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更新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案例教学、任务教学、混合式教学、例文分析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1)通过精讲多练,让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基础理论。(2)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3)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从“鱼”到“渔”再到“渔场”,我们的教学从传授知识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生学习为特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课堂内,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创设问题场、留足探索场、提供创造场、构建情感场,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课堂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用真实情景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体会与感悟。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知识经验体系不是由外向内的输入所形成,而是在创设环境的体验中自内而外地“生长”,学生多方素质得到了综合提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连续两年,我院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用人单位普遍肯定我院学生的写作基本功扎实。多个学生创业团队屡次在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2007级新闻专业的学生潘超十分热爱写作,在大学二年级就出版了由台湾雅书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发行的《轻松读孙子》。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学生们编写了诗集《大爱》(内部刊物),获得社会多方好评。文传系2007级5个专业共376名学生被推荐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四川电视台、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四川交通电台、新潮杂志社、参考消息报、中国水电七局、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务网、四川电力、四川鼎龙国际旅行社等38家省、市、县级媒体及企事业单位的上百个专业岗位实习。实习期间学生们完成采访新闻发稿400篇,编辑新闻稿件60篇,撰写行政公文20篇,设计作品10项,完成杂志后期制作10期,编辑电视节目1000小时,制作与投放网络广告80个,学生们所展现出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了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革应用写作教学方法,创建了写作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依托文学与传媒系自行开发并投入使用的LMES1.0系统(数字化学习平台),整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通过“面对面教学+在线活动”形式,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与学相得益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数字平台布置教学任务,开设讨论区、作业区,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写出任何所需的应用性文章。这种教学模式极受学生们的欢迎。
    3.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在作业改革中,教师鼓励学生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可以创办电子杂志、电子报刊,可以拍摄视频,撰写纸质作业。评价机制上将教师点评与学生自主评价相结合,把作业的完成过程延伸到了评价阶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科研能力。
    课程考核以平时成绩(占30%)加期末考试成绩(占70%)的形式进行。考试命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写作能力,注重考题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

 

您的位置-首页-课程介绍-课程描述

 
 
  课程描述
  主持人介绍
  教学队伍
  申报表格
   
  教学大纲
  授课教案
  参考书目
  教学课件
  课堂视频
   
  作业习题
  课程实践
  实习基地
   
  专家评价
  学生评价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