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白花石刻制作工艺
广元白花石刻制作工艺
概论
广元白花石刻始于清咸丰年间,属于民间石雕艺术,因其原料的稀缺性、产地的独有性以及技艺的专有性,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闻名海外。白花石刻使用产自广元利州区和旺苍县交界的深山中的白花石,并利用白花石自然的纹理,结合中国传统国画的元素及绘画技艺,表现中国优美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及名人佳句。这种石刻晶莹剔透、雍容华贵,石料细密柔润并坚硬如铁,利用石头中不同颜色的层面雕琢色彩艳丽镂空浮雕图案,雕刻出的作品自然、大气、妙趣天成。
白花石刻工艺极为复杂,制作一件石刻作品少则十几天,多则更年累月。迄今为止,白花石刻的每一件作品均为全手工制作。到了近代,经过白花石刻传人不断发展完善及技艺的推陈出新,白花石刻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目前白花石刻工艺的国家级传承人有刘玉琼、唐骏。
工艺流程
白花石刻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其工艺极为复杂,制作一件石刻作品少则十几天,多则更年累月。迄今为止,白花石刻的每一件作品均为全手工制作。雕刻一件石刻作品,需要不同形状、粗细、大小不等的钢锉、什锦小挫加工粗形,然后用磨刀石、磨砂纸将石头磨平光滑,需要凿子、木锉、铁锉、铲刀、刻花打形刀、精刻刀等各种道具数十把。广元民间艺人利用白花石料赤、绿、白相间的自然纹理,因材施技,雕刻成色彩分明的刻有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等极富地方特色的石屏、砚台、笔筒、花钵笔架等。从选石、打毛胚、构思、再到雕刻都要学习,甚至还需要打铁匠和画师的工艺和技巧。完成一件石刻作品一般需要选料、下毛胚、构思、打花胚、精雕、打磨这六个步骤:
选料
选料是石刻最基础的一步,石料选择好坏对雕刻制作具有重要的影响。白花石刻所需要的石料大多以猪肝色和墨绿色的石块中呈现白色、灰白色、淡绿色的石层的白花石为最佳。
图1:选料
(二) 下毛胚
将原料大体打成一个个或长或圆的形状,把石料切成适合画图的大小,为后面的雕刻步骤的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2:下毛胚)
(三)打花胚
艺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白花石层走向,因石而异构思题材。然后按照之前构思的题材进行粗雕,打花胚是雕刻步骤中最重要的一步,就像刺绣需要描图一样,打花胚也需要对已经切割好了的石料进行雕刻形状的描绘,此步骤需要艺人掌握一定的绘画功底。如若再雕刻过程中发现石材走向与之前构思题材不符,艺人需要改变雕刻题材。
图3:打花胚
(四)精雕
精雕是在下毛胚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将下毛胚中粗糙的部分变得精细,在雕刻技法上运用深雕、浅雕、镂空等技法,是作品达到较高的艺术境地;在图案构思上,既注意动、静物特征,又注意把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以及名人家居再现于作品。对打好花胚的石料进行进一步的细致雕琢,使刻画好的图案花纹在石料上呈现出来完善美化石刻作品。
图4:精雕
(五)打磨
将精雕后的成品用磨砂石和磨砂纸等工具用来对白花石进一步的雕琢,使得化石雕刻作品看起来更加的圆润、自然,最后进行磨光和修饰,使最终成品呈现出最佳光滑度和光泽度。
图5:打磨
工具材料
原材料
白花石是一种罕见的白花玉石,石料细密柔润,在猪肝色和墨绿色的石块中成白色、灰白色、淡绿色的石层,不同颜色的石层长在一起,浑然一体;石料坚硬如铁,雕刻难度极大,但雕刻出来的作品却自然、大气,妙趣天成。
(二)雕刻工具:
不同形状、粗细、大小不等的钢锉,什锦小锉:用来把石块定型,打成或圆或长的形状。
磨刀石和磨砂纸:使石料减小瑕疵,更加光滑细腻。
粗形凿子:凿出作品的花胚形体。
木锉、铁锉:在石料上打沟壑。
粗形打刀数把:用于进行初次绘画。
图6:部分工具
铲刀:顺着石材的走向铲出之前构思的图案。
刻花打形刀:在打出的图案上进行刻花。
精刻刀数把:把花型进行进一步精心刻画。
代表作品
白花石刻代表作品有魏喜先、魏礼先、张礼云的作品《喜鹊闹梅》花瓶、《白鹤荷花》笔筒、《苏武牧羊》石屏、《苏武牧羊》砚、《飞龙腾云》花瓶、《梅花》笔架,刘正和、刘玉琼、梁桂花的作品《荷花小孟》、《柳树骏马》石屏、《牧羊曲》屏、《松鹤》屏以及唐骏的《喜鹊梅花》石砚、《喜上眉梢》砚台等
刘玉琼雕刻的文房四宝(二龙戏珠石砚,喜鹊闹梅笔架、云龙笔筒、老苏偷葡萄水盂)荣获第五届中国艺术节簪四川省首届民族民间工艺博览会银奖。唐骏的作品《喜上眉梢》砚台在中国四川国际旅游节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双面笔架》荣获四川省首届广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金奖。
图7:《二龙抢宝》砚台
图8:《喜鹊闹梅》笔架
(撰稿人:马岚 、黄濒瑶、廖珂、吴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