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研活动 >> 正文

文学与传媒系教研活动专题简报29

来源:     更新日期: 2015-03-03   点击量:

 

按语:文学与传媒系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以学院“三步走战略”为指导方针、“三大教学改革” 为思想旗帜,在系主任毛建华教授的领导下,始终秉持团结奋进、不懈追求的教学精神,保持探索求知、研究前沿的学科理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坚持以专职教师为主干力量,以学生成长为首要目标,在日常教学、课余研讨、科研活动等多层面多角度组织新、老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借助我系数字化学习平台与夸父网站,不断推进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工作特色化、制度化的发展。

九月、十月,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在各专职教师的齐心协力下开展工作如下:08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新进教师教学测评工作、专职教师“文心讲坛”、学院教学评估工作、数字化平台工作、08级考研指导工作、专职教师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等等,现简报如下。

新进教师教学测评工作

2011年10月,我系教研室对本年度新进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测评,系主任毛建华教授、系督导组组长王大江教授、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主任王晓燕、秦蓁老师及各专职教师、教务干事参与了此次测评。

本次测评工作分以下几个步骤开展:

一、确定测评对象,安排测评任务

此次测评工作,主要以听课的方式进行,我们确定了彭芳燕、杨震、郑伟、钟明四位老师为测评对象,在听课活动开展之前,要求四位老师提交《说课大纲》,将当次课程的主要讲解主题、授课纲要、授课方法等相关信息以电子文档的方式发至教研室存档;此外,将《文传系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测试评分标准》的电子版发至各位专职教师邮箱,以备听课之后评分之用。听课测评安排如下:

教师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听课教师

彭芳燕

广告设计构成基础

色彩构成与色彩原理

星期

下午5-6节

14:20-3:55

B205

系主任及各专职教师

郑伟

网站制作基础

第五章表格应用


周一上午1-3节(2011年10月17日 8:20)

图书馆109

系主任及各专职教师

钟明

中文写作

第二章 行政公文

周四下午1-3节(2011年10月20日14:20)

B309


系主任及各专职教师

杨震

经济新闻

资本问题与经济发展

周四下午1-3节

(2011年10月20日14:20)

B326

系主任及各专职教师

二、进行教学测评,交流教学经验

在测评活动中,各位专职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时间安排,有选择性地听课。四位新老师认真而扎实地做好备课工作,杨震老师以“资本问题与经济发展”为主题,为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经济新闻》课程,他并不“循规蹈矩”的授课风格,超然自立的人格魅力为这门颇具新兴意味的学科深入学生打开了一扇大门;郑伟老师给学生讲授的《网站制作基础》“表格应用”一章,将知识的点点滴滴细化,条分缕析,其温文尔雅的授课风格将知识春风化雨般融进课堂,不失为一种模范;彭芳燕老师是一名极优秀的创意人,她荣获 2011年中国“包装之星”创意奖金奖,同时获得“世界之星”包装奖推荐组委推荐参加2011年“世界学生之星”包装设计参赛资格,在此次测评课上,她以“色彩构成与色彩原理”为主题,为学生讲解了广告设计的构成基础,以生动活泼的案例,实实在在的创意为课堂增色添彩,使传统意义的理论课堂在这里得到了解放,使学生在她的创意世界里获得了新知。

本次测评活动,听课老师们着重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对新老师开展评估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对新老师作出一个较全面的课堂考察,也可以使老教师们能清醒地以一个旁边者的视觉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并提起注意,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而在课后,老师们相互交流教学心得、总结经验,这已成为了教学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评定测评结果,提交授课心得

听课测评活动结束后,为及时了解新老师授课中的体会,教研室要求四位教师提交心得报告(见附件)。系主任毛建华教授、督导王大江教授对此次测评结果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四位老师均能以积极开放的教学心态、新异现代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能充分把握好教学节奏、学生的听课心理,能将知识合理布置到每节课中,此次测评均为优秀。

我院一贯把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文传系始终以学院理念为指导,在对新进员工进行培训时,又将“教书育人、高度负责”的教学精神融入其教学品格之中,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贯穿其教学活动的始终。

对新进教师员工教学水平、能力的测评,是教学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奠基,为此,我系将继续坚持落实对新进教职员工的教学测评工作,使其打牢职业技能基础、提升业务水平,为我校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有力贡献。

