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最新视频
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介绍 >> 课程描述

本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和效果: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以介绍中国民俗文化为主,辅以讲解中国民俗的保护与应用,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在讲授中使用包括多媒体课件、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自学、在线问答等形式。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趣味性强,同时能突破单纯文字的局限,展示的信息量大;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经典案例的作用,培养学生进行开放式的思维; 
    2.专题讨论:专题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将枯燥的理论教学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该模式由以下环节组成:“学生自主组队――确定主题并探讨――课堂主题发言――讨论及点评”。首先,学生自由组合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题,分工查找相关资料,经协商后确定主题;其次,探讨之后形成完整的内容并制作课件;第三,成立主题发言小组并进行讲授;第四,同学对讲授内容展开讨论同时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在这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好的体现,有利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长知识面。 
    3.学生能力培养:针对民俗学田野调查的特点,组织学生到相应的教学实践基地进行田野调查;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民俗元素的应用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我校的应用型大学的定位。 
    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通过在线问答,学生的问题和疑问可以得到第一时间的答复,有效地延长了师生教与学的时间。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课堂教学采用100%的多媒体电子课件授课。多媒体电子课件授课,可以充分调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信息量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使他们充分的接受和消化所讲授的知识信息。 
    相应的学生上课规模:
    随着本课程被确立为我校的公共课,学生数量逐年随之增加。目前,我校每年有约300名以上学生学习《中国民俗》课程。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措施: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一理念,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大量阅读,拓宽知识面,而且在本课程基础上,鼓励他们去进一步了解民俗文化和学习相应的田野工作技能,将理论和实际进行更好的结合;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式,避免填鸭式教学。 
    课程考核以平时成绩(占30%)加期末考试成绩(占70%)的形式进行。平时成绩主要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可以是民俗调查报告、也可以是民俗设计、民俗考察心得体验;或书面、或口头;或集中上交、或课堂宣读,在教师引导下将教师点评与学生自主评价相结合,把作业的完成过程延伸到了评价阶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科研能力。期末考试将从试题库中抽题进行考核,保证了考试的客观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