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在一流教师的奋进之路上与“锦城”同行——访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骊

来源: 文传学院    更新日期: 2018-07-23   点击量:

 

编者按:

近日,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杨骊副院长在科研工作方面捷报频传,成功申报多项科研课题。其中的“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商代玉文化研究”课题,不仅是我校建校至今拿下的最高级别科研项目,更是今年四川省内独立院校唯一申报成功的教育部规划项目,对学校的科研工作起到了模范表率的作用。这也充分体现了我校积极应对新时代变革,注重强化科研工作,为实现由“应用技术型”大学向“应用研究型”大学转变而不断探索、奋勇创新、勇攀高峰!

她是同行眼中勤勤恳恳、痴迷学术的学者,她跨越文学、民俗学、人类学研究,从市厅级、省级到教育部,连续拿下4个科研课题,成为锦城学院有史以来第一位“连中三元”的教师


她是学生眼中不食人间烟火的“文传女神”,温柔耐心却又不失大气从容,她教的中国现代文学课,一直都是文传学院出勤率最高的课程之一。


她是同事眼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学科带头人,作为文传学院的副院长,她做事以严谨认真出名,却给予每个老师最贴心的帮助,带领文传学院老师在2018年上半年顺利拿下各级科研项目14个之多。


她在老师、学者、副院长等多重身份中切换,并在不断的自我突破中,又一次迎来了她自己的“科研新纪元”。她就是文学与传媒学院的杨骊副教授,被同事们打趣为“锦城科研一姐”,但杨骊副教授更喜欢学生和同事们叫她“骊姐”,这个称呼既朴实又亲切——她是大家的“骊姐”

科研是高校教师的自我修养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骊姐非常赞同梅贻琦先生的理念,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应该是每一位大学教师的自觉追求。一流的高校师资不仅是当前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刚需,更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智库。


在介绍经验时,骊姐说,高校教师一定要主动做科研。所谓主动做科研,就是出于一个学者的自觉自愿,既非他人逼迫,更非功利诱惑。主动做科研的另一个要点,就是从学术志趣出发,对学术生涯有长远的规划,对学术前沿有准确的把握,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手忙脚乱地申报项目。


骊姐回忆说,锦城学院的第一个教育部项目也是她申报成功的。七年前,学校科研处还没有教育部的科研申报账户,是她得到消息之后协助科研处老师首次建立的。


骊姐是文传学院的副院长,主管科研和教学,同时还担任两、三门课的教学任务,工作任务已经很重了。然而,骊姐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来做科研。她申报课题的时候经常都在出差期间,深夜二、三点还一边喝着浓茶,一边写课题申报书。


在文传学院,骊姐的办公室是公认最雅致美丽的,放满了各种绿植和鲜花。骊姐说,她完全把办公室当成了家,只有在优美清新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办公和做学问。骊姐的工作时间不仅仅是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周末也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和平大楼的保安和很多同事都知道,和平大楼东637的灯几乎都是最晚熄灭的。


骊姐经常跟学生讲,要把天道酬勤当作一种信仰,她自己也是如此身体力行的。骊姐的时间表里从来没有“放假”二字,放假的时间都被骊姐拿来写论文和跑田野了。骊姐不仅是一个书斋里的学者,还坚持利用各种假期时间去考察博物馆,被朋友们戏称为“博物馆控”。从最北面的赤峰红山文化遗址到最南面的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骊姐在全国200多个博物馆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收集文物照片多达10万余张,还因此跑坏了好几双鞋。在她看来,博物馆是研究历史的宝库,是中华文明探源的入口,更是自己学术科研的源头活水。正因为有了大量的前期积累,骊姐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拿下了四川省社科普及项目《图说古蜀宝藏》。


如果说,考察博物馆是对过去的思考,那么扎根田野,进行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则表现了骊姐作为学者对当下现实的关注。一般人很难想象,在田野里跳进水田拍照的骊姐和课堂上穿着旗袍讲张爱玲的骊姐是同一个人,然而这两种形象却又如此和谐地被骊姐集于一身。

从2014年开始,骊姐担任四川省传统村落立档保护项目组专家,开始投入到传统村落立档保护工作中,用影像和文字建立起属于村落的档案。2017年暑假,骊姐率队先后三次奔赴安仁古镇开展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时令已入三伏,室外温度已近40摄氏度,太阳毒辣,酷暑难耐,连续数天的调查工作都在室外,这对队员来说是极大的身心考验。纵然如此,为了拍摄一张安仁古镇的俯瞰图,骊姐不顾队员的劝阻,义无反顾地爬上废弃水塔,差点惹恼水塔里的一窝马蜂。然而,历尽艰辛得到的俯瞰图却没能令骊姐满意。“只乘滑翔机航拍安仁镇这一个办法了,说不害怕也是假话。”当骊姐从滑翔机上下来才说,其实她有轻微的恐高症,但为了一张完美的安仁镇航拍图,她只有拼了。正是由于骊姐的出色工作,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今年特聘她为副秘书长。


