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三代学者“亮剑”锦城:聚焦《诗学大典》,共探诗学发展

来源: 夸父网    更新日期: 2017-05-11   点击量:

 

  (2016年12月8日文传学院新闻中心/讯)今日上午,一场题为“《诗学大典》与诗学研究”的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隆重召开。会议以游光中、黄代燮先生新近出版的500万字巨著《诗学大典》为研讨主题,汇聚了老中青三代学人,其中不乏学界“大腕”,如知名学者向熹先生、李保均先生、周裕锴先生、周企旭先生等。



  共同出席此次研讨会的还有四川省作家协会办公室主任税清静,《当代文坛》副主编杨青,《诗学大典》作者游光中,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亚利,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毛建华,副院长傅仕彬、杨骊,以及百余名对诗学研究兴趣浓厚的锦城学院师生。


  据悉,此次与会学者中,最年长的已88岁高龄,最年轻的则尚未至而立,若再加上不及弱冠的青年学生们,实可谓三代学者齐聚锦城,四世同堂共襄盛举。


  上午10点,研讨会拉开序幕。锦城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亚利教授在会上致辞,她首先向来宾们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并对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作了简要介绍。王副校长充分肯定了《诗学大典》的成书意义,她号召锦大师生积极学习游光中、黄代燮两位先生“知难而进,勇于探索”的治学精神,并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四川省作家协会办公室主任税清静先生随后致辞,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四点希望”,重申了“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重要意义。


  开幕式后,出席研讨会的九位专家、学者逐一进行了主题发言。



  年近九旬的向熹先生高度评价了《诗学大典》一书的价值,他认为这部书很了不起,能够如此全面地整理编撰出这样一部巨著,靠的是一种精神。向先生谈到:“我们国家已经发展到很高的一个程度,生活不是很困难。但我国国力的增强不能只靠飞机大炮原子弹,更需要文化力量的发展,而这就要依靠在座的学者和底下的同学们了。”


  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李保均先生从文选学的角度对《诗学大典》作了点评,他认为这是一部新时代有价值的、诗类别的、词典性的文选型专门著作。该书具备相对的完备性、示例性、创新性、实用性等诸多优点。


  四川大学教授周裕锴先生用“全”“细”“准”“新”四个关键字评价了《诗学大典》一书,并就诗歌之于人类精神的重要意义作了深入阐发。


  《当代文坛》副主编杨青女士从做学术的意义以及学术的生长性、传承性角度分享了她的观点。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周企旭先生则谈到了戏剧与诗的关系。


  因故未能亲临现场的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刘迅先生,以书面发言稿的形式表达了他对《诗学大典》的盛赞,他认为该书“大小相宜”“深浅互补”“信息对应”,是一本很有创意的诗学工具书。


  来自锦城学院的高强、王逸群、靳丹三位老师也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高强先生从中国现代诗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了中国诗歌的未来之路;王逸群先生对游、黄二位先生身上所展现出的“苦行僧”似的匠人精神表示了由衷地敬服;靳丹老师认为《诗学大典》的出版对老师们完成诗歌教学和本科学生了解诗歌知识提供了巨大帮助。她还同师生们分享了许多90后是如何“玩诗”的案例,阐述了“学习诗歌,是为了完成我们生命更好地表达”的重要观点。


  聆听完学者、专家们的发言,游光中先生郑重地感谢了研讨会的主办方与全体与会者,并表示,自己是怀着诚惶诚恐、谦恭受教的心情来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作为《诗学大典》的作者,听完这么多专家、教授的金玉良言、宏论伟议,深感获益无数。



  最后作为东道主的文传学院院长毛建华教授就此次研讨会的筹办初衷作了详细介绍,他对游光中先生能数年如一日地利用业余休息时间,完成这项浩大的学术工程,表示由衷钦佩,并希望全体锦城师生都能学习游、黄二位先生以及诸位与会专家们身上这种严谨、认真、不惧辛劳的治学精神。


  会议于中午12时30分圆满落幕。据悉,由游光中、黄代燮两位先生编撰完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诗学大典》一书,系国内首部大型综合性诗歌知识百科辞书,共收词目一万四千多条,约五百万字,集古今中外诗学理论、诗学知识、诗歌艺术、诗歌美学研究之大成,同时融入作者对诗歌长期研究的心得、体会和成果,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诗学研究工具书。此次研讨会即是围绕该书的价值、意义以及诗学的未来发展所进行的学术交流活动。会议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当代文坛》编辑部、四川省中华传统经典普及基地、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