(王晓燕)

让“学习活动”与“生活事件”相关联

   ——  ——“教学测评”之《中文写作》授课感悟

在本次文学与传媒系的“新教师听课活动”中,我讲授的是机械和动画专业的《应用写作》。本堂课讲授内容为《行政公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常用行政公文写作的格式和要求;了解其特点、作用和写作要求。通过写作实践训练,能够写出比较规范、得体,有应用价值的公文。而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能力上应该能达到对常用公文有清晰认知,能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将所学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众所周知,目前我院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实现教学法由“讲授式”向“参与式”的转变,这是紧跟教育改革时代之潮流的一项措施。我对此深有认同。一位教育学专家的话就曾说道:知识的学习不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生成”的过程。这种知识观意味着我们对学习有了新的理解。学生才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根据我几年来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观察与总结: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对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对知识的新的理解。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没有任何两个人的知识建构是相同的。

因此,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储存和提取的过程。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参与,对话,实践,反思,让“学习活动”与“生活事件”相关联,使学习成为富有“意义”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知识点与生活情境相关联。我们做教师的,应努力创造并给学生提供与知识关联的情境。

而我在本堂课的教学实践中,就尽力以“问题”为导向,真正实践“学习活动”与“生活事件”联系起来的“参与式”教学法,现将教学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熟悉公文,我先给学生展示了搜狐新闻转载的发改委的一篇公文,然后以简要而又不失生动的方式给学生介绍了发改委。因为上节课已经给学生讲授了公文总的基本格式,所以学生能迅速发现此篇公文在经搜狐新闻转载后不符合规范之处。这样学生就能明白:像这种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发改委公文一旦出错,就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公文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后,我便用“三把钥匙”概括公文写作的三大要点,开始介绍了六大公文的教学任务。在分析公文文体时,我采用学生熟悉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比如:关于你们新生文明寝室评选的结果,是何文体?而你们收到学院关于举行创业设计大赛,又是哪种文体?如果你在学生会或者社团,为即将到来的迎新晚会申请经费,你打算怎么写?在你毕业前,需要实习。由学校出面,给实习单位写公文,商请支持我校大学生实习。要点怎么样写,才能说服单位给你们机会?种种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迅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而学生写作操练环节,我的看法是:每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基于学生个体经验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实践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还有任务情境中“做”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这也让我联想到我平时的教学。教学中,需要提供给学生视觉的刺激,和听觉上的输入。这双管齐下的输入,必须建立在学生参与和“做”的过程中。

因此我并没有直接介绍太多六种常用公文各自的写作要求,而是首先举出反例。让学生对教师展示的公文,找出错误部分并修改;接着学生概括几种公文各自的写作要求,教师点评;在基本熟悉各文体结构和要求后,学生按照写作要求,根据教师所给题目,写出符合要求的公文;最后学生在本小组内,互相纠错,学生总结常出现的错误,教师总结。

这样学生既参与到了知识的建构中,又以自我纠错,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了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生能把课本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创造,完成从“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的转化,从而内化成自我知识的一部分。

课堂伊始,王大江教授、秦蓁老师坐在后排认真聆听并详细做笔记。听课结束后,他们对我本次授课情况,都极为热情地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如王大江教授认为“教学法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基本素质不错,要注意公文的严谨性”,而其他同事也结合自身的丰富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总之,我系这学期开展的“新教师听课活动”,让我收获颇多,让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是我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深刻领悟和努力运用的。

(钟明)

角色置换与互动参与

——“教学测评”之《设计构成基础》授课感悟

                             

在本次文学与传媒系的“听课活动”中,我讲授的是文传系10级广告学专业的《设计构成基础》课程。本堂课讲授内容第一部分为《色彩构成》课程导入与第一章节。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作用与魅力,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与色彩基本原理。本堂课第二部分为前期平面构成教学的形式美构成部分,习作评讲与总结。

基于本班同学前期对构成理论与平面构成的学习,色彩构成教学让学生们继续学习与实践:构成的本质是 规范、理性和创造。通过构成方式的训练,学会理性、系统性地分析事物,并且能够快速掌握事物的组成要素和结构特征,从而进行创造性的形态表达。色彩构成秉承了“构成”的基本概念,是以色彩物理和生物学原理为基础,研究色彩的本质,色彩的相互作用规律,色彩组合规律。

