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锦一楼映古韵
江流千载沁文心
——望江楼公园踏青采风纪实
2024年4月13日,“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时维甲辰,序数三春,春光作序,万物和鸣,由《儒声》报社组织的望江楼公园踏青采风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毛欣然老师、靳丹老师、朱翠霞老师、冉昊月老师、昌娜老师联袂数位文传学子,于锦江之畔,于竹林之中,共听春水滔滔,共赏春竹葱葱,人随春好,春与人宜。
“吟诗濯锦两江楼,杰阁巍巍势更遒”,此次观览的望江楼古建筑群建于明清之际,立于锦江之畔,因有唐代女诗人薛涛遗址而闻名,已享数百年光阴。园林之中,亭台楼阁,层台累榭,翠竹摇曳,白鸟群居,品茗论道,清闲自在,历史风流、自然风光和市民生活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相互增色,巴蜀文明方兴未艾。
踏春伊始,沿红墙而行。“楼阁红墙倚碧水,人间仙境胜天台”古园深处,红墙竹影,白日流金,春风微拂,听竹韵潇潇,观诗画繁繁。虽梦断香消千余载,但犹可见当年女校书的身影,奈何洪度已逝,余留一院翠竹供后人玩味。简单窥许过红墙风采,走向薛涛井,神秘的薛涛笺得以在此探微。“古井芳笺随逝水,望江楼下有余馨”,观玉戈旧津,赏鸾笺韵味,可览古人制纸之俗;围井床而坐,望濯锦而栖,可见今人游玩之乐。文章诚为不朽之盛事,王羲之《兰亭序》曾言:“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故寄情于笺,寓情于物,显情于文,以待后之览者。
时间倏逝,暂别薛涛井,聊登望江楼,兹阁崇且丽,文昌接江流。望江楼,因其取左思《蜀都赋》中“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之意,故又名曰“崇丽阁”。
崇丽阁,一座风华绝代的楼阁,其外观彰显出我国传统建筑的韵味,上层八角攒尖,下层四角飞檐,仿佛是飞鸟展翅,翱翔于蓝天,朱柱碧瓦,宝顶流光。步入阁内,更见绮丽,每一层的屋脊和雀替都布满了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绿色的琉璃瓦覆盖在屋顶,与碧色锦江上下呼应,更感锦江粼粼,碧瓦如画。仰观蓉城天,俯怀锦官城,在这座阁楼中,时光仿佛变得缓慢,让人沉醉于这美好的文化熏陶之中。
顺楼而下,临江而行,走过南岸花廊,奈何梅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缘姹紫嫣红开遍之景。一行人迎着江风,忘路之远近,走在翠竹之间,见翠竹夹道,来到了下一站——薛涛墓。校书为天下文士起家的美官,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中宰相的起步,乃宰相根苗,这是多少文士的梦想。蜀中才女,年少得名,感月吟风多少事,一代名士好不快哉,却最后落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孤苦一生,斯人已矣,徒于此处侣白鹭而友翠竹。我们凝视碑文,忆往昔岁月,那位女校书的倩影还似在眼前。培楼修亭,是清人追思美人的方式——于薛涛井取水沏茶,登吟诗楼赋诗思美人。赵熙曾集白居易诗句“独坐黄昏谁是伴”“怎教红粉不成灰”而成一联。民国时期的江楼则为送别之所,节假日游人之胜,超过杜甫草堂。如今我锦城师生同游旧地,追怀佳人之踪迹,吊诗魂于江滨。
春日迟迟,小园几许,收尽春光,佳期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