我不要那些浮于表面的名利,也不追寻和我人生价值以及个人追求无关的东西。 学会舍弃和坚持, 这是我在大学时便想通了的事情。” 就像 《 清醒记》 中所写的那样, 为了自己想过的生活, 勇敢地放弃一些东西。 这个世界没有公正之处, 你永远也得不到两全之计。 若要自由, 就得牺牲安全; 若要闲散, 就不能获得别人评价中的成就; 若要愉悦, 就无须计较身边人的态度; 若要前行, 就得离开你现在停留的地方。 在采访过程中, 陈昱衡说了这样一段话, 他说: “ 人

   

  生不应该被工作奴役, 我们应该坚持自己喜爱的, 不要用数据来衡量和总结自己的人生。”

  想做就竭力而为, 这是陈昱衡的一种人生态度, 这一次, 他要做的是创立一家文化传媒公司。 为了创建这家公司, 他几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积蓄, 加上从银行贷款, 经过一番艰难, 公司创立资金终于凑齐了。 他开始在各大网站发招聘启事。 其实在这时, 他的心中是忐忑不安的, 因为公司还处于襁褓状态, 需要大量资金和人才, 而这时的他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招揽大批人才。 然而, 任何一件事情, 只要你心甘情愿, 竭力而为, 总会变得简单。 招聘启事发出去没多久, 有一天陈昱衡接到了一个电话。 对方声称是在某招聘网站看到公司的招聘启事, 想要来应聘。 在看完对方的简历之后, 陈昱衡着实吃了一惊。 这位应聘者来头可不小, 北京电影学院毕业, 后在中央戏剧学院再行进修, 家中是演艺世家, 父亲从演多年, 自小受父亲熏陶, 并且对文化虚拟网络有着很深的造诣。 看到这里, 陈昱衡那颗求贤若渴的心早已按捺不住, 可冷静下来一想, 对方这么高的学历与专业素养, 自己的公司目前大概是支付不起这位贤才的工资了。 于是, 陈昱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10

  



   

   

   

  衡拿起了电话, 本着一颗坦诚的心, 将公司现状一一告知, 表示自己难以支付高额的聘请费用。 在多次电话沟通之后, 双方又进行了多次见面交流, 大概是被这样的坦诚和直率打动, 又或许是年轻人的热血与冲劲, 二

   

  人在很多方面都一拍即合。 知音难求, 最终这位求职者留了下来, 成为了公司元老级骨干之一, 被陈昱衡称为 “ 李导” 。

   

  “ 这大概也是我的运气和个人性格决定的吧! 如果没有像李导这样的这一群 “ 家人” , 我们的公司不可能走到现在。 大家互相扶持, 一起努力,共同成长, 一起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的感觉简直太棒了。” 陈昱衡将他的创业伙伴们称为家人, 对于他来说, 这群同龄人就像自己家人一般。 “ 从

   

  公司起步到现在, 公司成员共有十人, 一直不离不弃。 最艰难的时候, 有

   

  三个多月我都发不出工资, 大家一句怨言都没有, 对于焦躁不安的我全是鼓励和无声的支持。 我们这群人有着同一个目标, 同一种信念, 从来没有放弃过, 最终一起度过了所有的难关。”

   

   

  认准方向, 不断突破

   

  在成都贝希安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之初, 陈昱衡发现目前国内市场上, 传媒行业大多遵循传统发展模式, 即以口口相传的口碑营销模式进行运营, 这为传媒类的公司运行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 在与公司其他伙伴商量之后, 他们经过大半年的摸索, 创建了专业的销售团队, 但最后发现结果不尽如人意, 因而及时调整公司运营方式, 再次转型为传统口碑营销模式。 “ 凡事不可能万事俱备, 有想法就去做, 发现问题就去解决问题。” 对于这一次公司的营销模式的尝试, 陈昱衡这样说道。

   

  目前, 由陈昱衡带领的公司团队正在尝试再次转型, 将传统文化传媒公司业务项目与新型科技相结合, 将公司业务拓展至AR (Augmented

  111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Reality, 简称AR, 即增强现实, 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 和VR (Virtual Reality, 简称VR, 即虚拟现

   

  实, 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 方面。 AR 和VR

   

  主要通过移动设备以及佩戴式设备 ( 例如, 谷歌眼镜), 进行虚拟与现实的真假交融, 而他们的团队则负责为这些硬件公司提供软件素材。 “ 目前来说, 这项技术在国内并不是很普遍, 也不是很先进, 现在市场也并不是很大, 但是我们就是想要做一些别人不敢尝试的东西。” 这家公司的一大特点就是敢想敢做, 这群八零后、 九零后的思想理念和陈昱衡的人生理念不尽相同, 这也是很多年轻一代的人生理念, 或许正是这样一种敢闯敢做的冲劲, 使得他们能够走得更远, 飞得更高。

  在尝试新型业务之后, 陈昱衡的公司目前正处于稳步上升的发展阶段。目前, 成都贝希安迪公司占地面积达到了两百多平方米, 拥有员工十余人,年销售额达到了两百万元, 对于这样一家年轻的公司来说, 成绩可谓非同凡响。 并且这群优秀的年轻人和成都市政府、 成都高新西区市政府等职能部门及各大公司都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曾承接过高新西区政府宣传片的制作、品牌开幕式宣传的全程制作、 产品发布会的设计等项目, 广受客户好评。 这

   

  些合作伙伴对于这群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轻人十分满意, 赞不绝口。

   

   

   

   

  假如与设想

   

  在本次采访将近尾声之时, 我曾问过陈昱衡这样几个问题:

   

  “ 假如你能够回到大学时代, 你会选择怎么度过?” “ 哲学、 恋爱、 旅行。” 陈昱衡不假思索地给出了这样的三个关键词。

   

  “ 假如可以重来, 我还是会选择这么度过。”

   

  “如果十八岁时的你看到现在的你, 会满意么? 你又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12

  



   

   

   

  “ 老实讲, 我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满意, 那时的我很年少轻狂, 说不定还有可能瞧不起现在的我呢, 哈哈。” 陈昱衡这样打趣道, “ 不过我希望我能够不让那个年少的自己失望。 我一直希望能够做一个真实而又有营养的人, 真实指不装、 能够做最本真的自己, 有营养指能够在人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去经历那些应当经历的事情” 。

   

  “ 那你觉得你现在算是一个有营养的人吗?” “ 应该可以算是吧。”

   

  “ 现在你二十七岁, 古人讲三十而立, 你希望你能够在三十岁时确立什么样的志向呢?”

   

  “ 这样听起来突然感觉好可怕, 我都要三十了啊! 哈哈!” 他做出一副夸张的表情道, “ 我希望在我三十岁的时候能够还清所有的贷款。 我之前有讲过, 我认为人生不应该被工作奴役, 所以我希望我能够在对自己, 对周围人有一个交代的前提下, 去进修游学, 去支教, 做一些能够帮助别人的事情, 这也是我人生最大的心愿之一。”

   

   

   

  结 语

   

  在与陈昱衡短暂的交流中, 我看到最多的是他对自身清醒的认识和对未来的规划。 可以说, 他活得十分精彩, 从他身上, 我可以看到无限的可能与澎湃的激情。 我们都渴望成为他这种人, 可是我们忘了, 没有人是天生就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的。 做自己这件事没有时间的限制, 只要你愿意,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 去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去见识到令你惊奇的事, 去

   

  体会未曾体验的情, 去遇见更多不同的人, 去找到自我, 然后让生命顺势而长, 这是一种运气, 更是一种智慧。

  113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与众不同的 “ 文科男”

   

  ———访2007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成都木木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奥林

   

  执笔: 2014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王培丞指导老师: 姚茜

  

   

   

   

   

   

   

   

   

  吃亏是福。

   

  ———梁奥林

   

   

   

   

  2007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梁奥林

   

  有幸采访梁奥林, 是因为偶然, 也是因为缘分。

   

  跟采访其他校友不同, 我跟梁奥林的第一接触是录音采访, 因为对梁奥林的第一次采访是由另一位同学完成的。 在此之前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年级、 专业和性别。 在近一小时的采访录音整理中, 梁奥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发现他既具有文科生典型的细腻情感, 又有理科生严谨的逻辑, 是一位不一样的 “ 文科男” 。 已有心理准备的我在跟他本人接触之后依然有着不小的震撼。 与录音相比, 和他本人直接对话完全是另一番感受。 梁奥林在整个交谈中表现得成熟而不失风趣幽默, 循循善诱, 让我从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14

  



   

   

   

  一个个例子中明白他的观念, 偶尔的思考也丝毫不会影响他的表达速度。采访梁奥林之后, 我重新认识了我所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原来学文学的人也可以如此不同凡响。

   

   

  沉下去, 再游上来

   

  梁奥林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第三届的毕业生, 进校之时, 学校才办

   

  了三年, 这意味着一切都是新的, 同时也意味着学校的设施是极不完善的, 就连门口的公交车都只有96 路和703 路。 在谈及对当时的学校的感

   

  受时, 梁奥林和很多学长一样, 对不完善的设施并没有太多的抱怨, 反

   

  而觉得正是因为当时的不完善, 才减少了玩耍的时间, 把空出来的大把时间用来读书。 梁奥林坦言, 当时进入锦城学院感觉唯一的落差就是建筑, 因为他在招生宣传手册上面看见的是效果图, 2007 年的时候很多建筑都处于修建中, 并没有效果图上那么大, 聊到这里他还不忘调侃一句,说: “ 你们现在好福气, 学校基本上赶上宣传效果图了, 呵呵!”

   

  当时的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老师是新的, 学生是新的, 校职工是新的, 无论是学习、 工作, 还是生活, 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摸索中前行。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 各方面都在不断完善。 梁奥林说: “ 一所学校的优劣固然有硬件设施的因素, 但更多的因素还是学校的老师和学术氛围。”

   

  说到这里, 他感慨了一下, 继续说: “ 现在锦城学院的环境比起往年来真的好太多太多, 真希望你们能够好好利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 多读书、 读

   

  好书。 至今我还记得毛建华教授经常说的一句话:  ‘ 你们这些娃娃啊, 在

   

  大学里要多读书, 沉下去, 沉在图书馆里, 再浮上来看世界。’” 梁奥林清楚地记得毛建华教授所说的很多话, 就像现场转述一样, 他还说: “ 事实确实如此, 尤其是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 涉猎面必须要广, 阅读量必须要

  115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够, 而且还要不停地写, 不然你这大学四年算是荒废了。”

   

  谈及阅读时, 梁奥林首先向我发问, 询问我的学习状况和阅读量, 这

   

  令我既意外又感动。 梁奥林说, 他在大学期间最大的收获, 便是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并且利用空闲时间阅读了大量书籍。 那时, 他为自己定下了大数量的阅读目标, 例如半学期读八十本书, 要写阅读感受等, 并一一付诸了实践。 在跟梁奥林谈到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知时, 他说: “ 他们总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没什么用, 什么都学, 什么都不精, 什么都能做, 什

   

  么都做不好。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我们拥有其他专业同学并不具有的专业优势。” 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和大量的阅读使得梁奥林具备了深厚的人文素养, 内心思想无比丰富。 谈及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 梁奥林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分析: 首先, 汉语言文学专业所要求的阅读量会让人的思想变得沉稳, 三观会随着阅读量和阅读面的增长而变化; 其次, 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能够拥具有更发散性的思维, 这让我们在进行文案工作时比其他专业的同学更有利; 最后,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万金油专业, 别人能做的工作我们都能做, 但是因为我们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文学修养, 所以可以让我们能够比别人做得更优秀。 很多人认为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都是书呆子, 只会死读书, 可事实上这是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种偏见和误解, 对锦城学院文传系的汉语言更是如此。

   

  “ 我真的是爱极了读书。 虽然读书的影响不会立刻体现出来, 但是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一生。 通过大量的阅读, 一个人的视野将变得开阔, 一个人的思维将会改变, 这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能够感觉得到, 梁奥林在说这一段话时, 眼睛里面是闪亮的。 他说: “ 虽然我现在是自己在创业, 平时工作非常忙, 但是我还是会不时抽出时间来读一些书, 看一些电影, 这已经成为了我人生的一种习惯。”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16

  



   

   

   

   

   

   

   

  我心定我眼

   

  当谈及为什么会选择创业, 而不是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他主流就业渠道时, 梁奥林反问道: “ 那什么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流就业路线呢?当老师? 考公司文员? 做秘书? 其实这些都不是我们的主流就业路线, 只

  是别人强行赋予我们的定式思维罢了。” 相比很多其他同学来说, 梁奥林更喜欢把事情都落在实处。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很多人看来, 比较稳定的出路就是做老师、 秘书、 文员, 不稳定的就是各行各业的文职工作者。 但是在他看来, 汉语言文学带给他的远远不止这些。

   

  梁奥林把人分为三类: 第一类人, 是老师教会一道题, 便只会这道题的人, 他称之为只看到事物外表的人; 第二类人, 是老师教会了一道题目, 他便能够做出同类型题目的人, 这类人被他称之为能够看到事物规律的人; 第三类人, 则是在老师教会题目之后, 能够自己给自己出题目的人, 这类人被他称之为看透了事物本质的人。

   

  在毕业之后, 梁奥林凭借扎实的文字功底, 顺利地考入了成都市青白江区国土资源局, 担任办事员一职。 一年之后, 他选择离开单位, 来到成

   

  都三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担任市场部媒介专员。 这份工作让他找到了更大提升自我的空间, 在这里, 他如鱼得水。 2013 年, 凭借优异的业绩, 他被

   

  提升为三和奥迪市场部市场主管。 谈到工作, 梁奥林突然问了一个问题:

   

  “你认为什么时刻跳槽才是最合适的呢?” 还未工作的我对于这个问题不知如何作答。 他说, 在他看来, 并不是公司最需要自己的时候, 或者是在感到自己升职无望的时候, 甚至可以说, 并不存在跳槽这样一个说法, 只是沟通的问题而已。 不管是创业还是就业, 最重要的是对自身价值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只有对自身价值有了准确衡量, 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在一

  117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个创业方案中, 最重要的有三点: 创业团队、 执行力和资源。 而这三点背后最重要的是对于自身价值的衡量和自我定位。 找到自己在团队中最合适的位置, 思考自己能够为团队带来什么, 这是创业成功的前提。 就业方面也是如此, 本不存在跳槽的本质问题, 找准自我定位, 准确衡量自身价值, 认清自己, 这样自然而然地就会通过自身价值的实现来得到自己所追求的职位。 这是梁奥林个人的创业和就业感悟, 也算是送给学弟学妹们的职场建议。

   

  正是由于这份心气和眼界, 梁奥林发现自己在主管的位置上难以完成人生的梦想。 经过再三的考虑和衡量, 最终他选择了辞职, 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在交谈中不难发现, 关于创业, 梁奥林曾经是有过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的。 “ 最开始的时候, 我想的只是能够在丽江和朋友一起开一间小小的工作室, 写一些自己想写的东西, 再写点像 《 琅玡榜》 那样的小说, 每个月只要交点房费电费就够了。” 这是梁奥林最初的创业构想, 但是随着视野的变化, 他更想去做一些更大的事情, 去发挥自己的才能。 慢慢地, 他发现自己对创业有热情, 这是最终促使着他去创业的最大动力, 他心里也清楚, 创业相对于稳定的工作来说充满了各种未知的风险, 但是, 于他而言, 这又何尝不是机遇呢?

   

   

   

  严格要求 成就自我

   

  创业, 对很多创业者而言是一个需要去实现的梦想。 无数人为了这个梦想在创业路上不停地奋斗拼搏, 最后有人失败了, 有人成功了。 而梁奥林, 便是这群创业者中的一员。 经过不懈奋斗, 现在的梁奥林是成都木木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运营总监, 手下有8 名员工, 公司整体运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18

  



   

   

   

  营情况良好, 2015 年盈利 ( 毛利润) 70 余万元。 公司曾负责春熙路路段的市政广告和多家四川品牌公司的广告宣传等项目。

   

  没有谁的创业之路是一帆风顺的, 梁奥林也不例外。 在创业过程中,他遇到过各式各样的困难, 但是, 现在看来, 一切不过如此, 没有跨不过的坎。 他说在创业大军里面流传着这样一段话: “ 所有以赚钱为目的的公司, 都是最先垮掉的; 所有以在将来赚钱为目的的公司, 在将来是一定会垮掉的; 而所有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公司, 才是能够存活下来的。” 他说在创业的时候, 并不需要去过多地考虑将来的盈利, 只需要脚踏实地地做好当下的工作, 将手里所拥有的一切资源和成本都充分利用, 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其他的以后都会随之而来。 因此, 梁奥林无论是在创业还是在做人方面, 都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极其严格的标准, 那就是 “ 思考别人的诉求” 。 这句话听起来貌似简单, 实际做起来却十分困难。 “ 思考别人的诉求” , 意味着你要真正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做事, 时刻考虑对方的需求, 哪怕在此过程中会损失自己的利益。 他一直提到的四个字———

   

  “ 吃亏是福” 。 不管是对同事、 朋友还是生意伙伴, 他都愿意去倾听, 去理解他人的真正诉求, 然后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对方, 哪怕在此过程中自己损失了点什么, 也无关紧要, 反而会因此增添不少人气。 不少公司负责人选择与梁奥林合作, 不仅仅是看中他们公司的专业素质, 更是看重梁奥林的人品和处事态度。

   

  正所谓一个人的眼界, 决定一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 梁奥林对自己的人生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规划, 或许正是这样, 他才能够越走越远,越走越顺。

  梁奥林没有松懈过, 对自己的日常作息仍然严格要求。 每天早上五点五十准时起床, 洗漱完会看一部电影, 并提前半小时进入工作状态。 八点钟准时到达公司门口进行考核, 每天为自己的八小时工作时间制订准确而

  119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又精密的工作计划, 甚至会精确到每一分钟。 在晚上回到家之后, 还会针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总结, 晚上十二点或者十二点二十分进入睡眠状态, 周

   

  而复始。

   

  我对于梁奥林这样的生活状态感到惊讶, 然而在他看来, 睡懒觉才是一种浪费生命的行为。 睡眠的意义在于保持人的精神状态的清醒, 他更乐意在有限的生命里, 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

   

  “ 我对自己要求严格, 对我公司的员工也是如此。 我更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一生去学做更多的事情。 我为自己定下了一个任务, 就是我每天必须和两个陌生人进行交谈, 交谈时间总计要达到一小时以上。 当然, 周末除外, 我还是要好好享受人生的嘛!” 在公司管理方面, 梁奥林曾经采取过一套极其严格的管理制度, 这套制度在公司同事看来甚至有点冷酷无情: 绝对不许迟到, 迟到了按分钟扣工资; 当日事一定要当日毕, 我可以陪着你加班, 保证在你做完事情之前, 我绝对不会进入休息状态……然而正是这样的管理制度, 使得当年梁奥林公司的绩效提升了百分之三百。

   

  “ 其实我还是挺佩服他的。 ”  坐在梁奥林身边的创业伙伴这样说道,

   

  “ 不过有时候也挺怕他的。 他对自己的要求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严苛, 认真起来像头牛一样。 我们的同事虽然平时对他的这套制度总是在抱怨叫苦,但是看到他的工作状态, 也会被他感动, 被他鼓励。 正是因为这样, 所以我们公司的工作效率才特别的高, 绩效自然也就上来了。 不过我们在私底

   

  下都是很好的朋友, 你可别被他这个样子给骗了, 他只有在工作时才比较可怕, 哈哈。”

   

   

   

  梦想照进现实

   

  “ 你有梦想吗?” 这是曾经很热的一句话, 在当下看来却带有现实的无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20

  



   

   

   

  奈, 多少人由于现实的原因让自己不得不放弃梦想, 从事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梁奥林说, 在他的创业过程中, 他从来不曾放弃过最初的梦想———建立一个工作室。 如今公司的众多业务中, 仍然保留着这样一个部分, 由他亲自操刀完成。

   

  “ 如果可以, 我想成立一家小的工作室, 写写小说就好。 但是我现在是有家室的人, 我有一份责任需要承担。 假设, 我现在全职写小说, 会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 首先, 小说在网上发表出来, 很有可能一两年都无人问津, 没有人愿意和我签约, 那我就没有生活来源。 其次, 我每天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构思和创作, 那么家里就完全没有人照顾了, 会乱成一锅粥, 而我又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和积累, 二者显然是无法兼顾的。 因

   

  此我给自己人生的规划是在三十五岁退休, 然后专职去写一些商业小说,我现在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我的这一梦想。 但是我自己计算过, 如果我选择在三十五岁去写小说, 那么起码我要为自己积攒下十年的积蓄, 去

   

  支撑我的梦想, 按照我现在的收入计算, 我需要为自己积攒150 余万元,这是我的梦想基金。” 不难看出, 梁奥林的人生规划是落地的, 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梁奥林在被采访中一直给我传递这样的讯息: 如果我们没有仔细的考虑和实际行动, 那么梦想将永远只是空想。 梦想一定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去实现的。 首先, 我们需要将自身所学和实践相结合, 不断进行尝试。其次, 需要有一份关于梦想、 关于现实的计划书, 在计划书中需要我们将所有的必需品进行详细地罗列, 并逐个学习或准备。 再次, 我们需要考虑梦想照进现实的成本, 然后判断这样的成本和收益是否会平衡。 最后, 大

   

  胆去做, 大胆去尝试, 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 不要一生都困在一片小阴影里。

  121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结 语

   

  “ 学长, 假如时光倒流, 你大学四年、 甚至这十年时光会如何度过呢?会跟现在一样吗?” 我问道。

   

  梁奥林是这样回答我的。 他说: “ 如果时光倒流, 我想我还是会选择这样过。 当然如果能够带着记忆回去那就更好啦, 那样就能弥补一些大学时光的遗憾。 人都想追求完美, 然而这世上并没有后悔药。 所以我们要学会放眼当下。 尤其是我们锦城学院的学弟学妹, 学校真的是为大家创造了一个难能可贵的环境, 希望各位能够学会珍惜, 学会抓住机会, 冷静行事。 当然要有超前意识, 不要总把自己看作仍被保护着的幼雏, 要认识到自己已经半只脚踏进了社会, 要学会利用学校的宝贵资源提升自己。”

   

  和梁奥林的访谈时间很短暂, 因为他十分忙碌。 而在这短短的两小时中, 我意识到, 他与我们, 与很多人都是不同的, 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男人。 很多人所谓的成熟, 不过是被世俗磨去了棱角, 变得世故而实际了。 但那不是成熟, 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 真正的成熟, 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 真实自我的发现, 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内在的清明温厚和一颗十年饮水难凉热血的心。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22

