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学术讲坛 >> 文化之旅 >> 正文

周裕锴教授解读“苏轼眼中的杜甫”

来源: 锦彩文传    更新日期: 2019-10-12   点击量:

 

    9月16日晚七点,文传学院本学期文化之旅系列讲座第二场在我校忠孝大楼第一学术报告厅107顺利举行。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周裕锴教授,为大家带来“苏轼眼中的杜甫——两个伟大灵魂之间的对话”主题讲座。

    文传学院院长毛建华教授、学校总督察周爱萍副教授、文传学院副院长傅仕彬教授、周平教授、谢天开教授、高强副教授、王晓燕副教授、秦蓁副教授、毛欣然副教授等老师出席,现场听众爆满,座无虚席,不少同学席地而坐听完近两个小时的讲座。

讲座中,周教授从 “苏轼对杜甫忠诚人格的推崇”、“苏轼对杜甫远大志向的肯定”、“苏轼对杜甫诗坛地位的评价”、“苏轼对杜甫不幸遭遇的同情”、“苏轼对杜诗艺术风格的欣赏”、“苏轼对杜诗意象句法的化用”、“苏轼对杜甫诗歌人生的调侃”以及“苏轼对杜甫评艺和杜诗陋句的质疑” 八个方面为大家全方位地解读了苏轼眼中的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周裕锴教授认为,苏轼对杜甫的评价,虽然受到北宋诗坛风气的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苏轼从自己独有的个性气质、生活道路、艺术趣味、美学眼光等多种角度出发来看待杜甫,因而他不在意时人论杜的“诗史”之称,也不太理会杜诗神圣的光环,而是看重杜诗在自己心中引起的共鸣,贬谪生涯中“一饭未尝忘君”的忠贞,不合时宜“窃比稷与契”的迂腐,“用拙存吾道”的幽居情怀,甚至会对杜甫进行善意调侃。

苏轼不仅把杜甫誉作“天下能事毕矣”的艺术高峰,同时也对“魏晋以来高风绝尘”的丧失感到遗憾,杜诗已化作苏轼生命中的一部分,以至于他在登临、游览、赏花、玩石、观月、饮酒、论书、评画都会想起化用杜甫的诗句。苏轼认为自己是杜甫的知音,杜甫则是自己的代言人。他在题跋中常不由自主地解释杜诗,宋人也把他的言论看作权威,不断称引发挥。“伪苏注”的流行正是宋代注杜者借苏轼之权成来作注的一个曲折投影。

苏轼眼中的杜甫,与时论保有一定距离,不论推崇、调侃或微议,其主要从自身的个性、观念、体验等出发,更注重的是杜诗在自己心中引起的共鸣。苏轼以自己为杜甫的异代知音,而将杜甫作为自己的代言人。杜诗浸透在苏轼生活的各个方面,实际上已化作苏轼生命的一部分,超越本文本身,成为一种生命诗学。

整场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此次讲座中收获颇丰,深刻领略到了在苏轼眼中杜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