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学术讲坛 >> 文化之旅 >> 正文

罗庆春“彝族毕摩文化”

来源: 夸父网    更新日期: 2015-03-03   点击量:

 

毕摩文化讲座圆满结束

   (鑫政会务2013年4月18日讯 黄璐 简爱/文)2013年4月18日晚7点,由鑫政会务公司承办的“文传系文化之旅系列讲座之‘彝族毕摩文化’”在忠孝大楼207如期举行。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院长罗庆春教授。
    讲座中,罗教授首先以一系列与彝族民族文化相关的图片把大家带入了彝族文化中。期间,罗教授边放图片边讲解,为大家简单展示了毕摩神铃“毕居”等神器及其装束,还有彝族各种习俗文化,如扎草偶、龟板画、吃火、火把烧身、祭祀毕摩。让我们对彝族特有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后,罗教授正式开始了对彝族毕摩文化的讲解。彝族的族源为西南土著,语言文字为自源文字,彝族有自己的历法即十月太阳历,宗教信仰为苏尼和毕摩,文化艺术为彝汉双语传统,服饰文化为“穿在身上的历史”,饮食文化是以酒为贵,器物文化是漆器、银饰、兵器,民间节庆火把节、彝历年等,彝族当代母语高等教育……
    其中,我们了解到了“毕摩”(bi mox)是彝语的音译,其中“毕”是仪式中朗读经书或朗读者之意,“摩”是长老、传授、智者之意,而“毕摩”则是富有知识和神力的人的意思。“毕摩”的主要职能是:为家支祭祖、安灵、送灵、招魂、做斋等祭祀活动,同时也进行占卜、驱鬼、咒鬼、咒人神判等活动。“苏尼”( su nyit)中的“苏”指疯癫,“尼”指一圈圈打转,源自彝族妇女捻羊毛线时纺锤的转动。
    古彝文是彝族至今任然通行的表意文字,它可以与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相并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梅葛》、《阿细的先基》、《查姆》、《阿鲁举热》、《勒俄特依》则是彝族创世史诗的代表作。而《玛牧特依》则是彝族传统道德教育的经典,可译为“训世经”、“劝善经”、“教育经”、“道德经”等。当然罗教授(阿库乌雾)的经典著作也在彝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作品《虎迹》是中国当代第一部彝语散文诗集,《Tiger Traces》是彝族文学史上第一部彝英对照版诗集。
    最后,罗教授总结了彝族文化的特征:一、彝族文化的历史性与母语文明的延续性;二、彝族文化的整体性与传承发展的区域性;三、彝族文化的本土性与传播影响的国际性。
    在讲解结束后,主持人代表现场观众强烈邀请罗教授为大家用彝语朗诵一段其本人的诗歌,现场掌声雷动。罗教授在同学们的热情邀请下为大家朗诵了一段有关招魂的词,同学们也积极配合给予罗教授回应。最后,在一片掌声中,本次讲座落下了帷幕。


附录:罗庆春,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四川省彝学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社会兼职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成都市武侯区人大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