  



   

   

   

   

   

   

  一颗炽热的心和一双鹰的眼睛

   

  ———访2007 级新闻学专业

   

  成都小时代教育咨询公司法人代表彭传捷

   

  执笔: 2014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李柯薪指导老师: 肖捷飞

  

   

   

   

   

   

   

   

   

   

   

  逐梦之路也是历练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不仅是逐梦人, 也 要 去 做 助梦人。

   

  ———彭传捷

   

   

  2007 级新闻学专业彭传捷

   

  能采访到2007 级新闻学专业的成都小时代教育咨询公司 ( 以下简称

   

  “ 小时代” ) 法人代表彭传捷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他是位颇具正能量的人, 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的激励。 当我问他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创业道路时, 彭传捷很风趣地归结了两个原因, 一是有一颗对梦想炙热的心, 二是有一双敏锐如鹰的眼睛。 彭传捷说, 大学四年的学习拓宽了

  123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他的视野, 大学校园中的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促使他思考 “ 语言应该是什么” 这一问题, 并逐渐形成了对语言学的系统认知; 创业教育的指导和鼓励也使他自己走上创业之路。 彭传捷介绍, “ 小时代” 是一种体验式的模拟教学模式。

  “ 在毕业之后, 我并没有选择和专业对口的工作, 而是进入美联英语做了一名SA (Study Advisor 助教)。” 彭传捷如是说。 之后, 他又在深圳

   

  EA 教育集团做了教育总监。 在对教育培训行业有了一定了解之后, 他决定回成都自主创业, 建立小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该公司的培训理念是将英语学习融入生活。 彭传捷说: “ 尽管创业和我们新闻学专业看起来没有什么联系, 但专业知识所带来的思维和理念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

   

  在大学学习生活中, 彭传捷便发现了自己对语言的兴趣, 还参加了文传系、 外语系的许多英语竞赛。 而四年新闻学专业的学习, 使彭传捷逐渐形成了对关键问题的敏锐洞察力。

   

  “ 创业成功有哪些因素?” 我问。

   

  “ 其实有些时候你需要一点执着和魄力, 需要一点特立独行, 当然你还需要眼界和阅历来支撑你的New Idea。” 彭传捷答。 正是这些个人的魅力让彭传捷在之后的创业之路上敢于创新, 敢于探索, 永远充满斗志。

   

   

  大学是一首 “ 奇妙能力歌”

   

  大学就像一首 “ 奇妙能力歌” , 它能给你未知的能量, 它会给努力的你奉上应有的回报, 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问彭传捷: “ 新闻学专业和创业并不对口, 有的时候会不会感到力不从心?” 彭传捷认为不然, 他告诉我, 虽然选择这一专业并不是非常愿意, 但是能进入2007 级新闻学专业学习确是非常幸运的。 新闻学专业的学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24

  



   

   

   

  习氛围对彭传捷的思维能力和政治敏锐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彭传捷表示正是这些专业知识, 让他在创业之初看到了该行业的新颖之处, 做到了优于他人、 精于他人。

   

  彭传捷优秀的英语成绩一直是他很大的一个优势。 他在大学期间没有挥霍时光, 而是利用各种实践活动提高英语水平, 他曾获得过 “ 锦城之春

   

  文化艺术节英语风采大赛” 一等奖。 他坚信自己会在英语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眼界很重要

   

  彭传捷从小就对英语很感兴趣, 认为英语学习应该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 在毕业之后他选择了在美联英语做助教。 工作期间, 彭传捷认为美联英语的教育方式仍没有将英语的魅力展现出来。 所谓的拓展课程仅仅是停留在外教的加入而已。

   

  在职期间, 彭传捷喜欢在工作之余和同事探讨一些新的教育方式, 同

   

  时也做了一些教材的研发以探索自己的英语教学之路。

   

  2012 年9 月, 彭传捷从美联英语辞职, 担任深圳EA 教育集团教育总监。 他回忆, 在那段时间里, 他不仅在寻找一种教育方式, 更是在探索一种学习方法。 “ 在职期间, 我进一步接受了加拿大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也

  慢慢将其和自己的英语学习经验相结合。” 他这样介绍着。

   

  彭传捷意识到, 英语教育不应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点, 或依赖外教的加入, 因为那是杯水车薪的。 英语不应该仅仅是一种生活工具, 其所代表的更是一种文化。 英语教育所需要的正是还原真实的文化氛围。 对于英语教育的探寻是彭传捷自大学起就有的执念, 正是这种执念, 才让他能够大胆地否定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 重新找到一种适合英语文化氛围的教学

  125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模式。

   

  机缘巧合下, 彭传捷结识了一位对他影响极大的人物———香港WPP

   

  集团的PR 总监———牛文中先生 (WPP 集团是世界最大的传播集团, 总

   

  部位于英国伦敦)。 彭传捷回忆道: “ 牛文中先生是一名台湾人, 在他身上, 我感受到了很多在内地绝对无法体验到的东西, 比如创新思维和营

   

  销方法等。” 在牛先生的指导下, 彭传捷和他的团队经过反复思考、 讨论, 终于在EA 发布了第一套自主研发的教学 “ 主题课程” : L⁃TIP 课程。

   

  这套课程以达到英语能力的获得和提升、 素质培养、 能力训练三位一体

   

  为目的, 通过模拟生活情景的方式, 让语言学习者自然而然地提升语言能力。

   

  在当时, 全国的大部分英语培训机构还在使用 “ 书本—外教” 教学模式时, 彭传捷和他的团队已经开始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这在当时可以说是

   

  “ 特立独行” 的。

   

   

   

   

  不忘初心, 洞悉变迁

   

  EA 集团的第一套L - TIP 课程上市之后, 在市场上得到了很好的反

   

  响。 彭传捷便开始整合各种优势资源, 逐渐转战我国的西南片区。 另一站, 彭传捷首选西南片区的中心———成都。

   

  2013 年, 彭传捷一回成都, 便开始将第一批次的课程草案投入试讲。最初, 新课程没有招收太多的新学员, 大部分是来自当年美联的老学员。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最终还是吸引了相当多学员的眼球。 第一批次的试讲效果可圈可点。

  成都市场的初试牛刀, 无疑给彭传捷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成都市场是可以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的。 就这样, 彭传捷逐渐在课程中加入了更多文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26

  



   

   

   

  化课程, 如西餐、 演讲与口才、 音乐艺术、  “ 邪恶力量” 等主题课程。 彭

   

  传捷认为,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 还原文化会将更多的趣味融入到枯燥乏

   

  味的知识点学习中。 果不其然, 课程受到学员的不断好评, 教学效果显著。

   

  就这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谨慎分析、 考察和试运行, 彭传捷决定在成都办一家属于自己的教育机构来推行这种教学模式改革。 在团队不断地修订课程设计后, 彭传捷的小时代教育咨询公司将OMEGA 课程体系定为最终课程, 并在成都正式地安家落户。

   

  彭传捷回忆当年创业时颇为感慨, 其实这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 创

   

  业是一条充满挑战同时也布满荆棘的路” 他说。 在进入成都市场前, 彭传捷也担心过这种教育模式是否能被广泛接受, 公司能否在竞争激烈的成都市场中生存, 高成本的教育方式, 能否保证资金链顺畅, 如何吸引学员眼球留住生源, 各种细枝末节的问题都在彭传捷心中盘算着。

   

  困难还远远不止这些。 由于这个项目是彭传捷在深圳做翻译和教育总监时开始策划的, 所以当时的条件还是比较艰苦。 当时的启动资金只有30

   

  万元, 且在成都市场的文化教育方面的资源完全是从零起步。 但是在彭传捷的身后有优秀的团队以及家人的支持, 这一点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非常重要。 “ 我的家人都非常支持我, 告诉我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应该放弃” 。 彭传捷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 他的经历让他相信, 自己执着了这么久的信念以及自己的能力都告诉他———应该试一试。

   

  在考虑课程安排以及新课程设计等方面问题时, 彭传捷更是绞尽脑汁。 彭传捷不愿意违背自己对英语教育的认知, 觉得要做一些特别

   

  的东西出来, 这些东西需要绞尽脑汁地想。 有的时候, 或许某一时刻闪现的Idea, 正是自己苦苦寻找的。 彭传捷说, 这样的情况往往能让

   

  他热血沸腾。

  127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这场教育改革, 要持续下去

   

  现在的 “ 小时代” 教育机构正蒸蒸日上, 公司已经有三大主营业务。彭传捷表示, 公司将继续推进教育研发工作, 继续和西南片区的优秀民办教育机构合作, 推出更富有生命力和创新性的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活动。 同

   

  时, 为报答母校, 彭传捷决定建立专项投资基金, 包括支持母校在内的大学生创业项目, 为更多有理想的年轻人创业保驾护航。

   

  同样的, 公司课程体系的设计方向不变, “ 小时代” 依旧会与时俱进地抓住泛媒体时代的大好机会, 利用好 “ 慕课” 、 微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并于2016 年起携手 “ 爱奇艺” “ 腾讯” 等诸多网络媒体机构, 全面启动新媒体教育计划, 还将利用电视综艺节目的方式推进教育改革和革新中西教育交流与沟通方式。

   

  彭传捷表示, 这将是一场持久的英语教育改革, 希望 “ 给每一位学员最好的语言环境, 让他们通过揣摩语言世界背后的文化, 通过文化的第一视角来领略语言的魅力” 。 这才能体现出语言学习的本真意义。 彭传捷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微薄的努力, 给中国的英语教育增添一抹亮色。

   

  作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 彭传捷并不满足于现状。 现阶段, 公司决定成立一个独立的拥有1 个亿资金的投资基金, 对具有商业投资价值和商业前景的项目进行独立股权的融资。 这是公司领导阶层的一个重大决策, 它

   

  的成功与否将会影响公司日后的整体发展方向和进程, 甚至影响到公司未来的形态。 对这样一个年轻的公司来说, 做出这样的决定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作为一个刚刚步入正轨不久的公司就能将资金问题周转至此, 可见彭传捷的领导才干不一般。 同样, 做出这样的大胆尝试, 也不仅仅是彭传捷的果敢和魄力, 其中的分析和评估, 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 更需要创业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28

  



   

   

   

  者自身的眼界和洞悉力。

   

  对于彭传捷来说, 这只是创业之路的序曲。

   

   

   

  有话对 “ 你们” 说

   

  彭传捷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业之路: “ 我梦想成为一名企业家。 我经历过彷徨和无助, 也经历过冷嘲热讽, 所以我知道梦想的可贵。 这就意味着我会不断帮助他人, 同时我也不会放弃梦想。” 同样, 他鼓励年轻人要有自己的想法。 彭传捷表示, 有梦想就要行动, 有了什么灵感, 就要去实现它。 当然在行动时, 需要足够的信心和魄力。 彭传捷说: “ 如果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你需要做的就是疯狂一点, 自信一点, 哪怕是自负一点都可以, 因为, 年轻本来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 梦想的力量是无穷尽的。”

   

  创业光有梦想是不够的, 一个人的阅历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和眼界。彭传捷认为这两样东西在创业中必不可缺。 他回忆起当年自己的创业故事, 说道: “ 做事情要有平常心, 对于胜败得失要放宽心, 不可以太露锋芒。” 这些经验和教训同时也是彭传捷对后来者的提醒。 “ 对于大学生来说, 一直在象牙塔里, 初入社会在很多方面会显得力不从心。 面对社会上的人情世故, 尔虞我诈、 商场博弈竞争这些方面都会显得青涩和准备不足。” 这是彭传捷在回忆自己曾经经历的商务谈判和合同审核中所得到的教训。 他说: “ 大学生, 很多时候难免会意气用事, 这样的错误可以理解,但是不可以再犯, 在商场上要学会人情归人情, 事情归事情。”

   

  最后, 彭传捷对锦城学院文传系的莘莘学子寄语: “ 不要认为有些课程不起眼, 就忽视它, 应该认真学习每一节课。 关键是老师给你们传授个

   

  人生活经验的时候, 不要以为是在和你聊闲, 要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129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小 结

   

  我十分荣幸能够采访到彭传捷, 他开朗的性格让我印象深刻。 在采访过程中, 彭传捷不断强调母校对他创业的影响。 学校一贯鼓励学生创业,在校开展 “ 三练三创” , 帮助学生创业; 创业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创业流程及相关技巧的训练。 文学与传媒系也在学生学习之余开展了 “ 模拟实训平台” 。 这样的平台建设让学生积累社会实践的经验, 磨炼专业技能和性情。 在个人性格方面, 彭传捷的魄力和果断以及他对自己梦想的执着也同样是难能可贵的。 在本次的采访中, 彭传捷所传达出的正能量, 感染了我, 在他讲述的创业故事中, 也让我感受到他的热情与执着。 愿他的创业之路能越走越远。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30

  



   

   

   

   

   

  创业在左, 感恩在右

   

  ———访2010 级广告学专业

   

  “ 西禾工作室” 总经理张静波

   

   

  执笔: 2014 级新闻学专业杨俊杰指导老师: 杨震

  

   

   

   

   

   

  我根本不是一个努力的人,仅仅是我很幸运,也刚好抓住了一些机会而已。

   

  ———张静波

   

   

   

   

   

  2010 级广告学专业张静波

   

  他高考失意之后离家出走, 从简阳到犀浦, 在一家咖啡店做兼职, 叛

   

  逆的他以为这就是生活。 某日, 他无意闲逛到锦城学院, 见识了人生中的第一所大学。 当他回到家乡填报大学志愿时, 突然想到锦城学院, 便毫不

   

  犹豫地将其填写为第一志愿, 然后自己把只略知皮毛的广告学专业写成第一专业。 就是这样, 2010 年8 月, 他来到了锦城学院。 他就是张静波, 文

   

  传系的同学对他肯定不陌生。 作为 “ 小西工作室” 的创始人, 他的名字在师生间广为流传。 如今他定居成都, 在保利中心创办了自己的 “ 西禾工作

  131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室” , 年收入达50 余万元。

   

  而成就他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Office 基础办公软件Power Point, 简

   

  称PPT。

   

   

   

   

  感谢懵懂

   

  刚满18 岁的张静波初到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时, 对周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而新鲜, 而天生腼腆的他对于什么事情都只敢做不敢问, 像其他大一学生一样勤勤恳恳地奔走在学生社团和教学楼之间。 第一次接触PPT 是因为学生社团举办活动, 需要制作PPT 进行宣传。 当张静波接到这个任务时,他完全不知所措, 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何为PPT, 更不知怎么制作。 凭着钻研到底的态度, 他开始在网上搜教程, 从最基础的学起。 到了提交PPT 的

   

  时候, 第一次接触幻灯片的他竟然被部长夸奖为做得最好、 最认真的一个。 这让懵懂的他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从此他的人生开始因PPT 而改变。

   

  自第一次接触PPT 之后, 张静波开始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自己在网上搜索各式各样的制作教程, 从简到繁, 从易到难。 就是在这种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 他开始在 “ 做得好” 的基础上精益求精。

  而正是由于初次接触, 才最大化地激发了张静波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正式接触了PPT 之后, 我才知道原来我可以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有时候睡觉前突然脑袋里闪过一个新模板, 我会毫不犹豫地打开电脑记录下来, 生怕这种灵感转瞬即逝。” 张静波兴奋地说道。

   

  大一下学期, 民俗课老师要求分小组做一个关于民俗学的视频。 而张静波那一小组的人对这件事几乎都不上心, 眼看着交作业的时间越来越近, 急坏了不怎么会做视频的张静波。 在交作业的前一天晚上, 张静波用他业余的PPT 知识加上东拼西凑的教程, 一直鼓捣到凌晨, 最终把PPT 导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32

  



   

   

   

  成了视频。 第二天上课交作业的时候, 老师惊叹张静波娴熟的技术和精彩的文案, 夸奖道: “ 这是我从教这么多年来看过最用心的视频。” 张静波听了之后备受鼓舞, 更加认真地钻研PPT。

   

  2010 年, 文传系当时只有五个专业。 张静波自己 “ 修炼”  的PPT 技

   

  术也已经在系上达到了众所周知的地步。 本着资源共享和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办公软件的目的, 张静波决定建立一个学习小组, 共同探讨研究这一大学生常用的基础办公软件。 起初这一做法并不被众人看好, 全系的报名人数总共只有15 人, 而这15 人就是 “ 小西工作室” 的第一批学员。 经过一学期的培训, 有三人表现得特别好, 也愿意花时间去钻研, 所以就留了下来作为培训下一期学员的 “ 老师” 。

   

  在大二的下学期,  “ 小西工作室” 如期进行了第二次招生。 第一学期

   

  “ 小西工作室” 所取得的成果大家都有目共睹, 所以这次报名的人数明显比第一次增加了许多。 由于培训的 “ 老师” 不止张静波一人, “ 小西工作室” 共同商量决定收取每人每节课10 元的课时费和资料费。 张静波说: “ 从第二期开始收费, 说是收费, 其实也只是象征性的收费, 让大家知道我们也是有劳动付出的, 希望大家可以珍惜在一起学习讨论的时间。 我们一开始是给大家培训没错, 但是只要把最基础的教给他们之后, 其实更多的时间我们是在共同探讨学习有关PPT 的问题。” 从此之后, “ 小西工作室” 就走上了正轨, 每学期都会招收一批学员。 而最让张静波欣慰的是,

   

  从第二期开始, 只要是工作室的成员, 无一不是优秀而又上进的。 工作室每次开会都是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的, 大家共同探讨和更新资源。 尽管当时的条件有限, 教学选在学校的教室, 同学们自带电脑, 边听边学边操作, 但一切都是和谐而又人性化的。 换句话说, 在 “ 小西工作室” 里, 是

   

  没有等级之分的。 我曾采访过2012 级广告学专业的高成瑶, 她是第一批

   

  “ 小西工作室” 成员之一, 见证了整个工作室的初期发展。 “ 最开始工作室

  133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并没有受到学校的广泛关注, 我们纯粹是抱着兴趣参与进来的, 结果发现它真的带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除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外, 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感谢机遇

   

  2012 年, 张静波大三的时候, “ 小西工作室” 发展得越来越好, 学员也从几十人增加到了上百人, 这个最开始不被看好的项目逐渐被学校广大师生所熟知。 这时候的学员招收范围已经从文传系扩展到整个学校。 随着

  “ 小西工作室” 规模的逐渐扩大, 收费也变为一学期一次性缴纳 100 元,但是张静波除了满足自身基本需求以外, 全部平均分发给了为 “ 小西工作室” 共同努力的伙伴们。

   

  与此同时, 系领导深知PPT 对现代大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于是找到了张静波, 准备把 “ 小西工作室” 发展成模拟公司。 系上打算用 “ 小西工作室” 所拥有的技术, 为类似网站等新媒体做辅助。 虽然张静波接受了系领导的建议, 但是并没有完全按照系上的要求来做。 在他的观念里, 兴

   

  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他不愿意用学分来约束同学们, 所以这件事最终也不了了之了。

   

  当我采访文学与传媒系的主任毛建华教授, 提到张静波时, 毛主任赞不绝口地说: “ 当时, 张静波这个孩子是吴志刚老师推荐给我的, 说他天资聪明, 是个难得的技术型人才。 后来他去参加省团委、 省学联主办的

  ‘ 首届四川省微视频微电影大赛’ , 拿了金奖回来。 我就觉得这个孩子很能干。” 毛主任表示, “ 小西工作室” 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为是工作室性质,所以不太方便管理, 他当时很想把 “ 小西工作室” 办成一个创业型的孵化平台, 但是由于当时系上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所以就搁浅了。 最后 “ 小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34

  



   

   

   

  西工作室” 就成为了一个文传系上认可、 由学生自主成立、 自行发展, 带

   

  一点实训性质的独立平台。 据了解, 当时系上对 “ 小西工作室” 全部是持支持的态度, 都希望张静波能及早注册, 把它做成一个创业型学生平台。

   

  毛主任补充道: “ 在我看来, 张静波是个很有想法的学生, 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很有天赋, 动手能力也比较强, 他创业成功是迟早的事。”

   

  原来, 在2014 年的上半年, 学校准备制作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14 年招生宣传片, 学校高度重视这件事。 校领导指派了很多部门同时制作宣传片,包括艺术系编导专业的师生还有学校通讯社等, 最后选出最好的作品在川大官网和电视台播放。 这时, 毛建华主任就推荐了张静波来制作这一宣传片, 让他尝试一下。 当张静波了解了要求之后, 便开始思索新颖的表现方式来突出锦城学院的特点, 他放弃了最传统的镜头拍摄方式, 选用了独具创意的PPT 转成视频的方式来完成。 当所有的宣传片一起交去最终审核的时候, 张静波做的宣传片获得了学校领导干部的一致好评, 并最终选用为

   

  2014 年锦城学院招生宣传片。 自这件事情之后, 张静波的名声红遍了学校, 校学生会、 团委以及学工部都经常会请张静波来帮忙做片头视频等,而他从来都是热情地帮忙到底。 大家都知道文传系有个厉害的 “ PPT 达

   

  人” , 创办了一个 “ 小西工作室” 。 自此, “ 小西工作室”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状态。

   

   

   

  感谢迷茫

   

  都说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就相当于失业。 但张静波大四那一年, 周围的同学都在忙着实习, 找对口的工作或者考研, 而他则什么都没做,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 “ 迷茫徘徊” 了一年。 一方面, 张静波放心不下让其他人来管理 “ 小西工作室” , 生怕这几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另一方面, 他还在思考

  135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是否要把PPT 作为他未来谋生的手段, 迷雾重重的前途让他看不清方向。

   

  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 因为张静波没有开公司的经验, 也不清楚现在的市场现状, 所以他决定找个可以实践的地方。 机缘巧合之下, 张静波找了一家传媒公司合作, 公司老板说可以为他提供一个主管的部门和硬件设施, 张静波只负责做PPT, 条件就是必须预付两万元的押金。 尽管如此,张静波仍然心动了。 等张静波入驻之后, 实际情况却让他大跌眼镜, 跟他合作的这个公司从事的行业跟PPT 关系不大, 所具备的社会资源也根本用不到。 所以待了三个月之后, 张静波便离开了, 直到合同终止的一年后,他才把押金要回来。 为了防止此类得不偿失的事情再次发生, 张静波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想用大四这一年来思考未来的人生之路, 问问自己是坚持梦想继续往前, 还是向现实低头, 找个对口的工作平凡地生活。 这一年, 张静波为了使自己的技术更加娴熟, 实践能力更强, 他开始东奔西走地去接单, 小到个人, 大到企业。 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让人发现他的技术, 所以他吃了不少闭门羹。 但凡事都是有利有弊, 正因为频繁地和公司企业打交道, 所以他把市场环境摸得一清二楚, 哪些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作品方案, 他都了然于胸。

