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竹簧制作工艺
江安竹簧制作工艺
一、概述
江安竹簧工艺属江安竹工艺七大类产品之一。竹簧,是指楠竹内壁最里面的那一层,故又名“反簧”、“翻簧”。它以其色泽洁净无瑕,嫩簧娇润,宛如象牙,而被美誉为“竹象牙”。 长期以来,倍受世人喜爱。
江安竹簧工艺经历了明代中后期的形成、盛行期,清末民初的创新、发展期,至上个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又经历了沉寂、转折和复兴期,江安竹簧工艺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致和”、“玉竹”、“王氏”、“综合”等四大流派。
江安竹簧工艺是宜宾市乃至四川省的文化符号,是四川省非常突出的民间工艺,是中国竹文化的又一典型代表,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全国竹簧工艺中名列前茅,享有盛誉,直接影响着其他地方的竹簧工艺发展。
二、工艺流程
江安竹簧工艺严格按照传统的制作流程,即:制胚、造型、绘画雕刻、打磨涂饰至成品。一件高档的竹簧工艺品,以其晶莹剔透,光彩照人而倍受世人珍爱。
(一)制胚
选取竹龄5年以上的优质楠竹,选用中间部分,锯掉竹节,保留无节的中筒部分,要求中筒越大越好、越长越好,这样开下来的竹簧即长又宽,方为上等。整根楠竹只有中间部分能开竹簧,而竹头和竹尖均不能用。中节竹筒锯好后,用专用打竹簧的工具——月亮刀、单手弯曲刀,从竹青表皮往壁厚里面劈削下去,一直劈削到只剩下1.5~2.0毫米厚的竹簧处为止,留下竹簧筒。再将竹簧筒破开一条口子(俗称“花竹簧”),再用蒸、煮或火烤,使竹簧软化。待竹簧筒软化后,用木挟子将其挟伸、压平,成竹簧块板状。待竹簧完全冷却后将其取出,阴干入库,竹簧胚料便制作而成。图1:制胚
(二)造型
造型前,将竹簧胚料在冷水中浸泡4~6小时,以前手工制作的方法是用刨子(或刨皮机)将竹簧的厚度刨平成1毫米左右厚即可。然后将竹簧粘合在木板胚料上面,制成竹簧板材,并用压力机加压使竹簧和木胚紧紧粘连,永不分离。待胶水定型后取出。然后根据工艺品的类型、样式的需要进行下料。下好料后,再在专用的“印子”(模具)上,调整好各种角度,将竹簧胚料夹紧,刨成各种不同角度的小块竹簧,以便下工序组合粘胶时,每条粘接的缝口清缝,不留丝毫缝隙。再将这些刨好角度的竹簧板材组装粘合在一起,用绳子牢牢栓紧加压,制成各种型状的半成品,如:四方型、六方形、八方形、棱型、圆型、椭圆型等。
待胶水定型后,解开绳子,半成品就算完成。
(三)绘画与雕刻
在竹簧工艺半成品基础上,一是进行书法、绘画。因竹簧表面嫩簧、娇润,直接在上面绘画、书法,犹如在宣纸上进行,可以表现出笔墨、色彩的浓、淡、干、湿;二是进行雕刻,竹簧雕刻,一般是要镶嵌两层竹簧以上,如要堆雕,则镶嵌多层竹簧,以便雕刻出的图案层次更加丰富。竹簧雕刻的技术主要分为阴雕和阳雕两种。阴雕是直接将图案或书法的线条雕刻下去,以刀代笔。高水平的竹簧雕刻,通过用刀的轻、重、缓、疾,使线条表达出或典雅、或雄浑、或精致、或苍茫的诗情画意,然后染墨作色,便可完成。阳雕,是在设计好的竹簧半成品上面,进行雕刻。这种阳雕需嵌压两层以上竹簧,雕刻时保留图案部份,将其余部分铲除(俗称“起堂子”),留出下面一层竹簧(俗称“堂子”)。它要求图案精准,堂子平整、无伤痕。
图2:绘画 图3:雕刻
(四)打磨与涂饰
这道工序是出成品的关键所在,也是最后工序。它是在雕刻或绘画好的竹簧半成品上,打磨上漆、涂饰装簧。使用的器具,除手磨细砂外,还可用打磨机、抛光机等小型机械。涂饰用的漆,最早是用桐油,后来用香胶腊克,现在普遍用聚脂清漆,以便体现竹簧之本色。上漆时,要求薄而均匀。一次上漆后,进行烘干,然后上二次,又烘干,再上三次,这样反复数次,最后进行抛光打磨,完成后的成品晶莹剔透、光彩照人。
江安竹簧工艺的另一分支为“明筋镶嵌”类工艺品。明筋是指竹子内壁组织的纤维体,它的制作过程是将楠竹锯掉竹节,把竹青去掉,办成小竹块,利用竹块的圆弧面将竹块一块一块地镶嵌组合在一起。在镶嵌这些小竹块的圆弧时,用刀具将竹块修削统一,达到清缝,一块挨一块、层层叠叠粘合在一起,不能有丝毫缝隙,融为一体。然后用这种明筋镶嵌的竹块制作出各式工艺品。如:明筋花瓶、明筋花瓣鼓罐、明筋珠宝盒等。
三、原材料和工具
1.原料:一般选取竹龄5年以上的优质楠竹
2.工具:(见二、工艺流程1、原材料制胚)。
月亮刀、单手弯曲刀:专用打竹簧的工具。
木挟子:待竹簧筒软化后,用将其挟伸、压平,成竹簧块板状。
刨子(或刨皮机):刨平竹簧的工具。然后将竹簧粘合在木板胚料上面,制成竹簧板压力机:加压使竹簧和木胚紧紧粘连。
胶水:定型用。
“印子”(模具):将刨好角度的竹簧板材组装粘合在一起,用绳子牢牢栓紧加压,制成四方型、六方形、八方形、棱型、圆型、椭圆型等各形半成品。
雕刀:雕图案用。
打磨机、抛光机:从前用砂纸,抛光用。
漆、桐油:涂饰用,现普遍用聚脂清漆。
图4:龙凤珠宝盒
(撰稿人:闵勇智)
- 上一篇:广元白花石刻制作工艺
- 下一篇:羌族口弦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