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研活动 >> 正文

文学与传媒系教研活动专题简报15

来源:     更新日期: 2015-03-03   点击量:

 

辛勤耕耘结硕果  群星璀璨耀文传

——文传青年教师群星谱

2009年,对于文传系教研室的全体教师来说,是充实紧张而又令人欣慰的一年。青年教师们用自己辛勤的耕耘和不俗的实绩回报了锦城学院和文传系领导的厚望,也显示了文传系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日益增强的实力:

   (一)科研方面:2009年度,文传系专职教师共计发表科研论文18篇,参与编撰教材2部,合作编撰科研论著1部。

(二)教学方面:2009年上学期,文传系近半数专职教师在评教中获得85分以上的好成绩;在文传系学生师德师风民意调查中,文传系学生对青年教师的满意度高达85.22%;2009年下学期,文传系教师在学院PPT大赛中夺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在《我的锦城恩师》征文中,文传系青年教师得到了学生最衷心的赞美和感恩,那些感恩的华章,既凝聚了教师们无数艰辛的劳动,更昭示了教师们的教学业绩。

只要扫描一下文传系青年教师们取得的成果和学生们的反馈信息,我们可以发现:经过刻苦的钻研和不懈的磨砺,文传系的青年教师已经渐渐褪去青涩、崭露头角,成为锦城教坛冉冉升起的一颗颗新星。

范美俊老师是文传系专职教师中唯一的年轻的副教授,也是文传系科研活动的领头羊。他不仅发表了多篇论文,应邀出席重庆抗战美术文化研究学术论坛;还与人合作撰写了《文艺与文化:生产、消费、开发》一书;并且在学院PPT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范老师授课认真细致,语言幽默,他严格负责的教学态度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与好评。

匡宇老师是文传系的才子型教师,在科研和教学两方面都表现突出。在科研方面,他不仅参编21世纪全国高校公共课规划教材《新视野大学语文》和教育部211项目重点课题《比较文学学科史》,他撰写的论文《语言之逻各斯》还在cssci期刊《中外文化与文论》上发表。在教学方面,匡宇老师也极富魅力,学生信息员在学风汇报中说:“匡老师一出现就是意气风发,再加一个精神抖擞,英姿飒爽,于是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出一种成熟男人的魅力,再加上他的一点幽默感,绝对就是吸引班上同学认真听课的法宝。”在他所教课程将要结束的时候,学生们都觉得很舍不得,他们说:“匡老师幽默的言谈、广泛的见识,他的个人魅力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还有对外国文学的无限憧憬,让我们对这门课依依不舍。”

教授《现代汉语》与《涉外礼仪》的聂敏老师,素有“礼仪教主”的美称。学生说:她“给人的第一感觉就好甜美!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甜美优雅而富有磁性的嗓音,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她说话是那么好听,举止是那么得体,不得不让每个学生都为她‘倾倒’”。学生在《我的锦城恩师》征文中说:“在她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回到甲骨文时代,一品中国文化的深远,感受文字的魅力;我们可以旅游中国,感受各地的方言;我们可以环游世界领略各国文化。下课我们是友好的朋友关系,我们畅谈生活,交流感情,我们一起展望未来。”此外,聂敏老师还在学院PPT大赛中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教授《外国新闻史》和《品牌实务》的张超老师算是锦城的资深员工和文传系的大哥哥了,他用他的勤奋、踏实、敬业伴随锦城学院走过了四个多年头。学生说:“众所周知,外国新闻史涉及面广而杂,距离我们相对较远。张老师在授课时抛开书本,用他精心挑选的案例作为主线,向我们传授外国新闻史的主要知识。”张超老师的亲和力也让学生倍感温暖,在他任教的班级,学生们都很喜欢他:“没有师长的严肃,更多的是大哥哥的亲切。张老师从大一陪伴我们到大三,用他真诚、朴实的话语,鼓励着稚嫩的我们前进。”