   

  “ 大四的夏天, 我每天从学校骑 12 公里到郫县做 PPT, 做到凌晨三四点, 再一个人骑车回来。 有时候晚上回来的路上下暴雨, 大雨打到眼睛里, 全是血丝, 雨大到路都看不清; 有时候电瓶车没电了, 就只有推回学校, 最远的一次推着车走了八公里。 那种感觉可能这一辈子都忘不掉。”

   

  张静波感慨地说道。 另外, 让他觉得最应该感激的人就是父母, 在他创业的路上, 张静波父母一直是持支持态度的, 尽管他们不懂电脑技术, 更不懂PPT 为何物。 正所谓 “ 男儿志在四方” , 父母就是这样一直抱着放手让张静波去闯荡的想法来支持他。 从大二开始, 张静波的学费就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全是他自己努力赚的, 所以他一直很让家里人放心。 他自己也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36

  



   

   

   

  深信, 哪怕碰壁哪怕受挫, 只要一直坚持不放弃, 总会有雨过天晴的那一天。

   

   

   

  感谢热情

   

  支撑张静波拼到现在的, 不仅只有对梦想的坚持, 更大一部分是他对

   

  PPT 的热情。 在他的眼里, 他从未单纯地把PPT 当做一个基础的办公软件或者谋生手段, 而是把它当成像音乐、 绘画那样的艺术来对待。 2014 年6月, 张静波的大学生涯到此结束, 他选择了把 “ 小西工作室” 带到市场上, 注册成公司, 以便更好地发展。 选好了公司地址, 准备好了材料, 他

  与 “ 小西工作室” 的几名核心成员共同创建了 “ 西禾工作室” 。 梦想成真了, 他真正建立了一个以PPT 为主体营业项目的公司。

   

  万事开头难, 因为前期经验不足, 所以公司在管理和营销上都存在缺陷, 客户还停留在大学时张静波出去找的社会资源上。 他也曾因为判断力不足, 意气用事, 零预付接单, 造成被 “ 放鸽子” 的两亏局面。 张静波意识到, 一个公司的发展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他决定不再坐以待毙, 而

   

  是主动出击, 去推销 “ 西禾工作室” , 到高新西区以及郫县周边的事业单位寻求合作, 到附近高校开展以PPT 课程为主的教学等。 张静波每天都在忙碌地接单、 谈合作, 久而久之, 他渐渐摸清了其中的套路, 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运作流程来完成揽单这一 “ 技术活” 。 正在此时, 当时和他并肩作战的伙伴们开始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有些是因为家里给的就业压力太大,有些是因为想要一份更稳定的工作, 还有些则是因为觉得创业的过程太艰难等。 这让张静波沮丧了很长一段时间。 当谈到创业伙伴时, 张静波这样说道: “ 他们都是和我从 ‘ 小西工作室’ 开始一起打拼的, 除了是工作伙伴外, 更是朋友。 PPT 就是我们大家坚持的一个梦, 只是他们放弃了, 我

  137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还在坚持而已。 但是我也要感谢身边来来去去的人, 他们让我懂得了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经历了一年社会历练之后, 张静波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喜欢被控制的人, 哪怕再难也要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他调查得知, 在

   

  成都市以PPT 为主体经营项目的公司加上 “ 西禾工作室” 一共只有两个,这让他又重新燃起了斗志。 他开始调整思路, 以高校合作为主打项目, 重

   

  操旧业, 回到学校给大学生授课。 因为他深知 “ 最基础的东西永远不会死掉” , 而PPT 在大学里永远是不会过时的。

   

  而这次, 人们不再是因为张静波而记住 “ 小西工作室” , 而是因为

   

  “西禾工作室” 记住了张静波这个人。 他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跑去谈合作,思路对了一切都很顺畅。 很快 “ 西禾工作室” 在行业范围内开始被大家熟知。 最让张静波欣慰的是, 现在不用再挨个去找客户资源, 而是只需坐在公司里等, 就有人主动找上门来谈合作。 大到郫县县政府, 小到个人私营公司, 无一不是 “ 西禾工作室” 的常客。 张静波说: “ 我对自己的要求一直很严格, 所以我也把这点带到了工作中。 ‘ 西禾’ 的名气打出去以后,一直是以质量为招牌的, 所以返工或者不满意的情况很少。 久而久之, 客

   

  户又变成传播者, 所以现在完全不用担心 ‘西禾’ 的客户资源问题。”

   

   

   

   

  感谢目标

   

  张静波说, 他能走到现在没有任何的捷径, 如果非要说捷径的话, 那

   

  就是完备的计划。 他很明白 “ 聪明的人绝不打无准备之仗” 这一道理, 所

   

  以从大学就开始计划毕业之后的创业目标, 然后一步一个脚印, 脚踏实地地往目标奋斗。 当我问到他现在对 “ 西禾工作室” 有何规划时, 他表示,第一是准备把 “ 西禾工作室” 的分区扩大, 把它从成都的西面复制黏贴到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38

  



   

   

   

  成都的四个角, 乃至辐射到全市、 再到全省; 第二是准备扩大规模, 把

   

  “ 西禾工作室” 做成一个专业的 PPT 生产线, 更加流程化、 统一化; 第三是他有个很大胆的设想就是将来可以发明一个视觉可视化设计软件, 简单来说就是PPT 自动生成软件; 最后一点是他想在 “ 西禾工作室” 发展得更好的时候, 就不再仅限于做PPT 了, 可以加入很多其他富有思想性和创造力的新媒体产物, 这样才能更好地迎合 “ 互联网+ PPT” 的新时代。

   

  “ 西禾工作室” 虽然才成立两年, 但不管是信誉度还是知名度, 在社会上都已经达到了不容小觑的地步。 截止2016 年1 月, “ 西禾工作室” 除

   

  了和成都部分高校有密切合作关系之外, 与 “西禾工作室” 合作的政企单位也达到上百家, 其中有郫县人民政府 ( 包括郫县交通局、 农业与林业局、 旅游局、 水务局、 经济与信息局等十多所当地政府单位) 和温江人民政府 ( 包括招商局、 农业局), 以及成都市政府中的质量监督局和旅游局等。 企业合作的范围也是遍及社会各个领域, 大到奥迪汽车等一线品牌,小到创意公司或者私人企业, 都在不同程度上与 “ 西禾” 有过合作关系,甚至有些已经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015 年, “ 西禾工作室” 的总营业额

   

  达到了50 万元左右, 这个数字对一个刚成立不久的公司来说, 是非常可观的。

   

  当谈到个人目标时, 张静波笑了笑说:  “ 其实我从小就有个梦想, 就

   

  是当动画导演, 虽然现在看来跟我的事业八竿子打不着, 但是只要一有机会, 我一定会去实现它。”

  张静波能创业成功, 绝不能归功于某个单一的因素。 他经历过懵懂,所以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 他把握住了机遇, 所以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继续深造; 他有过对前途的迷茫, 所以更坚定了梦想的方向; 他保持了从一而终的热情, 所以有更大的动力推动他前行; 他制订了人生每一个阶段的目标, 所以才能一步一脚印地向目标迈进。

  139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张静波感恩创业途中遇到的所有的人或事, 没有他们, 就没有如今的张静波。 有一句希腊谚语是这样说的: “ 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中, 是不能得救的。” 正因如此, 对待过去的或者正在经历的事, 我们应该存一颗感恩的心, 学会在挫折中成长, 在顺境中总结。

   

  最后, 张静波表示, 从自己走上创业这条路开始, 就从没想过回头。感谢母校的创业教育和学校领导对大学期间他创立的 “ 小西工作室” 的支持, 没有这些或许就没有他的现在。 最后, 他衷心祝愿母校能一直发扬

   

  “应用型大学” 的办学方针和文传系所提倡的 “ 技术型文科人才” 理念,让更多的学弟学妹学有所成, 找到自己人生的新方向。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40

  



   

   

   

   

   

  从零到一, 梦想照进现实

   

  ———访2010 级行政管理专业

   

  四川川窖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芳

   

  执笔: 2014 级行政管理专业李佩蔺指导老师: 霍岩

  

   

   

   

   

   

   

   

   

   

   

  一般的人注重于如何从一到一百,而我更看重的是怎样从零做到一。

   

  ———张文芳

   

   

   

   

   

   

  2010 级行政管理专业张文芳

   

  十一月下旬的成都, 开始蒙上了一层浓重的寒意。 加上天气阴晴不

   

  定, 淅淅沥沥的小雨伴着冷风袭来, 更是让毫无防备的人们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那日下午, 我早早地在约定好的采访地点等候着。 出于对母校的怀

  141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念, 张文芳希望能在校园内进行采访, 我便将采访地点选在了系上的一个摄影教室。 本担心受天气的影响, 采访不能准时进行。 但没想到的是, 在

   

  约定时间的几分钟前, 门口便出现了一个身影。 张文芳身形微胖, 整个人散发着一种稳重但却不失亲和的魅力, 而一身笔挺但却难以抵挡寒流的西装, 更是让人内心为之一颤。

   

  张文芳,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10 级文学与传媒系行政管理专业优秀创业校友, 其创立的四川川窖酒业有限公司, 如今在全国拥有140 多家分店,公司发展前景良好。 家境贫寒的他从昔日的一无所有到如今的事业有成,一路走来, 经历过很多异于常人的艰辛。 在校期间, 张文芳便开始为创业赚取了第一桶金, 毕业后, 他更是凭借自身的毅力和独到的眼光, 分析市场并把握市场契机, 攻克创业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关。 毕业一年后即拥有了12 家分店,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又以月月递增的惊人速度将分店扩充至

   

  140 多家, 遍布全国各地。 其公司第一年的收入为180 万元, 在第二年迅速攀升至800 多万元, 而未来一年内预计在第二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 两

   

  年间, 公司也先后斩获 “2013 年度消费者满意示范单位” “ 消费者喜爱产品” “ 诚信民营企业” “ 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等头衔。 张文芳说: “ 一般的人注重于如何从一到一百, 而我更看重的是怎样从零做到一。”

   

  初次见面时, 张文芳颇为腼腆少言。 从始至终挂在嘴边的还是那句:

   

  “ 现在学校越来越漂亮了! 和以前相比, 变化太大了!” 而脸上也不经意间流露出作为锦城人的自豪和骄傲。

   

   

  是意外, 更是缘分

   

  四年时光匆匆流逝, 仿佛一切都只若初见时的模样。 2010 年, 在那个弥漫着青春气息的夏日, 和所有刚刚踏入校门的新生一样, 张文芳也满怀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42

  



   

   

   

  希望和迷茫。

   

  谈到缘何选择锦城学院, 张文芳认为是乌龙, 但更多地却是缘分。 上

   

  初中时, 他希望考入军校, 然而却事与愿违。 高中时期, 受到家里影响,再加上个人念念不忘的军校梦, 所以他对飞行员这一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文化成绩优异, 体检报告过关, 但在那次去北京进行尘埃落定的最后一次检查前, 他的腰却扭伤了, 因而他的飞行员梦想, 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讲到这里, 张文芳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遗憾和难过, 只是将之作为一件小事平淡地讲述出来又平淡地掠过。

   

  在高考结束后的那段时光, 焦急、 等待、 期盼交织着上演在七八月的夏天, 多少个家庭整日忙着估分和研究志愿。 而高考的热度似乎并没有随着高考结束的铃响而消散, 反而随着酷暑愈演愈烈了。 没有一大家子人的讨论, 没有层层叠叠的招生考试报, 张文芳站在高中学校的机房外面, 找

   

  同学借了一份报纸, 估了估自己的分数后, 张文芳在锦城学院和锦江学院之间拿不定主意。 而后来他无意间发现, 锦城学院的文科比锦江学院多了一个专业, 于是选择了锦城学院, 那年的夏天, 他收到了锦城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他说, 到现在, 他都很感谢当时做的那个决定, 锦城学院, 是他理想中的大学应有的样子。

   

  那些年, 他性格内敛少言, 但人缘不错。

   

  那些年, 他和大部分大学生一样, 成绩平平, 表现平平, 爱熬夜, 爱

   

  睡懒觉, 爱整日宅在寝室, 但也爱疯闹。

   

  那些年, 他也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 加入了锦城学院的魔术社、 院上的外联部和锦丰农场。

   

  那些年, 他也无数次幻想和规划过自己的未来, 只是时间在变, 环境在变, 现实也在变化。

   

  直到那一年, 他经历了大学中最刻骨铭心的日子; 也是那一年, 他遇见了她。

  143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坚定创业路, 不畏拦路虎

   

  大二那年, 机缘巧合之下, 他结识了现在的妻子。 “ 她是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的学生。 大家慢慢从相知、 相识到相恋, 一路走来, 十分不易。 我们都为彼此改变了很多。” 张文芳说道。 或许也就是在那段平淡却不平凡的日子里, 两个人互相认定了对方, 一人, 一生。

   

  同年, 张文芳的创业之路也拉开了帷幕。 对于创业的想法, 他说早在大学之前就已经在心底萌生, 然而家里人希望他去从政, 于是他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而大二的一个转折, 却促使他将创业这个想法付诸实践。 “ 大学前两年, 由于个人原因, 在外面欠了一些外债。 当时, 我心中萌生出这样一个信念, 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不去犯罪, 我一定要把我自己欠下的钱全部还上。 就奔着这么一个信念, 才有了我的今天。” 张文芳回忆道。 而也就是这个契机, 促使了他重拾创业的想法。 但是由于资金严重短缺, 加上家里的反对, 所以对他而言, 相比于其他家境富裕的同龄人来说, 他的创业显得更为困难和艰辛。 好在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 因为在他心头始终萦绕着一份责任和担当。 张文芳的女朋友也在用实际行动默默支持和陪伴着他。 在张文芳看来, 学生时代的女生应当是无忧无虑, 尽情享受时光的美好和青春的活力的。 而他的女朋友却选择一心与他共渡难关, 现在想来, 这些奋斗打拼的心酸和疲累在他们青春最美好的日子里都开出了花。

   

  “ 在创业过程中, 她对我的支持可以说非常大。 就拿起初我们做那些盒饭生意来说, 作为一个女大学生, 所有的盒饭都是她自己炒的。 平常我们该上课的上课, 下课后, 我们就回到租的房子里, 炒盒饭外卖。 那段时间, 还是很辛苦的, 有时候晚上睡觉, 脚都在不停抽筋。” 说到这里, 学

   

  长略微有些哽咽, 后继续道:  “ 那个时候送盒饭, 最高峰的时候有400 多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44

  



   

   

   

  份。 晚上休息时, 身体各种疲累。 但我觉得这并没有什么, 不管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还是还清外债, 都是值得的。 我也要感谢这段经历, 确实让我从中发现了挣钱的艰难与不易。”

   

  大学的这段经历, 并不能称得上是张文芳真正意义的创业。 但不可否认的是, 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也让他真正快速地成长起来。 而这一个过程也被张文芳称为是 “ 从零做到一” 的一个阶段。

   

  毕业以后, 张文芳走上了正式的创业路。 在众多的行业和市场中, 张

   

  文芳选择了酒行业。

   

  谈到酒, 就不得不谈谈中国的酒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而酒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并存的文化形式, 酒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是特殊的, 更是独特的。 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 酒和酒文化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张文芳说: “ 就像我经常说到的, 一定要找到你产品所在的市场, 这是至关重要的。 我之所以选择从事散酒行业, 是因为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 不管是拍电视剧, 还是谈及古代历史文化, 酒都是无处不在的。 从这里, 我们就不难看出酒在中国的根基是很稳固的。”

   

  再者, 从散酒行业本身的优势而言, 相较于瓶装酒, 其成本相对较低, 价

   

  格便宜, 能有力迎合当前消费水平低的现状, 因此在大部分地区, 散酒市场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挖。 除此之外, 散酒因为酒精度高, 所以在制作药酒这一领域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加之当前国家打击高端消费, 散酒行业正好能够响应国家政策和市场需要, 而这些也恰恰是他看重这一行业的关键。

   

  但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没有多久, 问题就接二连三地出现了。 首

   

  先, 是对于酒的了解。 要想做好一件事情, 深入一个行业, 对该行业了解是前提。 但由于他从不沾酒, 所以对酒的认识自然就比较有限。 “ 我本人不喝酒, 家里更是没有人沾酒。 当初选择这个行业时, 一开始我对酒知识

  145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的了解甚为浅薄。 当有人询问我和酒相关的问题时, 我是一问三不知, 这

   

  让我十分汗颜。 我也渐渐意识到懂酒甚至是深入了解酒文化的重要性。 于

   

  是, 我开始一步步慢慢地去学习。” 张文芳说道。 好在当初的他并没有知难而退, 因为知道和别人的差距, 所以, 他不断学习, 不断深入了解酒的相关知识, 付出着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最终走出了这一困境。 不久后, 公

   

  司慢慢步入了正轨。

   

  公司发展初期, 资金和招商始终是制约公司发展的大难题。 资金的短

   

  缺主要表现为公司所拥有的资金量少于维持企业正常生产所需要的资金量, 但资金无疑是公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 倘若资金短缺, 又

   

  无法及时筹措, 那么企业的生产环节、 工作环节、 投资环节就无法实现,甚至还会导致债务危机, 使企业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 而公司的生意差和招商困难等问题, 又将公司的发展推入了更加尴尬的境地。 谈到这一时期, 张文芳不由得紧蹙起了眉头, 他说: “ 资金紧这个问题, 勒勒裤腰带也就过去了。 只要能够对现有资金进行合理利用, 实际上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而针对生意差, 我们想了一些促销的办法, 比如做宣传、 搞活动。 而

   

  通过这些促销办法的实施, 生意状况也逐渐好转了起来。 至于招商难, 这

   

  也是我目前经营中的一大难题。 当初在读书时, 我就应该多去了解电子商务, 学习跟其有关的一些专业课程。 时下, 电子商务这个领域确实发展得很好, 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因此, 目前我们公司借助百度、 360、

  搜狗、 搜狐等浏览器来为产品及企业做推广。 自从采用这些现代媒体为辅助后, 招商问题也就一步步迎刃而解了。” 正是因为张文芳将问题一一分析并将其各个击破, 才使得他的公司从困境中走出来。 而目前他的公司也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

   

  当我感叹于张文芳如今的成就, 并告诉他我从之前的资料知道他已经开了五家分店时, 张文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纠正道: “ 实际上现在早已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46

  



   

   

   

  不止五家分店了, 我们早就打进了全国市场, 针对全国在做加盟。” 听到这里, 我心中不由得升起了更为强烈的敬佩之意。

  回望过去的挫折, 谈及这一路走来的经验教训, 张文芳说: “ 对教训而言, 我觉得就是刚刚说到的, 不要害怕输, 即使输了, 重新站起来便是。 而经验的话, 实际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问题办事情的独特方法, 对

   

  我而言, 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 即要找到你产品所在的市场。 第二点, 组

   

  建自己的团队。 第三, 则是公司内部的分工要明确, 计划要清晰, 今天要做什么, 明天要做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 一定要了然于心。 第四, 接地气。 这一点也是我认为不可或缺的。 简单来说, 接地气就是你做的产品要适应市场的需求。 你要先找到一个大的方向, 然后再因地制宜来确定细节。 比如: 你要从事酒行业, 想从白酒入手, 这个时候就要考虑, 白酒中你要做什么香型。 因为每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特色都是截然不同的。 在成都, 这个酒的香型也许会卖得很好, 但是到了北京, 它的生意也许就不景气。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 就要适时地调整你的产品结构。” 同时, 张文芳也谈到在创业中, 最为关键的是创新和敏锐的眼光。 “ 首先, 你要找到产品市场的所在地, 这就需要独到的眼光。 每个人的思维不同, 看的行业、角度自然各异。 其次, 就是创新能力。 因为现在各行各业, 大家都有所涉及。 因此, 制胜法宝则是 ‘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新’, 创新是关键” 。 综合归纳起来, 其实就是, 眼光要独到而敏锐, 同时正确分析市场,抓住机遇并适时创新。

   

  对于今天的成绩, 张文芳说还要感谢他的性格。 张文芳性格内敛, 不

   

  爱说话, 但做事踏实, 且为人处世一直不错, 所以颇好的人缘成为他创业道路上最大的财富。 与此同时, 他也感激他妻子一直不离不弃的陪伴和支持。 当谈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时, 张文芳表现出了强大的信心, 他说:

   

  “ 目标, 一定要给自己再定大一点。 现在我们放眼全国市场, 针对全国进

  147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行加盟和扩展分店。 预计明年, 我还会注册一个品牌, 放眼国外, 走向国际, 做最高档的散酒, 将酒进行出口。”

   

  张文芳说, 创业对于他的改变, 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足和一路走来的经验收获, 更多的是时间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从时间观念上来说,他不禁将现状与大学时期做起了对比。 他说: “ 上大学时, 一般都是睡到上课铃响, 大家才会起床。 但是, 当你出来认认真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观念行为自然会发生变化。 因为只要到点, 人是会醒的。 以前读书, 不管平常还是周末, 我也爱睡懒觉。 现在无论何时何地, 我每天早上7 点必会准时起床。 和大学相比, 判若两人。” 那一句 “ 因为只要到点, 人是会醒的” 对我的触动尤为深刻, 因为我意识到, 这个醒不仅仅是指的作息现象, 同时也蕴含着人成长转变的关键点。 话虽朴素, 但所传达出的道理却是意义非凡的。 而从思维方式的转变上来看, 张文芳提到, 创业初期, 就

   

  是想着做一点小小的事情, 并没有把眼光放那么长远, 只是在经营的过程中, 发现这种思维适应不了眼下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起初只是想做好郫县以及成都市场, 而现在已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发展。 这一点不仅是他的收获, 更是他有如今成就所不可或缺的因素。

   

   

  大学四年, 有遗憾, 更有收获

   

  回首四年校园时光, 张文芳叹道, 其实最遗憾、 最后悔的是没有在该读书的时间尽可能地多读一些书、 多学一些知识、 多写一些文章。 现在步入社会, 虽然想看书, 想学习, 想提笔, 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况且笔杆子一放下, 再提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而张文芳也希望我们能多学习他的经验。 他说: “ 好好学习, 不只是学会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个很重要。 与此同时, 也要自主到别的专业去蹭听一些课。 能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48

  



   

   

   

  蹭就蹭, 能听就听, 多学多看。 一定要多去图书馆, 那才是真正的知识的海洋。 四年时光很快, 一转眼就过了。”

