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学术讲坛 >> 文化之旅 >> 正文

周啸天教授谈诗词写作与鉴赏

来源: 锦彩文传    更新日期: 2024-06-15   点击量:

613日晚上7点,文学与传媒学院2024年春季文化之旅系列讲座第十期《诗词写作与鉴赏》主题讲座在忠孝大楼第二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安徽师大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周啸天教授担任主讲人,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毛建华教授,副院长傅仕彬教授,马秋穗副教授,谢天开教授、毛欣然副教授、高强副教授、李飞老师与线上线下350余名文传学子一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周啸天教授抛出了“AI写作对文学创作构不构成冲击力一问。针对这个问题,周教授以一首AI创作诗歌为例,点出AI对文学创作构成冲击的原因——数据库的积累。由此,他说:文学创作的第一个方式便是读也,写在其中矣从这句话,周教授又谈到了他学习诗歌创作的经历:每首好诗都有一个美的发现题材不是问题,须看是不是你的菜所以我们可以明白:进行诗歌创作前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发现诗歌创作中的美。

接着,周啸天教授以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和《小池》为例,为我们讲解了如何进行美的发现与诗歌语言的斟酌,还讲到了写作和鉴赏之间的联系。对于美的发现,周教授给大家展示了杨逸明的《春日下大雨雪夹冰粒戏作》,他谈到:写作的奥秘就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又对何革的《隔窗观建筑工人雪天劳作》进行了赏析,点出了写作要有情怀这一真理。

随后,周教授提到:写作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便是要有佳句,诗歌追求的、文学追求的叫做佳句。周教授以自己的诗歌《小区》和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为例,解释了何为写诗的触动以及何为佳句。周教授为我们讲述了他在去八台山采风的途中有感而发,写出诗歌《行香子·八台山日出》的过程。对于这首诗,他介绍了这首诗中化用的贾谊《鵩鸟赋》典故,从而诠释他在诗歌创作的联想需要读书受用的观点。又以王维的《相思》为例,提出诗歌创作需要找一个象征物表达自己意向的观点,并说明了这在中国人写诗的过程中是常有现象。

最后,周啸天教授分享了他的两首诗歌《春运》和《朝天峡》,并总结道:要有来源于生活的触动,才能够产生联想,从而进行诗歌的创作。又用《题西林壁》和《题东林壁》这两首诗的对比再次论证了他此前介绍的读书受用的观点。以李白《望庐山瀑布》和钟振振《重庆南山一棵树》之对比,点出诗歌的冲击力来自于反差作结。

在问答环节,来自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5班的刘馨仪同学问:我们应当如何打破对诗词感悟的刻板的、答题式的框架呢?周啸天教授回答道: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做两点:第一点,培养自己的审美直觉。审美直觉来自于阅读和实践的积累,当你带有很浓的兴趣去阅读时,它会给你带来快乐,这种快乐就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第二点,不要用一个以主流线索为中心的思维框架去审视一首诗歌。这样是无法感受到快乐的,这也是一些人不能读好一首诗的原因。

晚上845分,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