学生们对王韬老师的印象是:“俏皮又不失生气的短发,喜欢着中长的风衣,最爱的是她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王韬老师的确是个可爱的人儿。”在《我的锦城恩师》征文中,学生写道:“她的课不是生动而是趣味十足。当你快要将思绪放任的时候她会准时地收回你的精神。这就是她的绝妙之处,一些我们觉得很平常的东西在她的修饰之下变得格外清晰。语言在很多人看来都觉得没什么可学之处,但是所谓规范化就是这门教学的意义。”

“智慧女士”、“美女博士”,这是学生们送给杨骊老师的称呼。一位学生在《我的锦城恩师》征文中写道:“杨骊老师给我们上课的那一学期,是我去图书馆看书看得最多的一个学期,是我们最努力学习的一个学期。感谢她,让我们的现当代文学课变得那么生动,感谢她,让我们对学习那么有激情。”另一位学生则把杨骊老师尊称为先生:“我们说杨先生是诗人、领航员、学者,但她最后又是一名老师,她有着一名优秀老师的一切品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以身作则、学识渊博……她用一支粉笔为我们书写着人生的道路,她用PPT为我们演示着未来的种种可能,她用自己的行为准则为我们立下做人的标尺。”学生信息员在学风汇报里写道:“她是我们的偶像。能够继续听她讲课,同学们都很荣幸,都很珍惜这样的机会。”

学生们对朱亚铮老师的描绘是:“矮矮的个头,小小的身板却像个永远精力十足的孩子,一节课上,她讲的是绘声绘色,形象生动,身体里像是有个小宇宙,能量无穷。”在《我的锦城恩师》征文中,我们不难看到,朱亚铮老师教授的《文学概论》是如何激发了学生对于文学的热爱:“朱老师教的是文学理论,年纪轻轻的她上课时却总有一种深厚的感染力,我觉得自己对汉语言文学的喜爱在她的课堂上不断增加。记得很清楚的是有一次她上完课,我坐在座位上,似乎还沉浸在她刚才声情并茂的讲说里,一点也不夸张,我当时真的很想冲上去说谢谢她,谢谢她改变了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看法和感受。晚上回寝室,我在日记里写下了一句话:我喜欢上了汉语言文学!”学生信息员在学风汇报中写道:“朱老师的课给同学们的感觉都是心灵旅行。”

教授《古代文学》的王晓燕老师被学生亲切地称为“于丹第二”、“女中先生”。学生在《我的锦城恩师》征文中写道:“这学期开了《古代文学》和经典诵读课,同一个老师:王晓燕,同样的惊叹:深厚的文学功底,收发自如的口述能力,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的精神。的确是女中先生(对于我们敬仰的“文人”,我们都尊称其为先生)!”更加让人感动的,是王老师带病坚持上课,令文传学生们感佩不已:“让我动容的还有老师带病上课的精神状态。老师声音有些嘶哑了,说话都有些生疼,可是她依然给我们上课,而且吐字清楚,说话声音亦然洪亮。说她兢兢业业一点都不为过。”

青春甜美的蔡郎与老师上课生动有趣,极具亲和力。学生在《我的锦城恩师》征文中说:“我从心底感受到了她对学生的尊重,她非常了解我们这个年纪的学生需要的是怎样的自尊,而她完美的做到了,这一刻,我知道我这辈子对于老师的偏见会有大幅度的改变,老师并不只是老师了,她也是我可以交心的一个朋友。一个尊重人、值得被人尊重的长辈。”另一位学生写道:“您讲课是总是集中的严肃的然而又富有诗意的,您往往用深远的目光注视着观众,您以一种优雅的姿态讲述着文学,讲述着文学中你的欢乐,心酸痛苦以及快乐!”