在骊姐眼中,学术可以“两条腿走路”:一是个人钻研,达到专业领域的精深;二是启蒙大众,用学术知识回馈社会。学术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更是一种社会关怀和责任。深入而浅出,或许后者更难。


如何启蒙大众呢?骊姐应邀成为今日头条的签约作者,开设了独具个性的头条号“骊姐的人类学之眼”。在这个“阵地”上,她用人类学视角和知识解读各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热点,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文字引来了不少网络大V的关注,还被今日头条评为高校教师新媒体模范,聘为头条学院特约讲师。然而,这些荣誉在骊姐眼里不过是一个学者对社会应尽的责任。骊姐说,“学术更宽广朴实的用途是对黎民百姓的关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是她作为一个人类学学者不忘初心的追求,也是一个大学教师应有的担当。

教学相长,薪火相传


在骊姐看来,主动做科研不仅能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更好地站在学术前沿,还能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大餐,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骊姐痛感填鸭式教育很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骊姐经常在课堂上鼓励同学们辩论。在上新闻专业的现当代文学课时,一个问题竟有十多个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甚至到了下课时间,大家还感觉意犹未尽。骊姐说,我要尽可能地克制自己的表达欲,更多地引导学生想问题,激活他们的思考力。对此,16级新闻专业林军同学表示了极大的赞同:“在骊姐课堂上我们积极讨论,各抒己见,在辩论中让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拓展。骊姐的课堂让我明白了思考是学习的最好方式,打破思想桎梏,才能让创新精神得到解放。”


同时,为了鼓励学生读书,骊姐每学期都自掏腰包买书,奖励读书最勤奋的前几名同学。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最认真最紧张的功课之一就是做读书报告,很多毕业的学生都还津津乐道当年在骊姐的耐心指导下做读书报告的成就感。据学生们讲,骊姐有一个高大上的私人电子图书馆,藏书多达数十万册,从文学、哲学到社会学、民俗学再到博物馆学、考古学、历史学,门类众多,应有尽有,堪称“百宝箱”。学生无论是考研复习还是社会调研,只要找到骊姐,骊姐总能从她的电子图书馆给学生分享很多有用的资料。


在文传学子心目里,骊姐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榜样,她身上这种知行合一、求学问道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学生们。有学生说,她在骊姐的课堂上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大学毕业后也坚持每周读一本书。还有学生受骊姐的影响爱上了博物馆,后来考上了四川大学文博学硕士。据不完全统计,经骊姐指导考上研究生的学子不下30人。文传学院之所以常年保持很高的考研升学率,跟骊姐这样一位爱书如命治学勤谨的副院长不无关系。


课堂上的骊姐宽容大度、允许质疑,带领学生做科研的骊姐却好像变了一个人。“整整修改了42遍才最后定稿!细致到一个标点符号都要修改。当时真的是全队崩溃!”曾邀请骊姐担任指导老师并获得四川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一等奖的龙昱丹同学说,“跟着骊姐作科研项目的时候,我才见识到了一个和课堂上完全不同的骊姐。做科研的她追求完美,甚至严苛到让人觉得有些不尽人情。”


另一位学生魏宏欢的毕业论文也曾被骊姐反反复复修订了三十多次,让她几近绝望,但恰恰是这篇久经锤炼的毕业论文使她在研究生复试中得到面试老师的高度表扬。直到那一刻,魏宏欢才真正理解了骊姐一直强调的“历事练心”——要求越严才能承受更大的压力,获得更多的进步,将来也才能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感恩命运让我遇见骊姐,让我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这句教师节的表白说出了很多学生的心声。面对学生的感恩,骊姐觉得这一切都是为人师者的本分。传道、授业、解惑,职责所在,义不容辞。她之所以会如此严格地要求学生,其实来自于她对前辈们治学精神的传承。


骊姐经常告诉学生,她的博导、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叶舒宪先生是如何严谨勤奋地做学问:他会对学生论文中的一个小错误耿耿于怀,还常年坚持早上五点钟准时起床写作。据骊姐的科研助理小周回忆,2016年暑假,骊姐作为唯一的女学者参与叶舒宪先生带队的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因考察地区多为偏远山区或无人区,几乎每天都顶着四五十度高温在荒野中早出晚归,即使这样,叶舒宪先生还要求考察团成员在每天必须发表一篇考察心得,也没有因为骊姐的性别差异而放松要求。“骊姐发消息让我整理文献资料的时间永远是在深夜的一两点钟或者凌晨四五点。我都在想她是神仙不用睡觉的吗?”小周觉得骊姐太不容易了,骊姐对此的回答却是:“叶舒宪老师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都还那么勤奋,我有什么理由偷懒?!”


