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100%就业率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     更新日期: 2016-10-10   点击量:

 

  2015年7月11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嘉宾——全国写作学会顶尖级的学者和权威们,他们云集锦城,除了召开全国写作学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考察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创新的“写作+互联网”教学模式。

  在两天的时间里,这些全国写作学界的精英们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认真记,认真听,仔细问,不放过每一个细节,锦城文传系创新的,特色鲜明的写作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文科就业前景不看好的现状下,创造的就业奇迹,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会议结束时,几乎每一位代表都被锦城文传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和100%就业率所深深折服。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写作》杂志主编邱飞廉感慨地说:“‘锦城模式’实现了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接轨,这种独具特色的模式应当在中国有条件实践的高校间进行宣传、推广。”

  中国应用写作学会会长洪威雷更是表达了他的赞赏之情,他说:“锦城学院高就业率是很多高校做不到的!他们把技术和写作加起来,让老师当教练,这个教学理念非常前沿。应该让教育部到锦城学院来调研,把‘锦城模式’推广到别的大学”。

  于是,一所地处西南地区,名不见经传的独立学院的文科系,就这样用一种独特的理念和骄人的成绩,闯入了人们的视线。


“写作+互联网”:“技术型文科人才”的基本模式

  2005年,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在全国高校扩招的热潮中创立,负责组建文学与传媒系的,是即将面临退休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委书记毛建华。

  办学之初,就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形势,虽然高校招生人数和比例大幅上升,但社会“重理轻文”的现象却相当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况还在恶化。

  以2013年四川高考招生统计为例,当年文科报名人数为23.09万人,理科报名人数为29.49万人,表面上看,两者差距不大,但实际录取人数,文科本科总录取人数为54,963人,理科本科总录取人数为138,063人,两者相差近两倍。

  文科学生的就业现状也同样不容乐观。据上海2014年作的一项调查表明,理科学生录取比例要比文科高50%以上,而就业比例要比文科高20%以上。

  这说明了选择文科,家长、考生十分被动——

  求学成本高,就业岗位少;入学率低,就业率更低。

  但多项调查表明,以中国语言文学类为主体的文科之所以出现这种供需失衡,原因在于高校文科教育理念的滞后和僵化的课程设置,造成时下文科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因此,文科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培养规格的探寻,以及课程设置、教学方式重新定位、师资队伍的重新构建,便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据锦城学院副校长张明高回忆,早在1998年,当时担任川大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副处长的他就与毛建华就文科教育转型进行过深入地讨论:一个大众教育的时代即将到来,高校文科本科教育是继续关门走精英教育的老路,还是大胆转型,走实践型、应用型的道路?

  2005年,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正式组建,独立学院全新的教育平台和宽松的环境,为创业者们提供了大展拳脚的用武之地。“从此我们改革创新的步伐就再没有停止下来”,毛建华这样说。

  改革思路源于这些来自985高校,深谙办学之道的创业者们对高校教育的洞察,更源于锦城学院的办校理念——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经世致用的应用型人才。

  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在校长邹广严教授的指导下,他们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也真实了解到了社会最需要的文学传媒类人才。那就是,除了具备超强的文字写作能力以外,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具备采、编、摄、播,以及新媒体设计制作等技能。泛媒体时代技术文科的雏形,随着互联网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浮出水面。

  2009年,文传系鲜明的提出了“培养泛媒体时代以写作为核心竞争力,以网络技术为重要辅助手段的技术型文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制定新的课程规划时,选择了两个突破方向:一是“回头走”,追根溯源,回到文科的根本。“文科的本质就是培养‘笔杆子’,一个连文章都写不好的人,称得上是文科生吗?”这就是文传系教师们的执念。

  另一个突破方向就是紧扣互联网,紧跟泛媒体,把一个个传统的文科专业,改造成当今时代最新最潮的专业,让学生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互联网虚拟的世界里纵横驰骋。