刘莹老师的授课幽默生动,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了知识”。学生们说:“刘老师的讲解常常从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将理论和生活、和实践很好地联系起来,拓展了我们知识涉取的广度,让我们收获颇多。”还有学生说:“刘老师教会了我自信和独立,让我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我会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王光阵老师是文传系新进的教师,初到文传系,他就出手不凡。王老师不仅在学院PPT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还毅然扛起了文传系网站设计的重任。王老师讲课细致实用,用他丰富的实战经验,告诉学生:什么是真正优秀的广告,怎样做一个真正优秀的广告人。学生信息员在学风汇报中说:“王老师给我们讲的东西很实用,让我们了解了不少广告公司经营与管理的知识。”

09年新进文传系的马丹丹老师,不仅在学院PPT大赛中崭露头角,还以她细致有趣的教学受到学生们欢迎。学生信息员在学风汇报中说:“马老师非常仔细且有耐心,细致详细地给同学们讲解各种心理效应,声画俱佳地再现了各种心理效应的由来、各种表现,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简单而易懂。”在《我的锦城恩师》征文中,学生写道:“从她的观念里,我仿佛看到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望过去,是我们的未来,它可以被演绎得很精彩,只要我们思想开化,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处于中国转型期的我们,需要这样的能量。从她的视角,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眼界。”

文传系是一个年轻而朝气蓬勃的系,这不仅在于她拥有一批敬业肯钻的青年教师,更在于它形成了锐意进取的核心精神与强大的凝聚力。从4年前锦城学院刚刚落成到现在的初露峥嵘,文传青年教师职业生涯也将随着锦城学院一同成长、更加辉煌。

                                                (杨骊)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

——记文传系集体编写“应用文写作”教材活动

   我们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宽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经世致用的人才。对于教师队伍,不仅提倡师德师风的建设,也紧抓“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对此,我们也有着充分的认识,更是深深理解学院领导的良苦用心。因此,我们认为教师除了作为学生表率需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之外,更需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业务水平的提高不仅包含教学质量的方方面面,对于大学教师来说,也意味着科研水平的提升。

   当前国内很多研究型大学科研大多注重高深的学术层面,而忽略了科研与实践的紧密联系,造成了研究者相互形成狭小圈子,而与外界社会脱节不利局面。在近几年的摸索中,针对我们学校是一所应用型大学这一特点,文传系教研室提出了“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宗旨。这就意味着科研和教学成为了教师工作的一体两面,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应用文写作”是全国大专院校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所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文传系老师们在我校开设这门课程的这几年教学实践中,感觉这门课教师难上,学生难学。原因何在呢?通过我系老师的不断探索,深入思考,相互交流,发现首要原因在于没有一本好的教材。目前市场上的同类教材非常多,但是质量参差不平,水平良莠不齐,甚至有的教材用的案例还是八九十年代的材料,比我们学生的年纪还大。造成了与社会实际情况脱节的局面,也让学生感到过时,进而觉得无趣,最后干脆忽略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老师拿着这样的教材也深感头痛。针对以上现状,我们文传系教研室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根据我们积累的教学经验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编写一本真正适用于这门课程的既实用、又与时俱进的“应用文写作”教材。此项工作,既促进了应用文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升华,又促进了教师科研写作能力的提高。在这一想法得到学院领导的支持后,文传系集体编写应用文写作教材的计划迅速拟定并很快开始实施。

   早在暑假期间,在毛主任的指导之下,以王大江老师为领头羊的“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班子就迅速建立,文传系全体同仁积极准备、出谋划策,首先确定了这本教材的方向和定位:应用文写作教材应作为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应用写作课程教材,集理论性与知识性、实用性与通俗性、教学性与实训性相统一;既有对实用文体写作一般规律性的揭示,也有写作例文的具体剖析,还有不同题型的写作实训。本书在讲清文体写作知识要点的同时,也通过感性的实际例文体验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训练,弄清明白不同文体的写作要领,较好地体现了应用写作的学科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广大青年学子迫切需要提高文化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特别是实用写作技能,更是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能力。掌握实用写作技能,能够帮助青年学子更好地把握人生机遇,终生都会受益无穷。正是出于此种目的,我们编写了这本书,并把它定名为《新编现代实用文写作教程》。