  与此同时, 张文芳说最感谢的还是锦城学院的培养模式。 当年他加入 “ 锦丰农场” 的外联部和项目部以及院学生会外联部, 着实将他不爱说话、 怕说话的性格转变了一番。 他回忆道: “ 以前读高中时, 上课老师抽我起来回答问题, 我都不敢说话。 明明知道答案, 有时候说出来声音都在发抖, 很害怕, 也很内向。” 他还说道: “ 因为在那个时候, 我就意识到我比较内向, 所以我想, 加入外联部一定能够有机会出去磨炼一下自己, 多与别人交流, 多说一些话。 而事实证明我的口头表达能力也确实得到了锻炼。” 在锦城学院这些年的经历, 无疑使他成长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谈及锦城学院, 张文芳满是自豪, 说不管是学校的管理制度、 校区建设、 宿舍食堂、 老师上课的方式和老师个人的魅力都使他难以忘却, 这也将成为他人生中最最珍贵的记忆。

  针对目前在校的学生, 张文芳说: “ 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方向, 你若是要想从政, 就多去看看 《 申论》, 做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题目; 要想从商, 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 也要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例如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等, 去相关专业蹭课学习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对于现下火热的大学生创业问题, 张文芳表示鼓励与支持: “ 我觉得当前我们应该鼓励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不怕失败, 因为我们现下一无所有, 就算失败也败不了什么。 而这个过程能磨炼人的意志, 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精神财富。 若干年后, 你转念细想, 其实你并未丢失什么, 充其量也就是几年的青春, 我们也没有什么输不起。”

   

  是的, 因为青春, 所以我们没有什么输不起。 而这, 就是他 “ 从零到一” 的人生态度。

  149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后 记

   

  采访结束后, 我开始整理起脚架, 准备与学长进行合影, 而他在一旁耐心地等待着。 他对于这个教室的选择感到满意, 但同时也些许诧异。 他

   

  问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摄影器材, 他从来不知道系上还有这样一个摄影教室。 当我告诉他我们所在的是摄影实训平台时, 他鼓励我一定要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 并且多出去历练自己。

   

  在四处闲逛校园时, 张文芳满是怀念又满是新奇。 最后, 我们选择在了孔子像前进行个人的照片拍摄。 “ 咔嚓”, 伴随着快门声响, 一张照片定格于显示屏上。 而这张照片同时也定格了他这些年来被艰苦创业所打造磨砺出的最优秀的模样。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50

  



   

   

   

   

   

  创业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访2011 级行政管理专业

   

  遂宁市七天优品进口百货超市创始人龙毅

   

  执笔: 2013 级行政管理专业李长乾指导老师: 王大江

  

   

   

   

   

   

   

   

   

  生活就是一场挑战之旅,如果你从不接受它的挑战,也就感受不到胜利带来的刺激。

  ———龙毅

   

   

   

   

  2011 级行政管理专业龙毅

   

  他, 是文学与传媒系第九届团总支学生会主席, 在大二担任系外联部部长期间, 为文传系每一场活动都成功提供赞助商; 从大四到如今曾依靠自己的力量前后三次创业, 现在经营着一家占地面积180 平方米, 月销售额20 万元左右的 “遂宁市七天优品进口百货超市” , 目前正在筹划创办一家千万级资产的外贸公司。 他, 就是我系优秀校友——— 龙毅, 一个有理想、 务实且敢于挑战的大学生创业者。

  151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一步一个脚印

   

  还没开始采访龙毅之前, 就时常从老师的口中听到关于他创业的故事。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拨通了电话,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采访他人。 在交谈了几句之后, 我发现电话那头的龙毅是一个谦虚、 务实、 健谈而且说话非常有亲和力的人, 这也一下子让我紧张的心情恢复平静。 这次通话非常愉快, 不仅增加了我对本次采访任务的信心, 同时也让我对龙毅的创业故事产生了更大的好奇心。

   

  进入大学之前, 龙毅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擅长结交朋友的人, 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方面, 缺乏足够的口头表达能力, 甚至有时候连场面话都不熟练。 在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后, 内心的那种上进心驱使着他做出改变, 下决心一定要充分利用大学时间去锻炼和提升自己。 于是他毅然选择加入文传系团总支学生会这个大家庭, 希望通过学生会这个平台不断超越、 磨炼自我, 增强个人的综合素质。 龙毅就是这样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 希望更优秀的人。 他在学生会一干就是三年, 一步一个脚印, 脚踏实地地从一名外联部干事做到外联部部长, 最后竞选为学生会主席, 这段经历也成了他大学最宝贵的记忆。

   

  想追求更大的进步, 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学生会的那些日子, 让龙毅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在担任外联部部长的那一年时间里, 成功地为文传系每一次的活动都提供了赞助商。 要知道学生去外面找商家拉赞助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一是现在各大高校都有很多学生组织专门负责拉赞助, 竞争压力非常大; 二是许多学校给商家做的宣传活动效果都很不理想, 甚至有坑商家的行为。 这就严重损害了学生与商家之间的合作信誉, 造成了不少企业不愿意赞助校园活动的严重后果, 也使许多学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52

  



   

   

   

  生组织拉不到赞助。 而龙毅在面对这样困境时, 却能一次又一次拉到赞助, 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商业谈判能力。

   

  勇于担当是一种美德, 这种精神在龙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迎接文传系一年一度的 “ 感恩晚会” , 龙毅组织外联部人员积极参与晚会的准备工作, 其中就包括为晚会拉赞助。 在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后, 他利用周末的时间, 亲自带领两个外联部干事到成都春熙路商业广场, 逐个地去询问商家有没有合作的意愿。

   

  经过不懈努力, 龙毅很快便在 “ 春娟” 化妆品公司那里打探到了该公司最近确实有进校园宣传的计划。 得到这个消息的龙毅仿佛看到了曙光,他前前后后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和 “ 春娟” 化妆品公司洽谈赞助文传系 “ 感

   

  恩晚会” 的事情, 期间多次去该公司所在地与项目经理进行面谈。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该公司最终答应了赞助文传系的 “ 感恩晚会” 。

   

  就在龙毅以为尘埃落定时, 事情突然发生了180 度的大转弯。 原本已经答应赞助的 “ 春娟” 化妆品公司突然变卦, 理由是公司宣传重心将转移到广播电视等其他平台, 取消了在高校进行宣传的工作计划, 这也就意味着历经了一个多月辛苦谈判拉来的赞助突然之间化为乌有。 而此时距离

   

  “ 感恩晚会” 的开幕只有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了。

   

  这给当时的龙毅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马上要开幕的 “ 感恩晚会” 是文传系一年一度的重要活动。 赞助资金和物资不能按时到位的话, 晚会的筹办工作也没办法继续进行下去, 这好比马上要上战场的士兵发现手中的枪没有子弹一样。 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 龙毅并没有被吓倒, 而是不断地提醒自己要顶住压力, 要想方设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新的赞助商, 总

   

  之一句话 “ 必须拉到赞助” 。 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 这种面对困难时的冷静沉着, 这种敢于向困难发出挑战的勇气, 正是一个青年人难得的魄力。

   

  在冷静地思考之后, 他想起了前段时间婚庆公司答应合作的事。 于

  153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是拿起电话试着打了过去, 万幸的是在和对方沟通、 讲明情况后, 婚庆公司十分爽快地答应了这次合作, 并且提供的赞助资金和物资很快就到位了。 这就印证了那句 “ 当你努力奋斗时, 上帝都会帮你” , 就如成功的天平更喜欢偏向勤奋的人。 除了学习之外, 龙毅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学生会, 同时他也在这个大家庭收获许多, 为他今后的创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善于发现身边的机会———初次创业

   

  龙毅的父亲是一名商人, 所以他从小就生长在一个商业氛围浓厚的家庭中, 耳濡目染的同时更受到父亲的启迪, 创业的种子也在他心里慢慢地生根发芽。 大学期间, 龙毅在一次翻阅杂志时无意间看到了有关一卡通的

   

  商业模式, 喜欢创业和挑战的龙毅脑海里产生了一个想法———创业做一卡通。

   

  有了目标与计划, 不行动也无济于事。 说干就干, 龙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完成了具体的创业策划方案, 联系好了制作一卡通的商家。 由

   

  于创业项目的需要, 龙毅还创办一个俱乐部, 主要聚集了一群热爱犀浦、中海国际和龙湖天街这三个地方美食的朋友。 俱乐部的会员不需要交任何费用, 只需要购买一张龙毅的一卡通。 这张一卡通, 整合了十几家美

   

  食店的折扣。 但是, 后来发生的事让这个创业项目遇到了难以跨越的门槛。

   

  到后期, 一个严重的问题出现了。 这张一卡通的销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实整个创业项目收入的唯一来源就是一卡通的销售, 而这张卡的定价也就在35 到50 元之间。 后期, 卖一卡通的收入还不够制作卡的代工费以及俱乐部开展定期活动所需的经费, 这就意味着入不敷出, 而此时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54

  



   

   

   

  项目也没任何资金注入, 根本不能运转了。

   

  每一个创业者在创业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 大大小小的困难,有的困难通过努力就能克服, 但有的困难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克服。 由于当时自身经验不足, 龙毅也没能找到更好的盈利方法, 无奈之下只能放弃自己的第一次创业。 谈起这次经历, 龙毅说当时自己胸中的格局太小, 眼界也不够高, 最后才会不了了之。 本来创业路上就是铺满荆棘的,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况且我们年轻人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只有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才能走得更远。

   

   

  坚持最初的梦想———第二次创业

   

  第一次的创业经历让龙毅亲身体会到了创业的不易, 但是越困难、 越

   

  有挑战, 越能激发龙毅内心那股对成功的渴望。 热爱创业的龙毅选择继续勇往直前, 无论前方是悬崖峭壁还是刀山火海, 他都要去闯一闯, 因为他是创业者。

   

  重整旗鼓后, 龙毅再次加入了创业大军。 他应朋友邀请加入了一个互联网创业团队。 有了前一次的经验, 第二次创业时龙毅变得更加熟练, 无

  论是选择创业方向还是市场分析又或是策划具体实施步骤, 龙毅都比以前更为自信。

   

  这次龙毅团队要做一个互联网APP 软件, 该软件可作为沟通商家和学校的桥梁。 企业如果计划进入四川某个或多个高校举办产品宣传活动, 可

  以直接通过这个APP 寻找有意愿承办活动的高校, 而高校的相关组织则可以把自己所能承办活动的类型、 大小、 时间段、 宣传效果和学校基本情况等放在APP 上供商家选择。 这样就给商家和高校提供了一个双向选择的咨

  155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询平台, 平台从中收取一定的佣金。

   

  即使有绝佳的创业方案, 创业也不会一帆风顺。 首先, 制作手机APP

   

  软件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工作。 其次, 团队三人在大学所学专业都跟网络编程技术不沾边。 这就使得制作APP 的工作不得不外包给其他商家, 当然就产生了巨额的开发和运营维护费用。 然而团队拿不出这么多的资金, 只能引入投资人。 结果, 公司最大的股东变成了他们的投资人, 公司的所有权也不再是龙毅三人的了。

   

  原本的创业团队变成了替别人打工, 这违背了龙毅的创业初衷。 龙毅的梦想是通过创业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而不是 “ 寄人篱下” , 他

   

  不会也不可能替别人打工。 这就是龙毅, 一个对梦想执着的人, 一个真正

   

  有创业精神的人。 在反复的思考与衡量之后, 龙毅决定脱离这个创业团队。

   

  虽然这一次创业无疾而终, 但龙毅却有不同的心得。 经历过两次创业, 龙毅真正地领悟到了创业的过程就是和困难打交道的过程, 你要么拥抱它进而战胜它, 要么躲避它最后被它打败。 在龙毅看来, 第二次创业无果的原因在于创业团队没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作为一个互联网

   

  APP 运营公司, 自己没有技术就等于没有为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上迟早会被淘汰。

   

  当然, 创业本来就是 “ 九死一生” 的高风险行, 其中不确定因素太多, 面对的问题也会层出不穷。 一位著名职业经理人曾经说过: “ 商业就是和不确定性因素共舞的游戏, 让我们成为其中最确定的因子。” 或许正是创业的高难度吸引了龙毅, 让他愿意选择逆风而行。 能拥有一份靠双手

   

  打拼出来的事业, 也是龙毅从小的梦想, 吃再多苦、 流再多汗他也觉得值。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56

  



   

   

   

   

   

   

  归零, 重新出发

   

  一个人如若不能使自己的人生辉煌, 但也没有理由让它平庸。

   

  在经历了两次创业无果后, 龙毅决定回到他的家乡———遂宁市。 创业没有尽头, 只有总结—出发—再总结—再出发……放下以前的包袱, 才能轻装上阵。 不管以前经历过哪些成功和失败, 一切归零, 重新出发。

   

  龙毅回到家的第一件事, 便是积极找渠道、 市场, 准备开始自己的第三次创业。 龙毅整合自己的资源后, 比以往更敏锐地嗅到了一个全新的商机———进口商品的供应。 龙毅通过各种资源掌握了外国商品的进货渠道,随着三、 四线城市在进口商品消费需求方面的增加, 未来这将是个很大的市场。 不仅如此, 三、 四线城市的进口商品市场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 龙

   

  毅用自己的商业直觉预判到了未来数年内将会出现一个不断膨胀、 高速增长的进口商品消费市场, 这个市场会给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通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 研究对比, 龙毅果断下定决心开始第三次创业。

   

  龙毅和母亲商量之后, 决定以每年10 万的租金租下母亲手中的一个大约170 平方米的店铺, 目前, 龙毅每月要向母亲支付1 万元的租金。 当我听到这里时, 感觉有些吃惊, 在传统观念看来, 孩子创业向父母寻求资金帮助似乎是合情合理、 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龙毅却坚持要求以市场价向母亲支付租金。 一种敬佩之情在我心里油然升起, 紧接着我又追问他为什么选择这样做, 他告诉我说, “ 咱们不可能一辈子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 要

   

  给自己加压, 要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如果失败了也要对自己犯的错负责” 。

   

  龙毅给自己的店取名为 “ 遂宁市七天优品进口百货超市” 。 订货之后,店里的进口商品陆陆续续地上货架, 一眼看去琳琅满目。 龙毅介绍, 自己

  157              第二编 感恩社会 投桃报李

  

   

   

   

   

  目前所开的这家进口百货超市每天的销售额在5500 ~6500 元, 月销售额

   

  17 ~20 万元, 并且利润很高。 我听到这个数据时再一次惊讶了,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把一家开业只有3 个月的店经营到如此水平是很少见的。 在感叹龙毅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 他也坦诚创业非常辛苦, 对于创业者来说,没有一天能休假, 并且每天还要处理大大小小的问题, 不仅是体能上的打拼, 更是对毅力和经营能力的考验。 虽然辛苦, 但龙毅很喜欢这样的创业生活, 因为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他还会更加认真、 勤奋地发展自己的事业。

   

  现在, 龙毅的这家进口百货超市已经招了3 名店员, 有了员工替他分担工作, 他感觉轻松了很多, 对于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员工, 龙毅也有自己的心得。 他说: “ 员工们都是和他一般大小的同龄人, 只有让员工感受到他们自己做的事有发展前景, 能赚到钱, 以及老板是个值得信赖的人, 他

   

  们才会更加卖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同时, 不能把员工刻意当成下级要平等对待, 但是也要注意和员工保持距离。 因为同龄人之间如果太熟悉, 员

   

  工就会觉得和老板太熟以至于不分彼此, 那么就可能会在工作中偷懒、 谈

   

  交情之类的。 这样不仅不利于店铺的日常经营, 更不利于员工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现在, 龙毅会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管理员工的能力, 他要为以后事业的发展壮大打下更牢的基础, 同时他也相信自己的事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壮大。

   

   

  学习, 永无止境

   

  从大学学习行政管理到现在的创业经商, 对于龙毅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面对在营销方面知识储备的不足和市场推广的经验缺乏, 龙毅一方面通过阅读财经杂志和营销书籍自学, 另一方面会定期到沿海发达地区观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58

  



   

   

   

  察学习一线市场的经验。

   

  其中大学的学习习惯也给了龙毅很大的改变和帮助。 龙毅谈到, 行政管理专业有个特点, 就是兼顾了很多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 如现代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 通过学习, 龙毅逐渐培养了一种管理思维, 这

   

  样的思维方式对于现在创业的龙毅来说尤为重要。

   

  每隔一段时间, 龙毅就会去浙江、 香港和深圳等地学习。 通过细心地观察, 他发现沿海城市在投资理念、 销售模式和广告宣传方式上都很先进, 要比内地领先很多。 慢慢地, 龙毅眼界和思想都开阔了, 分析市场也能更加深入和全面。 同时, 这也让他真正地领悟到了那句 “ 读万卷书、 行

   

  万里路” 的含义。 就是这样一边观察学习, 一边经营着自己的事业, 龙毅每天都在努力地让自己进步, 因为他坚信, 创业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对于创业, 龙毅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他说经商这条路很苦, 如果你不进, 就会退。 特别是在分析市场方面, 市场不是看书看评论就能了解的,而是需要一步一步去发现, 需要不断地去看、 去做、 去学习、 去感受。 谈

   

  到对未来的展望, 龙毅更是意气风发, 对自己的事业前景充满了自信心。他强调, 自己不会局限于这么一个店铺, 同时他正在把他的进口商品铺向更大的市场。 最近, 他成功地与遂宁两家最大的连锁超市签订了合同, 把

   

  自己的进口奶粉铺向了这两家连锁超市旗下的15 家分店, 他预计, 这15家分店每天销售奶粉给他带来的利润就有6000 ~7000 元。

   

  未来, 龙毅打算走国际供应这条路线, 把好的外国产品带到中国, 正

   

  如他现在所做的这样。 此外, 他还在筹划创办外贸公司。 我相信, 龙毅会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创业者甚至企业家。 从他的身上, 我看到的是一个有目标、 敢想、 敢做、 吃苦耐劳、 不怕困难的优秀青年, 未来就是属于像他这样务实的奋斗者的。

  

159              第三编 巾帼创

   

   

   

   

  03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马云说: “ 做女性创业者非常不容易, 相当地难,因为不管企业做得多好, 事业有多大成就, 没有一个人会放弃对你的要求, 你必须是好母亲、 好太太、 好女儿、 好媳妇, 各种各样的压力在你身上。 但是还要做创业的事。 所以我心里充满了对女性的尊重!”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是一所用心办教育的学校, 提倡

   

  “ 做人第一、 能力至上, 培养学生会做人、 能做事” 。 校

   

  长邹广严教授更是提出了 “ 长板原理” , 要求老师们发掘学生的 “ 长板” , 指导学生成长成才。 在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指导他们选择项目要结合自己的优势, 选择自己熟悉或者有兴趣的行业去探索、 创业。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60

  



   

   

   

   

   

   

   

   

   

  文学与传媒系是一个女生居多的系。 系主任毛建华教授早在2005 年建校之初, 就响应学校号召, 创办了学生模拟公司, 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至今, 系上已经有23 个较为成熟的校内仿真实训平台, 并实现了所有学生 “ 全覆盖” 。 在这些实训平台中, 女生们充分发挥

  

  自身优势, 许多人在其中担当大任, 其中更有实训平台——— 《 女生》 电子杂志脱颖而出。 从2009 年起, 文

   

  传系创造性地开始进行 “ 培养泛媒体时代以写作为核心竞争力, 以网络技术为重要辅助手段的技术型文科人才” 的教育教学改革。 文传系女生们既具备一定程度的写作水平, 又掌握了较为熟练的网络技术, 还经过了实训平台的实操训练, 加上自身细致耐心的特质, 她们对自身的 “ 长板” 充满信心。 不少人在离开校园以后, 经

   

  过比较和选择, 毫不畏惧地走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系

   

  上毕业的每一届学生, 都能历练出令人瞩目的商界女性新秀。 她们用事实证明, 即使在 “ 互联网+ ” 的时代,文传女将们在创业中也不亚于其他人。 她们在创业中有气魄、 能坚持, 有的甚至在创业的同时还要兼顾家庭和工作, 这些巾帼新秀堪称新一代创业女性的榜样。

   

  创业路上的各种艰辛只有创业者们自己才明白, 这

   

  些辛苦在女性创业者身上更加突出。 本编收录的正是这样一些文传女生的创业事迹。

  161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一路选择, 一路绽放

   

  ———访2005 级行政管理专业

   

  “ 兜兜转转” 水果店店主周芝

   

   

  执笔: 2014 级行政管理专业龚雪汭指导老师: 傅仕彬

  

   

   

   

   

   

   

   

   

   

   

   

  不怕辛苦,不畏困境,一路风雨,终有晴天。

  ———周芝

   

   

   

   

  2005 级行政管理专业周芝

   

  漫步在锦城学院的校园里, 随便找一个同学问到周芝, 他也许会摇摇头告诉你他并不认识这个人, 但问他知不知道 “ 兜兜转转” 水果店的店主姐姐, 他肯定会很兴奋地告诉你: “ 哦! 那个姐姐啊, 我认识的, 人特别好……” 在同学们的一言一语中, 我渐渐地在心中勾勒出了周芝的形象:柔顺笔直的长发, 永远挂着灿烂笑容的脸颊, 学弟学妹们口中亲切的大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62

  



   

   

   

  姐姐。

   

  周芝,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2005 级行政管理专业毕学生,毕业后就选择了创业, 现在正在锦城学院经营 “兜兜转转” 水果店。

   

  初见周芝, 是在2014 级新生军训时。 那时恰逢中秋佳节, 她给不能回家的新生们送来了月饼和水果。 在那个燥热的秋日, 周芝犹如一阵清风拂面而过, 从此, 她美丽的身影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我一直期待着

   

  能有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她。 当我接到这个采访任务时, 心中更是充满了喜悦。

   

   

  回锦城, 是正确的选择

   

  在我的记忆中, 每次行走在学校的广严大道, 路过 “ 兜兜转转” 水果店的时候, 总会看到周芝忙碌的身影, 有时坐在店门后面的收银台为同学们结账, 有时站在店门口为顾客发放塑料袋, 邀请他们进店看看, 甚至有

  时正在把货车上的货物搬到店里。 她那看似柔弱的身躯, 撑起了整个店铺。

   

  出于第一次采访的兴奋和对周芝的好奇, 我早早地和周芝学姐约好了采访时间, 但当我如约而至的时候, 周芝学姐却还是抽不出时间来接受我的采访。 我悻悻地回到寝室, 在心里还有一丝郁闷和失望时收到周芝学姐的微信: “ 妹妹, 抱歉今天实在是太忙了, 明天, 明天就算天塌下来我都接受你的采访。” 周芝学姐暖心的话语如明媚的阳光般一扫我心中的阴霾,我罗列好采访问题, 更加期待第二天的到来。