  这两条改革措施,一个向后看,一个向前看。一个回到根本,一个追踪前沿。两条线紧紧的绞缠为一体,组成1+1>2强势的DNA。为文传学生提供了“增值”服务,为传统长线专业增添了活力,使学生在锦城学院4年的学习中变得更加卓越,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写作+互联网”,这是泛媒体时代文科高等教育培养的基本模式。文传系的师生们都在为此艰辛的探索,践行。

  为了培养和强化学生过硬的写作能力,近年来,系里为各专业开设了一系列写作类的大小平台课程,有《基础写作》、《应用写作》、《学术论文与申论写作》、《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新媒体写作》、《广告文案写作》、《涉外文案写作》等。

  但仅有写作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文传系的老师们坚信:“文章不是教出来的,是写出来的”,“写作唯一的奥秘就是多写”,因此还必须辅以相应的强化措施。

  在锦城图书馆大厅一排醒目的书架上,摆放着文传系历届1000多位毕业生的毕业文集,这些毕业文集本本内容丰富,印刷精美,内容丰富,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随感,读书笔记、新闻报道、调查报告、文案策划等方方面面,引起前来参观的人啧啧称赞。

  这是文传系推出的“成才强化措施”中的一部分,这项纳入教学计划的措施,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内,在老师的指导下,必须读20本专业理论经典,并写出详细的读书笔记,选读上百本文化、文学类书籍,听30场讲座,写40篇文章并汇编成1本文集,完不成这几项硬指标的学生,拿不到毕业证。

  校长邹广严教授评价说:“老毛用了个‘笨’办法,达到了一个好效果。”系学生科长曾瑜老师这样解释说:“乍一看量有点大,其实分解到四年里,学生完全可以承受。关键是持之以恒,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些措施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实现学生超强的写作能力涵养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防止文章抄袭,文传系专门聘请了100多位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担任毕业文集诚信写作的“审读员”,一但发现抄袭,一票否决,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确保文集的绝对原创性。

  当11级新闻学专业的陈一铭把她大学四年期间写成的作品摆在人们面前时,不少人都会发出“哇”的惊叹声,整整18本正式出版物,400多万字,图文并茂,装帧精美。这表明,她大学四年一天也不能浪费,每天要写近3000字。

  陈一铭如今在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网新办工作,不过让她感到闹心的是,由于工作太忙,她已经一年多没出书了,这让她尤其怀念大学的时光——那些可以让思绪自由奔放驰骋的日子。

  陈一铭是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签约作家。我问她,如果她当年换一所学校,她还会不会成为这样高产的作家时,陈一铭想了一想,回答说:“其它学校可能要求会不一样,要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锦城文传把写作当作核心竞争力,自然就会在写作上给我开绿灯。”

  于是,陈一铭成了一名被老师们精心呵护的“另类学霸”,她除了完成基本的学业之外,其余的时间,就会徜徉在丰富绚丽的幻想时空里,一会儿同《魔术师物语》中的小公主夏尔卡商量,怎样变出粉红色的魔术;一会儿跟在《元素传说》中的猫“小斯”后面,去开始一场探险和旅行。(注:《魔术师物语》《元素传说》是陈一铭正式出版的小说)

  陈一铭说,这样的日子,真好!

  文传的学生除了写作之外,还有大量技术类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全媒体编辑能力,新闻学专业设置了学习方正飞腾排版的《报刊编辑》,学习视频编剪的《非线型编辑》等传统媒体的技术课程;还大量开设了适应新媒体平台的《网络编辑》《网站制作基础》《电子文档制作》《网页设计》和《界面设计》等网络技术课程。

  为了保证学生学到更多的技术本领和知识,2012年,在邹广严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文传系创立了技术教研室,由4位毕业于工业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教师专门向学生教授互联网和软件应用技术。并逐步达到教学中技术课程的适度比重。据技术教研室主任郑伟介绍,目前技术教研室承担的课程,已经占到总课时的19.76%。

