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学生工作 >> 优秀学子 >> 正文

访成都商报记者2006级新闻学专业校友锁千程

来源: 文传学院    更新日期: 2020-05-18   点击量:

 

“你大学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能说是没有过六级吗,主要是想恶心一下四级都没过的三位室友。” 这便是锁千程,新闻专业出身的他,在作为采访者的我的面前,果然很专业地描述了

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重要性,以及委婉地表达了将大学英语四六级列为大学最遗憾的事情的 原因。

锁千程,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 2006 级新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凭借自 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进入成都商报工作。当他得知自己作为文学与传媒系优秀校友被采 访时依然羞涩谦虚的地回答“其实我没有那么好只是感谢文传系的老师和毛爷爷, 让我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

他的这种谦虚,激起了我想要更加去了解他欲望,至少他大学四年的生活是我非常想 要了解的。于是我对他的了解便从 15 个问题开始。

1. 你最喜欢的歌曲和歌曲类型是什么? 没啥艺术细胞,因此对歌曲不太感冒,小时候因为喜欢足球的缘故,所以会喜欢《真


 

心英雄》这首歌。

2. 你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什么? 喜欢踢足球,看篮球。

3. 你最喜欢的电影是哪一部?可以谈谈具体的原因吗?

《垂直极限》,一直以来对珠穆朗玛峰充满了敬畏之情,很喜欢这种题材的电影。想 起冰山还有雪,特别是雪崩,就觉得惊险和刺激。不过我还是只喜欢在电视机前欣赏,登 雪山估计勇气还不够。还有就是葛优的很多电影,比如《手机》《甲方乙方》,对这些经 典的电影经常都是看了又看,毕竟是经典,不论是演员的演技还是人物的塑造,还是台词 对话,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另外很喜欢冯小刚的幽默。

4. 你喜欢的书籍和作家是什么,可以分享一下吗? 没有特别喜欢的书籍和作家不过在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里看到一本小《新闻界

这本书我很喜欢因为是学习新闻专业的读完之后更加了解了新闻媒体之间的残酷竞争, 不过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对新闻界的无限向往。想着要去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并且要做好 充分的心理准备。

5. 你对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第一印象如何,可以具体谈谈吗? 对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第一印象,我还是感觉很好的。第一次来学校还是填志愿之前。

那天下午很热,学校里也没有很多树,光秃秃的,于是就去了一食堂对面的招生点咨询了 一些情况,然后就围着学校转了一圈。那时候,学校比较小,配套设施也不齐全,水吧、 蛋糕店、水果店都没有,不过很干净。其实,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最吸引我的是独立卫生间 和热水器相比于澡堂子独立卫浴更具有竞争力所以竞争力这东西一定要从小处着手, 这样才能提高综合竞争力。卫浴设施也算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关于竞争力的课,后来也证 明了我没有选错学校,我很幸运地成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一员,成为文学与传媒系大家 庭中的一员。

6. 当你接触文传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博学于文,奋斗于传”这是我与文学与传媒系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毛爷爷极具感

染力的讲话,更是让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我备受鼓舞。最好的老师和实习机会,这是文学与 传媒系提供给我的最好保障感觉来这里是对了的特别是上班之后我觉得我们系的学生, 相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更加具有竞争力至少我在媒体圈能够感受“锦城制造越来越多。 其实想想也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传与传媒系有大量的仿真实训平台,比如《我们》电 子杂志、夸父网等等。在这些仿真实训平台上,我们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能力,把所学的知 识用在实践上,再通过实践来检验我们的不足,这样一来一往,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 习得更扎实,到工作岗位上就是适应的问题,操作流程完全不是问题。所以,这样的学生 也更加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这就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办学的特色。这些办学特色也使我


 

们受益。实在要感谢母校,感谢最尊敬的文学与传媒系大家长毛爷爷和系里的每一位老师。 7. 对文学与传媒系哪一位老师印象最为深刻,可以讲一些让你印象比较深的事情吗? 我印象最深的老师,便是第一任辅导员向晶老师。我之前没有住过学校。初入学校,