色彩构成的学习对广告设计、VI设计等后期进阶的设计课程学习都有一定的影响。而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能力上应该能达到对色彩构成基本概念与目的的知晓对色彩产生基本原理知晓的程度。

当下,我院正在大力推进教学法改革工作,而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实现教学法由“讲授式”向“参与式”的转变,这是紧跟教育改革时代之潮流的一项措施。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进入色彩构成学习氛围对课程产生兴趣,我先以法国皮埃尔幼儿园以色彩为亮点的设计案例进行课程导入。随后,开始了以“何为色彩”的试问为基础理论导引,请大家参与回答与思考,让学生带着思考进入学习。并在讲授中适当与学生问答与互动。

为避免学生思维疲惫,新教学章节讲授完成后,在本堂课第二部分,我为学生安排了“角色置换”的教学方式。基于学生经前期已有对优秀习作一定的鉴别与评价能力基础,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尝试像教师一样,亲自参与相互习作的评分与评价。作为教师的我最后再总结性评讲与评分。此方式收效显著,学生热情参与,同学之间相互切磋技能,以理服人,相互探讨习作、相互促进。

整个课程中,听课的各位领导与老师认真聆听并详细做笔记。听课结束后,几位参与听课的领导与同事对我本次授课情况,都极为热情地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与建议,结合自身的丰富教学经验,对如何在课堂上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总之,我系这学期开展的以“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目的的听课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而我今后也会全力将我在“听课活动”所习得的一切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彭芳燕)

让学生在手指间上课

——“教学测评”之《网站制作基础》授课感悟

10月17日,本次文学与传媒系的“听课活动”中,我讲授的是文传系广告专业的《网站制作基础》。本堂课讲授内容为《网页中表格的应用》,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表格的基本结构和应用场景,理解表格在网页布局的重要性,并把握表格的使用方法和布局特点。而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能力上应该能达到使用表格完成页面布局,能独立设计制作“个人简历”网页,延伸拓展思维、灵活运用表格实现更复杂的网页布局效果。

网站制作基础这门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针对此课程的特点,我对教学内容和计划有所改变,主要以动手实验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方式。以下将谈谈成功课堂所需要具备的几个方面:

一是关心、关爱和关注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要求课程设计要简单易懂,有可操作性,从而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二是准备充分,为了把这节课上好,反复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并针对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教学内容,特别是课程的案例要简单易操作,最终能够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操作实现。

三是加强对该课程的奖惩制度,积极调动学生主动性,一方面对课程内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增加了顺利通过本课程的几率。

听课结束后,同事对我本次授课情况积极热情地提出了宝贵意见与建议。我将不断学习、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用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郑伟)

见贤思齐博采众长

                       ——教学改革之我见

全院师生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积极开展“三大教学改革”,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鸣,开创教学改革新局面;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手段,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为积极探索符合高素质、复合型、经世致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先进教学方法。 “三大教学改革”的大力推动下,学院初步形成了创新的教学氛围。笔者在听了优秀同行的精彩授课之后,广泛搜集所授课程的精品课精华,以期能达到“见贤思齐、博采众长”的目的。在自己教授“文学概论”的过程中积极贯彻和落实学院的教学改革理念,争取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很多高校中文系的老师在面对“文学概论”课程的时候也倍感无力,束手无策,甚至出现个别长时间教授“文学概论”课的教师宁愿完不成工作量也不愿意再接手这门教授多年的课程的窘态。

从学生的角度说,对“文学概论”这门课,学生厌学,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文学概论”究竟是要学什么?这门课的教材看起来怎么和政治书一样无趣?这么多头疼的理论,该怎么学啊?!这些都是我在连续几年给新生开设“文学概论”课程的时候,无一例外会遭遇的尴尬问题。

目前国内很多教材都有意无意地认为:学习的“文学概论”的主要目的,是要准确而系统地掌握和理解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而将“培养并提高学生分析古今中外各种文学现象的能力和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将“为学习文学史、文学批评以及其他文学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和“为文学接受以及将来可能要从事的文学创作作好初步的准备”等作为学习“文学概论”的派生目的。这导致了本门课程在大多数同学眼中形成了“面目可憎”的印象。

