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至26日,由团省委、省委组织部、教育厅、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协、省社会科学院、省学联、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成都医学院承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以下简称“大赛”)在成都医学院成功举办。本届大赛,共吸引四川省121所高校、18万余名青年学生参与,共计报送2.2万件作品,近1400件作品进入省赛初评,505件作品进入省赛终审决赛。在省赛主体赛中,我校文传学院斩获金奖!

以下是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苗绣出山水·旅游富民生--基于贵州省化屋村非遗苗绣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指导老师:文学与传媒特木热、校团委李静娴、校工会刘武
参赛学生:2022级新闻学葛欣怡、2022级新闻学钟正露、2022级新闻学周许诺、2022级新闻学张粤超、2022级新闻学李奕乐、2021级汉语言文学唐珩蓝、2021级汉语言文学曾如意、2022级广告学白雪妮。

本调查报告以贵州省化屋村为研究对象,聚焦“苗绣出山水·旅游富民生”双轮驱动下的乡村振兴实践。化屋村曾是深度贫困地区,近年来通过非遗传承、电商赋能、文旅融合以及物流创新等多维度发展,实现了从贫困到示范村的华丽转身。报告基于实地调研、访谈、影像分析和政策文本研究等方法,深入剖析化屋村在”文化—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下的实践路径、关键成效与创新模式,并探讨现存挑战及应对策略。






赛后也对相关成员进行采访。
A.采访特木热老师:
记者提问:作为指导老师,您认为学生参加挑战杯需具备哪些核心能力?
记者提问:如何从低年级开始积累相关经验呢?
记者提问:团队打比赛时对您来说最触动你的瞬间有哪些?
B.采访葛欣怡同学
记者提问:是怎么想到要选择这个选题去参赛的?
所以我们就想从这个作为一个切入口,后面我们又去了那边进行深度的调查。最后,挖掘出了苗绣这种非遗的这种传承,以及他的电商。同时又因为我们是文传学院的。我们就把更多的聚焦到了文化这个方面,更多的还是苗绣传承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个发展,因此我们就做了这么一个项目。
中国有很多个民族,每个民族他们其实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色的文化,我们就想说能不能借鉴这种化屋村的成功模式,去把那些还没有振兴起来的乡村也给他振兴起来,这样让中国的文化能够走得更远。
记者提问:有没有什么想对学弟学妹们分享的经验或者寄语呢?
然后我就想说的是,如果学弟学妹们,大家有了一点点的想法,就不要去怕,不要去想那么多,就直接去做就好了。有什么问题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先去做,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不管是项目本身的矛盾,还是团队之间的矛盾,有什么就去解决什么。团队成员共同协力,最后的结果一定就是还是可以的。
同时还有这种心气和这种热诚吧,去勇于去挑战。带着心气和热忱!
记者提问:在这次比赛中有没有很感想?
C.采访张粤超同学
记者提问:你们在备赛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或者特别的事情可以分享一下?
记者提问:从这个比赛中获得了什么?
-
张粤超答:从这个比赛中,我收获颇丰。一方面,提升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解决比赛中的各种难题,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对专业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另一方面,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队友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沟通、分工与合作。还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和队友们一起熬夜备赛、互相鼓励,结下了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