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快来选,《中国民俗鉴赏》慕课上线啦!

来源: 锦彩文传    更新日期: 2021-03-23   点击量:

 

快来选,《中国民俗鉴赏》慕课上线啦!

11月13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中国民俗鉴赏》精品课在慕课平台正式上线。据悉,该课程由文学与传媒学院谢天开教授、蔡郎与副教授和姚茜老师主讲,历时半年录制完成。

该课程从鉴赏品评专题的角度,将授课内容分为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居文化、民间节庆、民间礼仪、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学八大专题,以有趣的案例、生动的语言初步呈现中国民俗文化的魅力。并通过系统的讲述中国民俗文化专题,辅以多种形式的教学互动、教学研讨,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增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讲师介绍


蔡郎与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非遗研究所所长, 四川民俗文化传承创新普及基地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是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四部专著,承担多项课题。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民俗学主讲老师。


谢天开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作家、成都薛涛研究会副会长。 已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为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学者辑录。已出版长篇纪实文学《国共兄弟》(30万字)、编著《民间艺术十二讲》(24万字)、文化传记《大唐薛涛》(40万字)、现代诗话《唐诗:诗人与文化》(15万字)、《蜀都竹枝:竹枝词中的民俗万象》(22万字)。


姚茜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讲师、西南民族大学民俗学硕士,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担任省级精品课中国民俗学主讲教师。主持市厅级课题《布拖县彝族银饰制作工艺传承人口述实录》,主持校级课题2项,担任主研参与“四川郫县望丛赛歌会研究”“九寨沟县‘涂墨节’传承人口述实录”“《山家清供》儒道养生文化研究”等7项省市级课题。主持青堤乡光华村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调研内容被《守望老家》一书收录,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门课程,我们采访了主讲人之一的蔡郎与副教授


蔡郎与老师告诉我们,“近年来,国家倡导非遗与民俗的学习,大学是其中重要的阵地。所以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学习这门课程,而慕课可以让同学们在短时间内了解民俗的概貌。”在当今快节奏时代下,大家更愿意选择技术类课程,而不是沉淀下来去了解民俗。老子曾言“不用即大用。”只有了解它,才知道它大有用处。


谈到在开展慕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蔡老师坦言,“慕课与平常上课完全不同,录制的要求极高。首先台本、PPT和习题需要重新编写,句句锤炼。其次,在规定的10到15分钟内,清楚精炼地讲完平常一两节课才能讲完的知识点,之前要推敲实践多次。同时,还存在录制的问题。线下上课有互动、交流和反馈,老师可以看到学生的表情。而慕课只有三个摄像机对着老师,我们不仅要讲清楚,还要注意自己的表情管理和讲课语速。有时一个镜头要重复十几遍。记得第一次上午去录了4个小时,最后只有5分钟的成品能用。老师们不是演员,这个过程真的很磨人。”

最后蔡郎与老师对现在民俗和非遗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希望。她希望“各个学院的学生都能来学习民俗、了解非遗。除此之外,现在只靠非遗艺人进行传承是不够的,一是他们年龄的问题,二是他们本身的传播途径有限。所以我们要去给他们搭建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民俗并不高深,而且和民俗艺人打交道,我们能看见世间百态。”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作为四川省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普及基地,蔡老师说“我们有普及的责任与义务。虽然任务很艰巨,但我们力求将其做到最好。如果大家都不重视民俗,那么以后谁来做?迄今为止,文传学院举办的民俗活动都非常成功,在四川高校中首屈一指。”蔡老师多次强调,该课程在慕课上是免费学习的,同学们可以通过发布的链接,直接进入选课、开始学习。希望文传学院的学生先学起来,提升自我的社会关怀与人文素养,在今后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沉着的应对,有一颗谦卑的心,非遗大师的工匠精神会感染你。


点击底端“阅读原文”,可以实现在线学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