   

  “ 里面看, 新鲜水果。” 周芝学姐永远都会让人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每次路过周芝学姐的水果店, 总是可以看到里面满满当当的新鲜水果和络绎不绝的顾客。

  163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周芝学姐一边干着手上的工作一边告诉我, 自己从毕业后就开始创业了, 在她们那个年代, 大学生毕业后不选择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却选择在外闯荡还是一件挺大胆的事情。 “ 我能够有勇气做出这个决定, 主要是锦城学院和文传系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学校, 我们上过专门的创业课程, 还

   

  参加了创业大赛, 这让我对创业充满了兴趣, 所以就决定试一试。 在学校

   

  学到的有关创业的知识和参加创业大赛的经验让我在创业初期没有那么畏手畏脚, 反倒是信心满满。”

   

  带着学校的给养, 周芝在外闯荡了几年, 从事了不同的行业, 不过最终她还是选择回到锦城学院, 回到这个让自己度过人生中最美好年华的地方。 在问及为何会有这个选择的时候, 周芝学姐淡然一笑, 说道:

  “ 不管外界怎么看, 选择回锦城学院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我在这里学习生活了四年, 我对锦城学院始终有着一种深深的眷恋, 我能有今天的成绩, 当然也和我在这里受到的教育分不开, 锦城学院 ‘ 三讲三心’ ‘ 三练三创’ ‘ 一体两翼’ 的教育模式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邹院长经常会说 ‘ 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 ‘ 做事不仅要扎实, 还要不断创新’ 。 这些话经常在我耳边响起。 锦城学院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纸文凭,更重要的是一种做事的态度, 一种思考的方式。 当然, 更要感谢的是文传系的系主任毛建华教授, 他博爱、 包容的精神也在无形中深深地影响着我, 让我在创业的过程中眼光更长远, 也更加淡定从容。” 周芝学姐的大名在文传系人尽皆知, 她总是无条件地为系上的各种活动提供赞助,也会积极参与学院的各项活动。

   

  做一件好事不难, 但是每天都做一件好事却是很难的, 但周芝做到了。 “ 作为商人, 盈利是我的目的, 也是我的本能; 但是作为学生, 我

  接受了大学这片肥沃土地的培养, 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感恩, 师长教我知识, 同窗伴我成长, 他们都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要回馈他们,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64

  



   

   

   

  自然就该为系上、 为学院尽我自己的绵薄之力。”  周芝在任何时候都总

   

  是笑脸迎人, 她身边的人亦是如此。 我想, 这大概就是周芝学姐的人格魅力。

   

   

  进文传, 是幸运的选择

   

  说起刚进校的情景, 周芝 “ 噗” 的一声笑出来, 说: “ 你们现在的条件比起我们那个时候简直是好太多啦。 回想我们刚进校的时候, 学校真的是很小, 只有一幢主教学楼, 新生报到的地方是在一食堂, 宿舍区也只有篮球场旁边的那栋楼, 到处都还在装修, 哪像你们现在看到的那么大, 设

  施那么齐全。”

   

  作为文学与传媒系行政管理专业的首届新生, 踏入校门时, 周芝的心里和其他同学一样迷茫和困惑, 不知道自己会怎样度过这四年大学时光,不知道将来自己毕业后会做什么。 开学后的宣讲会和见面会让周芝很快地找到了方向, 她知道了文学与传媒系的培养方法和培养目标, 也了解到了学院的教学方针, “ 博学于文, 奋斗于传” 便是周芝大学四年的目标。 说

   

  起在文传系, 周芝学姐放下了手中的活, 微微一笑, 道: “ 能够进入文传系, 是我的幸运。 文传系的课程安排很合理, 也有很多在本领域的专家老师给我们上课,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 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 这些知识让我在创业的过程中一直受益匪浅。 记得当初我也参加了系上的学生实训平台, 这些实训平台交给了我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 当我走出校门准备创业的时候, 我发现我并不是和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 对

   

  公司所有的运营程序和部门都完全不了解, 我的头脑中有思路、 有框架,

   

  我知道成立一个公司需要一些什么样的部门。 在起点上来说, 我是领先的。”

  165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在文传系, 周芝不仅学到了跟创业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更让她心存感激的是在文传系里遇到的那些人。 “ 系主任毛建华教授是一个 ‘ 潮爷’, 他

   

  虽然年近六旬, 但是他的思想还是超前的, 他善于接受新鲜事物, 也会提出大胆的想法。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 可能毕业之后进入机关单位或者做公务员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可是我选择创业,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毛建华教授影响了我。 在我回到锦城学院之后, 文传系的曾瑜老师、 刘武老师和各位系上的老师都对我帮助很大。 当初我们班上的同学现在都会经常联系, 他们对我也给予了支持。 现在文传系的学弟学妹们在认识我之后也会经常光顾我的水果店, 来给我帮忙, 在路上碰见的时候他们也会很亲切地跟我打招呼。 我觉得, 文传系是一个懂得传承和感恩的大家庭, 当初选择进入文传系, 是基于自己的分数和兴趣, 而现在看来, 进入文传系却是我最幸运的选择。”

   

   

  创业, 是不悔的选择

   

  周芝性格开朗, 身边的人每天都能听见她爽朗的笑声, 这样一个女孩儿, 在大学期间和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很要好, 大家说如果她进入社会,在单位上也一定很讨人喜欢, 所以当她毕业之后直接选择了创业时, 着实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周芝却认为这是性格决定的, 自己喜欢自由, 做事洒脱, 不愿被束缚, 所以就选择了创业。

   

  我看着周芝水果店中络绎不绝的顾客和收银机前排起的长队, 忍不住向她打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令她印象深刻的事。 问题刚落, 几乎是同一秒, 周芝就开口道: “ 第一次去进货那次。” 在周芝的讲述中, 我渐渐地理清了事情的脉络。 当时, 周芝刚刚回到锦城学院开水果店, 出于商人的本能, 周芝希望降低成本, 追求更大的利润, 所以在当时的水果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66

  



   

   

   

  批发市场, 她没有选择在固定摊位上拿货, 而是选择了在价格相对较低的大货车上拿货。 拆开一箱一箱的水果检查时, 周芝看到了一个个新鲜饱满的水果, 她很开心, 兴冲冲地把水果拉回店铺。 可是, 当把水果一个个拿出来放到货架上时, 周芝却傻了眼。 除了第一层水果外, 下面的都已经坏掉甚至开始腐烂。 “ 我记得那天天气挺好的, 可是在那一刻我觉得整个天都黑了。” 周芝马上带着一箱箱水果去早上进货的水果批发市场, 准备找货主理论, 可是到水果市场之后, 大货车已经不见踪影。

   

  “ 我就呆呆地在那一箱箱水果上坐了很久, 明白了以后不能贪这些蝇头小利, 也明白了防人之心不可无。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世上还是人心险恶, 可越是这样, 我就越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我不能沦为像他们那样的人。 不管我受到什么样的对待, 我还是要以一颗善良的心来对待这个世界。” 周芝脸上的微笑淡定而从容, 也许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份信念,不管是在什么季节, 什么天气, 周芝的店铺里总是有满满的顾客, 小小的店铺经常会被围得水泄不通。

   

  讲起在创业过程中受到的挫折和遇到的困难时, 周芝却是如此淡然。我不禁好奇, 在经历了这么多困难之后, 难道就没有想过放弃吗? 周芝坚定地回答说: “ 迷茫过, 但是不会选择放弃。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 我这一路走得很艰辛, 甚至身边也会有人劝我放弃, 让我去找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 每个月拿着固定的工资, 这样也能让自己轻松一点。 我承认, 这样的方式对一个女人来说不失为一种美好的选择, 但是我不愿意, 从创业那一刻开始我就告诉自己, 选择了一件事就一定要做下去, 因为我相信, 别人能够做好的事情, 我也能够做好, 甚至我能做到比他们更好。” 周芝说,她在这几年的创业过程中也是收获满满, 不仅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而且还收获了很多朋友甚至是知己, 更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和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创业虽然辛苦, 但也值得。 现在周芝的店铺在不断地进行调整

  167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升级, 经营的范围也在慢慢扩大, 水果种类也越来越齐全。 店铺里除了有三名专职的店员之外, 也给锦城学院的学生提供了一些校内勤工俭学的机会。 周芝坦言, 现在的经营确实带给了她不错的收入, 能够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晚上跑完步后经常路过周芝的店铺, 大部分时间她都在忙碌着。在我早起上课时, 周芝的店铺就已经开门了。 披星戴月归去, 头顶朝阳而来是对周芝最好的写照。 在问及事业与家庭有没有发生过冲突时, 一

   

  向开朗的周芝竟然沉默了许久, 哽咽了一下, 之后缓缓开口说道:  “ 我

   

  的儿子还很小, 他经常会问我, ‘ 妈妈, 你什么时候能够不上班, 什么时候能来接我放学?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接送的, 只有我是爷爷奶奶’ , 我每每都会被儿子的这些问题问得哑口无言, 我总有作为母亲的愧疚。 在我儿子出生几个月的时候, 我就已经出来闯荡了。 陪伴儿子的时间少之又少, 我回家的时候他已经进入梦乡, 他醒来的时候我就已经出门了, 甚至有时候很多天他都不能看见我, 儿子两岁就上了幼儿园的中班, 周末也会去上一些培训班, 不是我想要他多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提高某方面的能力, 只是因为在培训班里, 老师能够照顾好他, 不会让他没有人管; 培训班里的那些小朋友们也会和他一起玩耍, 不会让他觉得孤单。 不过无论我怎样补偿, 想什么样的办法, 对儿子我始终是有亏欠的。” 周芝吸了吸鼻子, 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 好在现在儿子稍稍长大了一些, 他懂得妈妈的辛苦, 我也会尽量早点回家。 他有时候还会爬到我的身上, 用他小小的拳头给我捶捶肩膀。 看着儿子稚嫩的笑脸, 我会觉得这一天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如果我回家他已经睡了,我会在他的床边坐上一会儿, 替他掖掖被子, 希望他在梦乡中能够感受到妈妈的爱。 周末我也会尽量休息, 陪伴他或者是带他来铺子里, 这样也可以多一点陪伴。”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68

  



   

   

   

  虽然创业过程艰辛, 不能尽一个作为妻子、 作为母亲、 作为女儿的责任, 但是周芝依然不后悔选择创业。 “ 我很感谢我的父母, 他们帮我带孩子、 料理家务, 为我解除了后顾之忧。 当然我更感谢我的老公,我脾气不算好, 有时脾气更是来得莫名其妙, 但是无论我怎样发火,怎样任性, 老公一直都选择包容我, 做我的好帮手和坚强的后盾。” 周

   

  芝望向收银台方向正在不停地给客人结账的老公, 露出了一个已婚女人特有的迷人笑容。

   

  “ 选择创业这么多年, 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我觉得这是我现阶段最好的选择, 我也会继续坚持下去。” 周芝转头冲我一笑, 眼神坚决笃定。

   

   

  未来, 无限选择

   

  创业已过五载, 周芝尝试过做餐厅、 做茶楼, 进入过不同的领域, 虽

   

  然困难重重, 但她在创业这条路上一直奋勇向前。 谈及未来的发展时, 周

   

  芝表示自己十年内仍然会坚持现在的选择。 “ 锦城学院和文学与传媒系养育了我, 我还是想留在学校, 见证学校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及时地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出我自己的力量。 我还年轻, 未来对于我来说有无限的选择, 但是我相信不管我怎样选择, 我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初衷, 我也不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可能我更希望能够多抽空来陪陪儿子, 作为母亲, 我不想缺席他的成长。”

  采访快要结束了, 时钟也指向了下午一点, 周芝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没有一刻停下过手中的工作, 满满一桌的果盘摆在眼前, 它们和我一同见证了周芝学姐坚强、 踏实的创业精神。

   

  针对当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的现状, 周芝给出了她的建议:

   

  “ 我觉得创业要踏实一点, 不要好高骛远, 一定要从头做起, 这样才能积

  169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累更多的经验, 在创业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先做人后做事, 只有这样, 你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在系主任毛建华教授眼里, 她情商高, 有眼光, 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在2005 级行政管理专业的同学们眼里, 她开朗活泼, 敢爱敢恨;在老公眼里, 她干练坚强, 是让男人都会心生敬佩的女强人;在店员眼里, 她和蔼可亲, 宽容大度, 让他们永远都想跟随。

   

  “ 我没有什么宏图大志, 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 我只想脚踏实地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一步一步地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就是周芝, 没有显赫的家世, 没有耀眼的光环, 孕育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这片土地上, 一点点骄傲的绽放。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70

  



   

   

   

   

   

   

  尚好的青春都是你

   

   

  ———访2007 级对外汉语专业

   

  成都汉韵教育培训咨询公司项目经理陈瑶

   

  执笔: 2012 级新闻学专业尤子哲指导老师: 傅仕彬

  

   

   

   

   

   

   

   

   

   

   

   

   

   

   

   

  没有付出就

   

  没有收获。

   

  ———陈瑶

   

   

  2007 级对外汉语专业陈瑶

   

  南风熏熏, 草木青青, 满地和暖的阳光, 满天温柔的白云。 三月, 这

   

  个充满朝气的季, 我用来比作青春里最美的时光。 年少时, 我们都愿做追梦的少年, 将希望的脚步踏遍繁花烂漫的春天。 但是,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

  171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和陈瑶一样, 把青春献给自己钟爱的事业和执着的理想。

   

  陈瑶, 毕业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2007 级对外汉语专业。

   

  2014 年, 陈瑶与她的团队创立了成都汉韵教育培训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并担任项目经理一职。 公司现有员工13 人, 截至2015 年, 输送了11 名大学

   

  生到美国营地学校担任暑期助教工作, 还培训、 输送了70 多名语文教师到泰国、 韩国、 新加坡等, 同时接待了来华学习汉语的泰国大学生共计

   

  21 人。

   

   

   

  尚好的青春都是你, 没有片刻不想你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 那么大学生活便是书中最美丽的章节; 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 那么大学生活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 如果说人生是一次

   

  从降生到死亡的长途旅行, 那么拥有大学生活的我们便可看到最灿烂的风景。

   

  如今, 已是陈瑶离开锦城校园的第5 个年头了, 可她对大学开学报到第一天的场景依旧记忆犹新。 “ 那年初秋, 当我第一次走进锦城校园时,内心充满了激动和期盼。 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 踏上未知的征程。” 陈瑶说道。 那天, 她拉着行李箱, 看着从全国各地赶来报到的同学, 看着洋溢在他们脸上的青春朝气, 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对未来的迫切与渴望。 当被问起对母校锦城学院的印象时, 第一个出现在陈瑶脑海里的词汇就是 “ 特别” , 特别的年轻、 特别的校训、 特别的 “ 三练三创” 、 特别的农场文化、 特别的一群同学, 大学里的点点滴滴 “ 特别” , 都深深地印在陈瑶的脑海里。

   

  陈瑶说, 在学校里她最喜欢的一门课程是中国古代汉语。 在陈瑶心中, 梁洁老师所教授的中国古代汉语每一堂课都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72

  



   

   

   

  宴。 初到大学的她, 深深地被梁老师的智慧和中国古代汉语的魅力所吸引。 陈瑶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这门课程, 但是学得越多越能感受到自身的不足。 因此, 陈瑶以梁老师为榜样, 努力阅读相关书籍, 经常在课下与梁老师探讨问题, 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除了平时的学习, 陈瑶还积极参加学校里的学生工作。

   

  在学生自律委员会工作的经历是陈瑶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

   

  瑶道: “ 那时候, 自律委员会在学工部带领下积极开展各类活动, 倡导自律自强。” 大一下学期, 陈瑶担任了自律委员会公共关系部部长一职, 跟

   

  同学们积极筹备锦城学院第一届 “ 寝室文化节” 。 经过不懈的努力, 她成功地找到了赞助商, 并为赞助商精心策划了一场走秀节目。 “ 还记得那天晚上, 报告厅里人声沸腾。 随着音乐的响起, 演出开始了。 舞台上五颜六色的灯光随着音乐忽明忽暗, 精彩的表演瞬间把观众带入了快乐的世界,赢得了阵阵掌声。” 陈瑶兴奋地回忆道。 大三时, 虽然学习任务加重, 但

   

  陈瑶并没有放弃学生工作, 积极参加竞选并成功担任了自律委员会副主席一职, 另外还加入了书法社团。 陈瑶说: “ 在大学期间很有必要参加1 ~2

   

  个学生组织, 这样可以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同时也能让自己在实践中快速成长起来。”

  谈到学生工作的经历, 陈瑶顿了顿, 说道: “ 因为学生会的工作通常都是安排在中午或者晚自习之后的休息时间, 这个时段其他同学都在休息的或享受美剧、 韩剧和美食。 然而我们一群学生会的 “ 战友” 们就在教室和食堂, 讨论各个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对于陈瑶来说, 在学生会的这段时光不仅让她收获了宝贵的经历, 更是收获了金石般的友情。 “ 这些朋友来自不同年级, 不同系别, 至今我们的 ‘ 战友情’ 仍在, 时不时大家聚聚,聊聊, 惺惺相惜。” 陈瑶幸福地说道。

   

  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陈瑶还坚持每天晚上夜跑。 直到今天, 无

  173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论白天的工作有多繁忙, 她总是要抽出时间来跑步。 “ 跑步对保持身心健康很有用,, 我想我现在之所以能面对繁忙的工作且身体坚挺依旧, 应该归功于这十几年来的锻炼。” 她说。

  陈瑶的另一爱好便是阅读。 说到这里, 她眼睛一亮: “ 我特别喜欢图书馆, 遗憾的是毕业那年新图书馆才投入使用。 在新图书馆投入使用之前, 老图书馆设在忠孝大楼的一至三层, 至今我都还记得一楼是报刊类,二楼是文学类, 三楼是理工类书籍。 我几乎每天都会去图书馆的一、 二楼阅读报纸杂志以及文学类图书。 最后一次借书已经快毕业了, 因为工作原因看得比较慢, 都延期了, 还交了滞纳金呢。” 陈瑶笑道。 在大学期间她特别喜欢看有关文学、 自传、 商业方面的书籍。 现在因为工作, 更多的是阅读管理类、 创业类书籍。 陈瑶说道: “ 三日不读书, 智商输给猪。 事实如此, 现在因为经常出差的缘故, 随身会携带电子阅读器, 很是方便”。

   

  在锦城学院, 陈瑶度过的那段美丽时光, 是她青春里最珍贵的记忆,

   

  更是她创业萌芽的地方。 尚好的青春都是你, 没有片刻不想你, 我梦中的锦城。

   

   

  尚好的青春都是你, 再遥远, 都跟随你

   

  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颗明星, 既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

   

  时光荏苒, 毕业将至。 大四的时候陈瑶在一家上市公司实习, 做产品策划。 毕业后的半年他也得到了职位的提升, 但是当时年轻的陈瑶却并不开心。 于是她开始思考, 这难道就是自己所想要的吗? 这难道就是自己的梦想吗? 陈瑶害怕自己会变成温水里的青蛙, 想结束浑浑噩噩的日子, 于

  是她开始找寻突破的机会。 就在这时, 泰国王后的女子学校招募中文老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74

  



   

   

   

  师, 陈瑶便报名参加并成功通过面试。 得到录取通知的消息后陈瑶非常地兴奋, 一边是国内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 一边是多年来追逐的梦想, 陈瑶毅然地决定去跟随自己内心的梦想。 从这个机会降临到她出发去泰国一共只用了2 周的时间 ( 包括准备所有的材料), 对于当时的陈瑶来说是冒险、是挑战。 “ 但是我想青春就是这样,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这件事最坏的结果你能接受, 那就勇敢地去做吧。 无论结果如何, 至少你努力过,不会给你未来的人生带来遗憾。” 陈瑶说道。

   

  泰国的生活轻松惬意 ( 除了学生调皮), 她非常喜欢泰国的生活, 这

   

  也是为什么回国后, 一直在做跟泰国相关的事情。 回想起在泰国的那段经历, 陈瑶说, 有太多太多让她感动和有趣的事情了。 在泰国, 有些中国同事在生活上对她颇为照顾, 工作上也很支持, 有的学生很可爱, 也可以和来自各个国家的老师齐聚一堂欢乐。 最感动的是离开学校的时候, 学校办了一场盛大的欢送会 ( 同时也有老师退休)。 按照泰国传统, 年长的老师坐在台上, 年轻的老师手捧花环 ( 泰式小花环), 一一上前去表示尊重与祝福。 这时, 年长的老师会接下花环, 回赠祝福以及礼物, 整个过程非常温馨感人。

   

  谈起对外汉语教学, 陈瑶饶有兴致地说道: “ 其实除了耐心和用心外,更多的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 怎样让他们理解, 怎么样让他们能喜欢中文、 喜欢汉字、 喜欢说, 让他们喜欢上这门语言, 喜欢上这个老师,这才是他们学习的动力。 所以我找学生们的兴趣点, 然后把要教给他们的词汇结合起来。 比如: 我在女校, 学生都是统一的校服鞋子和书包, 然后我就发现她们特别喜欢我的鞋子。 所以我们就用鞋子为主题, 展开了一场

   

  ‘ 我喜欢的鞋子’ 的话题, 同学们要学会各种鞋子的中文说法。 另外泰国学生的绘画功底都不错, 所以她们的作业还要求旁边附上图画, 用汉字和拼音标注。 对于这些活动, 学生们的热情很高, 作业都完成得特别好, 同

  175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时也能有效地将词汇运用到生活中。”

   

  作为一个女孩子, 陈瑶第一次只身一人出国工作生活, 并在那呆了将近一年时间, 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 现在回想起来, 对于第一次出国工作, 当时没有过高的期盼, 因为我给自己的要求就是锻炼自己。 去之前也曾想过条件会比较艰苦, 正如我之前说的是做了承受最坏结果的打算, 所以一旦下了决心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陈瑶说道, “ 在外工作生活, 想家是避免不了的。 当跟着接机的老师走出机场, 一股热流涌上来, 我才突然感觉到我来到了和家里完全不同的地方, 一个陌生的城市。 老师们带着我去吃第一顿饭时, 菜我竟然没法吃下去, 我只觉得米饭很好。 我想以后我自己可以做菜, 没有担心, 没有矫情, 就是坦然地接受这一切, 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到了那边两周后, 我提议给大家做一顿火锅, 用的是妈妈亲手做的辣椒酱, 刚吃了第一口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我很想家, 这是每一个异乡人都要克服的。 而我的方法是提醒自己: 我来是做什么的, 我来的目的是什么, 大概时长是多少。 每天我都会跟自己说, 珍惜每一个当下, 用尽全力去做你想做的, 让自己处于享受每一个当下的心境里, 自然一切都会好起来。”