  文科有了自己的技术教研室,这在当时是一件炸翻天的事情。校内都有人大惑不解,他们问:“你们这样搞,不是搞成计算机系了吗?”。

  毛建华这样回答说:“两者区别大了,计算机硬件专业培养的是修筑信息高速公路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培养的是建造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运行的车辆的,我们技术教研室的老师是教练,是培养学生学会驾驶这些车辆,目的是把自己的产品运载到世界各地。”

  技术课程的成功实施,让这些通常呤诵风花雪月、唐诗宋词的文传学生,个个成为具有网编能力的高手。校计科系有一位读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付多多,出于对语言文学的爱好,2014年3月转入文传系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但付多多仍然与原计科系的室友住在一起。

  一年多过去了,付多多已经能把写作与网络编辑技能较好的结合,她设计的网页、界面,制作的PPT,电子杂志,让同室学友看花了眼,“哇,做得比我们还好,好漂亮哦!”在室友面前炫耀她的作品,是一件让付多多洋洋得意的事情。

仿真实训全覆盖,破解文科实训难题

  文科高等教育,第一难解决的就是实习实训,多年来,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要么被学校安排到一些报刊杂志社,一些事业单位,由于没有从业经验,对工作往往无所适从;要么被“放羊”,自己联系单位实习。实习的质量、效果可想而知。

  学校与社会,毕竟隔着一道墙,学生每天从寝室到教室,社会职场的技能怎么获得,这是长期摆在高校教育实训,尤其是文科实训面前的一道难题,怎么破解?

  文传系与省内43个企事业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其中,省内25个地市州电视台和报社都与文传系签定了实习实训合作协议。如果仅凭这个,那算得了什么,那些985/211学校,国拨的实习经费雄厚,建立的这类基地更多,像锦城学院这类靠学生学费运行的独立学院只能望其项背,何况这种文科实习实训模式社会诟病甚多。怎样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真正有所收获,这是所有应用型大学文科教育必须解决的课题。

  建立各类文科仿真实训平台,实现学生实训的全覆盖,破解了文科实训的难题,这是文传系老师们最得意的事情。目前文传系已建立了23个仿真平台,其中有10家网站,6家电子杂志,4家报纸,3家公司。别小看了这些仿真平台,它们每一个都是实打实的模拟实体,要求学生真刀真枪地干。

  全能记者团,一个受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超级记者”培养模式启发而建的学生仿真实训平台,全能记者团下设纸媒部、电视部和网络部,管理、运行《锦城深瞳报》《大学生新空网》《网络电视台》三个平台,参团的学生每半年轮换一次,分别学习纸媒编辑、电视拍摄制作和网站设计、编辑等内容,三学期结业后,成绩优秀者颁发“全能记者证书”和单项技能优秀证书,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和淘汰制。


  每月5日,《锦城深瞳报》学生总编辑,都会召集全能记者团纸媒部全体成员,开《深瞳报》编前会,会上学生自己报选题,一个选题报出来,大家七嘴八舌,评头论足,之后,每人按照讨论的结果进行采访和写作,进行排版和印刷。整个过程充分实行学生分工合作,学生写什么,怎样写,怎样排版,完全由学生自己说了算。老师只对结果进行检查,提出修改建议。

  “鑫政会务公司”更是如此。这家完全由学生管理和组织的公司,目前已经承揽了校内的大多数会务,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对会务工作的流程,包括策划、组织、布置、接待、着装、礼仪等,处处安排得井井有序,有条不紊。

  最让文传系师生们自豪的是文传门户网站《夸父网》。这个网站用中国古代神话中追逐太阳的英雄夸父命名,深刻地表达了文传人追求至善的精神。几乎在所有的社交场所,系主任毛建华都会打开夸父网,让人们欣赏文传学子的风采,这个由文传学生全面管理运营的网站,其内容之丰富,排版之绚丽,形式之考究,更新之迅速,让它成为众多高校院系级网站中的翘楚,被认为难以企及。

  郑伟、吴治刚,两位软件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的“理科男”,除繁重的教学任务外,他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担任夸父网的技术指导,带领一个20多人的学生团队,每天往网站里面填充学生们创造的鲜活内容。

