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下实践实习创新模式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中,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激发实践活力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4 月 23 日,成都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与红光镇高店社区围绕 “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治理共兴” 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度合作交流。高店社区党委书记祝琳带队,社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苏,社区党委副书记罗太洁,社区党委委员庞兰,社区四级专职工作者张再洁、刘利一行6人,专程来到学校,通过实地探访、深入研讨、签约授牌等一系列活动,为校地协同育人开启了崭新的篇章。文传学院副院长傅仕彬、公管理系主任霍岩、学生科副科长特木热、团总支书记张咪、校地合作负责人王小须、实训平台管理中心负责人陈泉颖参与接待和座谈交流。

活动伊始,高店社区代表们走进成都锦城学院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看着那一片绿油油的油菜,社区代表们不禁发出疑问:“这些蔬菜都是学生们亲手栽种的吗?” 公共管理系系主任霍岩介绍道:“我们把理论教学和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了解农业、学习农艺的过程中,树立振兴农业的志向,也培养他们服务基层的深厚情怀。”

双方代表参观学生农场
随后,大家来到忠孝大楼的文传校内仿真实训平台成果展示厅,这里充分展示了学院对学生写作能力和技术能力培养的累累硕果。别致的剪纸艺术作品,展现出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精美的摄影作品,展示了学生们不俗的美感和卓越的摄影技巧;专业的报刊杂志作品,体现了学生们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娴熟的排版技巧。而毕业文集展览室更是吸引众人目光,《走向未来》等优秀学生作品陈列其中。这些成果让社区代表们切实感受到学院在培养技术型文科人才方面的显著成效,为后续校地合作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参观实训平台成果展示区

签约仪式前,一场关于校地合作、协同育人的 “头脑风暴” 热烈展开。文传学院副院长傅仕彬详细介绍了学院的 “技术型文科” 育人体系。该体系以网络技术为依托,致力于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实践能力的泛媒体时代新文科人才。同时,傅仕彬副院长还分享了校地合作中 “项目化驱动、场景化教学” 的成功经验。 高店社区党委书记祝琳则介绍了社区的基本情况、重点工作以及特色亮点工作。祝琳书记提出,社区在公文写作、宣传文案、活动策划等方面存在专业人才需求,期待借助高校的智力资源,为基层治理 “赋能提效”。经过双方深入的交流探讨,在智力支持、人才输送培养、微创投项目落地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明确了 “项目化” 校地合作的方向。

双方校地合作模式商议中

在热烈的氛围中,双方代表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紧接着,傅仕彬副院长向高店社区授予 “教学 实习 就业基地” 牌匾,这标志着校地合作正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份协议意义非凡,它不仅明确了双方资源对接的具体内容,更是一份 “高校智力反哺社区、社区场景培育人才” 的双向承诺书。 展望未来,双方将以 “三张清单”,即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为重要依托,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双方将进一步整合资源、精准对接需求,推动更多优质实习项目在高店社区落地实施,实现校地双方的互利共赢,共同描绘实践教学的美好新画卷。

双方代表授牌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