   

  去泰国最大的感受是外国学生的开朗, 活泼。 他们非常尊重老师, 但

   

  是同时也能够跟老师像朋友一样相处。 “ 他们的动手能力特别强, 各种活动他们都是全身心地投入。 例如运动会, 他们会排练很多次。 不论是什么活动或作业, 认真对待的程度不亚于我们对待高考, 并且她们会很开心地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老师安排的每一件事情上。”

  还没有真正做这份工作前, 陈瑶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应该是一件简单的事。 而在泰国亲身经历后, 方知其实不然。 她认为大多数中文老师都只能算是口语老师。 而真正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 必须要有扎实的现代汉语基础 ( 语音、 语法), 还要非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知识、 人文以及各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76

  



   

   

   

  地风俗等, 这些都是必备的基本条件, 因为学生会对这些非常感兴趣, 时

   

  常会有各种问题。 另外, 会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特长能有助于教学, 例如毛笔字、 太极拳、 国画、 剪纸等。

   

  在泰国的这段时光陈瑶是开心的, 因为这是梦想成真的快乐, 也是创业起航的开始。 追随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那颗星, 当它在面前闪耀时, 要

   

  抓住这宝贵的机会。 只要坚持不懈, 最终的目标总能实现。

   

   

   

  风, 再疾再狂我也不放弃

   

  回国后短暂的银行从业经历更加让陈瑶确认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她决定仍然做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随后陈瑶加入了北京的一个国际教育集团, 成为成都分公司的项目负责人, 这段经历开启了陈瑶从事国际教育的大门。 这期间, 陈瑶通过不断地学习, 不断的地积累经验, 深入地了解了运作国际教育项目的流程, 为后期的创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4 年, 汉韵教育培训咨询公司在陈瑶和朋友们的努力下成立了, 并

   

  且成为了中泰教育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办事处, 还邀请到了四川各高校的领导齐聚一堂, 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泰国, 因此大部分汉语教师是在泰国基础教育部旗下的公立中小学任职。 当然公司同时拓展了和美方营地学校的合作, 2015 年期间输送了11 名大学生到美国营地学校担任暑期助教工作。 同时接待了21 位来华学习汉语的泰国大学生。

  同境外的教育部门、 学校或者机构的合作, 基本是在陈瑶的带领下和另外一名同事来完成的。 其中让陈瑶最有成就感的就是为新加坡国际学校曼谷分校输出了7 名汉语教师。 这所学校以选用新加坡教材、 教学体系以及中文教学质量著称, 常年获得泰国各大中文比赛大奖。 与此同时, 教师待遇非常优厚, 对老师要求也异常严格。 因为陈瑶在泰国工作期间该校校

  177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长非常信任与赏识她, 加之陈瑶多次与学校沟通项目操作事宜, 所以自然而然地达成了合作, 并邀请校长来成都面试老师。 此次参加面试共有12

   

  人, 最终选定7 名老师。 这7 名老师里面有一位是锦城学院的学生。

   

  谈起成立公司的初衷, 陈瑶道: “ 我们是2011 年毕业的, 毕业时发现根本找不到出口, 某同学得知了一个赴泰当汉语教师的机会, 同学们纷纷加入。 但是各家机构的操作方式各不相同, 因此, 从泰国回来后有这样的机会就想自己尝试去做, 而最大的心愿却是带给更多有出国做中文教师想法的同学更多更好的机会和服务。”

   

  刚刚开始创业时, 最大的困难是看不到希望。 资金、 市场、 团队, 每

   

  一块都是问题。 就在陈瑶感到最困惑的时候, 学院得知了陈瑶创业的想法。 文传系系主任毛建华、 学生科科长曾瑜、 校团委书记苏斌等都给予了各方面的支持和关爱, 这让陈瑶非常感动。 同时, 创业的信念在她心中更加坚定。 在成立中泰教育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办事处时, 锦城学院的老师纷纷抽空前来支持。 当合作项目回到母校时, 学院和系上在宣传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支持。 母校给予的帮助, 陈瑶都铭记在心, 对她来说, 只有做更多有利于母校的事, 才能回报母校对她的关爱。

   

  说起当时的创业伙伴, 陈瑶打趣地说道: “ 都说选合伙人跟选伴侣一样, 要慎重。 我认为自己一直都是幸运的人, 遇到的人志同道合, 我们是朋友, 更是战友。 我们的合作是基于真诚、 信任, 相互支持以及包容。 在

   

  创业时争执肯定是有的, 例如发展方向的规划统一、 项目的设定、 人员的流动等方面。” 这也让陈瑶想起当初在学院参与学生工作的情景, 没有讨论, 没有自己的意见就没有今天公司所创造的成绩。

   

  然而, 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 2015 年, 全国经济形势不景气, 对于中小型公司来说, 想办法生存下去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此时, 公

   

  司与国外学校的合作项目还未完全成熟, 合伙人又突然生病, 加上团队不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78

  



   

   

   

  稳定、 资金周转困难等因素, 让陈瑶觉得这一年格外艰难。 2015 年也的确是公司最困难时期, 合伙人提出退出, 在从多方面考虑并且征得所有人同

   

  意之后, 陈瑶带着团队与另一家国际教育公司合并, 这期间大家都非常难过。

   

  合并后, 公司保留优势项目, 与更多地区、 国家合作, 业务也拓展到中小学的海外交流活动, 并且与英国、 澳大利亚、 新加坡等教育部门及学校签订相关合作协议。

   

  “ 我们学校有很多校友创业, 有牛人大咖的光芒万丈, 也有在黑夜中默默探索的无名者; 有的已经开始品尝胜利的果实, 也有的在这个过程中失意放弃。 创业不仅仅意味着财务的自由, 也不仅仅意味着光鲜亮丽的名头, 它是艰苦与自我升华的代名词。 同时, 创业不等于逃避就业, 创业没有假期, 没有固定薪酬, 没有抱怨的理由, 同时又要担负更多的责任。 希

   

  望更多的学弟学妹选择创业是基于理智的前提。” 陈瑶语重心长地说道。

   

  既然人生的风帆已经扬起, 就注定要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 去验证青春的信念; 既然人生道路没有注定, 就要勇往直前地跋涉, 去验证青春的坚韧; 既然过去不堪回首, 那就重整旗鼓努力付出, 去诠释青春的无悔。

   

  尚好的青春都是你: 我的母校, 我的梦想和我的坎坷。

  179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远方精彩, 不忘初心

   

  ———访2007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 汉堡小猫正品代购店” 店主王晓梅

   

   

  执笔: 2014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周燕红指导老师: 秦蓁

  

   

   

   

   

   

   

   

   

   

  关于人生,别人总指点得太多。 而我要的,是一份可以退守的幸福,是一个可以奋斗的梦想和一份可以回望的事业!

   

  ———王晓梅

   

   

   

   

   

   

  2007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王晓梅

   

  初入社会, 从桀骜不驯的活力少女到沉稳大气、 独当一面的政界精英, 同时发展副业, 成功地做起了微商, 这是王晓梅从校园到职场所经历的蜕变与成长。 从懵懂少女到社会人才再到美丽人妻, 最后成为幸福母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80

  



   

   

   

  亲, 这是王晓梅次次华丽的转身, 也是她人生经历不断丰富的过程。

   

  王晓梅是文学与传媒系2007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 现在是雅安市医疗保险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 后来又开始做起了微商, 开起了淘宝店, 现在已经是一个多面能手, 更是一位典型的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代表。

   

  作为一位事业成功的女性, 王晓梅的工作履历就是一部传奇的奋斗史。 作为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女生, 走出校园后的第一步就顺利地考上了公务员。 成为公务员后, 王晓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绩, 不断地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由于认真工作, 业绩突出, 她不断被领导提拔, 最后成为了年轻的办公室副主任。

   

  当然, 王晓梅还是一位有着幸福家庭的小女人, 在兼顾事业的同时不忘追求人生的幸福。

   

  一个有智慧的女孩从来不会局限在一片天地中, 所以王晓梅也从来没有安于现状, 而是积极地寻找新的风景, 踏上新的征程。 在孩子出生以后, 王晓梅突然从自己孩子的奶粉中发现了商机。 她首先发现了中国父母的心理———给孩子喝放心的奶粉, 然后就充分利用自己在国外的关系开启了新潮的微商代购。 因为诚信, 王晓梅将自己的副业———微商代购做得风生水起。 开始, 只有她身边的同事是客源, 在经过口口相传之后, 客户变成了朋友的朋友、 同事的朋友, 而她, 最后也成了一位顾客群稳定而庞大

   

  的代购达人。 用王晓梅的话说就是 “ 虽然不能说客户遍布全国, 但也算得上庞大了” 。

   

   

   

  文传学子的风骨神韵

   

  王晓梅是2011 年毕业的, 目前已离开学校在职场中拼搏了四五年。 四

   

  五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 辅导员曾瑜老师记忆中的那个带着浓重雅安口

  181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音的青涩女孩, 现在已经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了; 当年班上那个活跃的文艺分子, 现在已经是沉稳大气的政府官员了。

   

  王晓梅非常乐意与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心路历程。 通过与王晓梅的谈话, 我感受到了文传学子且风骨神韵。 第一次见面, 我就感觉到王晓梅是一个很有涵养又不失纯真, 且极具文人气息的人。 她喜欢电影

   

  《特洛伊》, 对于这部 “ 繁华落尽迷人眼、 深情不忘落尘埃” 的电影, 王晓梅喜欢它浓厚的历史神话色彩、 唯美惊心的画面和震撼心灵的恢宏气势。王晓梅说自己喜欢的书籍是 《 边城》, 她很欣赏沈老先生那份现代人普遍缺少的返璞归真, 那份遗世独立。 现代不缺浮躁之人, 社会也不缺崇名拜利的人, 独独少了一些喜欢安静、 喜欢纯朴的人。 从所爱的书籍和电影来看, 王晓梅确实让人不得不感叹, 这果然是我们文传系走出的人, 始终有对于美好的期待和向往。

   

   

   

  感恩母校不言悔

   

  谈到大学时代, 王晓梅可以说印象深刻, 所有事情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 当初来到学校, 第一印象就很不错, 觉得这所学校很漂亮, 自然环境和绿化等各方面做得很好, 虽然当时的一些设施还不像现在这样完善,但是曲径通幽的校园环境还是让她觉得美好清净。

   

  王晓梅作为文传学子, 对于文传系当然是具有发言权的。 “ 当时你接触文传系后, 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问道。 她思考良久后回答说: “ 文传系是一个充满人文精神并且让人终生受益的地方, 处处充满着浓郁的文学色彩, 同时也有着与时俱进的五彩斑斓, 让人受益匪浅。” 没有恭维的言辞, 没有虚假的夸奖, 王晓梅用最真诚的语言来表达对文传系的感受。 王

   

  晓梅别提到, 系主任毛建华教授带领的一群有着深厚文学修养和无限爱心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82

  



   

   

   

  的老师们共同打造了一个有底蕴、 有温暖、 有创新的文学与传媒系, 真正做到了 “ 博学于文, 奋斗于传” 。

   

  王晓梅在校期间就已经展现出了过人的办事能力。 这人是一个独立而且聪明的女生, 所以在家庭和事业成功的时候, 王晓梅仍然没有忘记刷新自我, 去开辟另一番天地。 一个人的目标要通过漫漫的寻找才能明确, 这

   

  一路上不能缺少帮助你明确目标的引路人。 王晓梅也不例外, 她的恩师和引路人是陈思广老师。 陈思广老师知识渊博又耐心热情, 他教会了王晓梅专业知识, 也教会了她怎样寻找人生目标和人生方向。 对于这位老师, 王

   

  晓梅怀有深深的感恩之情。

   

  一个学校、 一个院系在送别自己的学子时总要赠予他们一些东西作傍身之物, 就像送子远行的母亲总以及要给孩子备下点御寒的衣物。 锦城学

   

  院文传系将动脑和动手的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的技能作为礼物赠予踏入社会

   

  的学子。 这是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 足以支撑他们走向成功并且终身受益。

   

   

   

  创业之路由爱而始

   

  谈到创业的话题, 我问王晓梅当初选择做微商是出于怎样的初衷。 王

   

  晓梅说, 她的初衷很简单, 就是为了自己的宝宝。 作为一位母亲, 王晓梅和所有母亲一样, 都希望给自己孩子最好的。 当时王晓梅为了孩子的奶粉

   

  问题没少费心思, 想到自己有亲戚和朋友在国外, 所以一个商机被她发现了。

   

  一方面为了给宝宝更好的奶粉和营养, 另一方面又想做一些副业来充实自己。 所以王晓梅就选择了代购海外婴儿奶粉, 做起了一位微商。 到了现在, 经过三四年的时间王晓梅的微商做得也是红红火火。 因为同事和朋

  183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友们都信任王晓梅, 所以她推荐的奶粉和食品以及各类化妆品都会让同事和朋友们争相选购。

  王晓梅代购的婴幼儿奶粉品牌很多, 如爱他美、 喜宝、 牛栏等, 凡是德国、 荷兰、 澳洲本土的奶粉都可以在她那里买到。 之后, 她又开始代购化妆品。 代购的东西越来越多, 王晓梅的客户群也越来越庞大, 也让她的代购之路越来越宽, 销售量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王晓梅的推荐,这使得王晓梅的人脉圈子也越扩越大。

   

  王晓梅说因为一开始不是出于赚取利润而开始代购的, 所以她的朋友们都更信任她, 也就更加愿意帮着她宣传和推广了。 这份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想法, 让王晓梅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资源, 将自己的代购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后来, 王晓梅还开起了淘宝店。

   

   

   

  百年锦城已经起航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是看他是否能够独立思考、 是否能够不断刷新自我、 不断创造, 一个学校办学的成功与否则是看社会是否接纳和认可它所培养出来的人才。 王晓梅在毕业当年就进入政府机构工作, 一

   

  个年轻的大学生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升任办公室副主任, 这不正是社会对王晓梅的认可吗? 在事业已经稳定之后她又开始加入创业大军, 这

   

  不正是王晓梅敢于创新、 乐于创新的表现吗? 这不正对锦城学院办学能力的肯定吗? 提到自己被社会认可的能力, 王晓梅不忘学校和文传系的栽培。 当被问到对学校和文传系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时, 王晓梅表露出的是满满的感谢。 王晓梅说锦城学院和系上 “ 一个标准” 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她就业以及现在的微商创业有很大的帮助。 她告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84

  



   

   

   

  诉我: “ 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学习, 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 表

   

  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并且我们学校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这对学生们进入社会后的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帮助。” 听到这里, 我就不得不提到王晓梅口中最大的功臣,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一个标准” 。 “ 一个标准” 的具体要求就是 “ 做人第一, 能力至上” 。 从王晓梅的事迹来看, 这个标准的确是基于社会现实而制定的。

   

  社会上企业和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真正的动手能力, 科学教研界又认为大学生缺少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 在锦城学院, 不管是邹院长还是毛主任, 都极力强调 “ 做人第一, 能力至上” , 而学校倡导和实施的人才计划中所谓的做人, 就是 “ 三讲 ( 讲诚信、 讲礼仪、 讲感恩)、 三心 ( 对国家人民尽忠心、 对父母长辈尽孝心、 对同学同事尽爱心)、 三道 ( 做人要地道、 做事要厚道、 处事要公道) ” , 能力培养方面是 “ 三商 ( 智商、 情商、 行商)、 三会 ( 会动脑筋、 会动口、 会动手)、 两双 ( 双语交流、 双证培养)、 两强 ( 在动手能力上强于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 在理论基础知识上强于高职学院的毕业生) ” , 这些要求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 经世致用的应用型人才。 刚好弥补了现在社会舆论认为的中国多数大学生存在着的三大缺失, 所以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必然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锦城学院还建立了被四川省教育厅列入教改项目的学生数字化学习平台, 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在网上学习和完成作业。 虽然学校成立的时间不长, 可就是因为年轻, 我们才要拼命前进; 就是因为年轻, 我

   

  们才有无限创新的冲劲。 如今锦城学院的名气还不够大, 所以它正在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创新型人才, 让他们站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替锦城学院发声。

  185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文传助力出奇迹

   

  后来在与王晓梅的聊天中, 她多次提到的一点就是, 文传系对于专业知识的教授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她的帮助很大。 她说, 以前在学校能经常听到毛建华教授强调 “ 锦城课堂大于天” , 因为文传系的课堂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外, 还要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为了给学生提供最好的师资, 学校和毛建华教授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高薪聘请最优秀的老师, 甚至动用了各方人脉请来一些超级大牌的学术牛人和业界精英。 比如学术带头人冯宪光教授, 他不仅是博士生导师, 也是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 “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 的首席专家。 在王晓梅的记忆中, 文专系上不仅有这些教育界的牛人, 还有一位相当优秀的业界精英, 那就是石本秀教授。 石本秀教授既是文传系上的教授, 也是教材 《 新媒体研究理论与实务》 的主编, 并且兼任着四川省好新闻评委、 四川省广播影视教育学会新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拥有这样一群有着渊博知识又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老师, 王晓梅在事业稳定之后会毅然决定创业, 也就不足为怪了。

   

   

   

  寄语母校

   

  当被问到 “ 你最想对学弟学妹们说些什么” 这个问题时, 王晓梅说希望学弟学妹们在扎实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和集体活动, 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为今后的创业、 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王晓梅还说扎实的专业知识能让你在你的领域内拥有发出自己声音的最基本条件, 而

   

  与人相处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则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确实, 王晓梅提到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86

  



   

   

   

  的这两点恰好和锦城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就是既要会做事, 更

   

  要会做人。

   

  十年风雨兼程, 十年荣耀辉煌。 从2005 年到2015 年, 锦城学院用十年时间打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充满朝气和斗志的锦城学院在前行的路上从未止步, 锦城学院的学子在人生奋斗的路上也一直向前。 在这条奋进的路上, 锦城人一直以 “ 止于至善” 的校训严格要求自己, 走出了一条属于锦城学院的康庄大道。

  187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荷出碧水, 香远益清

   

  ———访2008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 菡时光” 淘宝店店主蒋卉

   

   

  执笔: 2014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王雨露指导老师: 杨骊

  

   

   

   

   

   

   

   

   

   

  生命中有爱,是为了快乐。 最好的爱,须与时光一起生长。

   

  ———蒋卉

   

   

   

  2008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蒋卉

   

  2012 年9 月, 马云在第九届 “ 全球网商大会”  发表闭幕演说时表示

   

  “小而美” 是未来电子商务的方向。 自此, “ 小而美” 作为一个电商新概念被正式提出。

   

  关于 “ 小而美”, 它可以是经营方式和理念的创新, 可以是为满足某个群体认同的需求, 也可以是经营者自身个性化的诠释……总之, 在 “ 全

   

  民创业” 的浪潮之下,  “ 小而美” 因其差异化竞争的独特魅力被马云预测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88

  



   

   

   

  成为 “ 未来电子商务的方向” 。

   

  淘宝小店 “ 菡时光” 便是这样一个 “ 小而美” 的存在。

   

  简洁雅致的店面装修、 饱含禅意的日常物件、 周到体贴的客服, 一个淘宝小店, 却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叶点池

   

  “ 菡时光” 是由两位笔名中都有 “ 菡” 字的姑娘一同创立的, 她们在大学相识, 既同专业, 又同寝室。 发起人沐菡的真名叫蒋卉, 另一位笔名为歆菡的女生真名叫易桐。 她们同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2008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 今天的主人公, 是这个叫蒋卉的姑娘。

   

  蒋卉是安徽人, 2012 年6 月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 10 月进入电视台工作, 成为一名记者。

   

  单凭 “ 电视台” “ 记者” 这两个词, 便足以让刚刚步入社会的蒋卉得到周遭人的羡慕。 但随着工作的深入, 蒋卉的心里开始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质疑, 这份质疑幻化成一个雪球, 随着时间的推移, 越滚越大。

  2014 年5 月, 蒋卉通过走访询问, 对不同年龄层、 不同职业的人做了

   

  关于看不看电视、 看电视频率以及关注的电视节目等诸多问题的调查之后, 2014 年7 月, 她辞职了。

   

  这个决定让身边很多人不解, 连她的上司都说: “ 你知道这个职位有多少人想进来吗? 你却说要辞职。” 大家都觉得, 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只

   

  要做好自己的本分, 其他事情不需要费太多心思。 蒋卉的家人也并不支持她辞职的决定, 在他们看来, 电视台记者是一份很好的工作, 他们不明白蒋卉为什么会辞职, 这样的决定看上去就是自己在找罪受。 而蒋卉自己却觉得, 只有身在其中, 才知道是否真正适合自己。

  189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体制内会很稳定, 但是却真的像一个围城, 里面的人想出去, 外面的人想进来。 别人只看到你光鲜地出现在屏幕上, 却

   

  无从知晓你的真实感受。 所以我觉得那份工作并不适合我。” 现在回忆起来, 蒋卉觉得, 第一份工作让自己不满意, 也有很多自己初入社会不够成熟的因素。 但真正让她下定决心辞职的, 是她切身感受到了互联网

   

  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 蒋卉说: “ 与其被动地等待被淘汰, 倒不如我主动出来。”

   

  辞职后的蒋卉进入了一个迷茫期, 她找过其他工作, 参加过公务员考试, 也想过回到学校考研, 但总觉得这些选择有些勉强。 直到2014 年11

   

  月初, 她的闺蜜、 大学室友易桐给她寄来了一块自己做的手工皂。 易桐从中学时代便喜欢手工, 大学毕业之后偶尔也会做一些日常物品, 因为她觉得市面上的洗面奶和手工皂不能满足她的需求。 这两年来, 蒋卉一直在使用易桐制作的手工冷制皂, 觉得效果特别好, 这让她的心里萌生了一个想开店的念头。 而当她把这个念头说给易桐听的时候, 两人一拍即合。

   

  纯手工冷制皂的制作周期需要一个半到两个月, 经过筹备制作, 2015

   

  年1 月, 蒋卉收到了易桐发来的第一批纯手工冷制皂。 但她并没有卖, 而

   

  是精心设计了包装, 自己撰写了介绍说明, 将这一批手工皂分发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接下来的一个月, 她一一询问了所有人的试用效果和体验,

   

  收到的反馈让她欣喜。 与此同时, 淘宝店铺和微信公众号的申请也通过了。

   

