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研活动 >> 正文

文学与传媒系教研活动专题简报2

来源:     更新日期: 2015-03-03   点击量:

 

文学与传媒系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本学期,教研工作围绕“切实提高教学技巧”的目标展开,以提高各年轻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专业成长水平为重点,通过“培训、交流、研讨、指导”等四个方面工作,提升专业引领水平,提高各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二、主体措施

1.提高教研指导质量

加强宣传引导,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教学研究、专业引领的水平。认真学习教学技巧与教学理论,加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全面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系外学习与内部交流相结合,使学习真正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动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积极组织各类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研究、专业引领的水平,树立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2.以课堂为中心,努力提高教育科研质量

1)进一步落实课题实验工作,实现教研与科研的整合,突出研究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科研要降低研究重心,规范科研管理,提高研究质量,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长即成果的科研理念。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心理品质等研究作为教育科研的核心任务,以改变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要求真务实。新课程要求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倡每位教师要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地显示出教师应有的正确的教育理念。

3)积极开发利用好各种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渠道,开展专业课程的研究,要以促进学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教师自我反思为主要形式,以教师集体同伴互助为主要特征,以专家引领为辅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要积极开展系内外、课内外的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并且教研组要善于总结、科学提炼教研模式和典型经验,提高教研的质量。

4本学期拟定开展听名师讲课,年轻教师相互听课,PPT课件制作评比等教研活动,以及定期的交流研讨会。通过开展各类研讨活动的形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1)教研组要协助系主任参与教学过程的监控,加大教学过程管理的力度。、严把备课关,严把课堂教学关,严把作业批改关,严把辅导关。

2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充分发挥老教授、专家的示范和帮带作用。教研组以龚翰雄老师为指导老师,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鼓励教师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创设比、学、赶、帮,人人争先,使教师在研究中提高,在协作中成长,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教学骨干。

4)以教研室为平台提供交流空间。教研组成员之间,有了好经验,相互分享,有了好意见,及时交换,有了好建议,及时普及,最终做到共同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效率。

4其他工作

1)相互之间推荐好书,推荐好论文,推荐好教学方法。

2)做好教研日志,定期印发教研工作专题简报,并做好教研室档案管理工作。

3)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成果及教研工作成果。                          

三、活动方式:

每两周开展教研活动一次,集中观摩教学、组织教学研讨、进行教学反思与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开设观摩课,听系内外专家讲课,吸取经验,参照自身不足,集中讨论,把教研成果整理总结,形成文字,做好教研日志。

2.邀请龚翰雄老师加入教研活动,利用龚老师的丰富经验指导和带动对年轻教师。

3.年轻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有交流反思、内化感悟,使大家的课堂教学产生质的变化。  

4.组织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活动,年轻教师之间通过教学技巧和教学理念的经验交流,提高自身教学理论水平,也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5.组织教师研讨活动,把各自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拿出来探讨,研讨解决方案,形成一致观点,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提高课堂驾御能力。

6.反复观摩优秀教师的教案和教学大纲,从中学习经验,组织一次PPT制作评比,通过比赛,学习优秀,找出不足,交流经验,吸取意见,实现在备课环节的全面提高。

7.定期组织研讨会,针对某一学术问题或者热点问题展开交流和研讨,拓展思路,打开视野,保持学术敏感性和科研能力。

四、本学期具体教研活动安排:

1.本学期暂定观摩三个优秀老教授的课,集体听课,集中讨论,总结优秀经验。(具体名单、时间与地点,需同老教授们商量后才能定)

2.本学期年轻教师间的相互听课的对象选定梁洁、聂敏、张超,其他教研组成员集体听课,集中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总结可值得借鉴的经验。(具体时间由被听课老师自己确定,提前一周报教研组备案,并同时邀请毛主任、龚老师参与)

3.暂定第十周举行PPT制作评比,各组员应在第十周周一之前各自交一份自己的PPT课件,择定时间,由毛主任、龚老师及系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品评,指出优点与不足,并由优秀者介绍PPT制作方面的经验与技巧。

4.本学期内组织一次科研论文的集体投稿活动,教研组成员在第十五周以前完成科研论文撰写,由教研组组织投稿,以提高大家的科研能力。

以上教研计划,请系主任审核批示,如无不妥,全体教研组成员均要求参照实行,并请系主任监督执行。

                                     

文学与传媒系专职教师教研组

                                          2008年2月20日

播种希望

——记文传系教研组新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随着新学期的来临,为了及早地走上工作正轨,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水平,提升青年教师的学术与教学能力,2008年2月21日,文传系教研组在教研组长梁洁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新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与会老师群策群力,就如何展开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