   九月开学之初,经过大家的深入交流、切磋,并多方征询意见以后,确定了这本教材的特色和竞争力,以使我们的教材在同质化严重的同类产品中能够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脱颖而出。其主要特色为:

1.体系新。每种文种的讲解,按照“情景导入→例文剖析→必具知识→范文欣赏→相关链接→特别提示→思考练习”的顺序组织编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从现实感知到知识领悟再到实际运用,易学、易懂、易掌握。

2.考虑到本教材阅读对象的层次性、多样性,在每章的前面加了【学习导引】明确本章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需要重点掌握、掌握、一般了解的内容,主次分明,便于时间的分配。

3.例文新颖实用。选用来自现实生活的第一手例文,特别是一些知名大企业的工作例文,有较高的实用参考价值。同时适当选用现实中常见的病文,正反对比,以加深理解。例文的分析,着重于写作思路与结构的点评。

4.思考练习设计科学多样。注意了题型设计的多样性,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阅读与析评题、情景题、改错题、写作题等,从不同的角度检验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

5.相关链接拓展视野。作为章节相关知识的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指出路径,提供借鉴参考资料。

6.选编的文体种类突出实用常用,其中一些为现今工作中出现的新文种,如申论、电子公务文档、博客、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回帖等,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编写原则。

在十月初,我们召开了第一次全体编写人员正式会议,会议集中讨论了教材的章节提纲、任务分工、工作进度等重要事项,大家统一了思想并作出妥善的安排:

一、    教材内容、字数设计及分工

教材内容共11章,具体工作分配分别是:

第一章  应用文书写作概说  4万(王大江)

第二章  法定公务类文书写作  4万(蔡郎与)

第三章  常用事务类文书写作3万(王韬)

第四章  策划告启类文书写作5万(张超)

第五章  公关礼仪类文书写作3万(聂敏)

第六章  竞聘求职类文书写作5万(朱亚铮)

第七章  商务财经类文书写作3万(刘莹)

第八章  会务信息类文书写作2万(王晓燕)

第九章  泛媒体类文书写作4万(杨骊)

第十章  诉状类文书写作2万(王大江)

第十一章  科研论文写作5万(王大江)

二、教材内容的具体安排

具体到了每一个小节的内容,便于精确把握框架和进度

三、编写体例

每一章前面有“学习导引”、“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让人一目了然该章的重要知识点并且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

每一节分为“情景导入”、“例文析评”、“必具知识”、“范文欣赏”、“相关链接”、“特别提示”、“思考练习”七个部分。既有趣味的引导,又有仔细的评析;既有必备的知识点,又有优秀的例文欣赏;既有相关的知识链接或拓展阅读,又有实际的操作练习。

四、编写工作日程表

2009.9---10初完成书稿的章节提纲

2009年10月中旬---2010年1月底完成初稿(集体交稿汇总第一次)

2010年2月初----2010年3月初完成二稿(集体交稿汇总第二次)

2010年3月初----2010年4月中旬完成定稿及PPT课件制作(集体交稿汇总第三次)

2010年4月底向出版社交稿

五、编写工作注意事项

1.严禁抄袭,文责自负。引文注明出处。

2.严格按照工作日程表进度执行,不得推延时间。

3.严格按照编写体例进行编写,例文的采集注意新颖性和实用性,例文点评尽量准确到位。

4.每章编写人按统一格式制作该章的PPT课件。

十二月中旬,我们召开了全体编写组人员的第二次正式会议,会上每一位承担编写任务的教师都汇报了自己的准备情况、写作进度以及编写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遇到的新问题,大家都仔细聆听并畅所欲言,相互切磋、砥砺,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为后续工作的进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妥善起见,顺利圆满地完成编写任务,会议一致通过在2010115日汇总每一章的第一小节,检查大家所写的体例是否统一,是否符合大纲要求,写作是否合格,以作出有效的应对。

目前,该项工作正顺利有序地进行,大家抱着对学院负责、对学生负责、也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投入到这项任务当中来。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有好的效果,必须要有好的工具和手段。要真正地上好“中文写作”这门课程,让学生喜欢并有实际收获,必定要有一本优秀的教材。我们相信,在学院、系上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文传系全体同仁的积极努力,我们一定会拥有一把锋利的“应用文”利器。