结合我院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鉴赏素质和文化素养,应该成为大学文艺理论教学的首要目的。与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在宽口径、厚基础,培养“通才”)相适应,大学“文学概论”应该主要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 因此,大学“文学概论”的教学目的,不必故意拔高(“准确而系统地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这应该是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目标),而应该定位于文学理论学科中最基础的教学目的,即为学生学好文学史和其他文学课程、从事文学欣赏和文学评论等实践活动,进行必要的知识准备。

根据上述目标,结合本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对“文学概论”课程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加强感性内容的教学

文学概论是学生入学后最先接触到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以较高的抽象性和形式化为特点,对于刚结束中学语文学习的学生来说,一时难以适应这种方法,普遍感到难学。笔者上课大量举例,并且例子生动,由简入繁。尽量从具体的例子和问题出发,使学生有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同时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打破固有教材的模式

基本线索按照教材进行,但并不完全照本宣科,复制教材。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充分发挥《文学概论》数字平台的辅助教学功能;将教学内容中那些思想抽象、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节省了大量书写时间,使其更直观、形象,从而增大课堂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

三、不断补充丰富教学内容

坚持学术带动,更新课程内容。密切关注学术发展,及时吸收富有学术价值的新成果,加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前沿性和科学性;针对课时的调整、学生素质的状况以及新的需求,更新和增补了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仅掌握好文艺学的基本知识,而且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和阐释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努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指定本门课程必读书目并要求撰写读书报告和学术小论文的形式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设置分组专题讨论,要求学生发言前查阅相关资料,准备讨论材料和发言提纲。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话、讨论、辩驳。这些会以占总评的40%的平时成绩纳入考核。

(朱亚铮)

唤醒学生内在的灵魂

                       ——记新学期专业教学新体悟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代表人物之一雅斯贝尔斯看来:“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是人与人主体间灵肉的交流活动,是人与人精神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教师要以唤醒学生为己任,唤醒学生内在的灵魂。

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两千五百多年以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了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宋代朱熹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可见,孔子极力主张在启发中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思考来探索真理与认知自我。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涉外应用文写作》这门课讲授会议记录时,我就设计在课堂上组织一个20分钟的英语会议,学生们自己确定会议主题,自己主持会议。当会议结束后,学生们集体讨论会议记录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技巧并根据会议召开的实际情况撰写一份会议记录,这样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边学边用,写作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被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夫定义为“创造性的破坏”,其本质在于新颖。创新意识是当代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其核心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鼓励想象与创新的课堂气氛,在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如:上课时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践出真知为此,我鼓励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把自己从一个知识的储存器转变成为知识的运用者,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智慧与能力,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唤醒学生的责任感。教育作为一项以育人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责无旁贷地承担着道德养成、情感陶冶的任务。大学是人生中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稚气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在成为一个有明确的认知和理智的行为注意力的责任主体,他们已经到了全面承担人生责任的阶段。唤醒学生对自我、对家庭、对职业、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成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知识与德性的融合,通过师生之间情感与道德的对话,让学生得以体验积极的情感从而从内心生发出责任意识。比如,在《中文写作》课中给学生讲解应用文的作用时,我给学生们展示了一张特殊的借条。这张借条是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大一新生王文韬开学报到时和父母签订的一份数额为1.6万元的借款协议。根据协议王文韬大学期间生活、学习等一切支出,都是从父母处借款,所借费用待王文韬大学毕业后尽快归还。王文韬的借条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们,抓住这瞬间的触动,我引导学生开始思考独立与责任,很多同学纷纷表示要充实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要让自己真正的为自己负责。

唤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学生的灵性和欲求,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时,因此,教师要用一颗灵动的心、关爱的心、包容的心,不时去感受、贴近学生,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让学生将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刘莹)

中国古代文学创新教学法实践总结

——以数字化学习平台教学为例

           

2010年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提出六大教学法,号召全院教师积极学习研究、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在自己所教专业学科领域进行积极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合理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法,在此作一小结。

一、新教学法之理论依据

(一)数字化学习平台


数字化学习平台,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由文学与传媒系首先提出,它建立在教学网络平台基础之上,利用资料上传、课题讨论、在线解答、问卷设置、网络评阅等灵活而现代的方式,将传统的教学范畴与含义大大拓展,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广阔空间,不论是对师生的教学互动、学校的教育资源管理,还是对教师的教学实情跟踪,学生的有效信息回馈,都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惊人效果。它的根本目的正是要使教学方法变得更简单、教学信息传递更便捷、教学内涵更丰富。以较低的教学成本,获得较好的教学收效。因此,我将这一颇具创新意义的新理论、新方法,融入到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学科的教学中来。

