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进行中
(2014年11月11日鑫政会务宣传中心讯 谭冬梅/文)11日晚7时,文学与传媒系 “文化之旅”系列讲座第四讲“一个外省人眼中的川剧” 在忠孝楼207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廖全京老师主讲。文传系系主任毛建华教授、副系主任傅仕彬教授、系学生科的老师和近350名学生出席了本次讲座。
讲座中廖全京老师从“川剧的基本情况”“川剧与川人的生活态度”“川剧与其他剧种的异同”三个方面向同学们普及了川剧的相关知识,并从他——一个外省人——的视角来解读了“川剧”与“川人”。
廖老师重点介绍了川剧与中国其他地方剧种的区别。他指出川剧的不同在于其语言、声腔及表演形式,它是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了苏、赣、皖、鄂、陕、甘各地的声腔,形成的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和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戏剧形式。在保持“以一人唱而众和之,亦有紧板、慢板”的传统基础上,又从四川秧歌、号子、神曲、连响中汲取了大量营养,丰富和发展了“帮、打、唱”的特色。正是这种独特的风格让川剧成为中国戏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赋予我国传统戏剧以艺术生机。
他还指出,川剧剧本的文学性是其他剧种(除昆曲外)无法比拟的。川剧剧本既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又拥有一大批艺术家们的精诚原创。曲目《一只鞋》就改编自清代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而四川灯戏《献鸡》则是川剧中知名的原创曲目。廖老师通过这两部作品详细分析了“川人”的特点。他认为从幽默滑稽的《一只鞋》中,可以看到川人的诙谐乐观,他们总是从容淡定的笑对生活;而从《献鸡》中,则可以看到川人的不拘一格、不畏强权,川人之所以具有这种性格,是因为儒家正统思想对他们的影响较小。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是戏剧界中流行的行话,这两句话巧妙地解释了“人”与“剧”之间的关系。廖老师正是从川剧中读懂了川人,又从川人中理解了川剧。“学习四川戏,爱上四川人。千古巴蜀史,一戏震乾坤!”讲座最末,廖老师以此作结,他的讲授让同学们对川剧艺术生发了浓厚的兴趣。散场后许多同学纷纷表示,希望能有机会走进剧院欣赏一次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