                                            (朱亚铮)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记文传系数字平台建构始末

文传系如何有效实现锦城学院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目标?2009年度,这个令文传系领导们日思夜想的问题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泛媒体时代创新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课题的实施。

参考世界著名的新闻学院密苏里新闻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可以发现他们在泛媒体时代环境下,从教材的选用、专业的配置、课程的设置、教师的结构、学生的练习和实践平台建设和使用方面等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其中,学生的练习和实践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文传系在“泛媒体时代创新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课题的实施过程中,LMES1.0系统(文传数字平台)承担了将建构理论转变为现实的重要角色,并且集中体现了该课题的创新特色。数字化平台的建构,为文传系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提供了最先进最有力的保障。

一、从海量练习平台到数字化学习平台

石本秀主任在学院暑期会议上提出了为解决文科学生的作业练习和能力培养问题而开设海量练习平台的设想,该设想与黄学彬主任一直关注的教学技术领域不谋而合,提出可以将海量练习平台扩展到教学管理平台,并且从现有的教育技术开源软件中找到一种叫MOODLE的开源软件作为海量平台的解决方案并将海量平台上升到数字化学习平台。

二、数字化学习平台

考察目前国际高校领域可以发现,CMS(内容管理系统)在实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在CMS系统中,一些优秀的开源软件经过十多年的研发和实践,已经被开发出来而且加以共享,其中包括SAKAI,MOODLE等,象斯坦福大学所运用的 Sakai的课程管理可以保证全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校内网自由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另外一些软件也已经形成了象LAMS,SCORM这样的国际标准。经过对众多开源软件进行深刻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比较,最后选定MOODLE,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全球200多开发人员历时10年精心研发并经由世界范围内48000多用户实践,而且更因为MOODLE更适合文传系的具体情况。

MOODLE是在MYSQL数据上做的开发,APACHE作为WEB服务器,共有5000个左右的代码文档和2000左右的文件目录,具有强大功能,足以提供需要的服务。

文传系的研发小组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读懂了MOODLE,并且按照我系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二次开发得以完成了LMES1.0系统。从技术角度层面来说,是一次成功的将国际高校领域先进知识引进、消化并再创新的范例。

三、LMES1.0(文传数字平台)的优势和功能

1.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内化为他们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同时该技术平台也为专业主义提供了更好的实现条件;

2.将学生学习知识和练习发布结合,将知识管理和教学充分整合,由知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主动参与,符合新媒体时代教学和学生的习惯;

3.实现了师生在网络平台上的互动,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LMES1.0系统的论坛和聊天功能实现在线即时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得到老师的帮助;通过该平台,学生可快速将课堂习作、点滴感悟、创意作品、实习成品等及时上传,老师可在网上批阅作业,让学生得到及时反馈;

4.于学生而言,通过该平台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能了解所有课程的主要内容、进度、难点等以及下一周的课程主要内容及难点,实现了多门课程的统一资料入口,同时也能在线保管自己所有的学习资料,而且对作业的完成更有紧迫感,把学习的空间从教室拓展到了互联网上;

5.于老师而言,数字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计划、课件和学习资料的在线发布,也能实现教学资料的在线管理而不用担心遗失,同时还能实现在线批改作业、点评作业以及评分和排名功能等作业管理,而且还能通过在线的一些问卷调查功能取得即时反馈并及时对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

6.对于教学管理者来说,可以通过数字平台来检查和核实教学情况;

7.对于家长来说,通过数字平台可以随时全面了解自己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随时和老师交换意见,确保学校和家庭能实现共同培养学生;

8.该数字平台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在校学习提供诸多支持,而且还可以转化资料丰富的档案,历届学生的完整学习情况可以以电子文档的方式保存,也能供以后的学生借鉴参考,从而实现了“全媒体资料库”功能。