(二)巴班斯基教学法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博士巴班斯基,以自己忘我的劳动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劳动红旗勋章”、“乌申斯基奖章”、“克鲁普斯卡娅奖章”。 1972年出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预防学生学业不良的方法》一书中,她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原理,阐述了自己最优化教学思想。    

巴班斯基的教学法是建立在对人的活动的认识基础之上, 教学活动也必须对人的活动有根本的认识,它包括了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鉴于此,他把教学划分为三大类:

1.组织学习、汲取知识的过程;

2.激发思考,形成动机的过程;

3.检查效果,形成方法的过程 ;

这三个关键过程/要素,在巴班斯基教学理论中,实际上是缺一不可、彼此互联互通。

二、新教学法之学科尝试——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科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是文学与传媒系的专业课,从课程的内容特色上看,这是一门既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体现文学发展基本规律的核心学科,从文字形式上看,呼应古典文化的精神,教材多采用繁体竖排文字版本。在教学上,要让本科的学生充分理解这些 “古”的文字、“古” 而源远流长的文章、“古”的思想、“古”的意蕴,就必须要把好以下五道关口:

一是古代汉语知识关;二是古代史知识关;三是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关。四是古代文学理论知识关;五是美学史、思想史理论基础关。

但是,这么拗口的文章,这么难的内容,他们能理解吗?能记住吗?我们又应该如何教呢?一系列的问题在脑中盘旋。于是,在借助数字化学习平台与结合巴班斯基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将教学的布置划分为四个环节。

(二)中国古代文学新教法授课四环节

1.课前环节——上传资料,安排任务,提前知照,预前思考

通过文学与传媒系数字化学习平台,让同学们提前欣赏作品,对作品有所了解,有所观纳,同时,先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上给大家提供相应的参考书目,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这时,学生往往会自行提一些思考问题,诸如作品产生的前提、行文的语体特征、作者旨意等,并相应地查找、搜集资料,为课堂的正式学习做好铺垫。



2. 授课环节——议题为主,围绕中心,发散思维,以点带面


正式的课堂上,在对某一篇经典作品进行讲解之时,我一般这样安排课堂步骤:

(1)提问环节:同学们借助自己搜集的资料,对此文评述;

(2)中心环节:具体剖析该文章相关知识元素;

(3)展开环节:围绕史、哲、美学、文献相关知识点展开;

(4)收缩环节:“欲盖弥彰”,启迪后续思考;

3.实践环节——活动多样,激发兴趣,学生讨论,积极评点

在第二次正式课上,授课目的只有一个:化知识为己有,方式有以下几种:

(1)自创作品,配乐吟诵;

(2)自拟剧本,生动演绎;

(3)写定论文,课堂演讲;

比如学生所作作品:




通过这样的活动,把生硬的知识化作学生自己的领悟与行动,变古为今,贴近学生的认知生活。这一点,实际上采用的是巴班斯基教学法中的第二大类:“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有兴趣、有动机,知识方可进入主体。

4.课后环节——网上批阅,延伸课堂,在线答疑,及时交流

检验教学成果,不是负担与压力,而是一门艺术,更要讲究方法,一般情况下,我多借助如下几种检验的途径来实现教学效果的自测:



1.浏览学生笔记,了解听课状况,把握改进方向;

2.开卷小测验,检查熟知度,师生心明了,共同求进步;

3.课前知识题,放在PPT,回顾与温故,检、行两不误;

这实际上是巴班斯基教学法的第三大类:“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综上所述,巴班斯基以总结“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而著称,此教学理论实际上启示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教学的每个环节皆环环相扣,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法都无法实现全程跟进的目标,人的思维极其活跃的特征,又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链”向前延伸的路径,目标也将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获得更新,或许这是对“止于至善”的另一种诠释,或许,它才是巴班斯基教学法真正的精髓所在!