  《夸父网》成为一个被文传系师生精心呵护的“宠儿”:它的栏目更新速度总能做到最快,版面设计总能做到最新,内容总能做到最全最好。每年招生季,夸父网的点击量都会直线上升,一些学生反映,他们最初就是看了夸父网之后,才被文传系深深吸引,决定选择报考锦城文传的。

  《夸父网》还有一朵“姐妹花”——《锦彩文传》,这个在2014年10月22日创办的微信公众号,一直以稳定、高产,栏目新颖,擅扯人眼球而著称。《锦彩文传》共开设文传播报、聚焦校园、锦彩通告、阅读时光、锦彩影音、实训在线、学习园地等栏目10多个。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6月,短短一年多时间,《锦彩文传》共计更新版面404期,刊发各类稿件1600多篇。

  这样大的工作量,竟是由一位老师带领五位学生完成的,一个星期里,每位学生负责担任一天的编辑,平均每天要保证4——5篇的发稿量。

  崔爽,一位14级行政管理专业的女生。她刚刚入校时,她的老师吴治刚对她的评价是“这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女孩子”。

  如今的崔爽,不过刚刚进入大三。与她交谈,你会发现,过去的崔爽不见了,代替的是一个动手能力强,能言善辩,口才绝佳的阳光女孩。

  崔爽的改变,源于2015年5月提任《有才网》的CEO开始。《有才网》,一个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实训平台,2015年荣获“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川省银奖。在校内外主要开展驾校培训服务和开设各类技术培训班,并收取一定的费用。

  崔爽手下有31位学生,她虽为负责人,却处处以身作则,“事必躬亲”,经常到外面去拉客户。“我会向各种各样的客户推荐我们的服务,让他们真诚地相信我们是最好的,这无形中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口头表达能力”。崔爽还认真学习网编技能,将自己的创业项目制作成策划文本、PPT,拿去参加各类创业大赛。一场大赛,需要说服评委,力压群雄,这让崔爽受益很大,使她成功地实现了口才上的“逆袭”,也让自己的网络技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如此多的实习实训平台,每一个学生至少具有选择1——2个平台的可能。文传系将学生平台实训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学生参与平台的成绩将计入学分,并设计了一套严格的考核考察机制,以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参与平台实习实训中学到真正的本领。

  繁重的学业,加上大量的实习实训平台,这让文传系的学生懂得珍惜每一天的时间。学院高教所曾经作过一个校内调查:“锦城学院学生谁最忙?”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的专业中,文传系的学生最忙,压力最大,学习时间最长。

  这种压力,必将转化为动力,让学生产生质的突变。

就业100%:技术型文科人才深受社会青睐

  2016年6月24日,文传系在其《夸父网》“晒就业”栏目上发布当年就业信息,2012级6个专业368位学生全部就业,就业率100%,网页还公布了每位同学具体的就业单位。

  这已经是文传系连续第八次在网上公布学生的就业信息,接受社会的监督。已毕业的8届学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相对于全国许多省公布的不到50%的就业率,这已经创造了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奇迹。

  文传学生就业的岗位,不乏社会认同的高端就业,如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四川党建传媒集团、腾讯大成网、新浪网、中铁二院、新希望集团等单位。

  如此多的用人单位如此青睐文传学子,源于一个简单的道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用,好用,顶用。

  2012年4月,四川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指挥研判中心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锦城学院招聘应届毕业生,文传系09级行政管理专业蒋芳丽等五位学生被录取。他们很快就展示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写文章,做PPT演示文稿,维护网站,编辑音视频,甚至维修电脑,一个人顶好几个人用,很快就让中心办公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研判中心主任张军后来深有感触地评价说:“锦城学院学生来中心之前,中心在全国评比排列第11位,现在我们已经排全国第一,锦城学子功不可没。”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原所长、研究员苏宁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她非常赏识的两位硕士研究生,都是锦城文传考来的,一位是07级对外汉语的何雪莲,一位是08级汉语言文学的何睿。她认为,与其他学校考来的学生相比,锦城文传学生思维更灵活,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强。