四、LMES1.0系统的使用情况

1.全系28名全职教师和1400名学生在平台均已开设帐号;

2.文学与传媒系所有开设的专业课中,已经有共20门已经部署于平台上,更多的专业课也将陆续部署;在已经开通的专业课科目中,每科有至少一次作业放在平台上,并得到完整批改。

3.平台的第一个学生用户:

08对外汉语范婷同学成为LMES的第一位学生用户,她觉得这个平台很方便很快捷,可以及时与老师交流,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课程的教学进度。她说:“再也不用收纸质作业了!再也不用排队拷课件了!真好! ”;

4.平台的第一个教师用户认为:

王晓燕老师成为第一个把全部课程上传到LMES平台的专职教师, 她说:“太先进了!每周课程安排可及时上传,所有课件全部挂网,学生作业及时评点,相互交流回馈意见,终于在校园内实现师生的数字化平台高效互动了,非常好! ”;

5.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表明,学生和老师都认为这个平台功能非常强大,做得非常好,非常人性化,而且需要的电脑知识要求不高,该平台能够解决以前在教学过程中信息交流、信息传递问题,尤其是作业批评和论坛对学生来说非常有用。

文传系教研室的全体教师、课题小组成员和系领导一起,在数字平台的建构过程付出了锲而舍的努力,一共召开过两次教研室大型研讨会议和无数次课题小组讨论会。我们热切地期望着:借助这个先进的学习平台,以模式的规范和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力求在超越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以写作能力为主要手段,以网络技术为主要辅助手段,具有办事、办文、办会能力的泛媒体时代的应用型人才”。

                                           (张超)


关于我们

——文传系网站纪事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传网站创立于2005年,是学院成立较早、规模较大、功能完善的院系网站。创办伊始,网站不仅是师生交流信息、思想碰撞的平台,也致力于发布院系权威信息,是具有良好公信力的外宣窗口。

2008年以来,致力于泛媒体时代文科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之探索,文传系在系主任毛建华的带领下,从对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非常具象的核心技能的培养,改变文传专业泛泛而谈的传统教育入手,由学院新媒体研究所创造性的开发出了“文传网数字化学习平台”,使文传网站在原有发布功能的基础上增添了数字化学习新型功能。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这个学习平台,以模式的规范和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力求在超越传统的基础上,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以写作能力为主要手段,以网络技术为主要辅助手段,具有办事、办文、办会能力的泛媒体时代的应用型人才。

网站架构设计充分考虑安全性、稳定性、易维护性、可扩充性。采用微软visual studio 2010作为开发平台,保证了技术的先进性。集成最新网页自动生成技术,加快了页面访问速度。

为了这面目一新的文传网站,新媒体研究所经过数月的努力,成立了以专家、老师、学生组成的网站制作团队,大家无偿地奉献自己的辛劳和时间,独立自主地完成了网站的模式设计、栏目设计、网页制作、内容采编、信息化模块等一系列艰巨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9年11月,原为学院二级域名的文传系网站正式更名为www.cdjcwc.com(川大锦城文传)。与原有版本相比,新网站主题更加鲜明,目标群体更加明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至此,今日之文传网站,已成为一个集信息发布、师生沟通、数字化学习的多功能教育网站

作为网站主创、维护和运营方的新媒体研究,在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全系上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毛建华教授整合多年的教学心得和行业经验,为网站的内容设置、栏目布局、体系安排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黄学彬和吴治刚老师带领一支出色的程序设计团队,为网站的稳定运行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王光阵和马丹丹老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美术背景知识,尽可能让网站设计风格既彰显专业特色,又在视觉传达上做到尽善尽美;还有杨骊、张超、郭可欣等老师为整个网站的开发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的学生团队负责人邓翔匀、王波、王娅丽、杨沁弦、林钲棋等同学在课余时间承担从未有过的工作重任,带领他们的团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艰巨的任务。在此,我要为我们这样一个满怀理想,充满抱负的团队而喝彩,而自豪!文传网站将永远属于这个光荣的团队!

                                               (马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