  经过一个月的店铺装修、 产品拍照、 文案写作等一系列筹备, 淘宝店铺 “ 菡时光” 终于在2015 年3 月5 日元宵节当天开始正式运营, 微信公

   

  众号 “ 菡書” 也推送了第一篇原创文章。 蒋卉和易桐也开始成为了大家口中的 “ 菡姑娘” 。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90

  



   

   

   

   

   

   

   

  尖尖角

   

  蒋卉说, 虽然一开始便做好了 “ 创业维艰” 的准备, 但实际操作的困难还是大大超出了她们的想象。 最难的是在这条路上得不到任何人的指点。 没有人会告诉你货源该怎么找、 文案该怎么写、 店铺该怎么打造。 学

  校里也没教在运单量不大的情况下, 该怎么与快递公司谈价格以及遇到客人特别难缠时该如何应对。 并且客人对她的态度与她之前作为记者出去采访时完全不同, 这些都需要她自己去慢慢摸索。

   

  对 “ 菡时光” 而言, 还有个无法跨越的问题, 那就是蒋卉和易桐并不在同一个城市生活。 蒋卉在安徽合肥, 易桐在四川成都。 当两人需要商量店里的事务时, 只能依靠互联网。 此外, 与蒋卉不同的是, 易桐在一家公司做行政, 白天需要上班, 只有晚上和周末才能进行手工制作。 这大大限制了 “ 菡时光” 的发展速度。

   

  创业之初需要投资, 蒋卉和易桐仅仅工作了两年, 并无太多积蓄。 加

   

  上蒋卉家里人对于她辞去电视台工作、 出来创业的行为本不理解, 所以在经济上很难得到家人的支持。 这些压力都压在了两位24 岁的姑娘身上。 为

   

  了节约快递成本, 蒋卉一家家地给快递公司打电话, 甚至蹲守在小区每日收发快递的地方, 一有快递员来便上前询问, 最后终于谈妥了一家。 为了节省资金, 加之蒋卉坚持淘宝店铺是门面, 所以两位姑娘放弃了直接花钱套用淘宝装修模板, 自己设计版面、 拍照、 修图、 写文案等, 一张图不满意修到满意为止, 一句话不能很好地表达意思就改到能表达为止。 一次次地熬夜, 换来了如今 “ 菡时光” 清新雅致的店铺风格, 甚至有其他淘宝店主由于太喜欢, 都来自找到蒋卉询问制作方法。 在蒋卉将店面制作方法详细告知他们后, 这些淘宝店主竟成了 “ 菡时光” 的忠实客户, 还帮忙宣传

  191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 菡时光” 。

   

  从小花钱大手大脚的蒋卉因为 “ 菡时光” 变得勤俭节约, 不过她看得很开, 说: “ 有压力, 其实成长得更快一些。 人呐, 不被逼一下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能。 我现在遇事儿, 第一反应是挽起袖子就做, 不磨叽, 因为磨叽也没用, 又不会有人来帮你做。 拖延症治好了, 这也是意外收获。”

   

  虽然在资金的压力下, 她和易桐凡事都亲力亲为, 但难能可贵的是,她们对于产品的制作却不遗余力。 所有的原材料均按最好的来, 制作时间也是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前提。

   

  拿 “ 菡制皂” ( 菡家制作的纯手工冷制皂) 为例, 现在市场上有不少手工皂, 大多数都添加了皂基。 添加皂基的手工皂从制作到使用只需几天时间, 但在使用后会令皮肤干燥, 而不添加皂基的冷制皂使用起来温和舒适。 “ 菡制皂” 为了保证纯天然, 采用自然通风, 待手工皂完全成熟后才上架销售。 “ 菡制皂” 在原料上也是选择最好的, 每批手工皂成熟后, 两

   

  位菡姑娘会先行试用。 蒋卉说, 她有一个理念, 那就是凡是在 “ 菡时光”上架的产品, 一定是符合她和易桐审美并且经过亲身尝试后觉得好的。

   

  因为这份用心和认真, “ 菡时光” 自开店以来就没有收到过差评, 保持着淘宝平台上难得的100% 好评。 蒋卉说, 其实更难得的是 “ 菡时光”

   

  让她们自己变得更好。

   

   

   

   

  小荷举

   

  质量上乘的产品、 细致用心的店主、 良好的口碑, 这些因素让 “ 菡时光” 在众多同类型淘宝中闪闪发光。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 “ 菡时光” 已

   

  经有了一些固定的客人。 仅仅三个多月的时间, 蒋卉和易桐就收回了成本, 而且还有所盈余。 面对日益自信的两人, 蒋卉家里人对这件事的态度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92

  



   

   

   

  终于有了松动。

   

  蒋卉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职工, 更希望女儿过上稳定的生活, 不要操劳, 然而时间久了, 蒋卉的妈妈成了微信公众号 “ 菡書” 的忠实读者, 她

  觉得女儿每周的写作是个非常好的习惯, 于是态度渐渐有了转变。 易桐的父母则会每周转发推送的文章, 易爸爸还在公众号的评论区留言, 祝 “ 菡

   

  时光” 健康发展。

   

  蒋卉说, 一个人活在世上, 也许会从事很多项工作、 遇见很多个人,但做最好的工作和做最好的人, 一定是能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经营 “ 菡时光”  的时间里, 蒋卉改变了许多。 从前的她急躁、 好

   

  强, 可她渐渐发现急躁并不能解决问题, 好强也无法取得胜利。 她开始明白她需要的是理性的思维和果敢的判断, 而非混乱的思绪以及敏感的神经。 为了能更好地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她不再沉溺于城市的便捷和娱乐,她会在闲暇时回到山里, 感受自然造物之神奇。

   

  游山玩水间, 取材于自然, 蒋卉越来越崇尚自然, 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 我想把 【 菡时光】 的发展打造成一片生态系统, 就像一棵树, 把根扎进土里, 接受阳光和雨露, 哪怕是在荒漠或寒冬中野蛮生长, 也远远好过温室暖棚里的繁花似锦。”

  自然予以蒋卉的启发, 还有琥珀蜜蜡。 起初, 她只是自己喜欢, 喜欢蜜蜡的温柔色泽。 后来她发现, 蜜蜡不仅仅是一种天然的植物化石, 而且还能在方寸之间让时光停驻, 刹那永恒, 它凝结着千万年里的生物能量,蕴含了无数神奇的传说。 在蒋卉眼中, 它是满含人类情感的结晶, 内敛幽深, 静气安神。

   

  虽然对蜜蜡很向往, 但市场上高昂的价格却让她望而却步。 不过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2015 年6 月, 蒋卉的一个好朋友竟做起了蜜蜡生意, 一手货源, 国外进口原石, 这让她有机会近距离地去学习关于蜜蜡的

  193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知识。 如今, 蒋卉能自信地说:  “ 见过天然蜜蜡的纹路, 摸过天然蜜蜡的

   

  质感, 现在的我一眼就能认出假货来, 好东西放在手里是有感知的。”

   

  2015 年8 月, “ 莲心饰品” 板块在 “ 菡时光” 上架, 主营纯天然无优化琥珀蜜蜡, 蒋卉笃定地认为, 饰品并非生活必需品, 但她希望饰品在装点人们的同时也要充满灵气, 仿佛拥有生命, 耐得住时光荏苒, 能感知、会陪伴。

   

  天然造物、 独一无二, 世界上不存在两块一模一样的天然的蜜蜡。 8

   

  月份, 蒋卉遇到了这样一位客人。 有个姑娘看上一块蜜蜡吊坠, 前来询问能否便宜些。 因为成本原因, 蒋卉婉拒了对方的要求。 过了几天, 这位姑娘实在对那块蜜蜡念念不忘, 再度来寻, 可那块蜜蜡却已被别人的客人买走, 姑娘十分失落。 为了安抚姑娘, 蒋卉劝她随缘, 并再为她挑了一款,幸得她满意。 这让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即世间偶然的相遇是缘, 你敬我一点、 我敬你一点便是份, 尽人事、 听天命, 生智慧不生烦恼。 只要想通了这一点, 蒋卉便越来越平和、 越来越心安。

   

  这样的心态影响着蒋卉的生活方式, 其中也包括了对 “ 菡时光” 的态度。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 微信朋友圈充斥着铺天盖地的小广告, 蒋卉却从不在朋友圈刷屏, 更不会向微信好友群发信息。 她只是每天偶尔发一些精心拍过的图片, 配上几句自己写的句子, 以至于有些微信朋友在她开店半年之后才知道她发的那些美物都是可以出售的。 朋友们都说, 没见过她这样做生意的。 可蒋卉还是老样子, 她说, 以后如有需要,她会专门注册一个账号作为服务号, 发一些产品信息, 但现在她并不希望因为自己做生意 ( 刷屏、 群发等行为) 打扰到别人。 微信里都是朋友, 她

   

  希望别人看到她发的图片和文字都是享受。 如果可以, 她也希望自己的图片和文字能打动一些人, 让他们知道———生活不仅仅是苟且, 还有诗和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94

  



   

   

   

  远方。

   

  “ 与将 ‘ 菡时光’ 做大做强相比, 我更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大家可以喝茶聊天、 分享美物、 体验生活的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 大家可以认识更多有趣的人和事。” 蒋卉这样说道。

   

   

   

  风送香

   

  对蒋卉而言, 母校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在锦城学院, 她结识了闺蜜易桐, 四年的大学时光促成了她们彼此信

   

  任且坚实的友谊, 若没有这场相遇、 相识、 相知, 就不会有 “ 菡时光” 的存在。

   

  在锦城学院, 她和易桐一起学习古代文学、 现代文学、 西方文学、 文

   

  化概论等, 若没有这样一番习得, 她们的文章就不会如此打动人心。

   

  在锦城学院, 她们一起参加创业大赛, 从写策划书、 做财务报表到评估可行性, 若非早早思考过创业初期面临的机遇和问题, 两个刚刚毕业两年的姑娘不会如此坚定地挽起袖子说 “ 我们可以”。

  在锦城学院, 她们曾经因为不喜欢网页制作这门课而发过牢骚, 殊不知几年之后便会因自己曾经学过而窃喜。

   

  而最让蒋卉感激至今的是她在锦城学院遇见了自己的人生导师———杨

   

  骊老师。

   

  蒋卉说, 大学之前, 她对 “ 好老师” 的界定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单单 “ 兴趣” 这个词就能让一名老师充满魅力。 高考之前的学习、 生活都很单纯, 到了大学, 我们才能第一次睁眼看世界, 不再束缚于高考的压力, 我们的三观开始形成, 这时候, 一个好老师的出现很重要。

   

  蒋卉说她一直感到很幸运, 幸运地在大学时代刚刚开启时便遇见了杨

  195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骊老师, 并在整个大学时期得到她的悉心教导。

   

  “ 敬畏” 是杨骊老师教结蒋卉最重要的词语之一, 对知识心怀敬畏、对自然心怀敬畏、 对众生心怀敬畏。 只有心怀敬畏, 才不会戾气缠身, 才

   

  会把自己放到低处, 明白自身的渺小。

   

  如今, 很多人来找蒋卉聊天, 诉说生活中的种种遭遇和困惑。 蒋卉会把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讲给他们听, 而她自己也越来越能感知大学时光对她的重要, 也越来越知道感恩。

   

   

   

  无穷好

   

  经过将近一年的用心经营, 在蒋卉、 易桐与 “ 菡时光” 一起越变越好的同时, 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空间上的阻隔让两位姑娘的协作效率较低, 创新能力得不到最大地发挥, 原创手工制品的产量远远达不到需求量, 即使采用了预售的方式, 也

   

  常常是现货还没到就预售告罄。

   

  针对上述问题, 两位姑娘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 “ 菡时光” 合肥工作室正在筹备中, 蒋卉希望能把线上的流量引一部分到线下, 不定期举办一些有趣的活动, 组织大家一起玩, 她想把 “ 菡时光” 真正打造成一个可以喝茶聊天、 体验生活的平台。

   

  蒋卉说, 若是在一年前, 她绝不敢筹备实体工作室, 因为打造线下实体工作室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一年前, 她什么都没有。 可

   

  这一年里, 通过 “ 菡时光” , 她结识了很多兴趣相投的朋友。 在大家一起吐槽周末时光太无聊的同时, 又各自身怀着一些在蒋卉眼中难得的本领。比如有姑娘是舞蹈老师, 后转行做行政, 蒋卉希望她能来工作室, 带着五六个对身材有要求的姑娘练习跳舞; 再比如有姑娘很爱花, 也自费参加过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96

  



   

   

   

  花艺培训, 对鲜花很有研究, 蒋卉希望能组织一个花艺沙龙, 大家可以学学如何插花装点生活……这些都是蒋卉的小点子, 而这些 “ 菡时光” 的客人都已经答应加入进来。 在蒋卉和易桐看来, 这正是梦想照进了现实。

   

  现代社会,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同时, 精神世界却在荒漠化, 追求了太久物质的我们已经将 “ 美” 冷落太久了。 总有一天, 人们会幡然醒悟, 会发觉其实 “ 美” 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 现如今的 “ 菡时光”就像长在荒漠里的一棵树苗, 柔弱翠绿初长成。 两位 “ 菡姑娘” 都是善于发现美、 且乐于分享美的人。 客人欣赏到了这种美, 自然会被吸引,进而将这种对 “ 美” 的理解传递。 俗话说世上不是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但其实只要有心, 每个人的眼睛都能发现美。 “ 菡时光”就是这条寻美之路的引路人, 她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原来, 生活可以这么美。

   

  创造美, 分享美。 小店 “ 菡时光” 就像是荷花一般, 虽才露尖尖角,却亭亭净植, 给人舒适与美, 香远益清, 说不尽的无穷好。

  197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岁月繁花, 自写一方传奇

   

  ———访2011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 Aphianaix_ 私人馆” 淘宝店店主潘熙

   

   

  执笔: 2014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周燕红指导老师: 秦蓁

  

   

   

   

   

   

   

   

   

   

   

   

   

  唯有光明的未来,能够指引我做梦的方向! 坚信我的以后定不负这车水马龙的城市和今日满满的艰辛!

   

  ———潘熙

   

   

   

   

  2011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潘熙

   

   

  她, 是一个值得描写的人, 在阴影背后, 她执着勇敢; 她, 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她比任何人都懂得生活容不得半点虚假; 她, 是一个敢于乘风破浪的人, 即使是雨暴风急中, 也能从容应对。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198

  



   

   

   

  潘熙是我们的传奇学姐, 也是我们效仿的榜样。 在她身上有不可复制的成功, 有无数精彩故事, 也有无数心酸过往。 作为一名大学生, 能够成为一个拥有数万粉丝的网络小作家是十分不易的。 潘熙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展示出了与众不同的才气, 发表十万字的小说, 与多家网站签约, 拥有庞大的粉丝群, 这些在其他大学生看来可望而不可即的荣耀在潘熙那里都成了不值一提的浮云。 带着一身荣誉走向社会, 她又选择了暗流涌动的淘宝领域, 创业艰难, 竞争激烈, 她不曾后退与胆怯, 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是她不断前进的动力。

   

   

   

  校园传奇小作家

   

  潘熙一个不愿走寻常路的新时代女性, 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奇小作家, 系主任口中的才女, 也是即使毕业了也一直以网络小作家的身份流传在学弟学妹口中的传奇学姐。

   

  潘熙的辅导员老师对她的评价是: 她 “ 是一个懂礼貌、 有才华、 有追求、 有思想、 很独立的学生, 不是一板一眼读死书的同学, 所以她可以成为文传系的小作家。” 一个人成功与否其实是有一定规律的, 成功的人大多都是有思想、 性格独立的人。 对于辅导员对自己的评价, 潘熙表现得更为谦虚, 也表达了对于辅导员老师的关心和感谢, 这不难看出她的确是一个情商和智商都很高的人。

  既然潘熙是网络小作家, 那么就一定得了解一下她的作家之路。 在后来的访谈中, 我问她当初是因为怎样的契机或者有怎样的想法开始了网络小说的写作。 潘熙的回答是 “ 没有” 。 然后她反问我: “ 你是为了什么要写这篇采访文章呢?” 我的回答很诚实: “ 为了免修毕业论文。 因为一旦采访稿被选中出版就可以免修毕业论文, 而我希望我大四的时候能安心准备考

  199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研。” 听完我说后, 潘熙居然说她当时也是为了免修毕业论文, 但是她是为了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并且一开始写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一步一步就写成了网络小作家。 这是潘熙给我的答案, 简单而明了。从潘熙的答案中可以看出她的直率, 并且不难发现这位小作家的诞生得益于我们系上一个很有激励性的政策: 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杂志书刊上公开发表了一定字数的文章以及在各类大奖中获得了相应的奖项, 就可以免修毕业论文。

   

  不得不说, 文传系这项政策确实具有相当大的诱惑性, 就是这项政策, 激发了很多同学在上课期间就努力地写文章和参加各种大赛的热情。这项政策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文传系的学生已经有多位在国内公开的期刊和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 也有多位学生成为了网络签约作家, 在

  各类比赛中也取得了骄人成绩。 不得不说, 文传系的这项政策不仅使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充实有意义, 也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能

   

  力, 更是让许多学生提前就在社会上崭露头角, 被一些有心的公司和单位发现。

   

   

   

  母校回忆千金不换

   

  作为2011 级的学生, 潘熙毕业也有一段时间了, 但是老师们对她的记忆还是很深刻的。 曾瑜老师说, 去年她们要收集优秀毕业文集, 潘熙一次就拿出了好多篇文章来。 可见对于母校的事情潘熙还是很上心的。 这就像是游子与母亲的关系, “ 儿行千里母担忧” , 母校的老师和领导始终牵挂着那些正在社会上拼搏的学子。 走入社会的学生也不会忘记母校的培养与厚望。 在文传系, 师生关系是十分融洽的, 系上所有学生称呼老师都是以姐、 哥、 妈、 爷爷等来称呼, 系主任与副系主任被称作 “ 毛建华教授”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200

  



   

   

   

  “ 傅爷爷” , 而这两位 “ 爷爷” 也一直像爱护孙辈般为所有文传学子铺路。 “ 铮姐” “ 天开欧巴” 等老师则是能无代沟地和学生互动交流, 授业解惑。

   

  所以文传系的学生即使已经走出了校园的大门, 也始终都会有一群人牵挂着他们, 关心着他们。 而走出学校的他们也始终把自己当作文传系的一分子, 不遗余力支持着学校和文传系的发展。

   

  在和潘熙后来的聊天中, 我渐渐地感受到了她对学校的感情, 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欢不是搪塞也不是敷衍。 她喜欢学校广严大道两旁的树, 喜欢一食堂的兰州拉面, 喜欢杏岛餐厅的糖醋排骨, 喜欢那个有着四年回忆的寝室……学校的一草一木, 对于潘熙来说都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在采访的过程中, 我有一种感受, 就是潘熙像大多数已经毕业的学生一样, 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不停地抱怨学校这里不好那里不好, 但是一旦离开学校进入社会, 回想起来的时候就会觉得学校是最好的地方, 同时也会发觉同学是最好的依靠, 老师是最好的引路人。 并且, 潘熙也有着大多数人都有的一种普遍想法, 那就是, 自己可以说母校这里不好那里不行, 但是绝对不允许别人说一句母校的不是。 这或许就是一种母校情结吧, 是一种不言而喻的亲切和一缕远行千里却始终不断的思念。

  严谨而活泼的学风对一所学校来说很重要, 对于锦城学院的学风, 潘

   

  熙有着很深刻的感悟。 她提到了认真负责的授课老师以及无微不至的辅导员, 这些严谨的锦城学院老师一直秉持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考勤, 重

   

  视平时成绩。 虽说管理严格但并不限制学生, 学校合理地安排课程, 也为学生留出了充分的自由时间。 潘熙也曾是一个不循规蹈矩的人, 后来在聊天过程中, 潘熙特别坦诚地说她曾经有过逃课的经历, 也有过挂科的记录。 想想潘熙从一个经常花小心思去逃课、 因为某种原因期末挂科、 悄悄抱怨辅导员管得太严的女孩子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社会精英, 必定是一个相当有趣也是相当艰辛的过程, 这个过程当然也离不开学校的引导。

  201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当我问潘熙对学校的什么建筑印象最深刻时, 潘熙告诉说:  “ 锦城的

   

  ‘小白宫’ 图书馆不错。” 说到锦城学院的图书馆, 那就可不只是潘熙一个人印象深刻了。 “ 小白宫” 图书馆几乎可以说是锦城学院的地标性建筑,从大门进来第一个看到的建筑物就是它, 气势恢宏令人印象深刻。 锦城学院的宣传画册、 同学们的毕业合照、 同学的自拍, 锦城 “ 小白宫” 图书秀都会成为不二的背景选择。 锦城学院图书馆除了外形很高大上以外, 馆内配备也是相当完善。 学校一直坚持培养良好的学风、 校风, 鼓励同学们读书, 动员同学们读好书。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学校的图书馆收藏了各类图书数百万册。 有一点值得文传人骄傲的是, 图书馆里有很多供同学们阅览的作品都是文学与传媒系的优秀毕业文集。 除了大量的实体书资源外, 为了适应现在大学生喜欢使用手机看书的习惯, 学校的图书馆还特地购买了线上图书资源, 并且在图书馆内装上了网速很快的无线网络

   

  供同学们使用。 所以图书馆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锦城学子印象最深刻地方。

   

  都说母校是一块装满记忆的海绵, 收藏了无尽的回忆, 有辛酸、 有辛苦, 当然更多的是幸福、 美好, 潘熙也不例外。

   

   

  华丽转身, 变身创业之星

   

  如果说潘熙仅仅是一位网络作家, 那她也不会有那多精彩的故事, 她

   

  的人生也不会有如此多的缤纷色彩。 身为一名网络作家的同时, 潘熙也是一位创业达人。

   

  潘熙的创业过程精彩而艰辛, 有着故事和酒的美妙, 也有着血和泪的苦痛。

   

  潘熙在大学期间就已经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在竞争激烈的网络平台中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202

  



   

   

   

  铺就了一条属于她的康庄大道, 并且在困难的前行中勇敢执着, 不断突破自我。

   

  潘熙是从淘宝网店开始做起的, 而众所周知做淘宝网店是很辛苦的。当我问到潘熙当初为什么选择淘宝网时。 潘熙回答说: “ 因为资金不足,所以才会选择做淘宝网店。” 确实, 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面临的最大地问题就是缺乏资金和经验。 其实很多大学生都是有创业想法和创业动力的, 但是现实条件使得他们的创业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潘熙比较聪明地选择了淘宝创业, 虽然很辛苦, 但是门槛低、 成本低。 她大胆地实施计划, 将自己的淘宝店做成功了, 然后又坚持将成功从线上做到了线下。