(王晓燕)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学术之途

——记文心讲坛第一讲《西方艺术从传统走现代》

“文心讲坛”作为文学与传媒系专职教师学术论坛的一个特色品牌,今年已迈入第四个年头。在我系专职教师的精心培植下,“文心讲坛”,日臻饱满,多彩绚烂,已经成为我系学术文化的一面旗帜。讲坛创办之初的命意和宗旨:“因文而学,化育万物;明心见性,止于至善”仍在不断指引我们将人文精神融入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将《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才之学,与儒家“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的治世之道融会贯通于知识的细节,使培养的文科学生做到“以儒德修己身、以天下为己任”,将“博晓古今、学贯中西”作为为学的最高宗旨。

本学年,我系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为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开拓学术视野,特制订了五期“文心讲坛”,分别为:

第一讲:朱亚铮《西方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

第二讲:王光正《广告——“物”的情感表述》

第三讲:马丹丹《家庭伦理剧浅析》

第四讲:卢迎伏《悲欣交集< 俄罗斯>

第五讲:秦蓁《地土之像­——中国文化的本体精神》

   2010918日星期日晚上7点在A107报告厅,由鑫政会务公司承办的“文心讲坛”系列讲座如期举办。这是本学期开学以来的第一场“文心讲坛”讲座,此次讲座邀请的是我系极受同学欢迎的讲师朱亚铮

老师为大家主讲,现场坐无虚席。


此次朱亚铮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西方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艺术何为、艺术他律、过渡的文艺复兴、艺术自为等几个大的方面为切入点进行剖析讲解,配以精美的图片,阐释了“个人整一性代替宇宙整一性的努力这一主题”,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西方艺术的发展进程。



讲解完结时大家更是积极提问,现场气氛非常活跃。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策划“文心讲坛”,由青年专职教师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一直致力于将“文心讲坛”打造成锦城学院文科类的学术科研阵地,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可谓小讲坛里的大世界!

(王晓燕)

文学与传媒系2012届毕业生考研指导系列工作

之一 ——考研志愿填报指导工作有序进行

2012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公布后,201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续采用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我系应届毕业生已于929日前在网上完成“预报名”工作,已认真核实自己相关信息,填报好相关专业和学校志愿。我系文传系考研留学职业资格证考试中心在1010日——31日期间做好指导20062007级非应届毕业生的考生们进行网上志愿填报工作。

   考研留学职业资格证考试中心主任肖捷飞老师在近段时间内,非常关注2012届考生的复习状况和复习方法,不断地在我系2012届考研群里上传从考研权威培训网站下载的关于《2012考研报名解读》、《最后三个月考研复习规划》、《提高考研复习效率的小窍门》及“考研英语复习解析系列”,如《2012考研大纲凸显三大趋势》、《庖丁解牛戏说英语作文》、《考研英语作文四步骤》等文章,还将2007级考研成功的师兄师姐的“考研心得”打包上传至群共享和群邮件,希望能够帮助2012届考生们抓紧考前最后三个月的黄金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事半功倍。(附图)



之二——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汪启明教授莅临我系就文字学、古代文学等学科考研复习问题答疑

201110181930分,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汪启明教授在忠孝楼113教室莅临我系,对2012届部分志愿报考文字学、古代文学方向及考研初、复试阶段会涉及到文字学、古代汉语、古代文考试的13名考生就相关方向学科的复习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答疑,参加此次讲座的还有我系考研出国留学职业资格证中心主任肖捷飞老师。


汪教授首先对2012届考研的同学进行了当前就业分析,肯定了同学们考研的正确性,鼓励大家抓紧考前最后三个月的黄金复习期。然后汪教授提出黄金复习期必须要尽量找到所报高校相关专业的真题,认真进行练习和总结。接着,汪教授对2011届考研同学在复习、初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已经预报名的2012届考生慎重填报志愿,切忌眼光过高,最后出现调剂后高分低落的现象。同时,汪教授还向同学们分发了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的宣传册,简明扼要地对该院进行了介绍,希望有同学报考相关专业。

最后,同学们向汪教授请教了关于文字学、古代文学等方向学科复习时遇到的问题,大多同学都认为文字学、古代文学等方向学科知识点较多,目前黄金复习期时间较短,不知用什么办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掌握足够的知识点。汪教授推荐同学们可以翻看《辞海》中的“文字”或“文学”部分,并向大家推荐了相关的论文和书籍,把自己的博客地址、邮箱留给大家,以便与同学们直接答疑、交流。

(肖捷飞)

编辑:王晓燕

校对:王晓燕

报:相关领导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