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推荐资源 >> 最观点 >> 正文

红包抢得欢 小心“钓鱼”

来源:     更新日期: 2015-03-04   点击量:

 

  抢红包虽好玩,但要小心哦。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一些传统习惯。

  羊年春节,红包抢得多,抢得“嗨”,抢得烦了吗?2015年新春,红包以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渠道“刷屏”。据微信的数据显示,除夕当天,微信红包个人收发总数为10.1亿次,而且,“老广”成为最爱发红包的人,发红包数量高居第一,随后是浙江人和北京人。从性别看,发红包的男性略多于女性,前者占52%,后者占48%。反过来,收红包的男性占47%,而女性则占53%,可谓“男人发到心痛,女人抢到手软”。不过,在发红包、抢红包的热潮中,骗子找到了新门径。

  文、图整理/广州日报记者 李光焱

  收红包无需输支付密码

  骗子也瞄上了网上抢红包,准备从你那里“捞一笔”。“恭喜您获得8.88元红包,转发其他群再得8.88元……”年前,不少市民的微信群里出现这样一个链接,一些人以为是真的,直接转发到其他群里。不过,这可不是给你发红包,而是一种新式骗局,骗子们要通过抢红包热潮从你那里“钓鱼”。

  近日,“@@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通过微博揭秘了这一骗局。据了解,骗子在收款留言处填写“送红包”等字样后,向群聊中发送。红色的“AA收款”标志和伪装成送钱理由的收款留言,乍一看和红包信息有几分相似。此外,“AA收款”付款前,微信会弹出确认按钮,并以“AA+付款金额+给+用户名”的格式将付款信息提示用户,骗子会昵称改为类似“您,新年红包点击领取”字样,这样在弹出确认信息时,支付按钮就会显示类似“AA 8.88元给您,新年红包点击领取”的样子。只要用户“提钱”到账户时,其实就是同意了收款请求,8.88元便划入了骗子的账户。

  事实上,抢别人发的微信红包只需要轻轻“一点”,所抢到的金额就呈现出来,并自动存储到你的微信零钱包,整个过程无需输入密码,只有提现到捆绑的银行账户时,才要输密码。

  而AA收款则是向收到微信链接的人“收取”款项,而非发放红包。

  日前,微信方面已经优化了AA收款的流程。在“AA收款”下的三个选项中,只能改动金额或人数,收款主题和留言等选项已经不能进行自主描述,也就是说,骗子无法制作出主题为“红包”或相关字样的链接。

  微信方面人士表示,涉及欺诈的账号一经核实将直接进行限制处理,不能进行提现、消费及转账等交易,并对相关AA收款交易进行退款。同时,增强AA收款支付功能的提醒,尽可能提醒用户确认操作,避免资金受损。

  该人士还回应,点击“AA收款”链接并不会造成钱财损失,只有输入支付密码后才会有交易发生。对此,微信方面建议,收红包不需要输入密码,凡是需要输密码的“红包”都可能是骗局。

  调查:网上“春节红包”多来自亲友同事

  日前,《指尖上的春节——2015年中国手机网民参与“春节红包”活动调查报告》表明,19~35岁的中国手机网民是红包大战的“主力军”,移动支付安全隐患成受访网民“抢红包”活动中最担心的问题;类似AA红包等骗局在各社交平台盛行,让受访者对于移动支付远而敬之。43.3%的受访者担心“个人信息/账号/资金被窃取”,24.9%的受访者顾虑“个人手机银行的账户安全”。

  另外,亲友同事间派发的红包是受访网民“春节红包”的首要财源,各大互联网平台发出的红包雷声大雨点小。前者占手机网民收到的“春节红包”财源的62.3%;此前大肆鼓吹要放出XX亿元的各大互联网平台发出的红包占比21.4%;合作商家发出的“春节红包”占比13.6%。

  抢红包那些闹心事……

  NO.1 看春晚摇红包将iPhone 6摔碎

  西安的薛先生,除夕在家边看春晚边摇红包,忙中出错用力过猛——像甩温度计一样,手机甩到客厅地面,买不久的iPhone 6屏幕爆裂。

  NO.2 夫妻抢红包变“砸手机”

  武汉的王先生夫妻为网上抢红包发生了矛盾,最终演变为一场砸手机“大战”。最终,抢到了7.6元红包,但要花近5000元重新购买一部手机。

  NO.3 大学生抢红包过度手抖流泪

  广东22岁的大学生小杨,假期除了捧着手机打游戏,就是“抢红包”,忙得不亦乐乎。从大年初四开始,他发现眼睛干涩发红、肿胀酸痒,还不停流眼泪,甚至右手不停痉挛,控制不住地抖,最终就医。

  NO.4 男子误用接龙红包还钱损失7500

  网上发红包、抢红包很时髦,可操作不当就不是那么令人如意了。吴先生为了还朋友1万元选择通过发红包来还钱,可惜本应是个人红包的方式,他却选择了接龙红包,1万元中的7500元被其他网友领走。

  相关

  链接

  春节办年货

  生鲜网购遇“冷”

  近日,有多家互联网企业对中国网民的春节行为习惯变迁进行调查发现,手机和移动网络正改变着大家过年的传统文化。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网购年货成为了一个流行话题。调查显示,23.7%的网民尝试过通过网络购买年货;尚无此类经验,但打算就此尝试的用户占比19.6%;完全没有网购年货打算的用户,占比为56.7%。

  具体到网购年货的品类选择,服装鞋袜成为网购年货的主力军,渗透率高达62%,礼品和糖果糕饼也较受欢迎。值得注意的是,被网民“冷处理”的网购年货品类包括蔬菜水果、海鲜肉类和油盐酱醋。

  业内人士认为,蔬菜水果和海鲜肉类通常是年货置办的重头戏,如何在网购的生鲜运送上提升效率与满意度,是电商们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四成网友支持手机拜年

  让用户假设一个没有网络和手机的春节时,34.6%的大众网民表示会“很难受”。手机上的年味正在被社交和服务带动着。调查显示,40.7%的用户会更频繁的在社交网络中分享春节见闻,27.5%的用户会保持使用社交网络的频率与日常近似。此外,以微信为主的应用正在带动着手机和服务在中老年群体中普及。

  在调查中,网络拜年渗透率超过五成的用户占比为36.8%,这部分用户更多地使用网络而不是当面拜年。对于手机拜年的讨论,持认同意见的用户占比为42.3%,反对的占比约为19.6%。

  不过,值得思索的是,手机、网络和微信等应用平台,让拜年方式变得更快捷和轻松了,然而,你的真诚是否也被稀释了?

  (文/记者 冯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