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top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杨钰熙的考研调剂之路

来源: 锦彩文传    更新日期: 2025-05-30   点击量:

在考研这条充满未知的征途上,有人如愿以偿直抵目标,也有人另辟蹊径终达彼岸。杨钰熙,这位成都锦城学院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子,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梦想的实现,从来不止一条路。从云南师范大学调剂到西华大学,她的考研之路虽经历波折,却因坚持与清醒,最终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领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术坐标。

“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和认知的载体。”谈及选择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初衷,杨钰熙的眼中闪烁着对这门学科的热爱。本科期间,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为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语言学的跨学科特性——既能深耕理论,又能应用于教学、传播甚至网络语言研究——更让她坚定了继续深造的决心。

这份兴趣与专业的双重驱动,成为她备考路上最坚实的支撑。即使面对调剂的波折,她始终清晰自己的方向:“总目标是进入语言学领域,保持灵活才能争取更多机会。”

“心理压力与自我怀疑,是最大的敌人。”杨钰熙这样形容备考中最艰难的挑战。中后期复习任务繁重时,她常陷入“背了又忘”的循环,甚至因一道错题怀疑自己的能力。

她的应对策略却充满智慧:1.量化目标:将大任务拆解为每日可完成的小步骤,用打卡成就感对抗焦虑;2.情绪管理:允许自己短暂崩溃,但设定“一天期限”,次日必须恢复状态;3.社群力量:与研友互相鼓励,向学长学姐取经,明白“孤独感是常态,但不必独自承受”。

这种“与不确定性共处”的能力,让她在漫长的备考中保持了稳定的节奏。

初试成绩公布后,杨钰熙面临现实抉择:虽过国家线,却与一志愿失之交臂。她果断转向调剂战场,打了一场漂亮的“逆袭战”:1.信息闪电战:提前整理各校调剂信息,紧盯官网与公众号,第一时间锁定西华大学;2.材料精准化:简历突出语言学基础,研究计划直指该校方向,展现高度匹配性;3.主动出击:邮件联系导师,电话咨询招生办,用诚意打开沟通之门。

“调剂不是退路,而是另一种机会。”最终,西华大学语言学的实践导向、成都的地域优势,以及开放的学术氛围,让她欣然接受这份“意外之喜”。

“如果没有老师的建议,我可能还在盲目投递。”杨钰熙特别感谢文传学院聂敏副教授、刘莹副教授等老师的指导。调剂期间,老师们的院校推荐、复试提醒,让她少走许多弯路。而家人“不问结果只问冷暖”的支持,更成为她最温暖的后盾。

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考研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主动求助是强者的智慧。”

对于未来可能面临调剂的学弟学妹,杨钰熙建议:1.放下名校执念:匹配比名气更重要,“双非”高校也可能有顶尖专业;2.抢占信息先机:调剂是“快鱼吃慢鱼”,提前准备才能抓住机会;3.展现獨特价值:复试时用研究计划证明“你为何适合这里”;4.与焦虑和解:“允许自己脆弱,但别停下脚步”。

她用一句话总结这段旅程:“功不唐捐,与不确定性共舞,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采访杨钰熙的过程中,最打动人的是她那份“清醒的韧性”。没有抱怨命运的曲折,只有对目标的执着与应对变通的智慧。她的故事像一盏灯,照亮了考研路上那些看似“绕远”却充满可能的岔道。正如她所说:“只要方向明确,绕弯也是前进。”

愿每一位考研人都能如杨钰熙一般,在不确定中坚守确定,让每一次转折都成为成长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