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千封家书·千种相思丨人民网、成都商报争相报道我校这项感恩活动

来源: 夸父网    更新日期: 2018-02-15   点击量:

 

近日,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我校“三讲三心”明德教育,我校开展了春节感恩系列“千人”家书活动。活动形式为征集1000名师生手写家书,由学校统一寄发,为锦城师生创造一个表达对父母亲人感恩与祝福的机会。活动开展后,短短一个星期,全校共征集家书1005封,文传学院61封,其中有一些还是用繁体字和文言文写就的。成都商报,人民网,先后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小编这就为大家奉上全文!


【成都商报】1月10日·讯

笔下温暖深情

成都大学生1000封家书诉说1000种思念


“闻大父大人有疾,竟至微恙,心实忧之。昨得父大人传书,闻已愈,始安”“相隔千里,望见字如面,儿虽孤身在外,但一切安好,特此寄上一封家书解相思……”1月10日,在川大锦城学院的办公室里,上千封承载着对家人思念的家书正在进行分流,即将寄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新春佳节将至,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从今年1月起,便在全校范围内发起了“千人家书”活动。短短数日,收到了1000封家书,在众多的家书中,有人分享了学校的点滴,有人诉说着对父母的思念,更多的学生通过书信的方式,感恩父母。

                                                                                                想说不敢说的思念一封家书帮你传递

   从前慢车马慢,一封信需走上三五天,才可抵达。尽管如此,在那些年里,信成为互诉柔肠,寄托相思的最好方式。

  “当提笔的瞬间,我头脑一片空白,不是无话可说,而是不知从何说起。”川大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大二的学生小陆告诉记者,写信自己并不陌生,平时也会与朋友写信交流,但是并没有想过要写一封家书。对于从苏州远道而来成都求学的他而言,微信和电话已经成为与家人交流的主要方式。

   第一年背井离乡,踏上求学之路,与家人不在朝夕相对的守候。年迈的祖父对小陆很是担心,千叮咛万嘱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句话是祖父教导我的,我从自己的大学生活就想到了祖父。”这次家书征集活动,他用繁体文言文给自己的祖父写了一封家书,短短200余字,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对祖父的关怀与思念。“祖父是位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用繁体文言文,是想让祖父感到更加亲切。”小陆说。

   小陆坦言,这并不是第一次给家人写信,高中时,由于父亲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自己,缺乏面对面的言语交流,自己便给父亲写过信。一次写信向父亲请教人生问题,得到了父亲的严肃对待,深夜畅聊。“那天我爸发了一张海棠花的照片给我,今年是我第一年错过它的盛开,我觉得我爸也是睹物思人吧。”小陆感慨到,“如果说微信是一种信息交流,那么我觉得书信的是一种内在的情感沟通,这种沟通源于这种形式的仪式感。”

   除了小陆,不少参与活动的学生都表示,写家书给家人的活动很有心意,“想说的却又不好意思说出口的都写在信中,让邮递员将我们的思念与祝福带给挚爱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