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晚7点,文学与传媒学院寒假技术赋能教学主题研讨会在忠孝大楼200-5圆形教室召开。文传学院院长毛建华教授,副院长傅仕彬教授、马秋穗副教授,院长助理廖立老师出席会议。文传学院各系主任、传媒系与技术课程相关教师、公管系刘丽娇老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辅导员共同参会。传媒系系主任吴治刚副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毛建华院长提出,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技术型文科的建设需要的“主动求变”,要更加重视技术赋能、重视创新、重视专业知识“可实践性变革”。他指出,过去文传学院对技术型文科人才“写作+网络编辑”的培养要求需要变革。
随后,吴治刚副教授以通报了他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第九届理事会换届暨学术年会并做主题发言的情况,结合会上一些顶尖高校对技术型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关注,提出应在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等方面进行调整,对新闻传播人才进行多元化培养,加强对新闻传播人才的核心思想的呈现能力、采访与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并肯定了文传学院“重写作”、“重前沿技术”的培养理念。
会上,传媒系副系主任豆欢欢老师就一流专业建设中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讲解。在对关键条件的得分解释和对培养方案动态调整的解读中,豆欢欢老师提出了学生要重视学科竞赛和实践创新,为学校科研成果获取和提升自身素质提供良好指引,而在对师资队伍的评估要求中,可以将对“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标准对标教师队伍基层建设,以课程、科研、教改为中心,促进“跨学科”、“跨校”的沟通。另外,豆欢欢老师提出要重视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竞赛中“学生的科研”,重视成果展示和比赛成果的回报。对此,毛建华院长要求传媒系要利用好资源,将提议一条一条落实到长期的实践上。
在随后的分享环节,郑伟副教授分享了对最新的人工智能领域的思考,即AIGC作为最前沿的技术如何与教学课程结合起来。其中,郑伟副教授分享了谷歌最新发布的分析AIGC大模型的视频,向我们展示了AI技术的流行及“跨模态”的发展趋势,并阐释了AIGC的运行原理,在对文本、声音、视频及图像的综合运用及转化上,AI技术的爆发对当今社会产生冲击,但AI技术的发展不应成为对未知性及可替代性的恐惧,郑伟副教授提出熟练地将AIGC技术用作自己写作的辅助工具,将前沿技术与文学素养结合才是应对当今社会选择的最佳方案。
在网络与新媒体的课程调整和专业方向设置的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毛建华院长最后要求,各年轻老师要时刻关注新媒体前沿技术的发展,并强调“未来型教师才能教授出未来型学生,只有教师跟上时代,学生才能超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