对这里的一切既新鲜又好奇读高中时老师总是说上大学就好了但是在向晶姐面前, 大学悠闲的说法听听就可以了,她管理我们非常地严格。印象最深的就是早上到宿舍喊我 们起床晨练。所谓上有政策,我们寝室也自有对策。向姐早上来敲门,我们就派一个人下 床开门,然后扯把子说其他人已经去晨练了。实际上,床上的 3 个人都是用铺盖紧紧裹住 身体大气都不敢出成功了几次之后就被英明神武的向姐发现了……当然后果很严重。

8. 你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什么?可以谈谈那节课对你的影响吗? 上体育新闻课老师是欧荣承曾经的体育记者一直以来我就梦想当体育新闻记者,

所以很早就期盼着上这堂课。老师很牛,上课给奥运冠军张山打电话,通过电话对正在北 京备战奥运会的张山进行采访。那时,我们也不知道怎么采访,到底问了些什么问题也记 不得了,我知道的是很多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女同学,后来也成为了体育迷。虽然没有做过 调查,但从时间上推断,她们多半是受欧老师影响,而非她们的男朋友。这堂课,受影响 最大的肯定是我们 B3-105 的四个人。通过欧老师的联系,我们宿舍的四个人周末赶火车 去了南充,现场采访四川队的比赛。第一次从看台走进体育场内场,对我们来说当时的心 情可以和“金榜题名”相提并论。回到学校之后,我们还在《文传青年报》上写了 4 个版 的报道,那种成就感不言而喻。再后来,我毕业了,拿着这张报纸去报社应聘,一心想去 体育部的我,被分配到了政法新闻部……但是,这节课对我的影响,延续至今。

9. 在大学里你觉得最有意义、最有收获的一件事是什么? 加了“最”的问题真的不咋好回答。上面回答了两个“最”,有点“最”不下去了。

我收获了很多兄弟和朋友。除了上课,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宿舍中度过的。床挨床睡 了四年的兄弟,那份感情真挚而永恒。我们可以卧谈到天亮,去食堂吃了早饭再回来补瞌 睡;也可以在周末不断电时,打 CS 打一个通宵,输了的就到学校的超市买洗衣粉、牙膏; 还可以自创剧本拍微电影。我们没有一起扛过枪,但我们一起相过亲……我相信,几十年 之后,这就是最美和最珍贵的回忆。除了寝室的兄弟,还结识了很多朋友。相比社会上的 人情世故,“同学少年”般的友谊最纯最真,这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10. 你是怎样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的? 上课吃饭下课耍朋友复习考试打游戏偶尔逃(能这样回答么?)。对了,

还有每晚必开的卧谈会。

11.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什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很好(真心觉得很好)。

12. 你在大学里最遗憾的事是什么?

 

能说是没过六级吗?(主要是恶心三位连四级都没有过的室友,哈哈哈哈) 13. 锦城学院的四年教育对你的职业有什么积极影响?

因为是实践性教育,毕业前就跟随在媒体工作的老师,体验过记者工作。相比其他学 校的同学上手更快。另外,就是学校的开放式教育,让我们提早接触社会,毕业时少了一 份学生气,更能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14. 最想和大学的自己说什么? 大学的四年经历,是人生非常宝贵的财富,更是永远无法忘却的一段记忆。 15.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10 周年,你的寄语是什么? 希望学校越来越好,成为百年名校。

采访完锁千程之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他对他整个大学生活的回忆。在他 的描述中,他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第一次进学校因为独立卫 浴设施而选择这个大学到最后毕业在系主任毛爷爷和各专业老师的厚望中走上工作岗 从一个想着逃课的调皮学生到能够静下心来到图书馆去看一本《新闻界》的奋斗青年;从 寝室到食堂,从课堂到卧谈,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已经深深的驻进他的记忆。这些回忆, 只要一谈起,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样,他似乎还在莫名塘的座椅上坐着,似乎还在悄悄抱怨 着辅导员管得太严。

在采访中,他讲的最多的便是从不后悔读这个大学。关于读大学后不后悔,每个人有 着自己的答案,不过锦城学院带给锁千程的是能力和心灵的双重教育。在这个大学里,他 生活了四年,在这期间,他遇到了自己最崇拜的老师,那位老师现场给奥运冠军打电话的 举动,深深地震撼了他,这种震撼的力量最终变成他去追逐自己新闻传媒梦想的勇气和信 心。在这四年里,他也遇到了他的好玩伴,每夜的卧谈生活,合伙骗辅导员的日子,成了 他最好的大学回忆。

