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日晚7点,《西方人怎样看中国书法》的主题讲座在我校忠孝大楼第一学术报告厅107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长期从事王羲之、孙过庭书法研究的意大利独立学者、汉学界公认的西方研究中国书法的第一人毕罗先生主讲。这是我校本学期第一次迎来外籍讲师,同学们都积极报名,现场座无虚席。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毛建华教授,学校总督察周爱萍副教授,文传学院中文系副主任聂敏副教授,以及宋玲教授、范美俊教授、谢天开教授、王韬副教授、刘莹副教授等出席了本次讲座。
毕罗先生一踏入会场,现场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毛院长首先致辞,热情欢迎毕罗先生来到我校作专题讲座,并为大家简要介绍了毕罗先生,代表师生向毕罗先生致以真挚的感谢。毕罗先生著作的责任编辑、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工作室主任封龙先生专程到场对介绍了毕罗先生的新作。曾与毕罗先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同时任教的聂敏副教授,也就毕罗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书法研究的痴迷做了特别介绍。
毕罗先生一开口,同学们都叹服于他标准的普通话。讲座开篇,毕罗先生讲述了他最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以及对中国书法的研究。他指出区分毛笔字与书法是此次讲座的出发点,毛笔字与书法是两个概念。他以曾经在国外看到的一个广告牌为例,说明西方人对中国书法概念的模糊,以引起大家的思考。他谈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对中国书法一窍不通,对“书法”这个概念更是一片茫然。
接着毕罗先生为大家讲述了历代西方学者对中国书法的研究。并以西方人为例,指出了如今人们追求异国风情的弊端——西方人对中国汉字的随意运用容易让中国书法文化产生错误的概念。毕罗先生否定了西方人认为的书法“以大为美”的观点,他认为书法是微妙的、细微的艺术,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小越好。毕罗先生提出“书法并不是平面的问题,而是一个笔顺的问题”的观点。
谈完了西方人在书法了解上的不足,毕罗先生又提及了中国在书法传播上的缺陷。他指出意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的书法标语在笔画的收放上存在问题,无法体现汉字的美感。他强调中国在书法的宣传与传播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讲座最后,毕罗先生为大家讲解了如何研究书法。他认为在书法领域中,临摹是和作品对话最好的方式,书法的研究不是空想的研究,离不开实践。毕罗先生通过对部分书法作品的鉴赏表达了他对书法之美的看法。他指出书法的内涵美可以轻易地打动人,很多西方人虽然不了解中国书法,但他们看到优秀的书法作品也会赞叹不已。“书法,是一种享受。”毕罗先生说。
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与毕罗先生互动,现场气氛活跃。晚九点半,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之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