此外,文传学院的毛建华院长也是骊姐的学术榜样。骊姐说,“作为在民俗学领域卓有成就的大家,毛老的每次赐教都令我获益匪浅。也正是因为他字斟句酌的严谨作风,才使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研之以学,传之以道,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薪火相传。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骊姐认为,一枝独秀固然能迎霜傲雪,但百花齐放才是真正的生机盎然。骊姐在拿到教育部项目后,马上召开网络会议,一字一句地截图自己的申报书,给大家分享科研项目的申报技巧。正是在骊姐的鼓励和指导下,文传学院今年已经有4位老师开始了教育部项目的申报之旅。


文传学院院长毛建华教授对此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在谈及文传学院的科研队伍建设时,毛院长表示:“文传学院自建校起就把‘科研促进教学’的思想植根于每个老师的心中。现在的科研队伍建设形成了以杨骊、范美俊等为首的冲锋队,以王大江、周平等老骨干为代表的支撑队,还有马秋穗、张超等青年教师组成的接力队,这三支队伍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分别做好传、帮、带,共同组成文传学院‘研究型+应用型’的科研队伍,力争一流。”


今年独立主持“青堤乡光华村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的姚茜老师特别感慨。去年跟着骊姐做安仁镇传统村落立档调查时,她仅作为项目主研参与其中。她在采访中谈到:“当时做安仁的项目心里总给自己悄悄留了退路,觉得自己如果不能完成,骊姐肯定会帮忙搞定一切。”没想到骊姐有意为了锻炼她,将后期的查阅文献、整理资料、撰写报告等很多重要工作都交给她去做。“接到任务时,真是‘压力山大’。所幸在这个过程中,骊姐不仅逐字逐句悉心指导,还推荐一些老师让我去请教。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做安仁项目的锻炼,我也没有勇气独立主持青堤乡调查项目。真的非常感谢骊姐当初的磨砺!”


前天深夜,才请骊姐帮忙修改过教育部项目申报书的朱亚铮副教授很动情地说:“我们对骊姐的敬爱是发自内心的,她是一个特别无私的人。每次的课题申报,骊姐都会抽出时间来单独一对一地对我们进行辅导,帮助我们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选题。”


蔡郎与副教授也曾经请骊姐帮忙修订论文,她说:“连中三元是骊姐长期积累的结果。骊姐的申报材料堪称范本,科研的认真程度也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王韬副教授和秦蓁副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感受:“骊姐永远予人积极向上的感召力和向心力,她带着大家一起做科研,对文传学院很有影响力”


文传学院的谢天开教授也很感谢骊姐,因为骊姐听说谢老师的研究需要后,给他分享了很多宝贵的学术电子书籍。“‘学术为天下公器’,作为文传学院主管学术科研的领导,骊姐总是无私地给教师们分享自己的学术经验、学术资料,鼓励老师们多参加学术会议,多了解学术前沿,多建立学术共同体。必须为我们的骊姐点赞!”在谈到骊姐对自己和其他老师们的帮助时,谢天开老师由衷地说道。


对于骊姐连中市厅级、省级、教育部4个课题这件事,几乎文传学院的所有老师都表达了同一个观点:“很正常,不惊讶。实至名归,理所应当!”


多次协助骊姐完成项目申报的科研处王晨懿老师认为,骊姐的“连中三元”有三点重要意义。首先,鼓舞了文传学院青年老师积极参与科研,骊姐的申报范本也帮助文传学院大大提高了申报率。其次,提振了整个学校的士气,为我校后续课题申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更为文科硕士点的申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学术领军的作用。最后就整个四川省而言,打破了社会舆论对独立学院科研能力不强、科研水平较弱的偏见,提升了我校在四川省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正如高强副教授所言,从在某种意义上讲,锦城学院的前进史,也是骊姐的拼搏史、奋斗史。“锦城”向一流的应用型大学奋进,十年跨了三大步;骊姐向一流教师奋进,十年也跨了三大步,成为博士、副教授、副院长,成为锦城学院名副其实的青年学术带头人。毫无疑问,骊姐是锦城学院向一流的应用型大学迈进途中最为杰出的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