   

  如今的潘熙只是取得了初步成功, 目前现在的成绩远远没有达到她的预期。 聊天时我问潘熙: “ 你的创业为何未达到预期?” 她的回答是: “ 工

   

  商局还没有给我审批, 我的注册账号还没有下来, 你觉得能算达到预期吗?” 然后补充道: “ 学姐现在一边在创业还要一边攒钱开公司, 虽然现在学姐的创业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距离创业的最终目标还是有一些差距。” 可见, 潘熙并没有局限于一个成功的淘宝店或者实体店, 而是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

   

   

   

  创新校园创意文传

   

  潘熙的创业事例在文传系以及学校中并不是个例, 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中, 创业创新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

   

  十年来, 学校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为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提供最大的支持。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学校坚持开设 《 创业学》 课

   

  程, 并且每年定期举办创业大赛, 要求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学校特别聘请了大量业界精英, 让这些有着多年实战

  203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经验的教师培养学生扎实的创业能力。 为了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 学校更是为学生做了两手准备, 在校内, 文传系成立了仿真实训公司和实训平台; 在校外, 学校为同学们积累了股东企业和五百多家友好合作企事业单位的社会关系和人脉资源。 这一项项的措施正是今天锦城学院在创业这一方面取得如此成就的有力保障。

   

   

   

  以梦为马挥鞭未来

   

  在这个对女性的要求要普遍高于男性的社会中, 女性创业成功的背后必定有更为艰辛的付出。 作为女性创业者她们要练就一身硬本领,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作为女性创业者她们要磨炼一颗坚韧的心, 从容应对所有偏见与困难。 潘熙作为一位新时代的创业女性, 并且是创业成功的女性, 可

   

  见她是一位智商情商双高的女性。 在锦城学院, 潘熙不是一个创业成功的个例, 在文传系她不是一个女性创业成功的个例。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一直以最先进的教学和育人理念为基石, 所以一直提倡创新全员参与, 创业不分性别。 文传系是一个女生很多的系, 可能在很多人眼中文传系的女生优雅娇柔并不能承担创业的艰辛。 但是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的是, 文传系的创业成果众多, 女性创业成功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文传系一直鼓励所有人都要有创新意识, 每个人都要有创新的勇气。 文传系要培养的是既有扎实的文笔功底又有活跃的创新思维更要有坚韧的吃苦精神的多面人才。

   

  整整十年, 十年的风雨兼程, 十年的辉煌光辉岁月。 文传系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孜孜不倦的老师, 勤奋刻苦的学子, 高

   

  瞻远瞩的领导共同铸就了锦城十年的辉煌。 文传学子硕果累累, 无数创业成功的学姐更是用实力和事实向所有人证明 “女子也能撑起一片天”!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204

  



   

   

   

   

   

  兴趣, 是一种甜蜜的牵引

   

  ———访2011 级新闻学专业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签约作者程一铭

   

  执笔: 2013 级行政管理专业李长乾指导老师: 王大江

  

   

   

   

   

   

   

  没有人能预知我们的未来,明天是靠我们自己去创造的;牢牢抓住我们的梦想,朝着它奋斗,总有一天幸运会降临到我们的身边。

   

  ———程一铭

   

   

  2011 级新闻学专业程一铭

   

  她是一个天生就喜欢看书、 写作的女孩, 从小到大, 写作就是她最大

   

  的兴趣。 她还是一个有着少女梦的儿童读物作者, 至今已连续出版儿童读物18 本, 总字数超过300 万字, 每本销量更是高达20 余万元, 其中代表

   

  作 《 魔术师物语》 系列丛书更是累计销售超过100 万元。 不仅如此, 她举办的个人签售会还受到了众多粉丝的追捧, 如今已拥有数万名读者粉丝。在大学期间, 她所获得的奖项、 荣誉证书数不胜数, 其中有 “ 优秀标兵”

   

  “ 文传杰出青年”  “ 十佳优秀共青团员” 等。 同时, 她还是 “ 国家一级奖

  205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学金” 和 “ 院长特别奖学金” 两大奖学金的得主。 她, 就是90 后蔷薇书系掌门人———程一铭, 一个真正的梦想家。

   

   

   

  卸下光环的背后

   

  “ 其实写作不是个很难的事情, 难在行动, 大部分人看书都会把自己带入进去, 或者看到自己很喜欢的内容, 会下意识去模仿或者想象, 写东西是很容易影响他人的, 但是, 想的人很多, 只不过写出来的人很少。”

   

  程一铭说。

   

  还没采访程一铭之前, 她的名字早就红遍了文传系, 甚至在全校, 她

   

  都是名副其实的校园名人。 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的她, 就已经单独出版了

   

  18 本书籍, 其中17 本是在大三前创作完成的, 平均每年出版5 3 本书,这样的成绩实在是令人震惊。 她的代表作 《魔术师物语》 系列一共连载出版6 本, 销量更是超过100 万元。 一位刚20 岁出头的大学生就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让人不得对其背后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老师眼里, 程一铭是一个非常有才华而且人缘特别好的学生。 难得的是, 不同于一般特别优秀的人, 她不是孤傲的, 能跟同学打成一片, 性

   

  格也很随和。 虽然比起同龄人她有更多的光环, 但是在学校, 她不把自己当什么人物, 更不喜欢把成就挂嘴上。 平日, 陈一铭跟所有同学一样, 聊

   

  着学习和生活, 能够很好地融入到同学之间, 也非常受大家的欢迎。 当

   

  然, 程一铭最大的不同之处, 是通过写作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程一铭心中, 成为一名兼职作家是她最大的梦想, 她喜欢写作, 连

   

  做梦都想写, 就这么简单。

   

  有人说最好把一个人的爱好和职业尽可能地分开。 就如程一铭给自己的定位 “ 不把写作当成职业” 。 也许正是只把写作当成一种兴趣、 爱好,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206

  



   

   

   

  程一铭才能不厌其烦地坚持创作300 多万字吧。

   

  程一铭也想过, 如果把写作当成职业或者饭碗, 那么自己每天的创作目的就会变成绩效、 奖金等。 这对于一个喜爱创作的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会扼杀一个有创意的人才。 所以, 程一铭非常坚决地说她不会把写作当成职业, 因为梦想不需要枷锁。

   

   

   

  兴趣是无形的财富

   

  程一铭一开始想写青春文学, 但是又觉得儿童读物这个平台更宽, 可

   

  以不管现实, 天马行空,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幻想的空间更多, 更符合她一贯的风格。 “ 其实我们小时候都看过童话故事, 也觉得是真的, 因为童话是充满幻想的世界。 就算我们现在成年了, 明白这都是虚幻的世界, 但

   

  是虚幻不代表就要让它破灭”。 所以, 程一铭出版的第一本书就是典型的王子公主式读物。

   

  作为一名儿童读物的作者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因为儿童的世界就是单纯、 奇幻、 天真的。 只要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 就会发现应该如何构思、如何写作。 当然, 好的故事不单单来源于丰富的想象力, 还要依靠平时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 程一铭从小就喜欢看书, 特别是奇幻小说。 她不仅爱看, 还更爱写, 小学就常常被老师夸奖作文写得好。 看书、 写作是她从小的兴趣爱好, 后来渐渐地养成了一种习惯, 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阅读和写作, 锻造了她厚实的写作功底。

   

  创作的灵感来源于日常的生活。 所以, 体验生活, 从生活中寻找好的创意也成了程一铭的一大爱好。 能够在四年之内创作并出版十余本书籍,一个不可或缺的好习惯就是她会随时用笔记录下身边发生的各种趣事。 每

   

  当她觉得某件事很有趣或者很独特的时候, 她都会第一时间用笔记录下

  207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来, 记录这些故事的笔记本估计有30 余本。 她不只是记录在笔记本上, 就

   

  连高中每次考试过后发下来的机读卡后面都会被她密密麻麻地写满灵感。她还喜欢摘抄句子, 把别人写得好的、 有意义的和自己喜欢的都摘抄下来。 她说, 这就是自己的爱好, 并没有其他的目的, 久而久之无意间就积累了创作所需的大量材料。

  “ 我爱写作, 更爱生活, 写作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也因有了它, 才使我的生活更加美好, 更加幸福。”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在高中的时候, 程一铭就积极向学校校报投稿, 虽然前几次没有成功, 但在她努力提升自己写作水平和坚持投稿的情况下, 终于成功地将自己的文章一篇又一篇地发表在了校报上。 初露锋芒的她吸引了学校许多人的目光, 老师们的认可、 表扬以及周围同学投来的羡慕目光, 都让当时的她感受到到写作给她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到了大学, 程一铭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平时在校主要完成稿子的构思和提纲, 到了寒暑假就正式写稿, 大学期间共出版16 本书籍。正是由于这样的优异表现, 程一铭才会成为 “ 国家一级奖学金” 和 “ 院长特别奖学金” 的得主。 而全专业的同学和老师也都为她感到高兴和自豪。程一铭一直以来的创作历程也是典型的兼职创业者奋斗史, 谈到她的创业经历, 就不得不说那些发生在她创作路上的故事。

   

  最初, 程一铭只是喜欢把自己脑袋里的那些奇思妙想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随着时间一长, 她写下来的东西越来越多。 在妈妈的建议和帮助下, 程一铭试着把自己平常写的手稿重新整理修改, 装订成一本奇幻故事集。 看到眼前这本似乎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原创故事集, 程一铭心里美滋滋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208

  



   

   

   

  的, 脑海里也隐隐约约地冒出一个想法: 如果能把我创作的这些故事分享给其他人, 是不是会给更多的人带去快乐呢? 自从这个想法在程一铭的脑海里冒出后, 就一天比一天强烈, 她想要出版一本自己创作的书籍。

  “ 有花堪摘直须摘, 莫待无花空折枝” 。 偶然的一次, 程一铭在网上看到了四川儿童出版社寻找优秀儿童读物作者的招聘广告, 看到这个信息,程一铭的内心很激动, 她终于发现了一次绝好的机会, 在她心里不断地暗示、 鼓励自己一定要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

   

  说做就做, 程一铭拿起手机, 拨通了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电话, 在

   

  和对方表明自己想要通过出版社帮助自己出版书籍的愿望后, 对方解释道要按照流程来, 也就是需要程一铭先向出版社投稿, 如果能顺利通过出版社工作人员的要求和审核, 那么程一铭就有机会和出版社签约合作。 当听到这个回答时, 程一铭脑子一转, 如果能和出版社签约合作, 那自己出版书籍的事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想到这里, 程一铭高兴得乱蹦乱跳, 她觉得第一次离自己的梦想那么接近, 仿佛全世界都在朝她微笑, 有梦想的感觉真她, 她说那次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兴奋和激动。

   

  但是好事多磨, 程一铭向出版社的第一次投稿并不顺利。 在向出版社投稿之后的两个月时间里, 她没有收到出版社的任何回复。 等待结果的过程是煎熬的, 各种猜测不断地从她脑海里冒出。 难道我的作品不够有新意? 难道编辑们不喜欢我的创作风格? 难道我的内容不够吸引读者? 不愿意坐以待毙的程一铭再次拿起电话拨了过去。 “ 不好意思, 您提交的稿子目前还没有通过我们出版社的审批要求, 谢谢您提供的稿子……”

   

  还没等对方讲完, 程一铭就把电话挂了, 一下 “ 瘫” 坐在床上, 心里空空的, 顿时感觉整个世界都黑暗了。 她从小爱好写作, 坚持了这么多年。 几乎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这条路上, 出版社的拒绝无疑给他头上泼了一盆冷水 “ 是放弃坚持多年的梦想, 还是选择继续披荆斩棘努力向前?”

  209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那晚, 她一夜未眠, 翻来覆去, 心事重重。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它的人, 人抛弃机会的次数, 绝对多于机会抛弃人。 在经过一晚的反省和思考之后, 第二天程一铭像打了鸡血似的, 一大早便开始认认真真地修改自己的手稿, 准备再一次向出版社投稿。 她独自坐在书桌前, 手里的笔不停地转动着。 到了晚上, 书桌旁的台灯就像梦想的灯塔一样指引着她努力向前。 这次她不去想结果会是什么,只想拼一把、 搏一回。 她说: “ 要尽我所能地去拼搏、 去奋斗, 为了梦想付出什么都值得, 如果不那样做, 我怕未来的我会反感当初软弱的自己。”

   

  就是凭借着这股坚持不懈的狠劲, 终于, 程一铭的第二次投稿取得了成功, 顺利通过了出版社的审批。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决定和她签约, 并

   

  且承诺帮助她出版书籍。 很快, 程一铭人生中的第一本书籍 《 所罗门王之匙》 成功出版。 谈起那次经历时, 她说: “ 其实每个人都多多少少会遇到这种机遇, 要看你发现没有, 发现了的话就看抓住了没有, 真要铁了心,肯定有机会。” 的确, 这就是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能随随便便成功的原因,因为很多人在成功之前就已经放弃了。

   

   

   

  梦想是一种信念

   

  梦想是一缕阳光, 驱散追梦者前行的阴霾; 梦想是一泓清泉, 洗净追梦者心中的铅华。 追吧, 展开梦想的翅膀去追吧。 只有勇敢行动、 坚持不懈、 善于思考的人, 才能进入梦想的辉煌殿堂。

   

  如今的程一铭, 凭借着代表作 《 魔术师物语》 和 《 元素传说》, 已经成为了一个较有名气的儿童读物作者, 还是大家公认的90 后蔷薇书系掌门人。 尽管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但她也认识到自己还在追梦的路上, 所以时常用自己写的话鞭策自己: “ 如果一个人的愿望足够强大, 就可以改变风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210

  



   

   

   

  的方向、 物体的大小, 甚至天空的颜色。 不相信的人之所以无法改变, 是

   

  因为他们的愿望不够强大。”

   

  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碌碌无为, 不是不想成功, 也不是不够努力, 而

   

  是想成功的渴望还不够强烈, 为成功所付出的行动还远远不够。 程一铭最喜欢的一句励志名言是 “ 你对成功的渴望, 只有如同你溺水时对呼吸的渴望, 那样你才可能成功”。 若一个人对成功的渴望已经如同对生命的渴望一样了, 那他怎么可能不会成功呢? 这种对梦想和成功的渴望是支撑她坚持下去的信念。 她说: “ 人的一生中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梦想, 有的梦想可能过于遥不可及, 但是年轻的时候就要敢于尝试。”

   

  程一铭最近一次向出版社投稿是自己写的随笔, 但是被出版社 “ 毙

   

  了” 。 对于现在的她来说, 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她也没有觉得这是困难或者挫折, 更没有任何想放弃的念头。 在她看来, 不断努力, 坚持自己喜欢做的事, 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因为她对梦想的渴望足够强烈, 愿

  意付出自己的汗水甚至泪水。

   

  创作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瓶颈, 有时候没了灵感或者疲倦了, 程一铭会选择用玩小游戏的方式转移注意力, 让自己大脑休息一会儿。 因为并不是每一次交稿都会轻易通过编辑的审核, 有时候交上去的初稿质量不够高, 编辑就会先肯定、 赞扬, 然后指出稿子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程一铭说, 编辑们越是这样委婉地批评越是让自己感到愧疚。 面对压力, 程一铭会变得更有动力, 会加倍地认真和努力。

   

   

   

  逐梦路上不孤单

   

  在程一铭看来, 自己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母校的培养。 文传系

   

  “ 以写作为核心竞争力” 的培养理念, 在重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更

  211              第三编 巾帼创业 不让须眉

  

   

   

   

   

  设有如 “ 彼岸传媒” 等诸多实训平台, 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交流心得、 学

   

  以致用的氛围和环境。 在这种培养模式下, 程一铭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实质性地提升, 还激发了她不断创作的决心。

   

  创作不是一件易事, 坚持更是一件难事。 在创作路上, 陈一铭不仅有梦想的驱动力和粉丝的鼓励, 更有妈妈的支持。 妈妈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她在创作路上的一个精神支柱。 小时候, 程一铭就是出了名的爱看书, 而

   

  她妈妈则会给她买很多很多的书。 陈一铭最喜欢虚幻类的故事, 四大名著中最喜欢的就是《西游记》, 她五岁就看完了拼音版的西游记。 程一铭对梦想的执着也感动了妈妈。 所以和一般的家长不同, 妈妈总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着她的选择, 不仅不会逼她做任何事, 而且还在程一铭身后给她鼓励。

   

  粉丝们对程一铭的影响也是积极的。 正是有了那群可爱、 忠实的小粉丝, 才让程一铭在创作的道路上不孤单。 如今, 她的粉丝人数已经过万,主要通过官方QQ 群、 微博、 微信等渠道和她们取得联系。 这些年龄不大的粉丝, 在给她的留言中有许多令程一铭感动不已的话语。 比如一个粉丝留言: “ 当我不开心的时候, 看你的书我就会感到无比的自在和满足, 你

   

  的书带给了我们很多欢乐, 我们今后也会全力支持你, 让我们一起加油。”

   

  这些简单而温馨的语言给了程一铭很大的鼓励和信心, 她和粉丝们的关系也很好, 就算是在很忙的时候也没有疏远过她们。 她知道, 粉丝们需要她, 当然她也很需要粉丝们的陪伴。 在2013 年的卡弗动漫游戏展现场,程一铭还专门为粉丝们举办了个人签售会, 那次签售会的场面十分火爆,排队等候签名买书的人望不到头。 粉丝们的热情支持和真情表露使程一铭的内心深受感动, 在让她难忘的同时, 也让她更加感谢和珍惜粉丝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 对于一直陪伴和支持自己的粉丝们, 程一铭说: “ 她们就像我的朋友、 家人, 我会继续努力创作, 把更好的作品带给她们, 为她们送去更多的快乐和希望。”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212

  



   

   

   

   

   

   

  未来, 且行且珍惜

   

  梦想是成功的摇篮, 只有不停地追求梦想才能成功。 对于未来, 程一铭还想继续写随笔和旅行日记, 她想真正地把自己写的东西和思想分享给更多的人。 对于作品的看法, 程一铭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给少年、 儿童更多的幻想空间, 即使知道故事是假的, 也要抱有这种美好的、 粉红色的梦想。 比起创作儿童读物, 写随笔和旅行日记更让程一铭感觉自在。 因为不用紧跟大纲, 所以可以更自由、 更随性地创作, 还比较贴近现实生活。 其

   

  实写随笔和旅行日记一直是程一铭最想尝试的。 现在的程一铭更讲究喜欢就去做, 不一定非要出版或者取得成功, 毕竟写作是她最大的兴趣爱好,也是她梦想道路上最好的伙伴。

   

  尝试写随笔和旅行日记是一个新起点和转折点, 程一铭说自己最喜欢的作者是季羡林先生, 也希望能写出 《 季羡林日记》 那样的随笔。 陈一铭表示, 自己在创作思维方面的转换其实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 以前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现在则需要细心去品味生活百态, 从平凡中寻找生命的真谛, 描述真人、 真事, 发现美好。 她说: “ 未来的路还很长,不可预知的事太多, 我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 从小事做起, 一步一步地成长。 只要梦想还在, 我就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喜爱写作的她希望自己的创作灵感永不枯竭, 这样就能写出更多、 更好的作品。

   

  追逐梦想需要坚持。 漫漫人生路, 会遇到无数的困难, 怨天尤人无济于事, 长吁短叹于事无补。 只有在与困难抗衡的过程中, 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 积极进取, 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绽放出绚丽多姿的人生之花。 程一铭继续在逐梦的道路上前进, 让我们一起祝福她!

  213              后 记

  

   

   

   

   

   

   

   

   

  后 记

   

   

   

  《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一书为您讲述了23 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 文传青年” 的创业故事。

   

  在这个 “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的时代, 创业是很多当代大学生的梦想。 本书收录的这一个个鲜活的创业案例, 也许可以让正在荆棘丛生的创业道路上跋涉的人看到更多的希望, 而正准备创业的青年学

   

  子们, 希望本书能为您带来正能量, 帮助您学习创业经验, 历练心理素质。

   

  自2014 年10 月开始, 文学与传媒系学生科就跟踪、 调查、 联系、搜集系上2005 至2011 级的毕业生信息, 从中挖掘出40 多位优秀创业校友, 再从中选出有一定代表性的创业校友作为采访对象。 同时, 再

   

  从自愿报名的在校学生中挑选出12 名担任采写作者, 并配备10 名指导教师, 历时4 个月, 最终完成了23 篇采访稿。 在统稿阶段, 曾瑜老师编辑7 篇采访稿并完成了全书目录的编排、 三个部分分类概要的起草和封面设计、 印刷出版的相关组织和衔接工作; 林燕老师编辑了8篇采访稿并起草了后记; 胡雅妮老师编辑8 篇采访稿文章并起草了序。

   

  成书之际, 我们对在采写、 编辑、 印刷、 出版本书过程中给予过大力支持与帮助的诸多朋友和校友, 表示由衷的感谢!

   

  特别要感谢天津大学出版社西南分社社长、 首席策划编辑崔成山先生。 在崔先生的鼎力支持下, 本书才能作为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辅导教材如期出版。

   

   

  走出象牙塔 文传创业之星

  214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感恩文传、 心系锦城的校友, 有这样支持大学生创业、 关心创业教育的社会有识之士的帮助, 此书才能有幸与读者见面。

   

  一路走来, 感谢有您!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编者

   

  2016 年2 月

  215              后 记

  

   

   

   

   

   

   

   

   

  教学支持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列为我国经济增长的 “ 双

   

  引擎” , 国务院办公厅又先后下发若干推进 “ 双创” 的指导意见……可以说, 我国已经进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佳的创新创业期。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以 “ 止于至善” 校训自励, 办 “ 三讲三心” 明德教育、 “ 一体两翼” 知识教育、 “ 三练三创” 实践教育。 其中 “ 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更好地说明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是积极顺应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实质是 “企业家能力” 的教育, 核心的提升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 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将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相结合, 本套丛书写作的动因, 即是此现实之需要。 能有幸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合作出版此套中国梦引领下创新教育系列丛书, 实则是我西南分社的荣幸, “为作者出好书, 为好书找读者” 是天津大学出版社全体员工始终遵循的企业文化精神, 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为社会奉献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同时, 也欢迎社会各界有出版意向的仁人志士与我处联系, 或投稿或洽谈出版合作等, 我们将为诸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或展示平台, 期待您的来电。

   

  通信地址: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 92 号天津大学出版社 分社办公室

   

  邮              编: 300072

   

  电 话: 022 - 27402661 ( 总部) 028 - 86707829 ( 西南分社)E⁃mail : ccshan2008@sina com

   

  联 系 人: 崔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