不过他最感激的莫过于在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所受到的专业的教育和思想的启迪。 “博学于文,奋斗于传”这句话是在他刚进入文学与传媒系的开学典礼上,从毛爷爷激情 洋溢振奋人心的开学典礼演讲中得知的。大学的四年之中,他谨记“奋斗”和“博学”, 将文学与传媒系的这种精神传了下来。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文学与传媒系在师资力量上有 着很好的保证,再加上众多的仿真实训平台,让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真正做到在实 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毛爷爷 不断强调教育改革的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育,因此,学生们不断汲取创新的理念,学习创 新的思维和方法。所以,专业的素养和积极创新的观念是一个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应具备的 基本素质。当下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风云际会的社会形势,复 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这些客观的条件使得我们必须是一专多能的人,必须是一个复合型、 创新型的人,只有这样才可能在社会中立足,以不变应万变,把握到时代发展的脉搏,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面对这样的大形势,文学与传媒系在这方面也是加足马力,积极进行 课程改革、教育创新。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新闻专业各类报纸和全能记者团等的仿 真实训平台。全能记者团里培养的记者是多才多能的,他们会有很多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比如普通话培训。普通话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就像是临摹与绘画者的关系,是基础的基础。 培训普通话的老师是王岩平教授,王岩平教授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届“金话筒”奖得主,无 论从专业的角度,还是从整个师资队伍,全能记者团的教学都是异常强悍的。事实证明, 这支用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打造出来的全能记者团队伍,在各种采访活动中都表现得非常出 色这是全能记者团的成功,也是毛建华教授在教育改革创新上的成功。

锦城学院“三讲三心“三练三创“一体两翼教育都给他带来了人生极大的影响。 邹广严院长常说“做事前先学会做人”“做事不仅要扎实,还要在扎实奋进当中不断找到 创新点”,这样的一些话语也时常的在锁千程耳旁响起。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给他的不仅仅 是一纸文凭,更重要的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立足的能力和一种创新 的可能。这些东西不断地在影响着他的生活和工作。一个学校的伟大不在于校舍有多大, 图书馆有多大,论文发表有多强,而在于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校 所做的努力是不是在学生身上有所体现,并且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和未来。毫无疑问的是,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校长和老师们一直在不断地追求着这些的东西,而锦城学院的学生也 在不断地践行着“止于至善”的校训。“止于至善”不是简单的追求完美,而是学校对学 生的严格要求和寄予的厚望。学校的教育方式方法在不断地改进,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是为 了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最后依靠自己的能力改变社会、发展社会。

“对于锦城学院,你对她的感觉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他强调了一下是真的很好。 这种强调绝对不是为了敷衍搪塞,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是一位学子对母校的最衷心的评 价,因为母校给了他东西,能够让他有所得。

2015 年是锦城学院建校 10 周年的日子,在这十年里,学校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 成就。母校发展得越好,学校的学生也就更加地为母校感到骄傲;学生在社会中发挥的作 用越大,那么母校也发展得更加好。母校于学生的关系就像是母亲和子女的关系,相依相 伴,不可分离。锁千程就是这样的一个学子。在工作岗位上不断的努力进取,为自己加油, 也为母校增添了光彩。

锦城学院从 2005 年到 2015 年,在这十年的风雨路上,一直有着一大批人相互伴随着, 他们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开拓进取。这些人有孜孜不倦的老师,有勤奋努力 的学生这十年的锦城历史是他们共同铸就的这十年的辉煌也是他们的丰硕成果锁千程, 是锦城十年里的一个印记,这块印记不仅有他奋斗的汗水,还有锦城学院给予他的支持和 鼓励,是锦城学院让他在大学四年里有了一个最美好的回忆,而因为有他的出现,四川大 学锦城学院的十年记忆才是最完整的记忆。作为一个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出身的记者,锁千程以“止于至善”的校训严格要求 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工作岗位上踏实努力在生活中积极上进这是一“至善的力量, 在这股力量的支撑下,锁千程达到了自己人生的一个又一个的高度,并且勇攀高峰,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