首先,聂敏老师提出了三点极富建设性的意见:第一、进行青年教师的PPT课件制作评比;第二、教研组成员相互之间的听课;第三、积极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组织听课,不限学校、专业、系别。

在此基础上,其他与会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补充。

梁洁老师认为,进行PPT课件制作评审,其形式可以更灵活多样些,老师们可将课件进行交流学习,相互指正。所涵盖的方面,可以包括课件的内容、制作、选材,以及课件在课堂教学的实际运用等问题,以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张超老师认为,教研组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手段来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比如从网络上下载名家经典授课视频,并组织大家共同观摩学习讨论。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视频,充实和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

匡宇老师认为,教研组应开展教师之间的学术性交流与讨论,建议设立文传系青年教师学术论坛。该论坛的设立,可以提供一个平台,以便于让青年教师就某一社会热点话题或学科专业问题,开展思想交流与学术交流。

杨骊老师与王韬老师也分别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就如何开展新学期的教学科研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和辛勤耕耘的季节。文传系教研组的第一次教研活动成功地抓住春天的美好时光,播种下新希望,描绘出了新蓝图。

教研日志一(3月19日)

时间:2008年03月19日,10:15——11:00

地点:四川大学锦城学院B205教室

活动主题:观摩李益荪老师《文学概论》课

参加人员:许诺、聂敏、梁洁、匡宇、王韬、张超、杨骊、肖捷飞、廖立

程序:

1. 听课情况:

   《文学概论》课是一门基本以讲述为主的课程,本次教研活动观摩的是李老师第三节课,授课对象为大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内容为“文学的要素”。所有成员均认真听课,并记录了笔记。

2. 课后交流

个人意见:

杨骊:

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他的学养深厚,可以信手拈来旁征博引,讲的是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节,通过3部作品讲3个故事就把知识说清楚了,真是深入浅出的高境界,让人高山仰止啊,我们要加紧学习积累才行。二是李老师的课,并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不做PPT,但是照样可以吸引学生,这才是真正大音希声的境界。如果,有一天我们不用PPT,不用视频资料,还能象我们现在这样吸引学生么?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其实,李老师可以说是我们的楷模,给我们指明了修炼的方向:一是刻苦修炼内功,积淀学养,才能厚积薄发;二是继续修炼外功,提高讲课的基本技巧。另外,李老师也很有学术立场,能批判地看待我们当前流行的一些学术理论,这个也是需要功夫的。

匡宇:

从观摩李老师的课的体会结合我上课时遇到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大学本科教育,并不是研究生阶段的那种比较靠近专门的学术研究的教育,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以培养现代公民为目的的教育。就此而言,应用性的、技术性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教学,其实与通识类的教育都被包含在“现代社会的公民教育”这个目标之下的。而本科教育要做到培养现代社会的公民这一目标,事实上是要塑造同学们的以下几种能力:理性反思的判断力、情感与审美的判断力、以及最关键的知识的判断力。知识判断力,是我们在本科阶段要建立起来的一种能力。对于同学们来说,学习任何一种知识,不只是为了很具体的实用性目的,比如考试啦、就业啦等等,而是要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生命当中去,要内化知识。“知”—知细节;“识”—识大体;“判”—判真伪;“断”—断蒙昧。虽然上面那些话是给学生说的,但是我觉得我们其实也应该从这么几点来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其实最开始那样想也是我自己对自己的教学的一种反思:是否从细节上把握住了知识点?是否从一个一个的知识点的环节跳了出去,站在一个比较超越性的或俯瞰性的角度进行整体性的打量?是否能够依靠知识的学习、传播、教学来判断我们当下生活中所遭遇到的问题,来判断知识本身的真伪?是否能够从对知识想学习、传播与教学出发,断除我们自己的蒙昧状态?—断蒙昧,事实上也就是启蒙。而启蒙并非一蹴而就的,它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王韬:

老师的授课脉络清晰,结构连贯,知识点和例举的穿插自然流畅,不露痕迹,而且每句话每个例子都颇见功底。听了李老师的课,最大的感触就是要积淀啊,能够把理论将清楚讲透彻,不光是靠形式,靠技巧,更要靠自身的修养。由匡宇的话联想到我们以前提到过的,大学不只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换言之,一种是思维方式。

梁洁:

老师对自己教的这门课有所思考,而我们对大纲对知识点的消化都才起步,更不要说还能提出自己什么见解了,所以理论和学术方面,我们还要提高啊,否则内功也无从炼起,但是我们要有目标和方向。如果我们能把目前各种现代教学技巧和有深度的内容,透彻的见解,清晰的逻辑,简练的语言结合起来,那么我们会更上一个台阶的,感觉目前我们的招数是够了,内功还是欠缺。我觉得还有一点,我们以前一直觉得所谓应用型大学,老师和学生都不需要重视学术,只需要有技能就对了,但是实际上没有学术,我们的技能是上不了台面的。

聂敏:

一、李老师具有深厚的功底,讲的内容对他来说是信手拈来的那么熟悉,很流畅,整个思路非常清晰。

二、讲课技巧方面,李老师能把深奥的理论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结合大量的故事来分析理论,这样的理论课不仅不枯燥,而且很有趣。讲课时娓娓道来,语音清楚洪亮,听起来很享受。

三、李老师用传统的板书。有个学生给我说,她很喜欢板书的老师,尤其是李老师的板书非常有条理,上课不得走神。所以我们年轻老师在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同时,有时也应把重要的内容付诸板书

四、李老师语音洪亮有力,我想应该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才能发出这么亮、达、持久地声音,这是教师上课的语言魅力所在。

五、李老师很有个人魅力,有风度,这是我们今后都需要修炼的地方。

张超:

一、李老师的课虽然是理论课,但脉络清晰,引用的《哈姆雷特》和《水浒传》让理论很好的落地,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

二、将枯燥的文学理论深入浅出进行了讲解,通过先将理论让同学们有初步的认知之后,再将案例引进,并且在讲述案例的时候,用简单的手势就能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同时对文学著作也是信手拈来。

三、李老师银白色的头发和和蔼的面容也显示出了岁月的历练。

肖捷飞:

听了李老师的课,有如下体会:第一,思路很清晰,条理分明,关键是找准了课程的定位,能够加以分析,游刃有余,把例子和理论很完美的融合一起,深入浅出,点面结合,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李老师的课完全是实践摸索中出真知,没有花架子,但是却能各个击破重点和难点,简直为之叹服阿!第二,李老师富有很强的个人魅力,磁性的声音和胸腹式发音,声音洪亮,吸引我们聚精会神地听课!

许诺:

从今天听课的内容上,我想说几点作为我们年轻人可取的地方:

首先,思路非常清晰,条理非常明了,虽然没有用到PPT,但是在黑板上的板书是非常规范的,这也是传统教学里面的手段.那我们也应该思考一下,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实我们可不可以有时候用现代的手段以类似板书的形式来展现我们上课的内容呢?

其次,今天这门课程是“文学的要素”,那李老师从横向上的序幕,高潮,尾声等部分,给我们讲述,诶,文学作品就是应该这样的,并且在说明这个的过程,用了一个《哈姆雷特》这个文学作品为例子,很直观,就是这个作品,他的序幕,高潮,尾声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我们一直说的是文学作品,而没有说成是“故事”呢,李老师从纵向给我们说明了,故事和文学的区别,那就是用细节、事件等来丰富一件事情,那么就形成了这个文学作品了。

再次呢,他行云流水般的讲课告诉我们,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在整个45分钟的课堂,他运用了3部我们很熟悉的文学作品,就将整个要讲的内容给串联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们一节受益匪浅的课程就过去了。另外呢,从今天的课程我也想说一点我们不可取的,也不算是我们一直不取,而是我们暂时不能那么去做的。因为李老师德高望众,他讲课的那种气势,那种饱读诗书的气质会很让你震惊的,于是,他上课的内容给你的是一种吸引,不由得被那种气质吸引,他虽然不用话筒,不说花架子,但是仍然吸引我们。但是作为我们来说不一样,没那么多经纶诗赋在胸中的时候,我们现在有时候该吹吹打打的还是要弄几下,活跃课程的气氛。我觉得我们目前更可取的是这样。

总体意见:

大家听完李老师的课后,反映强烈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李老师的课理论全面,有深度、有举例,全面而又具体,深入而又浅出,不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又能深深吸引学生,这对于我们这些比较依赖教学手段的年轻教师来说,是很值得反思的。听完这次课,大家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在积淀和教学内容等问题,从李老师身上看到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学工作者,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固然很好,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和水平这才是我们的立足之本。

3.本次活动意义:

通过观摩李老师的课,大家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尤其是教学形式和教师自身的修养水平问题。大家看到了我们和老一辈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更加明确了要以教促学,以科研促教学的决心,这无疑将推动我们的教学水平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