  张静波,一个染着黄黄头发的阳光男孩,他2014年从锦城文传广告学专业毕业,如今是成都西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创作总监和总经理。

  在这个到处涂鸦,被称为“中国西部慧谷”的工业园区里,张静波率领的创业团队,如今成为不少部门和单位进行文案制作和PPT演示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他们拿出的作品,总能让人眼睛一亮,让人爱不释手,这使他们有了一大群非常稳定的客户。

  “我在学校里做的第一个PPT,简直太臭了,”张静波回忆道。“不过老师最终仍然选择了我的作品,让我多少挽回点面子。”

  老师的肯定让张静波从此坚定了信心。在学校里,他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平台——“小西工作室”,到校内外四处揽活,帮人进行文案设计和PPT制作。两年多时间里,张静波的小西工作室共接了50个左右的业务单子,赚了15万元钱。这笔钱,除了支付给参与者,还支付了大学四年的学费。

  来自成都邛崃市火井镇状元村的潘超,2007年背着土气的行李卷来到锦城学院报到时,他几乎没有自信的底气——怀里揣着3500元家里卖猪的钱,离交足第一笔学费还差得很远。“我高中学的是理科,现在却要来学文科,加上家里穷,与其他同学相比,差距就不是一点两点”。

  但文传系独特的教育方式,给他创造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和条件。如今的潘超,已经毕业多年,现担任水电五局实业总公司团委书记。潘超回忆说:“锦城和文传的特点是,在保证基本课程完成的基础上,实践和创业的机会特别多,对个人来说,只需要把别人休息的时间拿出来,就可以创造奇迹了。”

  于是,在课堂上,在职场里,到处都可以看见潘超瘦削的身影,四年的时间,潘超没有一门课程挂科,靠打工为自己筹够了80%的学费,而且学到了面对复杂社会各种各样的本领,为他后来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潘超清楚地记得,他在实训平台《文传青年报》担任社长的时候,他要写各类新闻报道稿,排版和校大样,但最让他闹心的还是拉广告,没有广告支付的费用,当年连报纸都印不出来。“我要面对各种不熟悉的人,向他们游说,让他们相信我们,心甘情愿地把钱拿出来”。让潘超洋洋得意的是,他总能战胜难关,把报纸顺利地出版。

  文传系除了就业以外,还有一个奇迹,就是研究生考取率和国外留学读硕率,多年来也稳居全校第一。8年来,文传系共毕业学生2649人,其中考上国内研究生的24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9.1%;考上国外和境外研究生的115人,占4.3%。在考研的学生中,至今已有8位学生继续深造,考上了国内外博士研究生。

  马阳是一位来自河北石家庄市裕华区的女孩,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她总想外出多走走,多看看,于是,2012年高考时,她选择了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来到了锦城学院文传系学新闻。

  四年后,当她走进了中国传媒大学2016级研究生的复试现场时,她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因为她的笔试成绩,仅仅比复试线高1分。

  现场的气氛有些压抑。主考老师第一个问题是:“你对报纸的未来怎么看?”马阳一边回答,一边拿出自己厚厚的毕业文集,上面有许多她在学校里撰写的新闻报道文章,以及自己参与主办的《锦城深瞳报》。

  此刻她发现,老师们对她手中的报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位老师甚至说道:“真不错,你们学校为什么让你们做这样一份报纸?现在学校做报纸的太少了。”

  马阳终于如愿以偿,她顺利地被录取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

  2016年以专业第一名的高分考上四川大学出版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秦天这样说:“我进了研究生考场才知道,其他学校研究生才要求的内容,我们本科就做完了,这自然让我们在竞争中更胜一筹。”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由于有大量的作品和成果,个个身怀一技之长,这使文传系的学子们总能在职场和考研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处于有利地位。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校长邹广严教授评价说:“文传系的学生,除了上课考试以外,大量的就是练,这是文传的教学特色”。这种教学特色,如今已经结出硕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迎着泛媒体时代技术革命的曙光,川大锦城文传系技术文科改革大船,正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